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的作文600字七篇

來源:文萃谷 2.07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600字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600字七篇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1

或許大家都知道吃粽子的那個節日叫做端午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日期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每年的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便是粽子了。在很多的地方還會有龍舟賽。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在我的家鄉,每年的端午節都需要飲雄黃酒,當然也會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包好粽子。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説,清明節最大的樂趣便是能夠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2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説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説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裏食用。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於一 種信仰,即:五月為“ 惡 月” ,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於是日將未滿週歲的兒女帶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災禍,故稱躲午。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 生,在沒有醫療衞生設備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習俗,如今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隨着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流行 。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3

朦朧中記得,有這樣一些畫面——一羣人在湖上比賽劃舟;人們身上帶着個散發清香的荷包。同樣吃着清香可口的粽子……——題記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過各種各樣的節日,因為過節時熱鬧而又開心。春節時媽媽給我穿新衣新鞋,還可以吃餃子收壓歲錢;元宵節時可以吃湯圓……而在端午節不僅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還可以獲得一個香香的荷包…。端午節可以説是繼春節之後我最喜歡的節日了。

曾多次聽奶奶給我講端午節的由來,奶奶説在戰國時啊有一個楚國詩人,叫屈原。屈原他忠事於當時的楚懷王,但是卻屢遭排擠、欺侮。等到了楚懷王死後,這個屈原又因為頃襄王聽信別人的讒言,從而把屈原流放了,屈原呢很氣憤,最終投汨羅江而死。當時的百姓們聽説了這事後馬上划船撈救但一直撈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後來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成為了現在的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好像每次我都聽得津津有味呢。

當端午節這天,父母會領我出去玩。那天是去爬山,遠遠望去山好高,連綿起伏着,像一條剛剛崛起的龍,又像剛剛從睡夢中悠悠醒來般。一點左右我們爬上了山峯,低頭看,一切都變得好渺小;晚上回到家就會吃上奶奶包的充滿愛的美味的.粽子,還可以觀看電視中的划龍舟比賽,其樂融融啊;每每這天時間好像長了翅膀飛快的前進着,不給我留一點享受的時間。但是有一點我想我必須記住那就是這是以前的端午節,而不是現在。有人肯定會奇怪吧,端午節還分現在以前嗎。嗯,端午節雖不分現在以前,但現在和以前明顯不一樣了。現在遠不如從前的盛大了隆重了。現在只是按例放假兩天,興起時或買或包些粽子吃罷了。

像端午節這樣的還有,例如:春節已不熱鬧、國慶的閲兵儀式在去也沒來到…。。是的,我想這些年,科技更加發達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着提高,但在提高的同時也有一些東西漸漸被人們淡漠了,甚至遺忘,成為美好的回憶。

又是一個端午節,它勾起了我的無限美好回憶。吃着平淡的粽子,望着買來的荷包,輕嗅着荷包所發散出來幽香,微笑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4

端午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可是你們知道這一個節日的來歷嗎?

端午節源於屈原。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等。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卻不忍捨去祖國於5月5日,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萬分,在汨羅江上划龍舟,把雞蛋、飯糰丟進江中,讓魚蝦吃飽,以免啃咬屈原之身。之後怕雞蛋、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便發明出了粽子。

端午節早上,我的眼睛剛睜開,“撲通”一聲跳下了牀,便看見爺爺奶奶正在包粽子,我很有興趣,便也走過去請教他們如何包粽子。我拿着兩片粽葉,用剪刀將一頭的硬角剪掉。然後把兩片粽葉平鋪,再對摺。接着對摺好兩頭。再然後,就把粽葉打開,填入兩勺糯米,放上一個蜜棗,填入一勺糯米蓋住蜜棗,用勺子壓緊。最後對摺另外一部分粽葉,隨手把突出的粽葉摁下去,用細繩子綁好。多包了幾個後,我把它們放入熱水騰騰的鍋中,煮了半個鐘頭左右,香香的粽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扯開繩子,掰開粽葉,咬上一口,軟軟的,甜甜的,熱熱的,可美味了!畢竟也是自己的手藝。

我通知了小夥伴;“每人從家中三個粽子到姥姥前院中,比賽誰最快吃完。”他們一溜煙似的從家中帶出來了三個粽子。有些人吃花生餡兒的,有些人吃棗餡兒的,跟我一樣。我和小夥伴們圍成一個圈兒,從1數到3,每個人都不甘示弱,扯開繩子,撕開粽葉,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咱們每個人的嘴巴兩邊都鼓鼓的,嘴巴、臉上、鼻子上到處粘上了糯米。我是最先吃掉三個粽子的,成為了“大胃王”,肚子就是無底洞!

