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詩與遠方作文三篇

來源:文萃谷 1.0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與遠方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詩與遠方作文三篇

詩與遠方作文 篇1

民國老課本里有這樣一段話:“三隻牛吃草,一隻羊也吃草,一隻羊不吃草,它看着花。”——引子

有人曾説:“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深以為然。

就像德國哲學家康德所説:“在我心中這世界上有兩種事物是最為美麗的,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誠然,我們身旁充盈着太多能夠使人“美好”的事物,以致於我們深陷其間。且不説這是一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但是大多數人的日常行為,便足矣悲哀了。

從前的車馬很遠,路途漫漫,人們一旦分別,便只能寄情書信。行路的人步履安緩,才能見得“霜葉紅於二月花”。現在的科技發展,交通便利,人們一旦分別,便是頃刻間千里。行路的人神色匆忙,只望得高樓林立,鋼筋水泥。

其實你的頭頂就有耿耿星河,你的腳下就是萬里江山。只要你想,不論你身在何方,抬頭就能望見璀璨,低頭就可窺見瑰麗。只可惜你的心中有遠方,但你的靈魂裏卻沒有詩。我們大多數人都太像那食草的牛羊,只顧得貪婪的吞嚥,以保腹中飢轆,而不曾瞥見近在咫尺的花朵,走近一賞。足下遍地都是青草,而花僅僅一朵。

我們哀歎着紙質書籍的沒落,卻仍舊捧着手機愉悦地刷新着朋友圈和微博;我們讚美着他人遒勁的書法,揮斥方遒,卻搖搖頭提筆忘字;我們感慨着傳統文化的興衰,卻依然讀着情節單一的網絡小説,喜笑顏開。

羅丹曾這樣説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不是看不到美,而是美在我們身旁,我們卻不願留意。攝影師肖全曾多次攬獲國際性獎項,他的攝影作品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和心理感受。對於攝影,他這樣講:“我只是比別人多看了一點兒,多等了一會兒。”有許多攝影師急功近利只想“吃草”,無心“看花”,過度使用圖像處理技術,被人拆穿好不狼狽。而肖全卻在能夠“吃草”的前提下,堅守着“看花”,那麼受人尊敬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我們為什麼需要人文素養?因為這種情懷會紮根在我們的血液之中,告訴我們如何處世,而不僅僅是學會飲食起居。我們在滿足温飽的同時,應當望望前路,惦念着詩和遠方。

詩與遠方作文 篇2

一落清居,一片幽林,一人一筆一書,人生不過如此。

春有花開,夏有蟬鳴,秋有清風,冬有枯葉。我眼中的詩與遠方,是遇見。遇見一人;是戲觀,戲觀一生。

詩,不過是人間百態;遠方,不過是行走在未來。

人間百態,人、事、物;人間百感,喜、喪、怒;人間百情,家、友、戀。我眼中的詩是“酒肉朱門臭,路有凍死骨。”的物態炎涼,卻亦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勇氣與信心。古詩,是中國文化的獨有特色;詩道,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之美。詩,是美於意境,是“醜”於現實,是憂於社會,是興於國家。反影我國古代社會的詩詞歌賦,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百姓之悲;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與“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個人憂愁。看出我國大好河山,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壯之巔。是“天階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温柔之鄉……

行走未來,是展望明天,完成今天,回憶昨天。遠方不遠,路在腳下。未來又有何妨?是自己的路。遠方是夢,未來是現在。你以前有想過今天的自己是怎樣。過去的未來是現在,現在的未來將要來,時光匆匆,不知不覺,人生之旅已有了十幾年的行程。

詩與遠方在我眼中,是佛曰:美哉!我説:美妙。詩與遠方是碰撞的情意,思維的火花,詩與遠方又或是詩與當下。握住一支筆,翻開一本書,望着一片林,生在一幽居。生活不一定要繁雜、要財富五斗,它可以簡單,樸素,美好。

放下工作,放下手機,放下憂慮,去吸一吸新鮮空氣,逐一逐田野,追一追春蝶,踏一踏清水,或這便是我眼中的詩與遠方。

詩與遠方作文 篇3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有的人升上天堂,有的人直墜地獄。

——題記

仔細回想高一下學期的最後幾個月,頗有些感慨,自己居然能為了一個目標如此奮不顧身。一面埋怨着自己上學期為什麼不更加努力,一面拼死拼活的複習力求考的更好。是啊!既然已經錯失了過去,就不要再辜負了將來。所幸最終的結果差強人意,但分班結果尚未揭曉之前,我的每天都是提心吊膽,只想時間永遠定格在當下,不願與他人展望未來,害怕最終他們的時間裏,他們的世界中不再有我的`身影。可是,那怎麼行呢?我還有幾段彌足珍貴的友情想去珍惜,幾分倔強的自尊想去維護。

肖哥那不標準的普通話在我心中激起的早已不是層層漣漪,而是驚濤駭浪,我像久旱逢甘露的禾苗般瘋狂的渴求自己的名字後面接的是“1918班”。如願以償,我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堆砌再華麗的詞藻也無法形容我的喜悦。然後,整個人都癱軟了下來,積累了近半年的壓力從五臟六腑中迸發而出,頗有種想要“登東皋以舒嘯”的衝動。

我天真的以為自己已經進了保險箱,不用再那麼努力了吧?我安慰着自己,打算一掃當初的緊張,做一個無所事事的閒人,但又總是心有不甘,又不明白這不甘來自何處。高一年級的獎學金花落各家,理所當然的沒有我,但我似乎沒有那麼不以為然……班主任展示着20xx年大學聯考紅榜,記錄了成績優異的人所考取的大學,但以我當下的水平,似乎無法觸及,有能力的一口一個“我根本考不起”,稍差之的只能沉默不語。我清楚那並不是真話,心下更不是滋味。我終於明瞭,幡然醒悟,這所謂的不甘來自實力的尚有所欠缺,毫不避諱的説,這是羨慕,更類似於嫉妒。仍記得從前看到過的一句話:“競爭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原因,嫉妒才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遠方的遠方還有更遠的遠方,我不能止步於此,這並不是我的終點,也不希望我的終點僅僅只是別人的起點。

雖然説來顯得太過物質事俗,但在這個學校裏,成績好壞確實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同爬樹一般,向下能看到別人的頭頂,向上只能看到別人的背影。但大部分人都並不在意有多少人只能看他的背影,只關心還有多少背影亟待他去超越。或許是所謂的上進心在作祟,不希望只跟在別人身後,也不期待有誰能回頭,果然只能靠自己的雙腳去追平去超越。但人不是生來就要跟他人分個高下的,最終的目的都回歸到更好的自身,我並不期望通過與他人競爭成為人上人,但求保持着這份壓力走的更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將不貪圖眼前的苟且,也不止步於詩和遠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