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童年的作文9篇

來源:文萃谷 9.14K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年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童年的作文9篇

童年的作文 篇1

我的童年,是,一艘帆船,載,着我無數的,夢想。我的童年,是,一支船槳,將,我的夢想,送,到遠方。我的童年,如,美麗的彩虹,一會兒,獻,出自己,、美麗的一面,一會兒,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的童年,過去了,如,一個,美麗的夢,永遠,是我的消魂,是我的回憶。永遠……永遠……永遠……

童年的作文 篇2

童年,是歡樂的海洋。在回憶地海邊,有無數的貝殼,有灰暗的,勾起一段傷心的往事;有燦爛的,使人想起童年的趣事。我在那回憶的海岸,尋覓着最美麗的貝殼。

記得小時候,常聽老人們説:“樹,是保護人類家園的守護神一定要好好待樹。”從那時起,我就想要自己種一棵樹。

而這種樹的第一天,則要從我門牙活動的那一天開始説起了。那天,我就和哥哥,在家裏鬧着玩,我們還開展了拳擊大戰,好啊,我們左一拳,右一拳,還招,拆招,突然,我一個沒守衞好,我那顆潔白的,跟我在一起的小門牙掉了,我一下子就哇哇大哭,突然,一個念頭,閃過我的腦子……正好,哥哥説:“不哭!不哭!哥哥請你吃好吃的,行了吧?”那剛才還烏雲密佈,只掉小雨點的臉,一下子,變得晴空萬里,哥哥連説我是貪吃鬼,這是我心裏的小算盤之一啦,哥哥根本不知道,我的另一個小算盤。當時,被我那麼一鬧,哥哥根本不知道我把牙已當樹種子給吃掉了,而從此以後,我愛喝水了,一天天,咕咚,咕咚,……總要喝很多水。

媽媽見了,不解地問我為什麼?我總是不敢説,最後,我還是説了:“我要在肚子裏,種一棵大樹……到後來,就淪落成了大家的笑柄。

童年趣事,件件都像一枚五彩的貝殼,托起了我五彩的童年。

我好想回到以前啊,回到以前我美麗五彩的童年!

童年的作文 篇3

對關注孩子閲讀的父母們而言,最初的也是最費心思的問題或許是:怎樣為孩子選書?這個問題如果換一個角度,也可以這樣看:童年的孩子能夠讀到哪些書,是由誰以及如何決定的?大人們常常允諾要給孩子自由,那麼在閲讀這件事情上,孩子們有多自由?在選書這件事上,我們不妨有更多、更深入的觀察與思考。

可見的濾網

對當前熱火朝天的童書市場而言,這不過是一次小小的風波。一本以三歲左右的幼兒為主要目標讀者、品質相當不錯的小書,因為內容涉及身體器官而被一部分成年人誤讀,緊接着視角被修正,誤解被澄清,家長們終於可以放心地將這本書送到孩子的面前。整個事件顯示出社會大眾在兒童閲讀觀念上的進步,讓人感到欣慰。但換一種情形,如果被置於輿論放大鏡下的是一本確實有問題的書,可能的後果或將會完全不同:圖書會下架,出版者會被追責,甚至會觸發出版、教育主管部門大規模的整頓行動。

或許我們沒有讀過這本書,但從這個小事件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童書到達孩子們的手中之前,早已經接受了層層的過濾。這些濾網的設置者,包括童書的編輯、出版審查機關、銷售商、購買書籍的教育機構,還有每個孩子的父母。如同關心奶粉和零食的安全程度,他們會努力確保提供給孩子的每一本書都是無毒無害的。

父母審查官

但是對於關注家庭閲讀的普通父母而言,問題才剛剛開始。我們對童書的要求,除了安全無害,還有希望它富於營養、有益健康。更進一步,我們可能還希望它適合自己的孩子,或者孩子會喜歡。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不是所有無害的書都是有益的或者合適的。於是,第二次過濾和擇取勢在必行。那麼,父母們會依據什麼標準做出自己的選擇?不難想見,許多因素會影響父母為孩子選書時的判斷。比如父母自身的閲讀能力和閲讀習慣。他們會從個人的閲讀趣味出發,來考量哪些書有趣、哪些書無聊;自身的知識面與視野,決定了他們會更多地關注自己熟悉的領域,而常常失去接觸陌生讀物的機會;對童書的特點的瞭解程度,會直接形成他們對童書品質的鑑賞能力。父母對童書的關注程度,是另一個重要因素。在兒童讀物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越多,獲取的童書出版信息的渠道就越多,發現好書的機會就越大。

