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溝通心靈作文三篇

來源:文萃谷 1.9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溝通心靈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溝通心靈作文三篇

溝通心靈作文 篇1

前不久,老師發放了一套普魯斯特問卷,請我們和我們的父母共同完成。在父子兩代均完成了這份問卷後,仔細品味,我發現兩代人的心靈既有相似之處,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同時也讓我明白了這份問卷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觀察成長給人帶來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變化,從而分析回答者思想價值觀念成長的程度和階段。

經過我的對比研究,我發現兩代人心靈的差異,最大程度的體現在第一,第二,第十二和第十三個問題上面。

對於第一個問題——“你認為最完美的快樂是怎樣的?”——我們父輩那一代人的想法多是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讓自己滿意。而對於我們這一代人,可能就會認為最完美的快樂是在完成自己的目標,讓自己開心的基礎上,也讓周圍的人為自己感到開心,讓周圍的人都感到滿意,得到快樂。

而對於第二個問題,“你最希望擁有哪種才華?”,長輩們答的就要比我們好了。因為長輩們希望擁有的'才華是可以不僅給自己,也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的才華,比如説音樂、創造美、治病等。而我們這一代人大多就只顧着一些較淺顯的方面,如金錢、學習成就、以及現在與未來的生活質量上面了,並沒有考慮過這時別人的感受。

第十二個問題是“你認為程度最淺的痛苦是什麼?”,父輩的答案就又比我們略勝一籌了。我們這一代人剛好處在國力強盛之時,物質需求應有盡有,而在我父親年少時,各種物資都十分匱乏——娛樂設施、學習用品、出行工具和現在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連食物也是極度簡單匱乏的,你説那時的一個人是要有多麼強的意志力才能忍過“飢餓”呀,而我的父親卻只是視其為最表面最淺顯的痛,這是有多麼的可貴啊!而我們能想到的,只是挨個批評、拍幾巴掌的皮肉之痛,我們有時居然還嘲笑當時的父母,可真是幼稚可悲。不過無知者無罪,這也是一種無奈了……

緊接着也是最能體現出差異的一個問題,“你認為哪種美德是被過高的評估的?”——肯定就是自己對公認美德的自己的一些理解了。從我們的父母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會懷疑“真誠”,“謙虛”等一些在我們來看還是可以讚賞的美德,而他們卻忽略了最根本的錯誤,是因為完全服從而導致的。這會讓一個人高估世界萬物,並且在最後恍然大悟時同時悟出世界醜惡的那一面。

所以綜合來講,父母那一代更多的是為他人考慮的多,願意吃苦,有奉獻精神;而我們是更多的關注自己的感受,更注重享受,注重個人空間和自由。我想,兩代人各有其長,與其選其一,不如結合兩者優點——顧己不失彼。(公眾號:我們555666)

溝通心靈作文 篇2

上週五下午,雖然天陰沉沉的,甚至還飄着細雨,但我們的激動和期盼卻像火一樣,所有的同學都望着校門,期待着一位著名作家的出現。“哇!”隨着同學們的一陣尖叫,我也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急切地向四周張望。啊,他來了!我興奮地跳了起來,“中國動物小説大王”沈石溪伯伯來了!

一陣歡快的樂曲過後,沈伯伯便開始了他的講座。“我與動物打了整整四十年的交道,我在這段時間中,改變了對動物的看法。在1969年,我第一次來到西雙版納……”他的故事一開頭,全場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沈伯伯娓娓道來,繪聲繪色地描述着當年的趣事奇聞。我們似乎也跟着他的思維,隨着他的故事,走進了四十年前的西雙版納,一會兒在與地上追逐孔雀,一會兒在草叢間躲避狼羣,一會兒在叢林中驚心動魄,一會兒像在家裏會議往昔……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歡笑聲中體會文字的情感,我們在一個又一個的片段中感受動物的情懷。

在沈伯伯的許多動物經歷中,我明白了許多他沒有明説的道理。在養鷹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動物也是像人一樣,更有着某些人不具備的高貴品質。雖然小鷹是鷹,但他仍然敬畏自己的“養母”母雞;雖然紫嵐是狼,具有兇殘的本性,但她對待兒子也是無微不至的。所有動物都不僅僅代表一種意義,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機智還是笨拙,所有的動物都會以愛1對愛,感恩戴德,不會像個別人一樣為利益而疏遠親情、不擇手段。

沈伯伯還告訴我們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是很重要的。曾有一位哲人説過:“生活是創作之源。”是的,所有的靈感都來自生活,要寫好文章,只有時時尋找別人沒有發現的事,只有記錄親身經歷的事。

時間飛逝,一會兒又到了放學時間,在互動環節的歡呼聲中,與作家的溝通接近尾聲。閉上眼,細細地回味着剛才快樂的書之旅,我覺得真是受益匪淺。

溝通心靈作文 篇3

提到橋,你能想到什麼?是武漢的長江大橋,還是頤和園的玉帶橋,還是石家莊的趙州橋?也許你想到的是那些實體的橋,但我想到的卻是溝通心與心之間無形的橋,那就是理解。

小時候,當我還是開着褲襠露着乳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孩時,我拉着姥姥的手用稚嫩的童音問:“姥姥,爸爸媽媽天天都在忙什麼,為什麼沒有時間陪我玩?”姥姥回答:“他們在為你能有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幹活啊。”“哦。”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幾年後,我成為了國小生,也到了大人口中所説的叛逆期。爸爸媽媽變得囉嗦了很多,對我也更嚴厲。但是對於他們的批評與訓斥,我要麼當做耳旁風,要麼就對他們大吵大嚷。因為我感覺他們並不愛我,只是把我當做學習的機器。

又過了幾年,爸爸媽媽的公司倒閉,爸爸媽媽只好當環衞工人。那段時間是我家最艱苦的日子,但我仍對爸爸媽媽的辛苦視而不見。直到有一天,我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看見爸爸媽媽弓着腰正在公路上打掃,我才知道爸爸媽媽工作的不易:不僅被迫呼吸汽車排出的尾氣,還隨時有生命危險。我的眼睛馬上濕潤了,遠遠地注視了爸爸媽媽良久,才回到家。從此,我發現了平時注意不到的細節:寫作業時的一杯奶,冰箱內憑空多出的零食……這都讓我感覺到爸爸媽媽無處不在。

現在,我和爸爸媽媽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爸爸媽媽會認真聽我説的話,我也會認真聽爸爸媽媽的話。當我們發生矛盾衝突時,也會及時的溝通。是我對爸爸媽媽的理解改變了以前我們緊張的關係。

理解是溝通人與人心靈的橋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