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半命題作文(精選35篇)

來源:文萃谷 1.34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讀半命題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讀半命題作文(精選35篇)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1

在我生命的航程中,父親是那浩瀚的大海,而我就是海上的一葉扁舟。儘管終日沉浸在海的懷抱中,可我竟讀不懂海的博大、深沉,直到那個夜晚。

那天黃昏,父親將年近七十的爺爺從山上接下來,説商量把山上的房子修補一下。

爺爺年輕時,窮得連一片瓦都沒有,家裏的成分不好,屬於“地主”,所以吃了許多常人都難想象的苦。含辛茹苦地把3個兒女拉扯大,熬到今天不容易。説起這些,父親那威嚴的臉上就會出現一絲温柔,冷峻的眼神裏竟閃爍着點點淚光。 幾年未見,爺爺頭上的銀絲也越來越多了。晚飯時,平時嚴肅的父親竟變得隨和起來。不僅慢條斯理的説話,輕聲細語的談笑,還時不時的給爺爺滿上酒,動不動就往爺爺碗裏夾菜。把一根根魚刺小心翼翼的從魚肉裏挑出來,生怕卡住了爺爺,

簡直就像在照顧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一般,“爹,你吃飽啊!飯多得很呢!爸爸殷勤的説道。那一刻,我分明看見爺爺的眼圈紅了晚飯後,知道爺爺愛喝茶的父親特意給爺爺泡上了一杯濃香的茶,靠近爺爺坐着,與之閒談。那一刻,我看到爺爺的臉上盪漾着幸福的笑意。

臨睡前,父親親子打來一盆水,讓爺爺洗臉。爺爺洗完臉後,父親又加熱水,慢慢的給爺爺搓腳,完全沉浸在給爺爺洗腳的快樂中。爺爺顯得有些不自在,説:“你都這麼大的認了,怎麼還給我洗腳,你也不怕孩子們笑話。“聽了這些話,父親的手抖了一下,説:”無論我多大,我都是你的兒子呀!“那一刻,我再一次看到爺爺的眼睛裏噙着淚花。

那一夜,我無法入睡。那一夜的父子情深,那一晚父親的形象,成為我一生的感動。父親,在你威嚴的背後,竟藏着温柔;在你堅韌的背後,竟藏着體貼;在你冷峻的背後,竟藏着深情你就像那浩瀚的海洋,樸實而廣博。

父親,也許我只讀懂了你的一幅剪影,而你可貴的品質,我終究難以讀懂。但在未來的歲月裏,我將努力研讀你,從你的身上汲取精神的營養。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2

人心像彩燈——會變;人心像音符——會變;人心像綠洲——會變。彩燈之變,路人皆知;音符之變,細聽便知;綠洲之變,自然皆知。而人心之變,恐怕就不會輕而易舉地知道,我卻讀懂了人心。

有一次,我騎車子到爺爺家。爺爺家在四樓。因為車沒鎖,所以只有搬上樓去。因為我還小,不得不借助別人的幫助。這時一位阿姨走過來,我便走上前去,向她求助:“阿姨,你能和我把車子搬到四樓嗎?”她詫異了一下,然後心不在焉地丟下一句“誰能搬得上去?”便離開了。她的鞋踏在地上的沉重的聲音如尖刀一般深深地刺痛了我幼小的心靈。眼角不由自主地閃着淚光。我彷彿肝膽俱裂,無力地依靠在牆上,陷入迷茫之中。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痛苦之情。這淡漠的人情在我心裏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跡,令我永遠忘不了它。

雖然人心有冷漠的一面,但也不乏熱情的一面。

那時,正值冬日,外面還飄着依稀的雪花。我正走在上學的路上,邊走邊欣賞雪景。突然,我像踩到了光滑的冰一樣,全身失重,向後滑了一下,身體向前傾,“砰!”我重重地滑倒在冰上。一股劇痛感立即襲上心頭,想叫卻又叫不出來。這時——一位阿姨走過來,將我慢慢扶起來,還幫我拍打身上的雪。頓時,一股温暖感湧上心頭,我深刻地感到了人心的温暖,熱情。

為何同是人,有的人冷漠無情,有的人又熱情大方?我認為答案只有一個:人心善變。而這種善變又很難察覺。如枯葉蝶一樣,裝假作偽是人類的家常便飯。人心,或許是世界上最神祕的東西。

設想一下,若每個人都有冷漠的一面,又有温暖的一面,那世界豈不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分辨不清?

我多麼願意有一雙似蝴蝶的翅膀——兩面都光彩奪目!

我讀懂了人心,卻無力改變人心,只求人們能夠醒悟,做一個返璞歸真的自己!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3

曉風殘月,帶出了夜的光華,帶不走夜的韻味;

雲環影繞,帶走了夜的無垠,帶不走風的耳語;

月影婆娑,帶走了夜的温柔,帶不走夜的心跳。

夜的心跳是動人的。

夕陽西下,晚霞染紅了半邊天,地與天相連的地方,出現了一道深深的痕,我想,那是夜的影,這時傍晚了。

各家各户上燈了,不久又都滅了,便只剩下了夜空,顯得廣闊沒有邊際,七顆八顆的星星零散地落在夜空中,點綴着這薄薄的紗巾般似的空,我便沉浸在這神祕而美麗的夜裏。

不久,便午夜了,外頭響起了一聲聲刺耳的聲音,徹底打破了夜的寧靜,給詩意的夜空套上了一層不該屬於它的喧囂,不知是什麼聲音“唰,唰,唰”就這樣打破了我對夜遐想的夢。

自此以後,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同一方向響起這樣讓人心裏發惱的聲音,我開始討厭這樣的聲音,因為它擾亂了夜的心緒。

我不再喜歡聆聽夜語,很早的時候,在這個聲音還未響起,我便睡下了,可是這幾天,開始會考了,媽媽跑來對我説:“你到我那鋪去睡吧!晚上那邊加班施工,不然會打擾你”,“啊!施工”我總算弄明白每天夜裏怪異的聲音怎麼來的了,媽媽還告訴我,因為怕下雨耽誤工程,所以他們白天作到夜裏還繼續幹!原來如此!為了不誤工期,為了買房的人可以早點看到他們的房屋,那麼一羣樸實的農民工就夜以繼日 地工作,他們的崢崢鐵骨在夜裏依然沒放下該挑的擔子,他們的鋼鐵一般的胳膊就

這樣有鋼筋混凝土裏承擔着該承擔的,他們滿懷着家人的期盼,又滿懷着對兒女的期盼,在黑夜裏用汗水演譯着勞動最深刻的含義。

今夜,星光依舊,只有月的周圍不在那麼光華,一切美好的東西和讚賞的眼光不一定都要投給高高在上的。午夜時分,“唰!唰!唰”聲音依舊響起,融入了夜,平穩而動聽,哦!這便是夜的心跳,城市的心跳。

清風吹動起遠處的草,月穩沒了光耀,星光燦爛,城市的那邊,夜空下,有一羣農民工,正摸索着。

人世間,必有夜空,夜裏,必有動人的心跳

夜的心跳,我讀懂了,很動人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4

在我記憶的大海里,有的事情讓我感到喜悦,有的事讓我感到痛苦悲傷,但有一件事給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淺,通過那件事,我讀懂了什麼是成功。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我家門前的池塘裏結了一層厚厚的冰,許多孩子在上面滑冰,看他們在冰上輕鬆自如,運動如飛的身影,我羨慕極了,自己多麼想像他們一樣在冰上滑來滑去啊!可我沒有滑過冰。

看着他們,我終於迫不及待的走了上去,可是才走到邊上就摔倒了,剛起來又摔倒了,過了一會,我慢慢地站了起來,我頓時有了信心,;便學着他們滑冰的樣子,滑了一小截又是一腳,失敗後的我信心倍增,誰知中間的冰更滑,我一次接一次的摔倒,我趴在池塘中間,心裏想着:不滑了。這時,我想起了爸爸説過的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半途而廢,要堅持不懈。”我對着老天大吼道:“對,我不能就此認輸,我一定要學會滑冰!”我立刻站起來,學着別人滑的方法,摔倒了,爬起來,摔倒了,爬起來……

過了很長的時間,我終於學會了。我頓時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時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通過那件事,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感到前途茫茫而垂頭喪氣時,只要想起那次滑冰的經歷,我便能應付一切,他時刻在我耳邊提醒我成功,只要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5

小時候,牙牙學語,蹣跚學步時,總是緊緊抓着父母的手,那時候,父母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國小時,踏入集體,努力學習時,開始懂得鬆開父母的手,那時候,父母在轉身可見的地方。國中了,思想獨立,掙脱束縛時,想要努力放開父母的手,那時候,我們向前邁了一大步,而父母,卻依舊站在原來的位置。

不知從何時起,我與父親交流越來越少,小時候,父親總是站在很高的地方,他是心中無所不知的大人。漸漸的,我很少再與父親有眼神的交流,而父親也再也不是無可觸及的位置了,因為開始漸漸明白,有很多人都比父親知道的多。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放開了父親的手呢?我開始一個人向前走,而我也開始不敢與父親對視。

然後,我又開始反駁父親。當第一次反駁父親説的話時,我似乎用盡了所有的勇氣,抬頭,正式父親的眼神,可是下一秒,我便落荒而逃,我像一個逃兵一般,竟連抬頭的勇氣也沒有。

“爸爸,這個不應該是這樣子的。”我站在父親的身後,看着他將零散的零件拼在一起,不知做了多久的心裏鬥爭,終於我指出了父親的錯誤。“嗯?哪裏錯了。”父親停下手中的動作,回頭反問我。聽到父親的回答我有些意外,小心翼翼的抬頭,看了看父親,抬手,指出了那個小錯誤。然後,又抬頭看了看父親,意外的,父親點了點頭,認同了我的説法。之後,又回頭看了我一眼,那眼神似乎是肯定?鼓勵?然而,我卻並未多想。因為,於我而言,父親的眼神,大都是看不懂的。

