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書籍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來源:文萃谷 3.2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英語書籍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語書籍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英語書籍讀後感1

《擺渡人》是剛讀完的一本英國小説

內容講述,一個父母離異性格內向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坐火車去見自己的父親,火車在通過一個隧道時失事,小女孩醒來時發現自己是這場事故的唯一倖存者。她走出隧道口,和遠山坡上一直望着她的小男孩一起跨越這個荒原。

事實上,小女孩是這場事故唯一的遇難者,和小男孩相遇的是她的靈魂。

小男孩就是靈魂的擺渡者,將剛剛去世的人的靈魂從荒原擺渡到另一個世界,否則逝者的靈魂將被荒原上的魔鬼吃掉從而進入地獄加入魔鬼的羣體。

故事情節頗驚心動魄,在跨越荒原的日子裏,小男孩一直保護小女孩兩人相依為命,產生了愛情。當小女孩跨越荒原成功擺渡到另一個世界時,因留戀小男孩而找到了回到荒原的辦法再次與其相見。

當然,結局也沒有讓讀者失望,二人一起從荒原逆行回到了人間,達到了圓滿。

這個故事聽起來似乎和平常我們看過的穿越劇,靈異電影相似。但當你仔細品讀時,字裏行間透露出我們對自己人生態度的思考。

對於死亡 :

若人死了真有靈魂的擺渡者,那麼死亡或許沒那麼可怕,只是離開了一個現實宇宙能看見的世界到達另一個顛沛流離的世界罷了,在那裏有逝去的親人,活着的人早晚有一天也會到來,死亡只是一個空間的跨越罷了。

曾經我讀過一篇文章,是一個年歲很大的老者寫的,他説若萬事抱着一顆好奇的心去對待,或許就能消除恐懼。有人問老者害怕死亡嗎?他説曾經很怕,因為他難以想象一個人走在死亡邊緣那一刻什麼感受。後來他不怕了,他很好奇那一刻的到來,他會是實踐者,他要知道答案。

在我的讀書生涯裏,也有同學的父親或母親離世了,傷痛的他們我們無從安慰。一個人在接受親人的離開時會有種崩潰的感覺。若他們能將親人的離開看做是空間的跨越,或許心靈的傷痛會有所減輕。

以前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來自牆上的一幅畫中,只是從靜態的平面跨越到動態的立體空間,如果有的人離開了,TA只是回到了那副畫裏而已。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突然覺得特別輕鬆,因為那一刻開始我覺得世界沒有可怕的事情,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態所為,如果連死亡都不怕了,世界還有更可怕的事情嗎?

看過一個訪談節目,專家説這世界有太多永遠解不開的祕密。比如,人死了到底有沒有靈魂,到底有沒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這沒有人能親自實踐過再回頭告訴世人答案。所以,大可像那位老者一樣保持好奇心,亦或相信還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

對於執念:

每個人都是自己心靈的擺渡人,善惡都由自己擺渡,你選擇做什麼性質的人,行動和意念的支配都由你。消極的情緒,萎靡的狀態,自私,兇惡,衝動,沒自信等等負面的標籤你可以往身上貼,最後形成一個糟糕的人這也是你自己造成的。我們有權擺渡自己的心靈,完美自信,積極向上,友善,寬容,高情商做到這些並不難,關鍵看你對生活的態度,你執念於什麼,你將得到什麼。

擺渡人的方向很廣,你想要將自己的心靈擺渡到哪個河岸,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由你決定。

  英語書籍讀後感2

故事主要説的是十八世紀在英國發生的四門婚姻。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發生在女主角伊麗莎白·班納特與男主角費茨威廉·達西之間的愛恨情仇。伊麗莎白是個勇於追求愛情、漂亮聰明、堅強可愛的中產階級女子。故事主要以她對達西先生從一開始的厭惡到尊敬,再到愛慕為線索,也穿插了在幾個發生在她身邊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對那個時代女人生活與愛情的理想和期望。