而最重要的影響,則來自於父母對孩子的理解。大家都在説:“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那麼,對於自己的孩子,什麼書才是適合的?什麼書他們可以讀?什麼書堅決不能讀?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情特點、長處與不足,他們各自需要讀些什麼?在這些問號之下,父母們精心地挑選着每一本書。一方面,他們期盼着孩子能讀到更多的好書,得到更多的收穫;另一方面,那些被認為“不合適”的書,被他們義不容辭地擋在家門之外。如果説挑選和購買是一種審查,那麼父母或許是兒童讀物最嚴厲的審查官。父母的習慣、能力、態度和觀念,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書架上能夠擺些什麼書。而最嚴厲的審查者是那些對閲讀漠不關心的父母,因為他們從不為孩子買書,書架上除了課本一無所有。

無形的審查

除了家中的父母,學校的老師也是積極的審查者。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是教育者的責任所在,其中當然會包括禁止孩子們在學校閲讀“有害”的讀物。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在學校閲讀的書籍被老師們視為對學習無益或無效,也會被勸阻。許多學校禁止漫畫書,便是最直觀的見證。一所學校的管理者對閲讀的理解和重視程度,不僅能夠反映在圖書室藏書的數量上,也會決定學生書包裏課外讀物的豐富程度。

從家庭到學校,對孩子閲讀的審查從未缺席。既然如此,提供給孩子們的童書中理應不會缺少優秀的經典讀物。但讓人迷惑不解的是,為什麼好書那麼多,孩子們讀不到?為什麼質地平庸的流行讀物反而能夠勝利地佔領孩子們的書包?如果一路向上追溯便會發現,最大規模的審查並不是讓孩子不讀什麼書,而是有什麼書可以給孩子讀。對生產者而言,童書是一種消費品,生產童書最重要的目的是利潤,而不是為哪一個孩子的成長負責。從作者、出版商到銷售商,他們更關心一本書能否暢銷,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實。一本童書寫得再好,如果缺乏暢銷的潛質,便可能永遠無法與小讀者見面;那些不具備暢銷潛力的普通童書,出版商不願印,銷售商不願意賣,能夠見到的必將越來越少;而那些直奔商業而去的暢銷書,經過精心的營銷宣傳,長久地吸引着讀者的注意力,為書商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長此以往,童書市場上最容易獲得的,便只剩下為數不多的暢銷讀物。讓孩子們自由選擇的前提,是有豐富多樣的童書可供選擇。而一個消費時代的市場,會用無形的審查,讓這種多樣性逐漸消失。

自由的限度

父母也好,學校也罷,我們在為孩子選書時所做的一切判斷,建立在我們的兒童觀念之上:兒童是什麼?兒童能做什麼?兒童需要什麼?從這個意義上講,童書實際上的審查者,是社會對兒童的觀念。一個社會的兒童觀,會決定這個社會的兒童能閲讀什麼。經濟上獨立的不可能性,已決定了兒童在與成人世界關係上的弱勢地位。層層過濾和審查之下,對於有什麼書可讀和讀什麼書,兒童顯然只有很少的選擇餘地。成年人的態度似乎永遠是:你可以自由選擇,但只能在我們所認可的安全、有限的範圍之內。

我們已經看到,從童書作家寫下第一個字,到一本書抵達孩子的手中,有一段多麼漫長的路程要走。作為父母和老師,為孩子“選書”固然是出於善意,而且作為一種保護和協助也必不可少,但我們是否已經意識到自己作為成年人的侷限?我們費心盡力所做的選擇,有多少是出於成人自己的目的?有限的選擇,也是對無限可能的終結。成人所謂的“選擇”,會不會恰恰是一種剝奪?