夜幕籠罩了天地,路旁的燈發出幽幽的光,天空中只有零零落落的幾顆星星。我一個人慢慢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地上的影子被拉的很長。什麼時候回家的路變得那麼短了?我站在家門口,終還是拿出鑰匙打開了門。我低着頭,不敢看父親的眼神。這次又考砸了,父親,應該也收到老師發的短信了吧。

“你是不是沒有努力?怎麼考的那麼差?”果然,耳邊傳來了母親的斥責聲,我低着頭,不敢抬眼望向坐在沙發上的父親。父親?應該很失望吧?我默默地回了房間,拿出了作業開始寫,再次抬頭時,卻發現父親不知何時站在我的身邊。抬頭看向父親,他眼中卻滿是温和,全然沒有我意想中的失望……

“下次努力吧,這次考都考完了,也不要想那麼多了。”説完,沒給我回答的時間,便輕輕的走了出去。那一刻,我想,我讀懂了父親的眼神。是的,是鼓勵。

我們總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父母也不能事事幫我們,我們在成長,我們在前行,他們唯一能做的便是站在我們回頭可見的地方,以及,一個鼓勵的眼神。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6

快樂的暑假不知不覺中已悄然溜走過。雖意猶未盡,但仍覺得非常充實和快樂。因為我正在向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夢想一步步走近。

假期裏,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讀了平時未讀完的共讀書,還借閲了不少感興趣的科普書籍。讓我給大家列舉一下吧,有《絕佳拍檔》《調皮的日子》《奇妙的數學王國》《瘋狂大腦》《外星男孩歷險記》……

這些書是老師為我們精挑細選的,很適合我們這個年齡的閲讀,讓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絕佳拍檔》讓我瞭解了雙胞胎馬一左和馬一右成長的點滴趣事;《魔法師的帽子》讓我見識了奇特的姆咪谷的精靈們;《小坡的生日》讓我知道了小坡是個有愛心、善良、有責任心的孩子;《好兵帥克》中的帥克以他的愛國、勇敢的可貴品質感動着我,激勵着我。

最有趣的莫過於《木偶的森林》這本書,有一棵會魔法的橡樹,它本來很喜歡森林,卻被一個木匠做成了木偶人--羅裏。他慢慢的擁有了一顆寒冷的心,他想報復人類,想用魔法控制動物,把人類趕出城市。幸好後來熱愛動物的阿湯先生和朋友們,用熱情和愛心,幫助他回到了大森林,幫助小熊白黑黑回到了自己的家。這個故事其實講的是人與大自然相處的故事。我們的語文課本中,也講到了人類不愛護大自然、最後受到了懲罰的事例。我還和同學們一起做過環境調查報告,經過調查,才知道現在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如果人類依然這樣破壞自然,我們的地球終將會毀在我們人類自己的手裏。

漫長的暑假就是在這些書中,在這些精彩的故事裏不知不覺地度過,快樂的暑假,我的開心讀書之旅。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7

每隔一段時間,我那雄心勃勃的心態中就是摻雜進一絲頹廢的想法,在這樣的時刻,如果不立馬把它消除改正,它就會如同蔓藤一般影響着我的情緒。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想到讀書。通過閲讀,汲取書中正能量的影響,同時思考書中所寫的案例等等來自我反思,從而重新找到積極的方向,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

正如這幾天我因為在寫作上的一些付出,沒有達到預期中的反饋,一下子動力就被消減了,幾乎根本就提不起去再寫的興致,可內心裏自己又不願意如此,於是在表面上的波瀾不驚之下,是驚濤駭浪的拉扯。

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北大學子劉媛媛講過,她在最為低谷的時候就是一直在看勵志的書,從中去改變自己。於是我翻開她寫的自身經歷的書本,然後看到了關於應對自己現狀的一些方法。

一直以來,定目標,有願景想法,幾乎是很自然而然地事情,可是我卻忽略了策略,又或者説我知道策略這一回事,卻沒有真正去對待它。我只是把目標高高地擺放在那,卻沒有認真地去規劃自己應該怎麼去達到它的一個路線規劃,學會去分析,然後就是去行動,專注的堅持。

從這本書中,我漸漸地受到了一些啟發,與此同時我更明白,所以有的瞭解都還只侷限在書面上,真正的改變是要從行動踐行上去出發。

通過這件事,我也更明白了讀書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情,只要你能夠正確地去行為,讓它為你所用,讀書的快樂自然就呈現了。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8

絕版李鴻章的作者張社生先生説過:李鴻章就是晚清四十年的縮影,讀李鴻章就是在讀一個國家的落寞與悲涼。的確它屬於晚清,青年豪邁,官場滄桑。晚年引得千古罵名,成了千古罪人,今天我撩開塵封的記憶來重讀這位歷史人物。

李鴻章的家在今安徽省合肥,當年的他在曾國藩門下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學徒,因曾國藩在創立湘軍時出謀劃策,很受曾國藩賞識,同時曾國藩也給李鴻章一個重要的任務--在安徽招兵,李鴻章為徵兵大業出力,不到半年李鴻章徵兵萬人曾國藩很是欣喜,命名此軍為淮軍,李鴻章變成了淮軍總司令,淮軍就這樣創立起來了。後來李鴻章又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練兵技術,打造出一批精英軍隊。不過再一次天津教堂教徒屠殺中國幼童的事見中,因湘軍主力與洋人交手連連失利。曾國藩忙發電想自己的李鴻章求援。淮軍雖平息了此事,但不久因為中外實力的勾結,淮軍也解散了。

李鴻章因淮軍解散而元氣大傷,事隔多年後,朝廷要求打造一批有能力的海軍,因為鴉片戰爭後中國北方海域大都沒有海防。幾經考慮,朝廷任命以洋務派為首的李鴻章擔起這個重任。他以英國皇家海軍的模式為標準,構制同樣的武器,那時從南洋到北洋戰艦一個27艘,其中14艘購買與歐洲,一個水兵一個月的收入相當於一個貧民一年的收入。用的炮都來自德國炮場乃世界一流,清朝龍旗高高掛起,然而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的軍隊卻敗在朝貢國日本手下。

日本海軍總指揮官伊藤博文被日本提升為內閣總理大臣,而李鴻章北洋艦隊總司令被奪去三眼花翎和黃馬褂降職回家,1895年初日本官方點到李鴻章説只有李鴻章才有籤和的能力,無奈為了停止戰爭,清朝只好還李鴻章三眼花翎和黃馬褂,命他速去日本馬關簽約。

到達馬關後,李鴻章與日方代表經數日未達成協定。這時發生了一件令誰也想不到的事,李鴻章遭到刺傷,刺客小山豐太郎,早就對李鴻章有刺傷的念頭,只因沒錢買去中國的船票而呆在日本,正巧李鴻章到日本和談,他便藉此機下手,這是國際上公認的野蠻事件,於是日本官方為表示道歉原定賠款3億兩立即減為2億兩,但這顆子彈卻深深打在這位中國代表臉上,他一直陪伴李鴻章一生。

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方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除賠款減為2億兩外其他不變

我終於讀懂了李鴻章,這位傑出的外交官的血色生涯正因為有了他中國才有了第一條鐵路,這些無不記載這他的名字推動歷史的車輪駛向今天。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9

讀一本好書,就像與名師交流,收穫人世間那最美好的感情。——題記

我讀《童年》,讀出了天真。年幼無知的阿穆沙在小時候就經歷了生離死別,他的爸爸拋下了他的家人拂袖而去,全家陷入了悲痛之中,但他卻渾然不知,保留着他那份天真。在父親下土時只關心被埋下的那兩隻青蛙,他傷心,不是因為父親;他怨恨,只是為了那兩隻青蛙。天真使他在父親逝世時不流淚,使他逢人就訴説他那兩隻青蛙的悲慘遭遇。不能説他無情,説他不愛爸爸,只因為他那份無憂無慮的天真。天真是孩子的特性,是他們那無憂的見證。在看看他的成長吧,來到外祖父家,他渾然不知表哥的陰謀,天真地聽信他表哥的話,去染布。結果東窗事發,布被染壞的事被外祖父知道了,他被打了,被殘忍的外祖父打得昏死過去。天真是他痛的見證,是血的代價。天真的阿穆沙能否天真下去?

我讀《童年》,讀出了善良。高爾基曾寫過“在他來之前,我一直生活在黑暗中,她來之後,把我帶到了光明”。外祖母闖入了阿穆沙的生活。外祖母雖生活在悲慘的世界裏,卻有着一顆善良的心。她給阿穆沙講上帝的故事,叫他唱歌,讓他快樂,讓他在雖無父母的疼愛下也可以像小鳥一樣自由快樂地成長。對於兒子的不孝,她毫不怨恨,只想讓他們分得一份令他們快樂地財產;對於丈夫的打罵,她毫不記恨,仍然像聖母一樣照顧丈夫;對於房客的無理要求,她慷慨大方,免費為他們服務¨¨¨這一切一切的善良舉止,都讓阿穆沙感到了無限的慈愛與善良,讓他在風雨交加的艱難生活中穩穩地前行。阿穆沙能否在善良的外祖母的關愛下快樂成長?

