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要學會為教訓買單》的作文

來源:文萃谷 2.24W

《要學會為教訓買單》

題目為《要學會為教訓買單》的作文

提及“教訓”,輕則會讓人搖頭唏噓,後悔不已;重則會讓人談之色變,膽戰心驚。

人的一生,誰要説沒有經歷過任何的教訓那不現實,回過頭想想,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輕或重的教訓難免要與你相伴。人不是神,所以人無完人;神雖是神,但“神無完神”,七仙女、太白金星、天蓬元帥都不是“完神”,因此,人生有教訓也在情理之中。

人們常説:“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會在失敗中找出教訓的人,他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遙遠的,這正如走路,如果憑着去時走錯路的教訓和經驗,回來時就會順利了。人們總是從成功和勝利那裏學得的少,從教訓和失敗那裏學得的多。失敗乃成功之母,實踐證明:沒有失敗經驗的人就不可能成功,正如馮夢龍所説:“經一失,長一智“。過往的錯誤是成功的階梯,我們要學會把過往的教訓和錯誤轉換為將來的智慧和成功。如果你是一個聰明人,你絕不會兩次都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如果你在不知道湯很燙的情況下,第一口大口喝湯而把口腔燙傷,那麼第二口你還會大口去喝熱湯嗎?肯定不會吧?這就叫“接受教訓”。有時候我們還要感謝曾經給了我們教訓的人,如果沒有人向我們提供失敗的教訓,我們將一無所獲,一事無成。

歷史上有太多遭遇教訓的例子。農夫救活了凍僵的蛇,卻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許農夫臨死前才會醒悟不該憐惜毒蛇,可這醒悟對他本人而言,為時太晚,而對後來所有的人卻能敲響警鐘:切不可憐惜蛇一樣的惡人!那個“亡羊補牢”的故事也是極好的“教訓”實例。當他的羊圈破了個洞,夜間狼鑽進去叼走一隻羊,鄰居勸他“趕快修補羊圈”的時候,他説:“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嗎?”。

第二天,羊又被叼走一隻,他才後悔沒有聽取鄰居的勸告,於是“亡羊”而後去“補牢”,終沒有因此再“亡羊”。還有戰國時期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憑着飽讀兵書,便誇誇其談,自以為天下無敵。其父趙奢死後,他頂替廉頗率兵打仗,結果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多麼慘痛的教訓啊!

假如説“為教訓買單”的話,亡羊補牢的`那個人,後來記取了教訓,終算是付出一定的犧牲之後“買了單”;而那農夫和趙括卻是付出了鮮血和生命也沒有為自己買了單,只是為後來的人們買了單!

人云:往事如煙,舊夢難尋。失去的已經失去了,做錯的已經做錯了,又何必再去想?再想有什麼用呢?有人説這些話很有道理,因為人生的每一個教訓都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小小的絆腳石,你如果不慎被它絆倒了,亦屬正常之事,你此時該做的就是把它一腳踢開,掃清你前行的路障,同時也避免了你後面的行者再被它絆倒。有人説這些話沒有道理,因為“騎驢的不知道趕腳的苦”,“飽漢子不知道餓漢子飢”,你不在意這些教訓,説明你遭遇的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沒有攤上那些刻骨銘心的愛恨情仇。

究竟兩種觀點孰是孰非?其實問題必須辯證的看。前者認為失去的不再可惜,做錯的不再遺憾,這叫胸懷大度,這叫藐視挫折,這叫淡定自信,這叫意志堅強,這叫態度樂觀,但不可忘記,必須要從“失去”和“做錯”中細找原因,必須接受和記取其中的教訓,而不是盲目樂觀,不屑一顧。後者認為遭遇教訓必須在意,這叫正視現實,這叫謹慎從事,這叫思慮縝密,但也不能忘記,不可陷進教訓的沼澤裏一味的掙扎,一味的歎氣,而要重拾自信,該淡忘的要淡忘,該記取的須記取,該重視的須重視。

遭遇教訓時要把心放寬。心不寬,就會被曾經的教訓糾纏。心寬,不是強忍煩惱,不是忘乎所以,也不是委曲求全。真正的心寬,是對境界的超越,是心胸的豁達和超脱,是對問題的徹底解決。萬事不完美,難免有糾結;不慎遇教訓,心胸須開闊。遭遇了教訓當然不會快樂,但煩惱不會永遠,轉眼便是雲煙。

只有記取教訓,才能少走彎路;只有記取教訓,才能積累經驗;只有記取教訓,才能走向成功。要把“前車之覆”作為“後車之鑑”, 遭遇教訓並不可怕,但要學會為教訓買單。

(文/彩雲追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