端午節可還是我的生日呢!媽媽説,我是想從肚子裏出來吃粽子啦!才生於端午節。對!我就是愛吃粽子!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作為中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節毫無疑問是其中最有“熱”感的節日。

作為進入盛夏前的一個節氣,端午節顯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節的三天假日,可能會讓很多人考慮出去找個陰涼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農村,端午節確是一個忙碌的節日,因為在中國藴含豐富的農耕文化之中,端午節代表着夏收秋種。

在過去的北方,每年過端午正是新麥下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期待這個日子的到來,因為可以吃到新麥做的各種食品。而在過去的南方,端午節卻是另外一種糧食水稻收穫的季節,新打下來的水稻碾成了大米,過節的前一天正好可以包成粽子,然後美美吃上一頓。

現在,南北差異已經沒有那麼大,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全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習俗。

中國人端午節吃粽子的歷史由來已久,傳説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人們互相送粽子作為對屈原的紀念。

粽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據説,早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不過在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晉朝人周處《岳陽風土記》之中就記載道:“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説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在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中國的南北差異也還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今年,你準備吃啥粽子呢?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6

時光飛逝,記憶中,村前的梧桐樹葉還在颯颯作響、山上的桃花還在枝頭綻放,不知不覺,端午節也將悄然而至。每每想到這,我便似乎聞到家家户户飄逸出來的甜甜粽香,也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屈原,想到《離騷》,想到那不屈的靈魂。

兒時過端午,最愛是粽子。

媽媽包粽子時,先在門把上綁好棉線,浸好的糯米濾幹了水放在面前,拿兩張已泡得細膩柔軟的粽葉一折一裹,成個圓錐形,用勺子往裏面灌米,嚴嚴地裹實粽米,再用左手的大拇指壓緊粽葉蓋,右手用棉線綁好打結,粽子就包好啦!不大一會兒,門把上就掛滿了尖尖的粽子。媽媽把粽子放進大鐵鍋,我不時踮起腳尖,看看大鍋,聞聞粽香。好久好久,熱騰騰香噴噴的粽子才端出來。媽媽解開扎繩,一股濃郁的糯米香撲鼻而來。剝開粽葉,肉粽子裏夾着香香的三層肉、白白的芋頭、紅紅的蝦米、細細的香菇,饞得我直流口水,我顧不上蘸紅辣醬,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嚥起來,哇,香甜嫩滑,油潤不膩,棒極了!媽媽看着滿嘴粘糊糊的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現在過端午,最憶是屈原。

上學後才知道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正直無私,愛國愛民,由於奸臣誣陷,昏庸的楚王不但不採納他聯齊抗秦的主張,反而把他罷官流放。後來,秦國攻破楚國的國都。流放途中的屈原聽到這一噩耗,萬念俱灰,心如刀割,他毅然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這一天正好五月初五。消息傳出,楚民萬分悲痛,紛紛從四面八方划着船競相趕來尋找打撈,並把煮熟的米投入江中給魚蝦吃,免得魚蝦咬食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後,人們用包粽子、賽龍舟等方式來紀念這個偉大而不朽的靈魂。古詩道:懷王偏信逐忠良,絕代詩人自溺江;屈子精神千古在,一年一度一端陽。是啊,粽子裏裹得住的是米,裹不住的卻是千古的《離騷》與不屈的靈魂。

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端午節寄託了炎黃子孫對屈原的不盡情思,對屈原愛國精神的欽佩讚頌。對於年輕的我們,更應該記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7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論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説、龍説、紀念伍員説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説。據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身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局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藴,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保守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説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小朋友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欲滴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身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維護宏揚我們中國自身的保守文化,儘自身的一份力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