我讀《童年》,讀出了勢態炎涼。外祖父的家充滿仇恨,連小孩婦女也熱烈地參與一份。舅舅們心存嫉恨之心。大舅舅由於不滿現狀,對自己的妻兒慘無人道地隨意打罵。小舅舅更是如此,把自己的妻子殺害在被子中。他們不僅沒有悔意,還聯合起來殺害小工凡卡,他們也想用毒招殺害阿穆沙的父親,尚未成功,於是,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直至父親死於疾病。外祖父更是仇恨的代表,他剝削了工人的勞動力,遲遲不發工錢;他把有損其利益的房客“好事者”趕走;後來竟無恥地與外祖母分家,事事斤斤計較,到處訴苦,騙取錢財來笑外祖母,並把錢借給剛剛認識的人“生利息”¨¨¨他們是社會一類人的代表,社會也浸在仇恨當中,沒有温暖,衰敗之景處處可見。這樣的社會怎能不窒息?悲涼的社會必會腐蝕心靈,阿穆沙能否不被腐蝕?當我看到阿穆沙懷着天真,在善良的外祖母的庇護下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期,怎能不令我欣喜?只要心善,一定成功。

我讀《童年》,讀出了天真、善良與世態炎涼。你呢?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10

它,似一位良師,指引我成長;它,像一位益友,陪伴我左右;它,如一位園丁,耕耘着我的心靈。他就是《簡·愛》那本一直帶給我無限感悟且引領我成長的功臣。

初次與它結緣還很小,只是因為它華麗的封面:暗色的烘托下,用金邊鑲着的“簡·愛”兩個大字顯得愈發神祕而莊重。懵懂中,我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竟毫不猶豫的用“微薄”的零花錢買下了它。但回到家興致勃勃的翻了幾頁,既沒有美麗的圖畫,也沒有大膽幽默的句子,文章沉悶而無趣,我便不再看下去,乾脆把他丟棄在了角落。

隨着年齡的增長,一天,我發現了這本灰撲撲的書,輕輕拂去上面的灰塵,鑲着金邊的兩個大字又重新煥發出讓人迷醉的光芒。書角有些破了,卻絲毫沒有影響它的大氣與莊重,反而更添加了一絲滄桑,如一位寬厚且智慧的老者。我在五年後又重新打開了它。是啊!整整五年。我在心裏想着,一種羞愧之情湧上心頭。

朝它的第一行字望去,指尖從散發着油墨香的字跡間滑過,不留戀於浮誇、搞怪的字句,只着眼於那靈動的句子和噴薄而出的思想魅力。心在文字間穿梭,靈魂於書頁間徘徊,我已經不屬於我,屬於這本書!我感到簡有力而不失温婉的話在耳邊浮響,一幕幕場景出現在我的眼前。一切嘈雜的響聲,厭煩的事物,皆漸漸隱去,世界只剩下我和書,我幾乎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吃飯,忘記了心跳,忘記了呼吸。日日夜夜,簡的一句句話語,一個個行為都出現在我腦海中縈繞,盤旋,生華,定格

我用驚人的速度欲罷不能的讀完了《簡·愛》,輕輕合上書本,淚毫無徵兆的淌了出來,湧在封面上,暈開一片小小的漣漪。回憶着整本書的內容,我思緒萬千,簡·愛身上有一種常人所沒有的氣質,究竟是什麼呢?九歲的我顯然無法真正體味,只是在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在無形中影響着我,當我迷茫時,它會毫不猶豫伸出援助之手,為我點亮一盞明燈,照亮前方的道路。

如今,我已經跟以往的童真和幼稚説再見,成為了一位國中生,但簡愛對我的影響已經深入骨髓,一言一行中都透出她沉穩且不失活潑,自尊而不失奔放的性格。前幾天,我們進行了一次單元測試,考數學,我的心拔涼拔涼的,數學是我最不擅長的科目,我雙手冰冷地開始答題,總是寫錯字,手上的手錶一個勁兒響着,心都跳不動了,只覺得大腦對題目已經做不出反應,眼看時間一分一秒溜走,我完全麻木了。卷子發下來,我用手擋住分數,一點點移開,分數忽得一下子刺痛了雙眼,我不服氣地揉揉眼睛再看,那分數又一次千真萬確地爬上我的心臟,使我有些呼吸困難,每一個毛孔都呼出燥熱的空氣,怎麼會?怎麼會連及格都沒有呢?我閉上眼把卷子塞進了抽屜。

回到家,我小心地擋住分數,開始訂正。突然,手被什麼硌了一下,我扭頭淚眼朦朧地望去:是《簡。愛》。我用無力的手輕輕地打開了它,頓時渾身一震,完全顧不上為自己悲哀了,簡遭遇的種種不幸令我的心隨之顫抖,可她依舊堅強樂觀,個性也沒有因此頹敗,而是愈發強盛。那麼相比之下,我這點困難又算什麼呢?

“那麼,”我擦乾淚水,簡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投進了温暖的陽光,“就讓我們一起享受無法迴避的痛苦吧!”我對着簡輕聲説道。説完我堅定地直視着自己的分數:41分,可那又怎樣?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我挺直了腰桿,看到簡衝着我微笑,定定神提起筆,一筆一畫認真訂正起來。

簡身上究竟擁有什麼崇高的品質?我又一次問自己,這一次我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她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她執着的精神魅力感染並帶動我在成長道路上越走越遠。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11

印象中,無論是蘇軾的詞抑或是他本人,都當是悠悠千載、紅塵俗世中一個不朽的傳奇,讓無數後世子孫為他那“天涯回首一笑間”的絕世風姿所傾倒,為他那“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古豪情而感歎。

不禁喜歡上了這樣一位偉大的詞人。

喜歡蘇軾,喜歡他氣定神閒的淡泊與坦然,於風波迭起的江湖中漂泊,數十載的宦海生涯進進退退,沉沉浮浮。一生短短的64年中,他經歷了別人經歷不了的冬雪秋霜,承受了別人承受不住的狂風巨浪,戰勝了別人戰勝不得的飛沙走石。他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優雅地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哲人境界,即便是在他人生最不稱意的時候,他依然從容淡定,攜着半生的榮辱悲歡,華麗地轉身,再轉身,瀟瀟灑灑地就走遍了半壁江山,留下了後人永遠也無法企及的篇章。

夜晚,漏斷人初靜的夜晚,他獨自一人,出來賞那掛在稀疏的梧桐枝上略略殘缺的月。此時此刻,有誰注意他——這位獨來獨往的幽人?他彷彿隱約看見了縹緲孤鴻的影子。但真的有孤鴻掠過嗎?恐怕沒有,那靜得連滴漏之聲都無處覓得的暗夜,大概連孤鴻都居於巢中安睡去了吧。那不過是詞人自己的影子,那不過是詞人無奈至極之寄託,此情此境,蘇軾已幻化為孤鴻,幻化為那不願沉湎於得過且過的孤鴻!他曾經歷了那麼多的仕途坎坷,一片赤誠已在一次次不解、冷遇、甚至問罪貶謫中消減,直至熱情之火緩緩熄滅。所幸,他沒有陷入不可自拔的囚徒困境,他冷眼看穿了這世俗之境。但那痛苦以及引發的失落彷徨的印記,終究像烙鐵在心頭烙下了隱而深的恨,無人能省的恨。

然而,就是在這種痛苦中,蘇軾卻依然只是淡然看盡身邊的繁華似錦,只是隨意地從中提起一壺酒,便轉身走向綠水青山,泛舟遊於赤壁,去與明月清風對話。那才是蘇軾的所在,才是遙遠生命的滯留。他的骨子裏始終有一份驕傲與執着,他挺立着,如樹一般。任時光斗轉星移地更迭,任歲月滄海桑田地變遷,他都不動不搖,經風沐雨,披霜掛雪。朔風陣陣,刮不倒他的滿腔豪放,迷雲片片,遮不住他的達觀曠達。

釃灑臨月,步履鏗鏘,拂袖一笑,風清雲淡,蘇軾用他一生的苦旅,鑄就了一首最華麗的篇章。

花開花謝,流年暗換。總不忘千年前的那個身影,披蓑戴笠,泛舟湖上,談笑間,候雨過天晴。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12

縱觀上下五千年,誰人能與李白媲美?盛唐詩人,當以李白冠首。

青蓮居士,真如李白似的!淤泥深處瑞蓮花,李白就如蓮花一般,深隱於唐時官宦權貴中。仕途不順,誰人知曉?詩人心境,誰人窺得?力士脱靴,貴妃磨墨,但權勢能耐他何?

“李樹怒得一放白”這位一襲白袍的詩人,便是以這句與詩結緣。憂憤的心情,他以詩表達。我讀過他,卻讀不懂他。這是怎樣的人,他的性情那樣瀟灑不羈,恃才放曠,他的文字浪漫清秀,超凡脱俗。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13

“父親是一部大書,年輕的兒女常常讀不懂父愛,直到他們真正長大,站在理想與現實,歷史與今天的交匯點上重新打開這本大書時,才能讀懂父親那顆真誠的心。”《認識父親》中的這段話,使我感觸頗深,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那本“大書”。

記得那時我還不到十歲,僅因為父親的一頓訓斥,就破門而出,踏上了連我自己也不知到哪的路。那天,正下着大雨,路上十分泥濘,我深一腳,淺一腳的向 前走着,心想去哪都好,就是再也不回家了。沒走出多遠,我就累了,走不動了。站在原地,只聽見雨聲中夾雜着我的哭泣聲,鞋上滿是泥,似乎地上塗了層膠水, 讓我寸步難行。這時背後傳來一聲:“孩子,站在那,別動!爸爸去揹你。”我哭的更厲害了,心裏像是一塊大石落下,是因為爸爸那無私的愛。只見爸爸踏着泥濘 的路飛快的向我奔來,渾身濕漉漉的我向爸爸喊着:“爸爸,你怎麼不早點來呀?”我反倒責備起了爸爸。爸爸沒有説什麼,把身上的衣服披在我的身上,背起我向 家的方向走去。緊緊貼在爸爸的背上感覺温暖極了。

