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精神世界明亮學生作文

來源:文萃谷 1.68W

海子言“我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和物質的短暫情人”,乃是閲盡千帆達到的境界。到頭來,人何以立於世?唯遠方,唯精神耳。

讓精神世界明亮學生作文

物質如同泡沫,最終會在人生的車輪中湮滅,而精神的力量,則會在歷經千帆後,如同淘盡黃沙後的真金,歷久彌新。巴爾扎克也強調了這一點,“人生的戲劇並不在於外界的境遇而在於情感,它是在內心或説在所謂精神世界那個遼闊的天地中扮演的。”正是因為人的情感,向上的精神,才能讓這一出人生戲劇完美謝幕。

誠然,物質之心人皆有之,無可厚非,但若將人生的意義與物質追求劃等號,而忽略了對精神的滋養,這樣的人生必然是無解的、麻木的、迷惘的、乾涸的。

“就讓我忙到半夜吧,再給我一碗米粥就行”,“布鞋院士”李小文如是説。純粹、率性、簡單,這境界,便是金庸筆下的少林寺“掃地神僧”,所謂走過大地,不留痕跡。刈除物質的枝枝蔓蔓,潛心問學。當所有的呼聲潮水般湧來,他卻只期盼浪潮退卻,安靜做一輩子云淡風輕的“獨行俠”。而他的逝世,也必將給學術界吹來一陣真實、簡樸的清新之風,以及對當下奢華浮躁的思考和對返璞歸真的追求。

又如捧酒嗅菊的陶淵明,那項烏紗於他眼中竟成了生生的羈絆,他奔向田園,猶如魚之得水,鳥之歸天,醉心於詩酒田園之中,他也獲得了莫大的精神愉悦,留下彭澤縣到桃花源遙遠的一程,引無數痴者醉者浩浩蕩蕩循香趕來,沒了物質上的牽絆,他在精神的世界裏更加闊步向前。

然而,不得不説,當下淺薄的物質主義桎梏了大多數國民的心,缺乏精神的滋養,焦躁正在成為這個時代集體的病症。張天麟曾言:“中國不患物窮而患心窮。”從解決温飽到基本實現小康,生活水平日勝一日。但我們是否可以裹足不前,沉浸於物質享受中無法自拔了呢?復旦大學學生林森浩聲稱將室友置於死地未超出自己的道德底線;都市白領有“寧可坐在寶馬中哭”的豪言:以惡搞為趣,一批批“啃老族”屢見不鮮。試問,不追求精神的'富足,只貪圖物質享受,助長唯利是圖之風,那麼在這樣的精神環境中成長的一代又何以撐起中國未來的藍天?

也正是因為追求精神的安逸與自得,楊絳先生才會數十年如一日默默筆耕不輟,弘一法師才會代天下生民之苦,化作一條碧溪流人人們的心田……

大道如前人之行,質樸無聲,洗盡鉛華,對精神的求索,是眾生蜕變的不二法門。當今社會,放下物質似乎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只有追求精神的高度,生命才會豐盈,文化才會厚重,而國家才有未來。

評點:

文章由海子的經典詩句入題,從開篇就奠定了文學氣息濃厚且不失思想深度的風格基調。文章以巴爾扎克、李小文、陶淵明、楊絳等古今中外的大家作為精神榜樣,通過入情入理地分析總結出這些偉大的成功皆是因為他們抗拒了俗世中物質的誘惑,徜徉在精神的世界中怡然自得。當下貪圖奢華的物質享受之風盛行,“缺乏精神的滋養”,造成了這個時代的羣體性焦躁。只有拋開物質的束縛,才能得到精神的豐盈。文章論據充實,語言華美,體現出作者日常紮實的文學積累和大氣的寫作修養,主題思辨性深刻,具有發人深醒的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