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思想作文集合八篇

來源:文萃谷 2.9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想作文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思想作文集合八篇

思想作文 篇1

心之官則思,思而得之,不思則不待也。

——孟子

思想,無疑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時代最寶貴的財富。烏納穆諾曾説:當你開始按照習慣行事,你的進取精神就會因此而喪失。思想如何變得寶貴?如何跨過慢性思維這一羈絆?如何解放思想,讓思想衝破牢籠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這一夙志流傳至今,我們怎麼能做不到呢?司馬光有砸缸救人的機智,諸葛亮有空城制敵的勇謀。他們之所以變得如此出色就是因為他們跳出了慣性思維的重圍,另闢蹊徑,大膽嘗試。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是很多的,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理性、深邃地去看待問題,才能推動時代的發展。

柏格尼尼是首屈一指的世界級小提琴家,優秀作品數不勝數,名聲遠揚。可是他的一生卻遭受了許多的苦難,患過昏厥症,患過肺炎以及各種疾病。經歷過如此多的苦難,卻依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沒有將這些視為他的精神包袱,反而輕鬆掙脱。面對牢籠,被禁錮的人只會意志消沉,鬱鬱寡歡,而像帕格尼尼一樣衝破精神的牢籠,更取決於一個人心靈的選擇。

而打破思維不僅需要一種毅力,更需要的是一種不懼世俗眼光的魄力。伽利略的比薩斜塔的實驗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界的發展。在當時,幾乎所有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的重物先落地的理念,而伽利略卻不迷信於權威,他找了兩個球在比薩斜塔上做實驗,最終證明了自己的結論,打破了人們長久以來的思維定勢,擺脱了世俗的目光。

王安石用不同視角、不同思維看問題,發出了“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感歎;陸游掙脱了失敗的禁錮,唱出“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劉禹錫掙脱了命運的束縛,吟出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未來。

籠子裏的小鳥嚮往自由,卻以為自己飛出了牢籠,籠子是破的,但它仍待在原地。思而得之,不思則不待也。衝破這籠子,便是萬里晴空,解放了思想,便是萬里晴空,讓思想衝破牢籠,飛向屬於自己的萬里晴空!

思想作文 篇2

好久了,也該出去見見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了。

記得,當我用顫抖的手撐着雨傘走在雨中的時候,我總會低着頭,專心地走自己的路。幹嘛要這樣呀?因為路面的凹凸不平,雨水聚集而成的窪地成了我通向神聖學堂的絆腳石。只有加倍的小心,加倍的在乎它的存在,才能真真正正的走好每一條路。就如我現在就時時想,明天是大學聯考了,今天要努力啊。這種居安思危的心情我想是有必要的,如果説是杞人憂天,我也承認。

我發覺我是喜歡看下雨。透明的`雨水,一個人呆呆地看着它,一滴,一滴地落着,很有規律,很有節奏,這時,心裏會很平靜,心清如水的感覺。如果你仔細地聽,還可以聽到雨水落地的聲音,其實,那是大地的一種氣息,人的心情和這種氣息是成正比的。

雨停的時候天空總會掛着幾抹雲彩,很清純的樣子,好像是黑暗中的正義者。這幾抹雲彩,也許就是我的希望吧。生存從來就是充滿艱辛和疑惑的,就如雨時的黑暗和雨後的晴朗,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被宿命的輪迴束縛住,即使有時看不到陽光白雲,但只要心中存有陽光白雲,那就一定不會迷路,因為,你心頭掛着一盞燈。

思想作文 篇3

死到底有多可怕,其實這是人説了算,有些人勇氣比死亡強於三倍,這分為兩種,一種是智勇雙全,另一種是有勇無謀。有些人膽小怕事,更別説死亡。

每個人心中都想弄明白,一個無形的存在,為何搞的我們焦頭爛額,因為這是一個思想上的錯誤,人們應該把死亡,過世,離世,去世,永別,安心,這些習慣勢力,統統抹去,重新定位,換另一種方式,程序,稱謂。本文提出一個定位,就是思考,也可稱作思,引向思考,更有助於人們進步。

