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的希望作文合集5篇

來源:文萃谷 2.32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的希望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愛的希望作文合集5篇

愛的希望作文 篇1

———記漯河市外語中學英語教師趙曉雙

1995年,趙曉雙帶着青春的無限激情和對教育事業的真誠,踏入了外語中學這片熱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趙曉雙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得到學生認可的同時也獲得了無數的榮譽。趙曉雙在20xx年被漯河市教育局和漯河市總工會評為“教學標兵”,20xx年9月被漯河市教育局評為“優秀教師”,20xx年9月獲得河南省英語課件二等獎,20xx年3月在全市“第十屆十佳師德標兵和師德先進個人”評選活動中,被評 為師德先進個人,20xx、20xx、20xx、20xx、20xx、20xx分別獲得市級優質課一等獎。

愛生如子關懷備至

“我自己的孩子跟我教的這批孩子就差一歲,所以,我就是用對待自己的孩子的標準來對待學生的。”趙曉雙説,在她的腦海中教育就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趙曉雙教過很多留守兒童,其中有一個小女孩讓她印象深刻。有一次,趙曉雙發現這個女孩中午坐在教室裏不去吃飯,詢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女孩爸爸媽媽不在家,他們留給她的錢已經花完了。趙曉雙得知這個情況後,一到飯點就帶着這個小女孩一起去吃飯,通過深入的瞭解,趙曉雙得知,這個女孩的父母在外打工,弟弟妹妹都被送回了老家,平時只有她一個人在家,她年紀小不會做飯每天回家只有吃泡麪。在趙曉雙眼裏自己只是管了她幾頓飯,但是在小女孩心裏卻不這麼覺得,她很感動覺得終於有人關心她了。後來,她有什麼事都會告訴趙曉雙,趙曉雙就藉機激勵她,在趙曉雙的引導下最後這個孩子不僅走出了封閉的內心還考上了重點高中。

趙曉雙説,留守兒童最大的問題就是得不到長輩的關心,很多孩子心靈和生活都缺少照顧。內心自閉,生 活習慣較差,這些才是她最擔心的問題。

教學有方抓住重點

在教學上,趙曉雙並不贊同學生去報課外輔導班,她説:“除非你有特別的愛好,可以去報輔導班去學習,平時的學習要求課堂完全可以滿足,老師把課上好,學生就沒有必要去花冤枉錢了。”由於班裏學生學習程度不同,趙曉雙就採用分層次的教學。尤其在背單詞和課文的部分,對那些程度比較差的學生趙曉雙就在時間上對他們放寬條件,但是一定要背完。教學中,趙曉雙主抓的不是好學生,而是中等生,因為好學生自學能力強,老師只需要點撥即可,差生只要完成基本要求就行,中等的這部分學生就是趙曉雙的重點,因為他們有潛力變成好學生。

趙曉雙的課堂總是充滿了激情,學生都喜歡上她課。為了上好每節課,她總是提前備課,寫教案,精心準備。

在課堂上,她啟發學生動手、動腦,大膽創新,力求使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注重學法指導。憑着紮實過硬的基本功,她所教的學科成績多年來始終名列前茅,但她從不張揚,更不滿足現狀,課後經常與學校的老師們交流教學經驗。 言傳身教用心交流

作為班主任,她非常注重對學生思品德想的教育和人格的培養。趙曉雙教育學生有她獨特的方法,主要是用自己的言和行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受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良好的品德。

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她每天總是早早地來到班上和學生一起學習,放學很晚才離開學校,多年來在學校的考勤表上,看不到趙曉雙一次事假。

趙曉雙喜歡和她的學生交朋友,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她都喜歡與學生平等交流。她對班級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愛好都瞭如指掌,學生中有誰家遇到了困難,都願意跟她説,趙曉雙總是盡力去幫忙解決。

班裏有的學生父母在外地工作,跟父母交流少,很多孩子無人照料。

趙曉雙就主動上門到學生的家中看望他們,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專心學習,並對他們進行專門輔導,最後很多這樣的學生在中學畢業考試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愛的希望作文 篇2

從小到大,我讀過的書有了滿滿的一書架,我也總結了一個規律,無論什麼故事書,大都離不開兩個方面,一個是希望,一個是愛。

我最喜歡的《哈利·波特》系列書中,告訴我們:被一個人深深地愛過,即使愛我們的人已經死了,也會留下一個永久的護身符,這是連最高深的魔法野無法達到的境界。

《小王子》一書中,主人公小王子因為深深愛着他的花,不惜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讀冰心的書,你更能體會到她愛的是生活與整個世界。

在書中,你會被愛包圍着,因為愛這個世界,所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也會有希望活下去。

世界上那麼多種愛——母愛,父愛,弟兄姐妹之間的愛,還有愛情,不必衡量哪一種最偉大,這些愛在世界上缺一不可。

書是最能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的人,有多少作家把自己心中的情感融進了書裏,有多少人被書中的愛與希望所感動。

多讀書吧,那樣你也能感到愛與希望那種能穿越絕望,照亮黑暗的巨大力量。

愛的.希望作文 篇3

“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每當聽到《明天會更好》這首歌,我就想起了08年5.12大地震的孩子們。

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汶川已變成一片廢墟,無情的災難奪去了多少人的生命,汶川的孩子們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的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哭喊聲,讓多少人潸然淚下。 家園沒有了,我們可以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親人沒有了,我們的爸爸媽媽就是你們的爸爸媽媽。把愛心獻給汶川的孩子們,相信明天會更好。 多少愛心人士捐資捐物,只為了給汶川孩子們一縷陽光,因為我們相信,明天,孩子們又會重新綻放花兒般的笑容。

明天,是充滿愛的人間,看着汶川孩子們含着淚花的眼睛,我們伸出雙手奉獻愛。今天,我們捐出我們的零花錢,也許就能為汶川孩子們重建家園添上一塊裝,或許一片瓦……明天,愛的陽光灑滿大地,把真情融化成音符,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明天,汶川的孩子們會抬起頭,對震災永不折服,當大地在顫抖,當家園失守,下個日出等了多久?孩子們,相信再陰的天氣,明天也會晴!