每每想起這件事,我都感到萬分自責,父愛如山,父親是偉大的,是堅強的,父親對兒女的感情是百分之百,父親為了兒女吃盡了天下的苦,受盡世間的罪,卻從來不圖回報。

爸爸,請您放心,我不會再棄你而去,我永遠是您的兒子,我會像您愛我一樣去愛您的。我會珍惜您為我創造的良好的學習條件,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您。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14

第二次讀紅樓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名片,因為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而具有一種中國文化積澱下形成的獨特味道,就像陸羽泡的茶,雖去除名利的嘈雜卻不淪為清談。有人説《紅樓夢》就像好茶,是要慢慢品的。於是,我第二次讀紅樓,就像一個初到陌生環境的孩子,躲在石門後,興奮而又緊張的透過紅樓窺視整個美妙的文學花園。

初讀紅樓的我還是一個幼稚的小孩,對於黛玉的脆弱善感,寶玉的多情,寶釵的虛偽常常是厭煩的;而再讀紅樓,心境不再浮躁,慢慢開始渴望浸入某種厚重的氛圍;於是第二次讀紅樓,我學會了如何用品味的視角去閲讀。

一曲紅樓,一曲殤歎;那塊貪圖人家富貴美好的石,緩緩道來這樣的一場夢幻;這又何止是夢,是人間美好與無奈的光與影。這是怎樣厚重的書!不僅僅是關於一段史的記載,亦非頌歌,不論是曹雪芹嘔心瀝血的增刪,還是其廣博的學識,深刻的啟示性還是留給讀者廣闊的再創作空間,都從字裏行間凝住了一種典籍特有的意藴。這是我再讀紅樓總體的體會。

當然,最令我為之折服,為之痴迷的是紅樓夢留給讀者廣闊的再創作空間,這是我第一次讀的時候所沒有體會到的。初讀時,意氣用事的輕狂讓我不過把這一著作當成小説來讀,而這一次,收起粗糙的目光,我開始探尋紅樓夢所傳達的耐人尋味的深層信息;比如説以刻畫人物來講;曹公除了潑墨於貌似與主角的十二釵等人外,在一些小人物甚至於景物中也是收張自如,讀紅樓,不會有情節拖沓之嫌,也不會跳躍的過於平淡,因此,通過人物的刻畫推動情節發展確實是紅樓夢高深之處。眾説紅樓,總是紛紜;有人為黛玉而傷感悲歎,從而厭惡寶釵與襲人的圓滑;也有人認為寶釵是封建社會無奈的產物,對她報以理解與同情。當然太過於平白的文學作品是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的;之所以能夠產生爭鳴,又是完全不否認其高度的作品,可見其留給讀者的再創空間是恰如其分的。

凝神於紅樓,我的再讀讓我有了許多新的對欣賞文學作品的認識,比如説初次接觸並未能具有欣賞的素養,再讀就帶給了我許多新的探尋。

第二次讀紅樓,便是深深沉思。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15

我記得卧龍先生説過:“魏延有反骨,久後必反……”於是在人們的印象裏,魏延似乎就是一個反賊的形象了。然而,我認為,魏延是一個軍事天才,他的軍事才幹甚至連卧龍、鳳雛也比不上。

劉備打下漢中後,羣臣都以為鎮守漢中的一定是張飛,但劉備卻選擇了魏延。他看中的正是魏延超人的軍事才華。魏延果然不負眾望,鎮守漢中十五年,固若金湯。試想想,若換了張飛,以張飛暴躁好戰的性格,一兩萬人馬跟幾百萬人打正面戰爭,他肯定乾的出來。這樣守漢中,面對着曹魏數十萬大軍,估計是很難守住的,再説關羽,劉備只讓關羽和魏延兩人獨當一面,關羽在第二年就敗走麥城了,而魏延卻堅守漢中十五年,漢中依然固若金湯,可見其高超的軍事天賦。有人説,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魏、吳會盡力攻打,而漢中,不是很重要的地方,自然就沒人攻打。可是大家都知道,曹魏的國都定在長安,而漢中離長安僅有數百公里,地勢險要,是長安的天然屏障。魏國不想打下漢中麼?那是不可能的,漢中在蜀國手中一天,魏國的統治者就會感到魚刺在喉,能不想辦法剔除去麼?由此看來,魏延絕對是一個軍事天才。

我們再來看看北伐戰爭。諸葛亮鞠躬盡瘁,發動了一次次的北伐戰爭,可惜只有苦勞,沒有功勞。五伐中原,不但寸土未下,反而把自己的性命搭在了五丈原,還加速了蜀國的滅亡。在第五次北伐時,魏延曾建議諸葛亮説讓他兵出斜谷,用閃電戰拿下西北地區,這樣進就可入長安,退也可與魏國正面相抗,可惜,“諸葛亮一生謹慎”,認為這太冒險,斷送了一次絕佳的機會。據《三國志》記載,蜀國的第五次北伐給魏國的壓力是巨大的。魏國的“舉朝震驚”證明魏國根本就沒有料到蜀國會在這時候攻打魏國。這就證明了魏延這套戰術的可行性。同樣的戰術。鄧艾説“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滅了蜀國。試想想,如果孔明採用了這套戰術,那麼這句經典台詞估計會早出現數十年,而且滅亡的不是蜀國,而是魏國罷。《三國演義》中孔明臨死之前,魏延説:“你早聽我一句話魏國早就滅了。”這句話估計不是魏延説的,而是後代史學家的評論把吧。這樣看來,魏延在軍事方面的才能絕非卧龍、鳳雛可比。

最後,稱讚一下羅貫中先生。讀了一輩子的四書五經,居然毅然背棄“聖賢書”的誠信原則,向“新文化”邁進,《三國演義》中為了呼應魏延腦後有反骨的説法,他決定在諸葛亮死後讓魏延謀反。這本無可厚非,要呼應前文嘛。但當我看到魏延在楊儀的鎮壓下失敗時卻讓我着實佩服羅先生,佩服他一流的顛倒黑白的能力,據《三國志》記載,孔明死後,楊儀謀反,在平叛的過程中,魏延不幸遇害。一代將星隕落了,他本該流芳百世,卻拜羅先生所賜,遺臭萬年……

這就是我眼中的魏延,他絕不是腦後有反骨的叛徒,他是一個忠臣,他到死都沒有做過違背蜀國利益的事;他是一代將星,擁有超人的軍事才華。與他相比,卧龍鳳雛的軍事才能確實是小巫見大巫。請大家不要讓魏延繼續當反面人物,因為他是一個完美的天才。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16

雨是春的使者,帶來了温暖的消息。

早上醒來,天空稍稍放晴,希望今天不要下雨才好。早晨,彷彿因昨晚的雨,空氣新鮮了許多,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小鳥又飛回來了,嘰嘰喳喳伴隨着我上學的腳步聲,路邊的野花美麗得讓眼睛應接不暇。也不知是什麼時候開放的,是昨夜的雨水滋潤了他們,還是早就出長來,只是我沒發現而已呢?

春雨就是這樣悄悄地來到了沒有一點跡象,也沒有一點提示。

學校裏的樹都相繼開了花,個個在那爭相鬥豔,櫻花少女羞紅了臉,微微粉紅,還有那一種不知名的花,分外的耀眼,還有樹葉,就見一朵朵花在樹枝上綻放,這種花是梅紅色,較深,分外好看。

春雨是春的使者,它使氣温回升,人們減掉了厚重的棉襖,穿上了輕落的夾衣,一切都象徵着春天的來臨。

春雨又如同一位可敬的老師,它無私奉獻,催生着花草樹木能快滋長,給人們帶來美麗的景色。

在我的幼小的腦中,春天的雨就是春雨,秋天的十就是秋雨……,可現在我知道:春雨帶來生命的開始,使一切都生機勃勃,同時也是希望的.開始。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17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書。這本書,可以描寫出平淡無奇的一生,也可以描繪令人心生敬仰的畫面。毫無疑問的是,這些書的主角,一定遇到過或大或小的情感上的困惑。較小的困惑,可以自我排解。那我們又如何應對大困惑呢?

莊子的思想中的“齊物論”,便是解決這類困惑的有效途徑之一。人心中的困惑是從何而來呢?無非是與別人的差距或是現實與理想的不符。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天性與稟賦。與其錯位比較,執着於表面之大小高下,不如在自己的生命裏努力綻放。每個人生活在這世上,一定有其獨特的意義。由於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而產生的困惑,也許更不好排解。莊子齊物論的內涵,是因為有所超越,所以明白曾經斤斤着急的東西,其本質並沒有那麼重要。因而能夠破除執迷,與物為春。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把外物看得過重,而產生了一種執念,甚至產生精神上的混沌。當這些混沌積攢到一定程度時,人就會達到前所未有的迷茫。達到這種迷茫後,有的人可以從書本或其他人身上有所感悟,脱離這種思想上的混亂,而有的人沒有這種能力。長此以往下去,反而會給自身帶來過重的精神壓力。歷年來,因為神經壓力過大而結束自己珍貴的生命的人不計其數。我們無法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評判,只能盼望有更多温暖的書以及人可以伴隨在迷茫之人身邊。使他們思想上獲得昇華。

一個人只有找到自己的本來,並不斷地向其迴歸。才能於此完成人與天的合同。生與道的混一。進而得以讓生命邁入更高的境界,正因為把精力放在更重要且更有價值的“神”之上。才能從現實的拘困中擺脱出來。獲得自由,也就是莊子思想中的“逍遙遊”。

人當如此亦心生嚮往,心中敬仰自虛心效仿,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真正的逍遙,使人生境界得以提升。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18