故事中女主角伊麗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達西就是不順眼的,加上男主角個性的傲慢,繼而對他有了偏見。而男主角達西,是個不受人歡迎的傲慢男子,也不屑於周遭冷淡的人際關係,對他來説,傲慢也許是有理的,偏見卻很無情,這兩者產生的衝擊是免不了的。兩個人之間也因此而常有針鋒相對的言辭,彼此之間的傲慢和偏見就造成了一開始的不愉快與誤解,但是經過種種事件的澄清,彼此又漸漸產生一點點的感情。達西代表着“傲慢”,伊麗莎白代表着“偏見”,他們一開始都被自己的情緒所牽引。接着一連串對達西不利的流言,更讓伊麗莎白對達西反感。當達西向伊麗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絕時,他説了一句話:“要是我耍一點手段,把我內心的矛盾掩飾起來,一味地恭維你,使你相信我無論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對你懷着無條件的純潔的愛,那麼也許你就不會有這些苛刻的責罵了。可惜無論是什麼樣的偽裝,我都痛恨。”達西沒有為了討好伊麗莎白,而改變他的傲慢性情。伊麗莎白也表現了很真實的自己,彼此都不刻意去營造給人的印象,表現出了最真實的一面。而開始的時候,伊麗莎白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見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實的真相,經過達西的解釋和自己的判定,才最終找到幸福的歸宿。

傲慢與偏見,是我們很常見的弱點和毛病。每一個人其實都很輕易被自己的主觀印象所驅使,因而輕易對別的'人下不正確的註解,進而造成了彼此之間的誤會。一個人所給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響到很多事,但並非一定不會改變,要有更加深入的瞭解,才能有更客觀一點的論點,就似乎故事中女主角對達西的看法,就是因為了解才有所改變。

  英語書籍讀後感3

“一位花容月貌、一顧傾人的少女,對一位如此卑微、醜陋和兇惡之人竟好心相救,這般情景無論誰見了都不會無動於衷……”當我沉醉古老的故事中,穿越時空,在巴黎穿梭徘徊時,我被這古老的故事所傾倒,時而憤怒,時而歡笑,它讓我看到了世間的善惡醜美。

《巴黎聖母院》講述了街頭舞女愛斯梅拉達的悲慘人生。愛斯梅拉達純潔,善良,可愛而又天真,這位街頭舞女在美麗的外表下,有着一顆善良的心。

愛斯梅拉達是不幸的,她原本純潔善良,卻被誣陷成妖女,謀財害命。這都是無惡不作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幹得。他看到美麗的愛斯梅拉達,心生嫉妒,便想佔有她,貪婪的他便指使他的養子卡西莫多去劫持愛斯梅拉達,可被衞隊長腓比斯發現,他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轉頭就走,看到卡西莫多在河灘廣場上任人鞭笞,不僅視而不見,無動於衷,還不理會卡西莫多求助的神情,他是多麼可惡!副主教仗着自己的名聲,在外面行兇作惡。在愛斯梅拉達與腓比斯約會時,嫉妒得一氣之下用匕首刺殺腓比斯,而自己則延着河道逃跑,留下愛斯梅拉達,使人們認為是她害死了衞隊長。並指認愛斯梅拉達就是行兇者。是他將愛斯梅拉達推上了絞刑架,逼她選擇自己。副主教一次又一次的以生的希望來威脅她,讓她選擇自己。他真是可惡至極!

可惡的副主教,你知道愛斯梅拉達的感受嗎?當她看到你那副罪惡的嘴臉是多麼憤恨,你是那麼絕情,為了得到她,不惜一切代價,連自己信奉的宗教都可以放棄!你用生命作為交換條件,換取愛斯梅拉達的自由!你這樣做,不僅沒有徵服她,反而讓她感到厭惡,你看看,愛斯梅拉達是一個多麼善良的人!當卡西莫多忍受不住飢渴的煎熬時,咆哮着要喝水。圍觀者因他天生畸形,長着獨眼,相貌醜陋而唾棄他,並不給他水喝。這時,善良的愛斯梅拉達便走上刑台好心喂水給他。你是純潔的天使,善良使你光芒四射,聖潔的光輝照耀着大地,博愛的胸懷包容一切,你是多麼的善良,當一個長着醜陋嘴臉的犯人口乾舌燥時,是你毫不顧忌的給他送水,當一個窮詩人危在旦夕時,是你雪中送炭,救了即將被處死的窮詩人格蘭古瓦。噢,你是善良的天使,對所有人都是那麼仁慈。你是天使的化身,看到一切危險都儘自己所能來幫助所有人,可當你遇難時,誰也沒有來幫你,你的品格是多麼高貴,你不求別人來幫你,但卻給人們帶來無窮無盡的歡樂!天使的化身吶,你是多麼善良,不求回報,卻帶來那麼多快樂!

