孔子關於節儉的語錄

來源:文萃谷 1.37W

一人知儉一家富。唐末道士,道教學者 譚峭

孔子關於節儉的語錄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居豐行儉,在富能貧。唐朝開國宰相 房玄齡

儉則傷事,侈則傷貨。春秋時期政治家,史稱管子 管仲

仁以厚下,儉以足用。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司馬光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唐代政治家 魏徵

金玉非寶,節儉乃寶。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

儉約,所以彰其美也。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司馬光

儉開福源,奢起貧兆。北齊文學家 魏收

防奸以政,去奢以儉。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尚書·大禹謨》。克:能夠。邦:古代諸侯封國之稱。這兩句大意是:能夠辛勤地為國效力,能夠節儉地操持家政。這是兩句著名的格言,成語“克勤克儉”就本於此,意思是又勤勞,又節儉。現在常提的口號“勤儉建國,勤儉持家”即是繼承~而來。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因為我們國家目前還貧窮應該堅持它,就是將來我國成為先進富有的國家時也不應該丟棄它。

《尚書》 《尚書·大禹謨》温、良、恭、儉,讓。

春秋·孔子《論語·學而》。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儉:儉樸。讓:謙讓。本句大意是:性格温和,心地善良.態度恭敬,生活儉樸,待人謙讓。原話是孔子的學生稱讚孔子所具有的品德的.這種品德有利於鞏固封建秩序,因而為封建統治者所倡導,作為封建社會個人修養的典範。現在應該批判地繼承,在對敵鬥爭中,在大是大非面前,是不能~的。

春秋時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 《論語·學而》制俗以儉.其弊為奢。

見宋·王安石《風俗》。制:糾正。弊:弊玻這兩句大意是:如果風俗的弊病是過於奢侈,則應用節儉的風尚去加以糾正。蘇軾認為:“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見《上神宗皇帝書》),對於那種追求時髦.貪圖享受.驕奢淫逸的風俗,必須加以糾正。否則國家的安危就成了大問題。王安石認為糾正的方法是推崇節儉,恢復淳樸的古風。可以此二句説明以淳厚朴實的風俗糾正浮靡奢侈的風尚的.可行性。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風俗》圖匱於豐,防儉於逸。

晉·潘岳《藉口賦》。圖:考慮,謀劃。匱(kui潰):缺乏,不足。儉:貧乏,窮困。逸(yi易):安樂。這兩句大意是:在豐年富裕之時,就要考慮、圖謀可能出現的匿乏不足;在安閒逸樂之時,就要提防以後的窮困貧乏。孔子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們不應滿足於一時的富足與安樂,而應居安思危,作長遠的打算,才能防備“樂極生悲”。這兩句就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可用於論述節儉、積蓄的重要作用,也可用以説明人在順境時,要考慮以後可能遇到的困難。

西晉文學家 潘岳 《藉口賦》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這兩句大意是:愛惜衣眼就有衣穿,愛惜糧食就有飯吃。勸人珍惜物力、反對浪費時可以借用。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 馮夢龍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雖富鉅萬,服食粗弊。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雖然成了鉅富,還是粗衣淡食。

唐朝三藏法師 玄奘 《大唐西域記》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戰國·墨子《墨子·辭過》。淫佚:也作“淫逸”,嗜慾過度,放縱恣肆。這兩句大意是:生話節儉,國家就昌盛;嗜慾放縱,國家就衰亡。墨子主張“節葬”、“節用”,他認為一個國家,從國君到百姓,整個社會風氣祟尚節約儉樸就民富國強,走向興旺發達。若一味追求淫佚享受,就國弱民困,國家必然會走向衰亡。這兩句用幹説明國家要尚節儉而戒淫佚,以保證昌盛久安。

墨翟,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 墨子 《墨子·辭過》汝是無產者,勤儉是吾宗。陳毅

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春秋時期政治家,史稱管子 管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