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與義務作文3篇

來源:文萃谷 3.15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責任與義務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責任與義務作文3篇

責任與義務作文1

從一個人呱呱落地開始,即使是一個上着幼兒園的孩子,都應該承擔起責任,都應該有一份必須的責任心。

看似矛盾的兩個詞語,從語言解釋上兩個詞語有着差不多的意思,但是每個人對兩者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認知。

責任是每個人應該承擔做好的事情。上學的時候責任是好好學習,工作的時候責任是做好份內工作,有了家庭後就應該照顧好家人,努力奮鬥,為着家人和自己努力拼搏着,應該有所擔當。這也是不可推卸的本份事,不是想做就做不做就算的事情,這是應該做必須做的事,即使忙碌即使有任何可以用做藉口的理由,面對責任時,千萬不可拿出來用,因為這就是責任必須性。

責任心就和責任有所不同了。同是班上學生,今天不是我值日,但是有的人卻本着一股強烈的責任心幫助他人,身為班集體中人,有義務做值日。他們往往不同於他人,因為他們有着一顆負責的心,那股強勁,無人可擋,他們時時刻刻把責任的重擔扛在肩上,穩穩的走着,卻總是不亦樂乎。同是一家人,兄弟姐妹同父母生,是分不開的骨肉之情。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他們拉扯大,但是照顧父母的責任偏重的壓在了兒子身上,這是風俗習慣,各自成了家後,父母就住在兒子家,理所當然的兒子要照顧父母,父母病危,兒子的責任不只照顧父母,還要養家還要掙錢,姐妹們來幫忙照顧父母,就像負責一樣,輪到照顧的時候就來了,他們認為這就是負了責任,其實也是,但有着一兩個女兒本着這是我的父母,我應該時時刻刻來照顧,這就是責任心,那些認為負了責任的女兒們,不知道父母以前辛苦把他們帶大多麼不容易啊,他們那時怎麼會想着這就是責任呢,如果這只是責任,那他們現在的好生活怎麼又得呢,難道不是父母栽培他們嗎?這種風俗習慣不是束縛責任和責任心的理由,如果一個人是孝順的,那他們更無須想這些爛藉口,本着孝道做的,還有份外的他們更會做,因為這是孝,也是他們報答父母和對他們那股深深的尊敬和愛。

不要想着推卸不要想着悠閒,該負責的負責,盡力負責本着良心做一個負責人的人。

這是人生的大道理。

責任與義務作文2

什麼是責任心?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所負責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責任心與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事業心、同情心相比,是“羣心”中的核心。“人人一份事,事事盡責任,萬事貴在責任心。”

責值的昇華。具有高度的責任心,靠着堅強的意志才能不斷的超越,才能向着“成為你自己”的目標不斷奮進。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裏寫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堅強的意志、燃燒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不管從事什麼工作,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一旦具有這種燃燒的意志,就能產生強大的責任心,就能戰勝一切艱難困苦。

首先,責任心與使命感緊密相連。使命感是一種促使人們採取行動,實現自我理想和信仰的心理狀態,是決定人們行為取向和行為能力的關鍵因素。富有使命感的員工,一心牽掛在工作上,沒有他人的督促,也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正是這種對事業上的強烈使命感,成就了一個從印刷學徒工成為美國開國元勛的富蘭克林。其次,認真完成任務是責任心的最佳體現。在《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本世界暢銷書中,哈伯德寫道:“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書本知識,也不只是聆聽他人的種種指導,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託付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只有這種主動完成任務的人,才能將成功的福音,變成眼前的現實。這種人才是高尚的,可貴的人。

不久前放映的一部電影《背起爸爸上學》感動得多少人熱淚盈眶。電影説的.是一個16歲的農村少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師範學校,面對着癱瘓在牀無人照顧的父親,無奈之下賣掉了全部家產,揹着父親走進校門,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求學之路。一個“背”字,不僅體現了父子之情,也體現了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有報紙評論説他“背”起了責任。正是這種久違了的反哺情結,震撼着人們的心靈,呼喚着人們的良知。

責任與義務作文3

愛國,對於我們來説,是一個遙遠而又熟悉的詞。

小時候,我覺得愛國是大人們的事情,離我們很遙遠;長大了,我知道,愛國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

屈原愛國——對國家,他有着執着厚重的愛。面對楚國一步步地衰落,他感到肩上的,愈來愈重。可偏偏他沒有遇到英明的國主,也沒有光明正大的朝廷,他面對的是昏庸的楚懷王,是黑暗的官場。但他下定決心要扛起這個重擔——三番五次勸説楚懷王,三番五次被人趕出宮門,遭受小人的排擠,楚王的冷漠,他仍然履行着義務,就算放逐,也不曾動搖他那顆赤誠的心。汨羅江邊,狂風怒號,屈原抱石投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決心也隨之遠去,屈原用生命詮釋了愛國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

蘇武愛國——對國家,他有着深沉似海的愛。面對匈奴單于的逼迫投降,他選擇了牧羊,十九年,他在貝加爾湖整整牧羊十九年,執漢節,咽孤獨,這是一個臣子對國家的愛,寧願不要錦衣玉食,捨去家庭温暖,也要守住那一顆對祖國赤誠的心。在他眼裏這絕不是委屈,更不是恥辱,因為這是為了祖國,他願意忍受一切本不該屬於他的痛苦。蘇武用靈魂無邊的寂寞詮釋了愛國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

文天祥愛國——對國家,他有着至死不渝的愛。宋朝的河山已經支離破碎,如同風雨中飄散的柳絮,無可挽回。面對蒙古政權的強大,他沒有絲毫的退縮和畏懼,反而挺身抗敵。面對試圖説服他的叛徒,他眉頭緊皺,一身傲骨,從未有過半點妥協。他知道,自己“生為南宋人,死為南宋鬼。”與敵人對抗是他與生俱來的使命。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錚錚名句是他全部情感的抒發。文天祥用凜然正氣詮釋了愛國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

愛國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詮釋了這一道理,現如今,沒有了林彈雨,沒有了炮火連天,我們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應該用自己的方式詮釋這一道理,去履行這一責任與義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