《巴黎聖母院》這本書讓我看到一切善惡醜美,愛斯梅拉達讓我感到天使般的善意。

  英語書籍讀後感4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讀過醜小鴨的故事,那個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讀後感,只是很羨慕醜小鴨可以變成白天鵝。而如今,當我再次看到《醜小鴨》的時候,只覺得心涼,只是因為自己的樣子長得醜陋,就要集體排斥欺負它,甚至是它的“親生母親”都要把它趕走,就只是因為醜小鴨長的很醜麼?

對於那些別人寫的醜小鴨的讀後感,他們都認為醜小鴨是一個懷揣個夢想,卻不被別人所認可,只能自一個流浪,一個人去拼搏的卑微者,最後憑藉着自己的努力變成了白天鵝。寫這樣讀後感的人,你們真的認真看過醜小鴨麼?它真的懷揣夢想了麼?它一直都在自怨自艾,一直都認為是因為自己的醜而讓別人討厭卻從來沒想過要不要去改變。它憑藉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為白天鵝?它本來就是一隻天鵝。

一隻真正的醜小鴨,不論它怎麼努力,都不可能變成天鵝的,頂多會變成一隻不醜的小鴨,畢竟品種不一樣不是麼,不過可以通過努力變成一隻獨一無二的鴨子。

醜小鴨的堅強的確值得學習,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很差,因為從小被夫婦溺愛,有一點不順心的事情就要鬧自殺,班級裏也會出現欺負同學的現象出現,那些內向,性格懦弱的人就極有可能被別人欺負,然後做出後悔終生的事,這樣的人,連醜小鴨都不如。堅強沒錯,努力沒錯,但是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要努力就能完成夢想。

  英語書籍讀後感5

寒假裏,抽出時間來翻了翻書櫃,一眼就看見了書櫃裏的那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於是興致勃勃的拿起它再一次看了起來。

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因為從小家庭貧困,而且要強好勝,每次看見那些瞧不起窮人的富家少爺,就想上去揍他們一頓,所以被稱為是打架大王。長大後的保爾,收斂了許多,極富正義感的他參加了對抗入侵者的紅軍,把法國侵略者、波蘭白軍和匪幫都統統消滅了。但在這期間,保爾卻因為戰亂失去一隻眼睛和一隻手,後來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戰爭和勞累,保爾已經雙目失明,而且差不多要全身癱瘓了。可是他並沒有為此而放棄生活,而是勇敢的面對,用超凡的毅力和耐力開始創作小説,雖然也幾經波折,但都是一一克服了。最後保爾打破身體的禁錮,他又拿超新的武器,回到戰鬥的隊伍裏,開始了新的戰鬥大曆程。

“是保爾那堅強的毅力幫助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回到戰鬥的大隊伍裏。”讀到完,我不禁感慨,保爾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讚揚、敬佩呀。同時感謝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撰寫這本書的,這是多麼不易啊!無論是書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還是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足點,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英語書籍讀後感6

只要讀文章,就能寫出讀後感。狼來了的故事是我前段時間無意中看到的,產生了一些讀後感。這則故事其實挺深刻的,它並不只是在教導孩子們不能撒謊,不能戲弄別人,它還提到了誠信。

這個故事中的小孩,因為戲弄大人,不僅被狼吃光了羊羣,還讓大人們產生了一種“小孩子説話是不可信的”這樣一種想法,哪怕是真話,由孩子們説出來也會變的不再可信了,他們會以為你是貪玩,或者也是在戲耍他們,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解釋你所説的話有多麼的不可信。這就是説謊後的代價。這就和商家在買東西一樣,如果你去超市買東西吃,結果因此食物中毒生病了,那麼你還會再去那裏買東西吃麼?而其他的顧客也會因為食物中毒事件而再也不去光臨那家超市,畢竟沒有人願意被欺騙,這也是商家一直在強調的誠信為民的原因。