從小對陶潛既熟悉又不熟悉,從《愛蓮説》裏獨愛菊的陶淵明,到寫《桃花源記》的陶淵明,再到《歸去來兮辭》的陶淵明,《歸園田居》一類的田園詩像是一股清流,在一派懷才不遇,去國懷鄉的詩篇中綻放別樣的光彩。同是經歷困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對待。

古時,讀書人地位至高無上,能做官更是榮耀,許多詩人都懷滿腹經綸與抱負,渴望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但無奈多數受阻。李白不願一味向楊貴妃諂媚,於是借酒澆愁,任思想暢快遨遊;杜甫才華無處施展,從此詩作與國家命運相連,處處沉鬱頓挫,處處憂國憂民;柳宗元被貶多次,目睹小石潭也心生淒涼,終年46歲鬱郁而死;蘇軾本領超然,僅被任命為民兵隊副隊長,亦能為民眾盡微薄之力,在各處都留下了自己慈善的印記……然陶淵明的做法更接近普通人。

沒多少人都能像蘇軾一般,經歷磨難仍明媚,但其實都可以在困境大膽放手,追尋所愛。陶潛質性自然,不適應官場,縱是為養家餬口出來做官,也不一味壓迫自己,堅守原則與底線。無法將“桃花源”帶給大眾,至少能讓自己生活在“桃花源”中,可以觀“雲無心以出岫”,歎“鳥倦飛而知還”,扶“欣欣木”,聽“涓涓泉”,自己活得自在。我相信大多數人並非胸懷大志,心懷天下,僅僅是終其一生尋找幸福的路,那既然如此,許多困境便是自己製造出來而不需要經歷的,大可超越困境,滿足內心。如果像寓言裏的富豪拼命賺錢去夏威夷度假,那麼和那個漁夫一樣現在就在釣魚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在現實中,大家評判職業優劣的標準時,常常不會加上這個職業的快樂感如何,可事實上這一項是最關係到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的。如果真心喜愛,那不管是做一個公務員還是像陶淵明一樣做一個普通的農民,都是自己的英雄了。

人生註定與困境相伴,若能像蘇軾一樣,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自然不錯,若做不到,不如像陶淵明一樣,直面困境,超越困境,找尋自己的桃花源。世事紛繁,能從中解脱也是莫大的成就了。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19

我的父母對我非常好,對我的愛,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我的父母像一座高山一樣呵護着我,他們每天都送我去上學,他們並不因為遠,而不接送我,他們並不因為天氣不好而不接送我,他們並不因為厭煩而不接送我,他們在辛苦的工作中,抽出了一些時間來接送我。他們每天都在堅持不懈地接送我。他們不管是在炎熱的夏天,還是嚴寒的冬天,不管是下雨天,還是下雪天,都會接送我,他們對我非常好,我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在堅持不懈地接送我,我謝謝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想池塘一樣滋潤着我,他們經常給我買一些新衣服,新玩具,新的學習用品,是他們讓我整天都吃得飽,穿得暖,他們心裏全是我,他們不管自己的身體,讓我吃好穿好,我謝謝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就像一本書,在我有不會的題時,他們都會來教我,他們講的非常清楚,他們每次講完題後,都會問我會了沒,回了就再出一道題,不會就接着講,我謝謝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對我非常好,我愛我的父母。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20

很小的時候,我就結識了書。那是佈滿彩圖和拼音的世界。在書中,我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祕密:猿人是人類的祖先,恐龍十分高大可怕;遙遠的年代人們鑽木取火……原來世界這麼奇妙!我覺得書讓我一個小小的孩童變得好高大,彷彿舉目望去,我就能輕易的發現北極的冰川,看到埃及的尼羅河畔有成千上萬的奴隸在修建金字塔,直到我愛不釋手的合上書,腦海中還不斷浮現出各種畫面。我有一種甜蜜的感覺:讀書真好。

漸漸地,我告別了娃娃書,步入了文學的殿堂。書變厚了,變深奧了。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證明了此書在古代中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上,《論語》一直被那些以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目標的讀書士子們奉為經典。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這句話讓我懂得了處世之道。就是告訴我們要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麼做的好處就是“寡尤,寡悔。”讓自己少很多怨尤,少很多後悔。

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涼,友多聞,益矣。”這句話讓我懂得了擇友之道。我有一個好朋友,她經常挑出我學習中的毛病。孔子的這句話讓我明白了:如果不是她,我不可能學得像今天這樣好。感謝你的誠實、正直、廣見、博識,你是我的益友。

孔子也在川上説過:“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讓我懂得了人生之道。我們每個人都是滄海一慄,生命轉瞬即逝,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規劃自己的人生才不會虛度呢?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告訴我要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孔子這位聖人的態度對我很有啟發,只有一點一點的去思考才可以真正做好該做的事。

先賢聖哲的偉大也許就在於他們能以最簡單的語言道出人生至理。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21

去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媽媽和哥哥來到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一起領略了黃河聲勢浩大的水濤和雄闊壯麗的景象。

“一碗黃河,半碗沙”,若非親眼看到,此前的我,真的很難體會這俗語的形象,來到這的第一感覺就是:水十分渾濁,整體呈土黃色,不像洞庭湖或長江水那樣清澈。但因為那顏色像極了我們中國人的黃皮膚,所以遠遠看着,卻有一份獨屬於它的親切魅力,可能這就是我們稱之為“母親河”的原因之一吧!

站在沙灘上,享受自然之風吹拂的那些時刻,彷彿所有的煩惱都被拋諸腦後了,看着身邊人的頭髮和衣服被風吹拂起來,與裹挾着黃濤的河流映襯在一起,那感覺,真像是一幅和諧而又唯美的畫卷。向遠處望去,浪一個接着一個,彷彿永遠沒有停止過。我輕輕地踮起腳尖,試圖望向河流的遠方,只見後浪拍打着它前面的浪,卻又好像全然沒有盡頭,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灘上”形象寫照吧!只不過現在用來形容社會在進步,一代比一代強,同時,也意味着,身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身上的擔子與責任也越來越重!

環顧四周,在黃河附近並沒有什麼植株和草坪。放眼望去,昏黃的天色與渾濁的河水渾然一體,或許,若是真的種下植物,會讓這幅畫變得有些許不協調吧!這是大自然的造化鍾神秀,人為的點綴反而會是一種畫蛇添足!

正如黃河坦蕩地葆有着最自然的姿態,做人亦是如此吧,在天然去雕飾的清麗年紀,而今的我們,不需要刻意地在自己身上去附着和強加一些點綴,那些不適合當下的首飾和華服,反而會讓本真的自己失去自然的美好,讓青春的畫卷上平添幾筆隨意和潦草。

當生活沒有給予我豐富閲歷的此時,或許,對黃河的解讀,我還尚且缺乏時間的沉澱,但因敬仰自然的黃河,我願繼續去做最真的自我。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22

古人説“一日一錢,十日十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精衞銜微木,將以填滄海”……這些話讓我讀到了“堅持”的可貴和不易。是啊,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要想做成一件事,需要“堅持”,它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裏做成百上千次的試驗才能最終獲得一個精準的數據,取得實驗的成功,體操運動員為了一個下馬的動作不厭其煩、無論寒暑地練習,都是源於“堅持”的信念,認準目標,絕不放棄!

説到我自己,每當拉小提琴練習曲的時候,都覺得比較枯燥,總是不太認真,後來老師對我説:“練習曲主要是練習指法和音準,只有堅持不懈地練習,打好基礎,你今後才會拉出優美動聽的曲子。”聽了老師一席話,我再仔細地想想,的確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任何事情,只有堅持做下去,才會有收穫!

“堅持”,還需要“恆心”和“耐心”為它助力,“恆心”讓你“一以貫之”,不改初衷;“耐心”教你沉下心來,不浮躁,踏實認真,克服重重磨難,去達成自己的目標。

我們要學會“堅持”,為了將來能走得更遠,我們要“堅持”,當我們站在頂峯迴望來路時,那也是因為“堅持”。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23

是什麼深深打動了我?是你那清俊靈秀的飄逸之風?是你温文爾雅的莞爾一笑?是你對父親深沉的愛,還是你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食的錚錚鐵骨?讀你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灑脱,什麼是風度,什麼是親情,什麼是氣節。你就是——朱自清。

讀你的《春》,便感覺一股沁人心脾的春風撲面而來,柔柔的,暖暖的,像慈母的手撫摸着我,讓我神情陶醉,安然入眠。夢中我在綠茵茵的草地上,打滾、嬉戲、放風箏;夢中我在大樹下嗅着桃花、梨花、杏花的清香;夢中我沐浴着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的春雨;夢中我盡情的倘佯,讓青春盡情地枝蔓,讓理想盡情地飛翔。你説的對,“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就是機遇,春天就是希望。

當陶醉在春的美好時光中時,你卻提醒我時光匆匆了。“燕子去了,有再回來的時候;楊柳枯了,又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我們的時間卻一去不復返啊,時光易逝,蒼天易老。你告訴我,不趁年輕有所作為,人生便沒了意義。你激勵我,讓我對得起流逝的時光。

讀你的《背影》,讓我懂得了感恩。青布棉袍,黑衣馬褂的背影,一個個金黃的橘子,還有那平實而痛徹心扉的感歎:“唉,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你讓我重視親情,讓我加深了對無言的父愛的理解。你對父愛的思念,就像你的話語一樣樸實,深深地影響着我,我要用什麼來報答父親的深恩呢?