在為孩子的童年之書作出選擇,也意味着我們在用自己的或別人的觀念塑造他們。我們的孩子首先是他自己,是值得尊重和敬畏的生命。一個“有協助能力的成人”,最重要的任務是為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而不是幫他們做出選擇。我們與其在“應該讀”和“不能讀”上糾結,不如多做些自我完善的努力,讓自己少一些狹隘與偏見。

童年的作文 篇4

問我童年到底是什麼,我説不清,但美好童年的些許事卻仍鐫刻在記憶的深處。特別是第一次吃冰棍的情形至今記憶猶新。

小時候,家境貧寒,吃的是小米飯,住的是矮土房。身上無象樣的衣裳,出行靠的全是小腳板。人總要憶苦思甜,然而回憶兒時的那根5分錢的冰棍,至今甜在心頭。就是説,那年月,能吃上一棍,對於窮人家的孩子來説,也算是奢侈的事兒。

我家屋後是個小衚衕,走路很不方便,幾天裏能有一聲粗嗓子叫賣聲才使人感覺到他的存在。一個夏日的中午,大人已經歇晌。突然,“冰棍——五分一根的大冰棍———”頻頻沙啞的叫賣聲把我從炕上喚起,我急忙踮起雙腳,雙手扒住窗台,將頭探出窗外,只見一位老奶奶,烈日下脖子上搭了一條毛巾,緩緩地推着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車上載着一個白色箱子,上面好像用紅漆寫着幾個字。從她那叫賣聲裏,我猜那箱子裏肯定裝着誘人的冰棍。其實,我眼望冰棍欲求不得的情形不是一回兩回了,口水順嘴角流下濕了大襟也就不是一次兩次了。一想張口索要,心裏就撲通撲通直跳。終於在那天的晌午,那個熱死人的晌午,我實現了我的心願,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

我試探着推父親,最終把他推醒。我喃喃地:“爸,你……,你聽……,外邊賣啥呢?”父親眯縫着眼,強打精神聽聽。“哦,賣冰棍的。”邊叨唸着又躺下了。我急忙問:“爸,冰棍好吃嗎?”“哦,沒咋吃過。”“爸……,爸……”爸爸似乎明白了我的意圖,顯出無可奈何的神情説:“饞了?”我沒吱聲,慢慢低下了頭。“給,五分錢,自己買去吧”!我抬眼看看父親兩指捏着的五分錢,沒吭聲,也沒動彈。父親説:“自己買去,要學得闖蕩點,快,一會兒人家走了。”應該説冰棍的誘惑力實在大,總之,我是拿了錢跑出了屋門。來到老奶奶跟前,把手一伸,老奶奶便接了錢,隨後開箱,片刻,冰棍神奇般的到了我的小手上,轉身便跑。

當又甜又涼的冰棍還剩一半時,抬起眼,看到父親正在一旁望着我,臉上掛着微微的笑容。我把抓冰棍的手伸到父親面前,父親回了句:饞丫頭,快吃吧,爸是大小,不吃。

直到今天,我問起年邁的父親到底吃沒吃過冰棍,父親都説吃過一根。可我倒是記得,自那次吃了第一根冰棍,盛夏季節,隔十天半月,就能得到下一根,直到我十四五歲,改吃雪糕,冰棍時代在我宣告結束。

這就是我的美好的童年,一根五分錢冰棍的童年。它定格在窄窄的鄉村小衚衕裏,定格在悠悠父愛的永恆中。

童年的作文 篇5

童年像一部電影,是一個個充滿歡樂的片段,星空下的童年那便是最美的。

我坐在窗前,抬頭深深地望着深藍的天空,天上時不時會冒出一兩顆亮閃閃的星星,為大地增添了幾分色彩

我想起了一件在夏天的星空下發生的一件事。

我們一邊爬山,一邊聽着知了那優美動聽的歌聲,忽然我覺得手臂上一陣難受,我一把抓住了一個烏黑的東西,把手輕輕打開,天啊!是我最害怕的知了。我扔下知了,飛一樣的跑到了山頂。

我到了山頂,抬頭一看,滿天的星星眨巴眼睛望着我,像一位位調皮的小精靈在天空上玩着捉迷藏忽亮忽暗,我痴迷的望着這片深藍色的星空,渾然忘記了其它人的存在。

星星在天空中,綻放着它獨特的魅力,金黃的顏色,在天空中一閃一閃,為深藍的夜空,增添了無限生機。

這時一顆星星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從天空劃過,我趕忙閉起了眼睛許下了一個夢幻般的願望,流星像一位少女不驕傲,又不失優雅。她是那麼美麗。一會兒就下起了流星雨,一顆顆有着長裙的少女一樣的流星從天邊劃過。那景色是那麼壯觀,美麗。