舉例:兩個人對話,“死了”,“是你在思考。”

陳周池思想20xx年。

還有第五篇,總結論文,正在創作中。

摘取第五篇中的一些,如下:

人類思想所擬的自然規律,不夠完整,不夠具備,所以還需改進,才能提高人們的後天心理素質,生活才更加自在。

思想作文 篇4

哲人曾言,智慧、真理、快樂及成功會因人的思考而向其傾斜。

思想,沒有如泰嶽般雄偉的身軀,亦沒有千斤重鼎般沉沉的實重,然而,你知道麼,思想是有重量的。

思想之重,乃心靈之重,乃生命之重。

在燦爛的華夏文明園中,一位老者於川流邊沉思。

他歎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是他對時序更迭的無奈,是他對生命流逝的深思。

孔子一生從未停止對萬物理義的思索,只為這世界能永和永安。

後世之人稱其為“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成為承載千年中華文化的基石,他的思想之重,是華夏兒女對和平,對美好世界的永久盼望之情,一份沉甸甸的智慧。

閒暇之時,我會靜靜地踱步於無人之境:“仰視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雖然沒有蘭亭盛事之士的智慧,卻常懷着許多對萬事的沉思。

這樣平淡地遠離塵囂,自然會多那麼一份對生命的思考,日復一日,是將在無意間將我帶回過去,又將我領回未來。

思考,讓我成長,讓我多了一份淡淡的憂傷,又讓我變得穩重理智,讓我可以獨自遠離世俗,觀看着生命之舞……思想的重量,成為助我成熟的精華,在思考中,我明白了許多懵懂與錯誤,我走向未來。

我想,在那漫漫漫無限的歷史軌跡中,一定有許多思想者。

因為有了思想的重量,我們捨生取義,不畏生死,因為有了思想的重量,我們不慕榮利,歸隱山林,因為有了思想的重量,我們為國捐軀,血鳴不平……像那為了建立有序之國為法而死的韓非,像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又如那高喊“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曹植等多少文人武士,名垂青史。

他們有重於凡夫俗子的思想,或是思索着責任責任與生命,或是堅守者仁德正義……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思想的結晶,這便是他們成長為中華史上永明不滅的精神之光。

思想是有重量的,如哲人所言:思想的重量會使生命的天平傾斜于思考者,因為思想之重,乃心靈之重,乃生命之重。

思想,無形無神,卻智慧無邊,力量無窮,我願在這短暫的生命中多思多感,觸碰智和美得真諦。

思想作文 篇5

席慕蓉説:“記憶是無花的薔薇,永遠不會凋落。而思想是故鄉的記憶,更耐得時間的打磨。”

登壇遠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見古人,後可見來者。對此幽州台、倍增使命感。哀兵必勝,中華必興。這是華夏思想的世紀之行,這是民族使命感的日日見證。

君不見阿基米德,面對突如其來的士兵,他説:“請讓我把這個圈畫完。”君不見蘇格拉底,面對雅典的不公正審判,仍然端起毒酒,就義在哲學與思想上的追求上;君不見一襲華裝的張愛玲,沉浮在世紀的風雨中,仍不筆輟耕耘,構造自己的風格與文字。人是脆弱的,是微小的,但人的高貴在於思想。

在仰望天宇的人中,有一位杞人,他在憂天。他想,如果天塌下來怎麼辦?於是他成了第一個思想天空的哲學家。儘管他沒有名字,他的思想太幼稚,太純粹,太單一,但他為後人提供了思想的啟蒙。不要再嘲笑杞人,不要再延伸誇張,因為他不同於一般的人。有一位麥田裏的思想者,李振聲,他真成了一束麥穗,頭頂辰月,身披雲雨,他走在田壟裏,撫摸每一束麥苗,研究每一束不同的禾穗,於是他的思想有力突破,於是中國人的飯桌上有了豐盛的糧食。