其實,不只是你的文章,流芳百世,影響深遠,你寧肯餓死,也絕不吃磋來之食的節氣和傲骨也足以名垂青史,千古不朽!這是中華民族的骨氣,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讀你,我會氣華骨秀,獲益匪淺。你的到來,大地處處錦繡;你的轉身,留下一地芳華;你的離去,讓我潸然淚下。

生而為文,死而為國。這才是你,一個真正的朱自清!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24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讀着這首氣勢豪邁、風格奔放的詞,不禁讓我想起了他——蘇軾。

提起蘇軾,人們都會想到他是“唐宋文學八大家”之一,詞風豪放,感情激昂,是他開創了豪放派,也為我們鑄就了一座文學的堡壘。

當我們面對蘇軾這些輝煌的榮譽時,他已然遠去了千年之久。世事滄桑,他的仕途是那麼的坎坷,生活是那麼的艱辛,一樁“烏台詩案”幾乎斷送了蘇軾做官為民的政治夢想。近十年中屢次被貶至杭州、密州、惠州、黃州等地,這對才華橫溢的他該是多麼大的打擊和遺憾啊!而他的輝煌也是在這樣的遺憾中鑄就。被貶官期間,雖然心境荒涼,他卻沒有絲毫的抱怨,而是拋卻煩惱,任思緒飛揚,馳騁在無人涉足的原野上,看落日黃昏,賞萬紫千紅;把酒問月,臨風當歌,情溢滿胸。猶記得在他被貶黃州時,一見“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前往承天寺尋得友人張懷民,心有靈犀地去中庭散步賞月,欣賞着如水的月色,竹柏搖曳的疏影,陶醉在似真亦幻的唯美意境之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寥寥數字,就把這個澄澈如洗的世界勾畫得淋漓盡致,就在漫步的悠閒之中抒發了一種瞭然、一種灑脱、一種曠達;猶記得在他被貶密州時,他仍然希望自己能像當年固守雲中的魏尚一樣,重新被朝廷重用,將出獵的狂氣化作為國效力的熱忱,唱出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最強音。

再豪放的人也有親情的一面,也有對親人的無限思念情感。當他在密州任知州時,因內心孤獨苦悶,便把酒問月,面對着月圓人不全的中秋,不禁想起了弟弟子由,更期望相隔千里的親人能望見這共有的一輪明月,天涯共此,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給自己,也給後人道盡了千千離別的祝願。更讓人難忘的是他那首夢憶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正是熱情如火的生活中,一往情深的妻子卻與他永世相隔,對於一個屢屢被貶的人來説,從此連個傾訴真心話的人都沒有了,每當夜深人靜,只有自己獨對那輪明月,相灑淚痕,在明月夜下的松岡上,獨自垂淚,把相思遙寄給思念的妻子,讓自己孤悽無依的心靈得到一份安慰。

回望千年前的燦爛文明,一顆明珠正熠熠閃爍着經久的光芒。回首千年前的北宋文壇,一種由衷的敬佩湧動於心。蘇軾,讓後人記住了許多:才華橫溢,仕途多舛,雄渾豪放,款款情深。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25

喜愛雄鷹,喜愛它那健壯的身軀,喜愛它那種頑強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更加喜愛它在天空中俊逸瀟灑的身姿。因為它具有的美質是我所追求的,因此,我願成為一隻雄鷹。

追求

曾幾何時,我想像雄鷹一樣在那廣闊無邊的天空飛翔,而且飛得更高,飛得更遠。為此,我努力奮鬥,每個夜晚,我獨自徘徊在燈光下,低聲吟讀那美麗的詩章,用激昂文字來表達心中的感想。我甚至放棄了課餘時間領略金庸筆下“刀光劍影”的刺激,欣賞流流行音樂的浪漫,以及飯後感受心中淡淡的憂傷和純潔的愛。

生活中的每一個鏡頭都彙集在一起。我背上的包袱很重,心情也隨之變的沉重。生活開始變的單調無味,我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我希望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即使這樣我的生活中有過失敗也遇到過挫折,但我並不氣餒。因為我從中獲得了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擁有 了鷹的意志和精神,用努力豐富我的人生。

尋找

打開青春的日記,打開飄忽不定的日子,那裏充滿了温柔的歡笑和堅強的哀傷。面對青春我有許多遐想,其中會有一些人一些事慢慢地沉澱在心中,如微風吹動的花瓣,默默地飛舞,飄落。但這些美麗的事像被繩子捆着一樣,雖然令人高興,但卻讓人的思想束縛起來, 為此,我更加努力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可以在那自由翱翔。

黃天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找到了屬於我的那一方蔚藍的天空。

翱翔

在這段成長的歷程中,有困難為伍,有挫折為伴,一次次的磨礪,我從幼稚走向成熟,我擁有了強健的體軀,堅強的意志,我不再是一隻小雛鷹了。我有了堅硬的翅膀,豐滿的羽毛,更重要的是我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我可以展翅高飛了。

面對這片湛藍的天空,我帶着自己的夢想飛向遠方。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26

小時侯就喜歡《水滸》的英雄,因為我不喜歡“被”朝廷的那種無限期的管理。梁山上的好漢,個個豪爽,待人處事都不拘泥於小節,是典型的大膽心細,勇猛過人。

這本書之所以可以經久不衰,我覺得關鍵在於:

一,書教會我做人的態度,人的本性正如《三字經》中所説,是善良的,但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一樣,所以對於後來的發展也會有不一樣,然而改變一個人的習慣或個性,是十分困難的,而面對這樣的人時。宋江教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辦法:發現他的長處,並且充分利用,對於他的不足,而是儘量的不要去責罵,讓其自行改之。

二,我們對於善惡,美醜,是非的分辨不一定要靠法律的標準去衡量,只要不違反法律,面對其他的問題,我們應該隨着自己的心去解決,在宋江他們那個時代,沒有一個真正能讓人折服的法律,因為最高統治者就是頭號的嫌疑人,他身邊的高俅更是胡作非為。百姓們時常會被無端的被殺,交上幾倍的税。而完全不同的是梁山,他們雖然被稱為“強盜”,“山賊”,但他們絕不危害百姓,賞罰分明,對於自己的兄弟入獄,面對殺頭之罪時,永遠是有無數的梁山好漢,帶着無數的小嘍囉劫法場。面對朝廷中的清官時,他們沒有因為他們殺死自己的弟兄而解恨於他們,而是宋江親自迎接,想讓其歸為己有。面對朝廷的招安,宋江不計前嫌,毅然決然的將自己的弟兄帶入京城。面對殺戮,宋江願意用自己和李逵的姓命,換取百姓們的安寧,保護了皇帝的生命。

三,這點原來不是我想到的,是我那個老爸買的一本書給我的啟示:《水滸傳》中的財富。我一向不關心錢財,但我卻覺得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胸襟,我們值得學習的一種精神,我們現在的孩子,因為都是獨生子,所以在家裏都是養尊處優,哪怕在學校裏,也有校規保護。有些孩子就自甘墮落,真像當時的皇帝。而這些溺愛孩子的家長跟人見人罵的高俅有何區別?而正是像李逵這樣的貧苦出生,才會擁有貴族永遠都不會的人生經歷,所以“逆境出英雄”是有依有據的。我們現在應當提倡的是全面發展,向《水滸》中的人物學習,但是像宋江這位頭頭最好還是不要借鑑。

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林沖,他原本是八十萬禁軍教頭,而因為遭人陷害,逼上梁山,雖然武功高強,比一般的武夫有智慧,但卻絲毫不去囂張,默默地保護自己的老大。宋江在書中所描述的是絕對的老好人。但在另一本書上,我卻讀出了不一樣的宋江:他雖然剛正不阿,但卻心懷鬼胎,一直都想取而代之晁蓋的位置。他殺富濟貧,但卻經常出現“假貨”。不知道是不是施耐庵將這個宋江過於神化了,但也告訴我們:人,哪怕是聖人,也不會是完美無缺的。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27

月光色,紙墨香。

點一盞孤燈,抿一口清茶,撫一卷殘頁。靜謐的夜,又一次在昏黃的燈光下,我翻弄着泛黃的書頁,像是打開了塵封的記憶,思緒便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是誰大鬧了天宮?是誰踢反了太上老君的丹爐?是誰打碎了琉璃盞?又是誰,苦苦行了十萬八千里,卻換來本本無字經書?一部奇幻迷離的《西遊記》,又引發了多少人的深思。

小時候,我讀西遊,記憶便是一杯五彩的雞尾酒,是孫悟空花果山稱王時的一聲大笑,是他龍宮借寶時的一串水花,是他大鬧天宮時的一道英姿。在童年的記憶中,滿目都是那個美猴王的放蕩不羈,是他的頑皮機智,是他的英勇善戰。至於那唐僧的愚昧無知、豬八戒的好吃懶做、沙和尚的木訥少言,全部成了孫猴子光環旁的綠葉,點綴着他那齊天大聖的形象。

兒時讀西遊,看到的是孫悟空的橫空出世,看到的是那個如夢似幻的神魔世界。

長大了,再讀西遊,記憶化作一陣堅韌的黃沙,是沙悟淨雙肩上厚厚的老繭,是豬悟能深夜望月時臉上的一抹神傷,是孫行者頭上的那個金箍兒。古道的風,吹不亂了唐三藏的步履,也吹不亂白龍馬的喘息,卻吹走了六根六情,留下師徒四人堅韌的背影。

那時讀西遊,看到的是唐僧眼裏的淡定之風,看到的是那四個頑強而不羈的生命。

如今,又讀西遊,記憶又變成黑暗的深淵,是孫悟空踢倒的煉丹爐,是那座壓了孫大聖五百年的五指山,亦或是觀音池中的金魚、老子座下的青牛、靈吉菩薩座下的獅子。漫天神佛的臉,突然變得昏暗模糊:破碎的琉璃盞,高傲的仙人菩薩,六耳獼猴臨死前的哀嚎,紫金缽盂的無奈送出;恍然間,那些高高在上的面容變得扭曲、醜惡。

現在讀西遊,看到了聖人佛祖的霞光背後,也有無盡的黑暗,那看似平凡的西遊之路,又似乎遍佈陰謀,看到那原先鮮活的師徒四人,在成道稱佛後,也變成了雕塑上那一張張木訥無情的臉。

我讀西遊,讀出了甜,讀出了苦,讀出了一絲明悟,也讀出了一絲迷茫,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願在回憶中,師徒四人的腳步不停,永遠追尋着心中的執念。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28

長夜漫漫,靜品汝之詩……赤壁,忽而感慨萬千,忽而歎汝生不逢時。

第一遍讀您的赤壁,以為這只是在簡單地記錄着歷史,豈知您把自己的情感埋藏於此首詩中。

當您一個人孤獨地漫步語赤壁古蹟時,這顯得多麼悲涼。

當您在河邊的泥沙裏拾起那折斷的長戟時,這又顯得多麼滄桑。

當您將長戟磨洗之後,認出了他的朝代,是否感受到了他的哭泣呢?