那年的夏天是那麼的美麗,真想讓時光倒流,回到一次,可時光總是在你不經意的時候悄悄溜走。

童年的作文 篇6

佛動窗簾的,也許是那一縷不起眼的清風;遮住陽光的,也許是那一片綠油油的樹葉;顫動人心的,也許是那一行短短的詩詞;彈動鋼琴的,也許是一雙粗糙不堪的手……

我是一名高一的女生,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南京女孩兒,我不會彈任何樂器,不會寫出任何動人心絃的詩詞,更沒有聰明的腦子,也沒有漂亮的容貌,身材又矮又小,又黑又瘦。我曾經覺得,我幾乎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了,爸爸和媽媽不合,同媽媽離婚,我被判給了媽媽。媽媽整天沉浸在工作之中,很少親自給我下過廚,幸運的話,她幾乎一兩個星期回來一次,不幸運的話,她一個月都不見得回來。

我每天晚飯吃的,都是自己煮的那些有些焦了的菜,要不然就是那些冷冰冰的快餐。媽媽和爸爸吵架的那段日子,是我們一家人最煎熬的日子。那些天,在我耳邊徘徊的,都是媽媽和爸爸吵架時不堪的話語,是玻璃倒地的聲音。映入眼簾的,是媽媽眼眶紅紅的臉,爸爸那張陌生而熟悉的臉,冷漠而理直氣壯……

我很想從他們來一句:“不要再吵了!”可是,我並沒有那麼大的勇氣,默默地抹着淚,從他們身旁走過,可他們,從未曾注意過我是否開心,是否悲傷,他們在乎的,永遠都是那些無所謂的瑣事,又或者是,金錢和物質……那天,我在公園的石板凳上哭了一天,路過的行人,沒有一個人來問我怎麼回事,需不需要幫助這種話,而他們,也沒來找過我……

回家的路上,剛下過雨,我故意把腳狠狠地踏在積水的坑上,不少水花濺出來。我看着水花,笑了,也許,生活就是這樣的,參差不齊,起起落落。

童年的作文 篇7

童年是純真的,童年是金色的。童年裏有趣的往事猶如天上的繁星,數也數不清。

從五六歲的時候起,我就開始接觸各類書籍。久而久之,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次看書都分外注意每部作品的.作者,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的名字也能在書上看到。這時,我驚奇地發現,作者名字中出現最多的是一位叫“佚名”的作者,於是,在我幼稚的心裏,“佚名”一定是能與老舍、巴金、冰心等著名作家相提並論的大人物,甚至比他們還要偉大。所以,有一次爸爸媽媽問我最崇拜的作家是誰時,我便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最崇拜的作家是‘佚名’!”開始,爸爸媽媽先是一愣,等他們明白了我吐出的是哪兩個字後,就不約而同地笑了。我以為爸爸媽媽是笑我選得不錯,於是“佚名”在我心中的地位就更高了。

記得一年級時有一節語文課,我的啟蒙老師——濮老師也問我最崇拜哪位作家。我響亮地回答:“老師,我最崇拜的作家是‘佚名’,我讀過他寫的很多文章。”“哦,“佚名”?哪個‘佚名’?我怎麼沒聽説過啊?”濮老師滿臉疑惑地問我。我自豪地回答:“就是那個寫了很多文章,畫了很多漫畫的‘佚名’呀!”我還想解釋一下,這時,剛好下課了,濮老師不得不滿腦子問號地走了。

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了好幾年。直到三年級的一天,我翻字典時不經意翻到了“佚”字,才知道“佚名”指的是投稿時因為某種原因而不知道名字的作者。這時,我想起了一年級發生的那件事,不由笑得前仰後合,幸虧那時正好下課,老師沒容我解釋,要不然,同學們非笑塌房頂不可!

童年的偶像,真令人啼笑皆非,但童年的趣事,將永遠留在我的心頭。

童年的作文 篇8

別人跟我説,她的童年是粉紅色的,因為粉紅色的泡泡裙充斥着她的童年;別人跟我説,他的童年是灰色的,只有上不完的補習班;別人跟我説,他的童年是大紅色的,因為他有一堆堆的紅色獎狀,紅成一片。

我呢?我也不太清楚,只是似乎覺得我的童年顏色與他們不大一樣。

【1】

總覺得數學就像是外星人用來交流的電波語言,加、減、乘、除、大括號、小括號、再來一個根號,1、2、3、4、5、6、7……數着數着,直接跳過49奔向69。或許是天生對數學沒有感覺,“2+3”的這個問題,經常會算成6。一點也不像別人,參加什麼奧賽、提優,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捧回一疊疊的紅色獎狀。別人做題,就像是撣灰塵,輕輕鬆鬆,到了我這,磨嘰半天,漲紅了臉也不見得有什麼結果。

可能,我與他們不太一樣吧!