明天的明天,每一次日出喚醒清晨,大地重生光彩。明天,我們用愛托起希望。忘記昨天,直面今天,迎接明天。也許,明天,汶川的孩子們又重返校園,家園將拔地而起。

用愛托起明天的希望,期待明天會更好,為明天獻出虔誠的祈禱。千山萬水傳遞着關懷,幸福與愛永遠同在,相信明天會更好!

愛的希望作文 篇4

如果可以讓我早點認識他,我願意放肆一回。——題記

這也許是一個故事,也許一個真實存在的夢,虛幻而又美好。

有一個人在我生命中只出現過一次。

那一次我只記得天氣很好陽光明媚,萬里無雲,這是我生病以來見過最好的天氣,窗外的君子蘭還是那樣的生機勃勃,我坐在牀上看着那盆君子蘭我虛弱的笑了一下,原來生命也是如此。

病牀上的我只能無聊的躺在牀上,靜靜的聽着風吹來的聲音,聽着窗外小鳥的嬉戲聲,我渴望有一天能和他去海邊看日出,這個願望對已經有男朋友的人來説這是多麼簡單的事情,而對我來時卻是一種想都不敢想象的奢望,如果有那麼一天我願意放肆一回。

這時的我二十一歲對很多女人來説正是美好的時期,讀大學,談戀愛,正是拼搏的年華!可是我只能呆在這冰冷的醫院裏,一股難聞的藥水味,不知何時已經麻木,這時的我習慣了這種味道。

看着鏡子裏的我,摸了摸消瘦而又蒼白的臉龐,嘴脣上沒有一點血色,嘴角淺淺的勾起一絲弧度,曾經的她幻想着環遊世界,曾近的她多麼希望擁有一個好的未來。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現在的我就是在和時間賽跑,贏了那麼就是輝煌,輸了就是一敗塗地。

我得了中期的胃癌,就當我看到這通知書的時候,立馬將我打入了深深的底谷,我終究還是輸給了命運,那一次我絕望過,頹廢過。

因為他讓我重新擁有了信念,我決定接受醫院的治療,如果有那麼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絕對不會放棄,因為有一種叫信念的東西一直在支持着我,他給了我希望。

煙花只有那一瞬間的燦爛,我便會抓住那一瞬間變成永恆。

有信念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奇蹟。

只聽見一陣的推門聲。

是他!只見他向我走了過來,探了探我的額頭笑着説,“臉色好多了,外面天氣不錯我帶你出去看看吧!”

我笑着點了點頭,每次看到他我就像是看到了希望,他的笑讓我很安心。

他將我抱起讓我坐在輪椅上,走出了病房。

來到外面,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閉着眼享受着陽光的的温暖,鳥語的花香,彷彿又回到了我充滿鬥志的時光。

見他接了一個電話,聽他説的話似乎是在説我的病情,一直以來我都使用藥物控制我的病情,一直以開我都在等待着一個機會,讓我重生的機會……

也許這次,我看到了希望。

他掛掉了電話,笑着説。

他説,“簡淺,等你好了我們去海邊看日出吧!”

我説,“不,我們結婚吧!”

他的每一次求婚我都拒絕了,這一次我有什麼理由拒絕。

愛的希望作文 篇5

一個民族如果喜歡閲讀書報雜誌,始能提升人文素養,而且也有知識與見地,較有判斷力,這樣愛讀書的民族才有前途與希望。

曾經説過:「知識就是力量」的哲學家培根也説過另外一句意義深遠的話:「人們獨居或退隱時,最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談話時最能表現出讀書的文雅;判斷和處理事物時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可見喜愛讀書的人可以享有獨處時的樂趣,也能培養文雅的氣質,更能有判斷力與做事的能力。

在西方有一個民族就是以色列人最愛讀書,而在東方則是日本人,這兩個國家的人民總是經常手不釋卷,一般的國民多是知識淵博,談吐不俗,而且國力堅強,在國際中舉足輕重。

反觀我們多數台灣人卻是不喜歡閲讀,在捷運、火車或飛機上很少看見人們在閲讀書報,民間組成的讀書會亦不多,因此,我們台灣人很容易被電視媒體及政客所愚弄;一些政客在扣應節目中,明明是硬拗—白的説成是黑的,黑的説成是白的,而且還可以琅琅上口。因此,目前台灣最需要推展的運動是讀書會的運動,各個團體、公司、機構以及社區都能成立讀書會,定期分享讀書的心得與樂趣,以提升台灣人的人文素養。

幾年前,我專程到南投縣鹿谷鄉的一所長老教會參加社區的婦女讀書會,是她們在921震災後,了心靈的重建而組成的。當晚有十多位出席,教會與社區的婦女各佔一半,多為國中及高中畢業的,令我驚訝的是她們所討論的問題都很有深度,而且見解精闢。

如果我們能夠共同選擇好書,一個月念一本,一年就十二本,二、三十年下來,就念了好幾百本好書,讀書會中的成員以不同的角度和體驗來分享與討論,可以使這些好書活起來,啟發與引領我們人生的道路,也能增進我們人羣生活的凝聚力。

不喜愛讀書的民族沒有希望,也沒有光明的前途,願我們更多台灣人在各個角落組成讀書會,這也就是一種進取心的展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