我感受到了,不僅是長戟,您,也在哭泣着。

您感歎周瑜的運氣,因一變而改變了整個歷史。如果東風不助周瑜,那麼天下將被那一世奸雄曹操所統治。

您感歎自己,空有一身才華,卻得不到重用……

而我呢?我又該感歎什麼呢?

我沒有一身的才華,也沒有多高的智商,更沒有多高的成績,總而言之,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

可我感歎過自己無能嗎?

不!我命由我不由天!人的一生不是由上天決定的,而是由自己決定的,因為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每個人的命運不是從一開始就定下的。像(傷仲永)中的仲永,他雖天生聰慧,卻不能學習,最終與常人無異。

我想問您,如果您沒有這一身的才華,寫得出那麼多的古詩嗎?

所以説,人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裏。是想活着快樂,還是痛苦,由您來決定!

與君一席話,勝似三春書!謝謝您能讓我有機會與您對話!

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29

假日時利用時間背了徐志摩的詩,簡直就深深地把人吸引住了,感觸最深的是《再別康橋》及《歌》,這裏兩首詩的意境都在於較為傷感的區塊,彷彿能感染人似的,看完後也讓人的心情凝重了起來,只能用“傳神”來形容啊!

《再別康橋》此詩給我的感受是十分柔和的,從暮景寫到夜景,彷彿是在放下對康橋最後的迷戀,隨着時間的流逝,當夜色漸深時,所表現的一項卻越是強烈,與寧靜的夜形成鮮明的對比,“放歌”如同作者心中的澎湃,離情依依的感慨滿溢於心,卻又不得傾洩而出,是如此壓抑,卻又如此深情,但轉瞬間出現一大轉折,如同灰姑娘命中註定在舞會最高潮時畫下休止符一般,儘管對康橋是如此深情款款,該道別時倒走的十分瀟灑,將不捨全留下,如同到來時一般,平靜的離去……

我熱愛這首詩的地方在於其意境的刻劃,很少遇上畫面感如此鮮明的詩作,且又是如此細膩,那個色調由暖轉冷,如同心境由哀愁轉為凝重一般,突然在心中吶喊,將 所有的情緒釋放,卻又在將潰堤的瞬間壓抑,一切轉為寧靜,悄悄“逝”放,貫穿一切的是不捨之情,那抹憂也許被遺忘,也許深存於作者心中,留給我們的卻是無 止境的無解啊!

《歌》這首詩則傾向於悲情的情詩,我認為這首詩最吸引我的部分在於它的題材,彷彿另類的告白一般,在點點情字中也帶了一點奔放,有別於一般只着重在情與愛的方面,“請蓋着我的青青的草”這句話,帶着個人的味道,如同是天生的獨行者般,倔強的特質只適合以堅毅不拔的小草為伴, 命中註定在風雨挫折中度過,不適合浪漫的薔薇,抑或是濃情的柏蔭,是種簡單而清淡的小愛情,接着卻寫這看似微薄的愛,在他心裏佔據了多麼重的地位,是這桀 驁不馴的人最脆弱的一面,少了愛,他的世界彷彿突然變得黑白,當生活索然無味成了迷惘後,時間也漸漸失去意義,世上剩下的,就只有“記得”與“忘記”這選擇題。

有別於直接的感動,這首詩給我帶來的衝擊甚大,以如此特殊的方式詮釋對愛的依賴,的確頗能給人煥然一新的思維,我想,如此的原創性 勢必是文學重要的元素之一,與眾不同才有其存在的價值啊!對於萬物必須“有感”,對於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才能有好的作品產生,不擴增自己的視野,就只是在原地踏步而已啊!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30

提起宋朝,我會想起許許多多的事。雖然它沒有夏朝歷史悠久,沒有唐朝繁榮昌盛,但是在古代歷史上也是一顆永不衰落的明星。因為“詞”這一新的文體在宋朝得到了極大的發揮。提到“詩,詞”便不難想起宋朝偉大的詩人——蘇軾。

提起蘇軾,可能每個人都會想到他那朗朗上口的詩詞。比如站在長江的岸上,我們會吟誦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當我們不能與家人見面的時候,我們會吟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當我們受到挫折的時候,也會吟誦蘇軾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來安慰自己。而我對蘇軾的瞭解還是在小時候。

第一次認識蘇軾是在小時候。那是爺爺總是教我念一些詩詞,讀熟了以後再背下來。我接觸到蘇軾也只是因為背詩的時候要加上作者的名字,所以在揹他的《題西林壁》時,自然而然就背成了“《題西林壁》蘇軾”然後背完全詩。我覺得蘇軾不如李白或者是杜甫,可能是因為年齡小吧。

上了國小,自然會學一些古詩。但大都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幾乎沒有蘇軾的。而且第一次學習他的詩也是在四、五年級,名字還是那首《題西林壁》。詩雖然只有二十幾個字,內容也很簡單,而且還很平常,但老師卻説:“這首詩雖然短,但每一句都揭示了一個道理。”仔細品讀一下的確如此。比如“橫看成嶺側成峯”這句詩告訴了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事物會有不同的結果。也就是這同一首詩,改變了我對蘇軾的看法,一個能把詩寫得優美而且富有哲理的人,他的一生一定不平凡。這就是我對蘇軾的瞭解。

上了國中,邊便很少學蘇軾的詩了,大都是詞。讀了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我瞭解了蘇軾與朋友賞月散步時的閒適的心情;讀了蘇軾的《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我懂得了珍惜時間。隨着學習的深入我瞭解了關於蘇軾的點點滴滴,比如“烏台詩案”和“他人生的三起三落”等。我漸漸明白,蘇軾是一個豪放派詩人,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他卻是一個樂觀,積極向上的人。別人被貶官時總是唉聲歎氣,但蘇軾卻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方式對待。樂觀、積極向上——我想着這可能就是我從蘇軾身上學到的。

也許蘇軾的一生是崎嶇不平的,但他會像一盞永不熄滅的燈,閃爍在歷史的天空。這便是我對蘇軾的瞭解。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31

傍晚,窗外,大自然陷入沉沉酣睡,灰濛濛的天空沒有一絲縫子,偶爾也會飄出的幾粒飛雪,若黑夜中的螢火,忽東忽西、捉摸不定。“晚來天欲雪”,我低吟着,“能飲一杯否?”忽然,我有點替白居易擔心,劉十九能應邀嗎?望着窗外虛無飄渺的飛雪,恍惚間,我似乎飄到了遙遠的唐朝,飄到了白居易的世界。

暖酒小火爐,新釀的米酒,青瓷酒杯,都已備好,靜靜的安置在憑几上。冰涼的手微微靠近火爐,爐火已燃起,爐身雕刻着傲雪梅花,蓮蓬一樣的爐頂,橘色的火光從微黑的小孔中透了出來,暖暖的,通紅的木碳時不時“剝剝”響幾聲。雪“沙沙”打着窗户,漫天飄灑着細細的粉末,看着院子裏那棵褪去綠衣,光禿禿的樹木,在孤零零的獨守空院。已經寂寞一冬的我,把耳朵轉向門口,撲捉着屋外的每一絲聲響,“腳步聲,敲門聲怎麼還沒傳來?劉十九收到請帖了嗎?他會冒雪會友嗎?”

“樂天兄,”隨着一陣急促的腳步,一個頭戴襆頭,身穿圓領棉袍衫的,腳踏六合靴的儒雅男子,帶着一股凜凜寒氣推門而入,黑色長鬚,片片白雪落滿肩頭。

“已然鵝毛白雪,十九兄,我應改天送去請帖的,抱歉,抱歉,”我雙手抱拳,愧疚,但更多是驚喜。

“樂天兄的好酒片刻不可耽擱,雪中飲酒自是另一番情趣,”劉十九捋着鬍鬚,拍拍浮雪,哈哈大笑。

“十九兄,請榻上座。”

我二人脱靴,盤腿坐在憑几前,火爐上的米酒已經温熱,徐徐倒出,麥香緩緩飄入鼻中,色澤清瑩如冰清玉石,我輕輕啜飲一小口,在舌頭上打兩個滾,清香帶着温熱縈繞整個口腔,潤潤過喉,暖暖入心。

“好酒,香甜温醇,”劉十九夾起一片切膾,“再配上這片薄如雪花的切膾,酒的清香化解了魚腥,酒的温醇又去除了魚的生冷,樂天兄的釀酒技術已經出神入化了。”

“閒居多時,也就釀釀酒,做做詩了,”遠離官場的我,如今已經平靜了不少。

“樂天兄送來的小詩,正如這米酒,需要細細品味,紅泥小火爐,咕嘟咕嘟冒着熱氣,暖暖爐火,映照着浮起的綠色泡沫,陰冷的雪夜,小飲一場,再適合不過了。”