【2】

醫院裏的消毒水味是這個世界上最難聞的味道。幼時的我,用體弱多病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感冒發燒就得掛個十天半個月的鹽水,指不定哪天磕着、碰着摔斷了手、腿,住幾個月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到後來,醫院裏的護士姐姐都認識了我,現在我去醫院,幾個姐姐還要調侃我幾句。童年,醫院就是我的第二個家。白色的牀單、難看的病號服,還有一股令人作嘔的消毒水味。這一切都太熟悉了。但是,和家裏的温馨不一樣,醫院簡直就像是一扇通往死亡之路的大門,門後面,是恐怖的針頭,還有……問問周圍的同學,發現沒有一個人像我一樣,去醫院如此頻繁。

好像,我和他們真的有點不一樣。

【3】

我喜歡聽音樂、畫畫、看書、跳舞。雨天坐在窗口看書是我的最愛,喜歡在雨天的朦朧中靜靜的看夥書,得到些片刻的愜意。大人會問:“你怎麼不做作業?”“你怎麼不復習?”

對了,他們還會説:“你怎麼不像xx阿姨家的xxx學習?人家是認真到吃水果的工夫都沒有,哪像你,在那整些有的沒的,心思不放在學習上!”

是啊,我怎麼不像他們一樣呢?有優異的成績,有着被別人讚揚的資本,對了,為什麼我和他們差這麼多?我不知道。童年時的我,只想做一個快樂的小孩,自由自在的度過每一天,沒有像鄰家小孩一樣的雄心壯志,只會一個人在那裏異想天開。當他們在各種補習班上奮筆疾書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傻樂呢!

這麼想,我的童年似乎真的與他們不一樣。

我大聲笑,不一樣就不一樣。

我開心,我的童年與他們的不一樣。

我疑惑,這算什麼顏色的童年呢?

心中説,因為——

你的童年和別人不一樣,所以——

你的童年有着最獨特的顏色,那就是——

玻璃球那最純真的透明!

噢,原來——

我的童年是透明的!

童年的作文 篇9

今天是星期天,老爸老媽都出去“忙事業”,我一個人乖乖在家做作業。在我的不懈努力下,雙休日那“堆積如山”的作業終於被我“啃乾淨”了。做完作業後閒着沒事,就想在家裏乾點家務在老爸老媽面前表現一番。

我看到爸爸的球鞋髒了,心想:老爸工作那麼辛苦,今天就讓我做一點小小的貢獻,説不定他一高興帶我去吃頓肯德基!這主意太棒了,説幹就幹。好不容易把老爸的大球鞋給浸到水裏,然後就“馬不停蹄”地開始刷起來。對了,記得媽媽是先把洗衣粉倒了一小半到鞋子裏,再用刷子使勁地刷,我就如法炮製,甚至鞋子裏的每一個角落我都不放過,我使勁地刷呀刷,刷呀刷呀,邊刷心裏邊想:這回爸爸的鞋子一定被我洗得乾乾淨淨的,爸爸回家一定會表揚我,帶我吃肯德基,説不定外加看一小時《喜羊羊與灰太狼》。我越想越美,越想越有動力。刷了足足有半個小時,我再用水衝,其中浪費了好多水。(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現在我的腦海中就浮現着吃肯德基和看電視的畫面,甚至我已經看到肯德基在向我招手。)最後就是把鞋子放到陽台上去曬。

可是曬了幾個小時,鞋子還沒有曬乾,於是我決定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鞋子放到洗衣機裏“脱水”。我打開蓋子把鞋子放了進去,按了一下按鈕,洗衣機隆隆的轉了起來。鞋子在洗衣機的肚子裏上下翻騰,來回轉動,一會就發出了報警似的蜂鳴聲,在一陣嘯叫後洗衣機就“壽終正寢”,不再動彈了。

等爸爸回到家,我不好意思地向爸爸“坦白交代”:“我本來是想幫你洗鞋子的,沒想到鞋子沒洗好,反而洗衣機壞了。”爸爸聽完我的話,並沒有責備我,反而笑着説:“傻孩子,爸爸知道你是要幫爸爸做事,但是以後注意不能瞎幫啊!”我聽了爸爸的話,不好意思地笑了。

童年的故事真是説也説不完,但是這件事常常被我老爸老媽津津樂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