昨天我把這則故事講給了4歲的侄子聽,他奶聲奶氣跟我説起自己的讀後感—故事裏的那個小男孩真笨。我愣了一下,問他為什麼會覺得小男孩笨,他一板一眼的説:“想耍大人,多簡單啊,男孩用得着用這麼笨的方法。”他這麼理直氣壯的説完,我竟然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去反駁他。

想想也是,畢竟只是一個小孩子,惡作劇是可以,但是不管年齡如何,一旦觸及到原則問題,就不是一句“惡作劇”就可以解決的了。

  英語書籍讀後感7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他記錄了自己一年的生活。都是生活中很平凡的小事,就是在這平凡的小事中融入了種種人世間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

其中觸動我心靈的是《絕不允許再犯》這篇文章,它主要講了:當安利柯弟弟的老師來家訪的時候,他對母親説了非常失禮的話。因此父親對他很失望,父親用數年前安利柯病倒時母親擔心的場景,告訴安利柯母親對他深切的愛。父親告訴他:“人生最苦的事就是失去母親,不要等母親走後,你再去疼愛她,那是一件非常懊惱的事情。對於母親不能説無理的話,你對你的母親如果不孝,我寧願沒有你。”

讀了這篇故事我體會到了:母親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她懷胎十月把我們帶到人間,又含辛茹苦地將我們養大,無論何時我都不該説出不敬的話語。

安利柯是我的一面鏡子,這面鏡子照出了許多我對母親不孝的行為。每當看到媽媽做得飯不合我的胃口時,我都會嘟起嘴不肯吃飯;每當媽媽催促我寫作業的時候,我會不耐煩地説:“知道了,真麻煩……”

讀着這個故事,想着自己的種種不孝行為,心裏暗暗下定決心,“絕不允許再犯。”看着患重感冒的媽媽,我趕緊去倒了一杯熱水,拿起體温計為媽媽測體温,催促媽媽吃藥,看着眼前生病的媽媽,我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悲傷。從現在開始,我要把媽媽當成一個寶去疼她,愛她。

  英語書籍讀後感8

我發現《昆蟲記》不同於一般的科學小品和百科全書,它沒有絲毫機械呆板的介紹,散發着濃郁的文學氣息,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那些平實的文字具體而詳細,清新自然,幽默的敍述,更是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第一篇講的是"蟬和蟻",法布爾先引用一個小寓言故事吊起讀者的胃口,再把自己融入其中,把蟬和蟻擬人化,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他把蟬尋找水源比作是尋找飲料,把樹汁比作是酒釀,把蟬在指頭鳴叫比作是在唱歌…如此生動形象地比喻,怎麼能讓我沒有興趣?他對昆蟲的描寫十分細緻傳神,實在是讓我感歎:法布爾的觀察之力怎如此之強!甚至讓我懷疑他就是一隻昆蟲,在向我們介紹他的生活。他把昆蟲們所做的事情,全都變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使我們身臨其境,切身地感受大自然的奧祕。怪不得周作人這樣評價法布爾:"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他真的是把昆蟲們寫活了。

這本著作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脱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説,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

可想而知,要想寫出這樣一本著作,需要怎樣的功夫,需要作者多麼強悍的觀察能力和探索創新精神啊!而法布爾,他做到了,讀後感《寒假作業(《昆蟲記》讀後感)》。法布爾1823年12月21日生於法國南部聖雷翁村一户農家,童年在鄉間與花草蟲尼奧一起度過。因家境窘困無法讀書的他堅持自學,一生中先後取得了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依然堅持不懈地研究昆蟲。1880年,他終於有了一件實驗室--一塊荒蕪不毛但卻是矢車菊和膜翅目昆蟲鍾愛的土地。在餘生35年中,法布爾就蟄居在這座園子裏,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看就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科學札記等資料,完成了《昆蟲記》這本著作。當我繼續閲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説是奇蹟。而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

法布爾就是這樣一個對理想、對信念執著追求的人,他用他的一生譜寫了大自然的美麗篇章,把大自然的奧祕呈現在世人眼前,讓人類更加了解了大自然。更讓我們知道了他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追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