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作文怎樣做可以多拿分

來源:文萃谷 2.46W

表達真實感情 自然寫出好文章

大學聯考作文怎樣做可以多拿分

最後的十來天裏,考生要想使文學積累、寫作能力有 多大飛躍已不可能,大學聯考作文如何多拿分。此時,作文準備的關鍵是調整出良好的“作文心態”。

首先要明白作文是幹什麼的?寫作文是為了抒情、記事、説理,而不是為了背誦一些前人舊作,為作文而作文。過去應試作文教育常常背離了作文的本意,考生通篇按模式套路行“八股文”,或者背誦所謂的作文指導,照葫蘆畫瓢。正確的“作文心態”就是要在自由狀態下,心態放鬆,以真實感情去行文。

高中生是可以做到這些的。大學聯考作文涉及的都是大眾熟悉的公共話題,高中生不可能沒話説。不要想閲卷老師怎麼看待,按自己真實的感覺,把自己想明白的道理説出來,表達想抒發的感情。行文過程中,準確使用詞彙,適當注意語言審美,迴歸作文的本來功能,自然就是好文章。

現在閲卷老師觀念也在變,他們也不喜歡看“八股文”,閲卷中的審閲標準也一直在向這個方向引導。考生要改變觀念,不要擔心這種迴歸本來功能的作文會顯得平庸。

遵守文體規範 避免盲目“創新”

去年閲卷,董林最大的感觸就是一些考生作文追求所謂創新,結果反而不倫不類,弄巧成拙。

董林介紹,自己評閲作文一般看三遍,第一遍花2分鐘左右通讀,主要了解作文的.大體意思,審閲語句是否通暢,並形成初步印象。第二遍按等級評分標準對照閲讀,並打分。第三遍再通讀,尋找文章亮點,給出“發展等級”分。

根據閲卷經驗,她給出如下建議。

審題要準確標題新穎不另類

有些考生由於粗心,審題失誤,從而偏題跑題,大學聯考作文指導《大學聯考作文如何多拿分》。如果是給材料作文,要找出材料中的“關鍵詞”,並準確理解。如去年湖北大學聯考作文關鍵詞有“出乎其外,入乎其內”,“內、外”,“內因、外因”等關鍵詞要抓住,立意和構思就不會跑題。

審題立意後,要擬訂文章標題。標題要吸引人,需要新穎,但也不能太另類。去年評閲中,印象較深的作文標題有寫陶淵明的《菊花人生》,有《大隱隱於市》;但有一篇作文標題是《再大的烙餅大不過烙它的鍋》,這就太另類、晦澀。

文體要規範切忌不倫不類

有些考生作文試圖創新,但寫出的文章像記敍文又像議論文,成了“四不像”。去年評閲的一篇作文,寫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孩不同的人生軌跡故事。起初判定這篇作文體裁是小説,但文章最後一段卻發表議論,“變得不倫不類,相應的這篇作文分數不會高。”

文體不限,不等於不要文體,考生一旦選定了某種文體,就要按規範的文體格式寫作。

記敍文,必須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有清晰、生動的人物形象。必須以記敍、描寫為主。同時,能獲閲卷老師青睞的作文必須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有細節描寫。考生不必面面俱到,重點描寫好一兩個細節場面即可。

議論文,需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表述中心論點時,要旗幟鮮明、簡明扼要。列舉論據時,一般2~3個最好,多了顯得堆砌材料,少了顯得論據力度不足。同時,文字表述須以“議論”為主,不可用“擺事實”代替“講道理”,只能用“講道理”帶動“擺事實”。

議論文選材要新穎,避免材料同質“撞車”。考生不要選擇諸如《讀者》這樣的雜誌上大家都瞭解的材料,所選材料應突出自己的體驗與發現。

敍述真實自然不要編造悲慘經歷

去年評閲的作文中,有10多篇都講述個人的悲慘遭遇:家庭貧困,父母多病、殘疾或去世,自己如何克服內外種種困難,獲得進步。

“最初看了一兩篇還覺得很感人,但後來看到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離奇,便感覺很假。”

作文作為文學創造,可以有想象的成分,但這些考生可能希望以這種遭遇獲得閲卷老師的同情,編造得太離譜就可能弄巧成拙。

還有些考生喜歡使用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做論據事例。如有考生寫媽媽在家主內,爸爸主外,從而“出乎其外,入乎其內”,“這種瑣碎事例不能入文,考生使用,會顯得生活積澱不夠,分數也不會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