爐火越燒越旺,橘色的火苗在“噼啪噼啪”的伴奏下歡快的舞動着,飲下的米酒彷彿化成一條温暖的小蛇在身體裏遊動,同時也喚起我們作詩的雅興。我們走到書桌旁,揚州紙已經鋪好,劉十九緩緩磨着硯台,飄出縷縷墨香,我提筆懸腕準備書寫,可筆尖怎麼又細又硬呢?我揉揉眼睛仔細一看,原來手中緊握一隻鋼筆。我茫然地望向窗外,雪越下越大,大片大片的雪花在漫天飛舞着,似蝴蝶、似柳絮、似輕煙,我繼續回味着剛才的幻境,長舒一口氣,劉十九終究是去了,我抬筆寫下了《問劉十九》。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32

在一片冰冷與漆黑中,一輪明月掛懸於天際,默默地,靜靜地撒下一縷縷白色的温馨的光,於人間的每一個角落。月兒由海而生,洗去了世俗的塵埃,空明如水,光潔而美麗。月下的我,看着這一輪見過孔子,見過前人,見過無數我景仰的名人的明月,心裏想着:“她大概已經很老了吧。這一被無數文人雅客所歌頌過的明月,究竟有怎樣的魅力,能吸引如此芸芸眾生?”於是,我拿起身旁小桌上的詩詞書,在詩中讀明月,用心讀明月。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慘白的月彎彎,一個人、一壺酒。月寒,涼,園空,冰。抬頭,花枝招展,低頭,孤影凌亂,原來孤獨是這樣冰冷的空虛,又是這樣華麗的寂寞。

可孤獨又怎樣,權貴又如何,擋不住明月的淡然與超脱,擋不住李白不甘人下的豪傑之氣。既無人相伴,那便邀明月同飲,月兒清高脱俗,必聽我抒懷,懂我心聲。李白在月下,以酒清助興,用生命填詞,《月下獨酌》在月色下寫出,李白的明月也載入了我手中的書。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團圓之夜,懷着濃濃的思念,蘇軾,獨自靜立於月下,形單影隻。可又能如何?還好有明月。於是,東坡將所有的無奈與希望,都付與了這一輪明月。明月默默的回望,雖是依舊的寧靜,但這種靜默中卻多了一份生氣,成為一種深刻的語言,啟示蘇軾,滌盪着他的心靈,讓他懂得接受,懂得淡然,不再奢望,而是默默的祝福。

東坡所留下的詩句,世世相傳。而他的明月,千百年來也影響着一代又一代思鄉的遊子。他們在在月圓之夜寄情於明月,想着天涯共此時,念着但願人長句,不再抱怨,不再哀傷,在月光下靜默。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明月山盟海誓。“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明月超凡脱俗。“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明月清新自然。“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明月飽含深情。

輕輕地扣上書,抬頭,仰望夜空,明月是那般美輪美奐,雖是無語,靜默中卻有一種博大和恢弘。月光如水,灑向人間的各個角落。為熟睡的人守護安寧,為失意的人撫平心傷,為覺悟的人提供啟示。就在這月光下,我恍然明白:其實無論人事怎樣變換,歲月如何更迭,明月千百年來從未改變,她的靜默從未改變,她的淡然從未改變,她對於人間萬物的守護也從未改變。發生變化的,其實是月下的人和情,月下的人的感情、人的心情。因為人的悲歡離合,月亮才被賦予不同的內涵,因為人心的領悟,明月才有如今的深沉,因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才能在書中讀到這樣多不同的明月。我們看的是明月,讀的卻是人心包容與恢弘,品味的是歷史與文化的源遠流長,感悟的其實是生活的豐富與美好。

我愛生活,我在生活中讀月;我讀明月,我在明月中感悟生活。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33

日子在時間的座標軸上疾馳而過,職一羣又一羣鴿子飛過天空。抬起頭,已不見了它們的蹤影。猛然驚覺,這已是我國中生活的最後兩個月了。

將時間的齒輪倒轉,過去的一年,所有的事像被曝光的黑白底片,在屬於記憶的那塊狹小空間裏泛着刺目的光,讓人銘刻一生。

九年級是讓人改變的一年。為了體育訓練,同學們將熱愛的牛仔褲閒置起來,校園裏是清一色的運動服;為了提高成績,同學將休息時間一減再減,將娛樂壓縮成一塊塊壓縮餅乾。連課間的教室,安安靜靜……

九年級是艱苦的。清晨,我們披着星輝上路,在操場上奔跑,即使雙腿灌了鉛一般沉重,也不停下前進的腳步。於是在我們堅定響亮的步伐虧損,朝霞洇染了整片天空。太陽也被我們喚醒,賞給我們金色的獎章。最難忘的是冬天的早晨,天氣是極冷的,做俯卧撐時,手須支在地上,寒冷像無數把利劍從地面射向手心,然後如一張漸漸展開的網,蔓延到全身。手指僵硬了,麻木了,寒冷中因堅持而失去知覺的手,蜷曲着扣住地面,似乎要生長出盤曲的要系向地心深處扎去……

九年級是充滿希望的。在到達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之前,我們必須加速,加速,在紅燈亮起之前,到達勝利的那一端。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憧憬着,嚮往着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美好生活,同時,我們也在為理想而執着追求着。

回回眸九年級,感悟九年級,品味九年級,原來,九年級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它像轉瞬即逝的流星,短暫卻又璀璨美好,也許,它更像一罈老酒,經過歲月的沉澱,時間的醖釀才能餘香裊裊,經久彌醇,在以後的歲月中傳遞給我永遠的温暖。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34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每每讀起《五柳先生傳》,便感到與一位閒情逸致的志士交流,他彷彿就在我身邊,等待我能讀懂她閒靜少言背後的熱血人生。

遙想當年,中華神州大地上距今約1500萬年的時代中,出現了一位宅邊有五柳的詩人――陶淵明。如果説莊周隱居則多出於個人性情――不服儒家之道;如果説諸葛亮隱居則多出於外界因素――暫避當時的戰亂。那陶淵明則兩者都有,一是為東晉王朝昏庸無為的統治者,二是為自己的志向而隱,於是他淡泊名利,不想出世的性格深入我心,但慢慢長大,再讀陶淵明的詩,竟讀出了另一番滋味。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他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辭官,先後又做過鎮軍參軍、建威參軍等職,後任彭澤縣令。點點滴滴説明,他還是有一腔熱血而非一心向隱的,只是當時歷史條件的束縛,加之陶淵明安貧樂道的本性,難以憑一己之力改變時局等的原因,他才無奈歸隱。顯然,這是無奈的,但也是明智的。

有人説陶潛消極遁世,我認為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筆下寫着“富貴非吾願”時,心中又何嘗不想“閒居亦非吾願”呢?

他筆下寫着“閒靜少言,不慕榮利”時,心中又何嘗不想“時不利兮”呢?

他筆下的話,心中的願,從未被填滿。

他沒有死心,所以才遺憾,而遺憾又正是他作詩的原因。

遙想陶淵明當年,世俗黑暗,世態炎涼,故無奈隱居。重巒疊嶂遮不住他的才氣。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經典詩文,不朽佳作。

他無法飛黃騰達去做官,去朝廷輔佐聖上,但他用另外一種一種方式,報效了祖國。後人皆稱陶淵明為“平淡之宗”,只是又有幾人能讀懂他一字一句下,平靜溪流裏的波濤洶湧。

且看今朝勝景,國際富強,繁榮昌盛。作為未來祖國棟樑的我們豈不更應該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讀他的詩時,他彷彿就在我的面前,他的感情化為一段段動人的文字,在我指尖跳躍,心頭盤旋。那一刻,才是真正讀懂了他。

我讀半命題作文 篇35

唐太宗李世民説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讀史書,可以使人智慧明達;讀史書,可以使人品德高尚;讀史書,可以使人氣質高雅。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獵狗烹;敵國滅,謀臣亡。”——人要明時局,知進退。

文仲與范蠡共同輔佐越王勾踐,卧薪嚐膽十年,養精蓄鋭十年,最終滅吳復國。范蠡看出勾踐是一個能共患難、但不可同享樂的君王,便辭官歸隱。走前他留給文仲一封信,想讓文仲一起歸隱,可是文仲不聽,最終勾踐以他功高震主,賜劍自刎。范蠡因為能看清時局,果斷捨棄富貴,明晰進退的道理,所以躲過了一劫。

“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羣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人要審時勢,懂韜晦。

楊修恃才放曠,揭穿曹操意圖,説出“雞肋”之意,最終招致殺身之禍;劉備寄曹操籬下時,知韜光養晦,以種菜來掩飾自己的雄心壯志。煮酒論英雄時,劉備借打雷成功掩飾了自己,最終沒被曹操所殺。劉備懂得韜光養晦,後來才能建立能與曹魏、孫吳抗衡的劉蜀。

“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使其所以為我擒也。”——人要謀遠計,善識人。

滅秦之後,劉邦與項羽爭天下,當時雙方兵力懸殊,劉邦只二萬兵力,而項羽有十幾萬兵力,更有十八路諸侯站在左右。但項羽認為劉邦不足以與己抗衡,在“鴻門宴”上便沒有殺掉劉邦。而劉邦謀遠計,目光長遠,當時示弱於項羽,保住性命後更各處招攬人才。劉邦用人不拘一格,隊伍中,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令,韓信是無業遊民,樊噲是殺狗的,灌嬰是布販,姜敬是車伕,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所有人在劉邦手下,都能夠最大限度地施展才能。而項羽用人唯親,有一范增卻不善用,終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

“歷史是為活着的人們而寫的。”羅曼·羅蘭如是説。

當今的社會物慾橫流,人心浮躁,機遇與誘惑層出不窮,但只有固本守心、修身韞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把握機遇,抵制誘惑。

讀史書,汲取前人的精神涵養,領悟前人的得失教訓,將更有助於使我們真正成為有思想、有修養、有品性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