愛因斯坦説:“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正是人類的自古及今的思考與思想,才有了《左傳》《史記》,才有了《今古奇觀》,才有了《論衡》與《天工開物》,才有了《本草綱目》與《紅樓夢》《西廂記》。有一位作家曾寫過一篇文章,名為《四壁的星光》,人類天宇裏的四壁,星光閃爍,那是怎樣的星光啊!人類前行的歷史必須有早早覺悟、覺醒的人,那是一支蘆葦,一支能思想的蘆葦,一支有個性的蘆葦,一支帶馨香的,希望的蘆葦。

忽然想起魯迅的話:“人類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我們甘願做形成煤的那株樹木,那支蘆葦,那束麥苗,為思想之煤鍛造。給思想留些空隙,相信你會走得更遠。

思想作文 篇6

嘿!這個題目,讓自己想了很久,究竟是有思想的人總有錢還是有錢的人總有思想!後來想想了想。還是後者較好!

説起思想,每個人都有私心,誰沒有思想,只是這種思想的程度並不一樣!

在各種親人中,有我認識的那麼個有思想的有錢人!

怎麼説呢,這位親人的外表上看起來有一種謙虛但是又看不起人的感覺!有種對每個人都充滿了期待的眼神!

各位舅舅都屬於那種不怎麼和睦,沒有一條心的那種,每次有什麼大問題,都會有這位有錢人出手!他,應該可以算是我們這個大家族中的貴人了吧!每次遇難都可以有他的相助!

這位有錢人,沒有那麼大的歲數,他,應該是比三舅舅還要小吧!或許是人家懂得保養,所以才看起來那麼年輕吧!

怎麼説,他給我的感覺是有思想的人!每次遇到問題,他首先是通過思考,然後很有條理地給別人分析,然後讓別人心服口服,再者讓人從心裏佩服他!就這樣,他得到了人心,往後無論發生什麼,他説的都是對的,可能他説的真的就是對的吧!

他,一個樂觀的人,我不知他為何會如此富裕,為何整天看起來無所事事,每天都在管理我們這個大家族裏面的事情,但是還能如此富裕!我想,唯一的解釋是,他是一個比其他人呢還要有思想的人!

怎麼説呢,他有一種邏輯,喜歡打分!他不喜歡考試,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卻是一個喜歡打分的人,每次做一件事情,他都會為自己及他人打分,若分數不理想,他總會找出原因,找到改進的方法!我聽姐姐們説,他是一個沒讀過多少書的人,但是,他卻可以環遊全國!

好吧好吧!誰叫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誰叫她是一個有錢的人!

思想作文 篇7

精煉獨到,積極遁世,卓爾不羣,莊子與老子並稱“老莊”,借而代指老莊學派學説。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應天道”、“逍遙其物”等思想,其核心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莊學派不主張滿口慈悲、大智慧、大覺悟的假道德,認為這些不過是些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則天下化。

莊子認為,“道”客觀存在,且是世間萬物的本源,遵循自然按規律做事,事物自生自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正如我們所學的《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中,莊子認為,我與鰷魚並無區別,它“出遊從容”,我便知它是快樂的,萬物與我為一體,宇宙萬物或許千差萬別,説到底,都是一樣的,夜晚仰望同一輪明月,白天受同一個太陽的照射,並無分別。

莊子確定認知的標準很困難,甚至不可能,因為任何條件都會受到限制,這一觀點我並不是很理解,不過生活中確實有很多認知標準不同的事情,比如説有些人喜歡吃榴蓮,而其他人不喜歡。其實,在人與人相處時,不必前行追求思想、觀點等方面的統一,多種思維交織在一起,取其共性,瞭解、思考不同的認知,可以做到“內化”。

莊子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一種“看透一切的感覺”,看開了,一切都不過如此罷了,福與禍是兩副面孔的幸運牌,人生路上,赤條條地來,終會赤條條地去,該走的彎路一條都少不了,該遇到的挫折,還需自己去解決……莊子已然是那種不屑於任何事物、事情的人了。他傾於精神的自由、心靈的安寧。在學習完《混沌之死》和《呆若木雞》後,我就更覺得,在莊子眼中,俗人如同一窩嘰嘰喳喳的鳥,官場更是一個令人厭倦的地方。“獨善其身”,我們應在日常人際交往中,總結經驗,汲取精華,讓自己更強大,不必與俗人並論。但如果,人人都如莊子這般“傲”,那麼,現在的社會定會很恐怖。

現如今,合作共贏,團結一心才是成功的途徑,而莊子的思想中希望人人自化,從而達到天下化的局面,修煉自己的內心,成為一個所謂“逍遙”的人,這是內心的獨立、不被外界所幹擾的快樂,但是這種快樂太難了,況且,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人的情感皆來源於外物,又怎能只做到“自化”呢?

在我看來,“自化”的前提是世間萬物,所有生靈都是老師,與外界合作,提其精華,才能“自生自化”啊!

思想作文 篇8

很多人都説,如今中國學術界有一個必須直面的現實,那就是大師的匱乏。這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大師的培育是需要環境的。回首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上海是全國的文化中心,產生的大家燦若羣星,究其根本,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個年代的上海羣賢畢集,其間信息之交通,學問之互詰,造就了一大批學術精英。

當時大夏大學、光華大學的麗娃畔便是整個上海乃至全國人文社會科學的中心場域之一,曾經雲集了胡適、潘光旦、張東遜、羅隆基、呂思勉、徐志摩、郭沫若、周揚、田漢等眾多的大學者,大思想家,可謂人文蔚起,擅一時之盛。時移境遷,如今大夏、光華的歷史已成往跡,人們只能從尚存的幾幢建築,數行碑文或是檔案文獻中瞭解其來龍去脈。但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近期出版的這本《麗娃河畔論思想:華東師範大學思與問講座演講錄》擺在面前時,我們卻暗自慶幸,因為大夏與光華的人文思想傳統在華東師大得到了承襲和光大,而且人們正在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再造傳統。

説是再造,是因為現在的時代跟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已經有了本質的區別,全球化成為了現時代的特徵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需要以一種更為開放的胸襟來進行學術的交流與溝通。這種精神用編者的話來説就是應該“向全球多元思想文化傳統開放”,當然,這樣的開放必然是跨國際、跨文化的,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碰撞。

因此,當我們打開這部演講集時,可以發現其中既有精深的西方理論闡述,又有對當代中國問題的詰問;既有社科方法論的演繹,又有對已有理論模式的反思;既有純粹的歷史學問題的探討,又有關於文學批評的研究等等。其內容可以説是相當豐富。

傳統的再造同樣也意味着我們的思想必須具有前沿性。哈貝馬斯、伯恩斯坦、泰勒、李歐梵、陳來、金耀基、王賡武……這些被邀請到麗娃河畔的學人都具有開創學科前沿的能力,他們的思想多具穿透力,與他們進行碰撞,產生靈光,或許正能夠激發上海乃至國內學術界的前沿意識。

人文傳統是一個大學的靈魂,也是一個社會前進的內核所在,正如金耀基先生在這本演講集中指出的,人文的要意義在於能夠告訴人們為什麼而生活?應當怎樣生活?因此我們今天要再造人文傳統,要呼喚大師的出現,其立意也無非在於要使人們於科學之外,多幾個角度去思考我們的知識和我們的社會,以免產生唯科學的傾向。這大概也是這部演講集的另一個意義所在吧。

不過,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人們關注人文傳統的同時,有人卻正打着人文教育的幌子,幹一些齷齪的勾當。比如時下構建學習型社會已然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語彙,於是乎以素質教育為標榜,以終身學習為號召,坊間書肆似乎又多了不少書籍,其印刷之精美,包裝之華奢,往往令人動容,然而細細檢閲,則個中“拉大旗作虎皮”、“掛羊頭賣狗肉”者比比皆是,至於偽書流傳,有識者無不悚然惕之。

越是這樣的時候,人們越是渴望真正的精神盛宴。但願這一縷來自麗娃河上的清風能夠飄揚得更為悠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