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選24篇)

來源:文萃谷 3.16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選24篇),歡迎大家分享。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選24篇)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

馬雲曾説:這個世界不缺少錢,缺的是企業家的夢想與精神。而我現在要説:這個世界不缺少路邊鼓掌的人,缺的是我們精彩的奔跑。

時代的步伐越來越快,越邁越大。但就在這樣一種似乎要逼迫人去奮鬥的生存環境下,仍然有許多人縮而不前。過去,是那些在職場裏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的中年人感歎一句生活的不容易,但流露出更多的是認請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的執著,是一種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人生境界。現在呢,我卻時常聽到歲月的蒼涼之音掠過年輕的嘴脣,看到年輕人被靈魂裏潛藏的怯懦絆住腳步。所以冰心先生吶喊:切莫回頭。

的確,年輕不是揮霍的資本,但它絕對是我們雖千萬人吾往矣熱血澎湃的最堅實的後盾。而當我們老了,還是可以擁有年輕的心。所以,我們有什麼理由、什麼藉口來停留?我們應該奔跑,跑出自己的風采,並像那句充滿豪情壯語的廣告語説的:永不止步。

然而,很多人都不敢在人生路上盡情奔跑。生活使人人都學會了忍,但並未使人人都成為韓信。

所以,我想説,是挫折打敗了我們的怯懦,然後我們被自己的怯懦打敗。一個人感到失敗,不是因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在於沒有勇氣去做。在高唱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論調的今天,我依然堅信不以成敗論英雄,就像滿清末造,革命黨人發動廣州起義,雖死事之慘,但孫中山先生仍然對這場戰役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説: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只要你盡情奔跑,歷史會給你最公正的評價,最熱烈的掌聲。

人生之路,沿途的風景的確需要欣賞、鼓掌,但駐足不前便失去了旅行的意義。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自己的司馬遷,不必去記載別人的豐功偉績,而是記錄自己堅實的足跡;不是為了讓後世銘記,而是有一天自己可以回憶。

生而盡其動,讓我們每個人都盡情地奔跑吧。如果海到盡頭,那就天作界,如果山登絕頂,那麼我為峯!

生命,因奔跑而精彩,我要為自己鼓掌。所以,我要認真地説:我要做自己的英雄。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2

提起“虛擬生活”,想必作為21世紀的我們早已不再感到陌生,甚至我們當下的生活每天都與“虛擬”這個詞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説電腦計算機的問世解放了人類生產力,那麼互聯網的出現,則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將“虛擬”照進“現實”。

現如今,我們似乎不太可能脱離虛擬互聯網而作為一個不與外界聯繫的獨立個體生活。早些年,我們習慣於通過各大社交軟件與朋友聯絡感情,通過電子郵件與工作夥伴溝通方案計劃,通過網上銀行將銀行卡內虛擬貨幣進行轉賬匯款等等。要知道,我們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是因為虛擬的傳播媒介幫助我們建立起了彼此點對點的聯繫,使我們能夠在現實中足不出户便可完成。近些年,各種網絡購物平台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用户只需在線上通過圖片和文字介紹的方式選購商品,再通過移動支付平台付款,系統就會在線下通過快遞的方式將貨品送達用户手中,實現了“虛擬”與“現實”的無縫對接。

然而,在當我們每天享受着“虛擬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應該秉持正確價值觀導向,分清“虛擬”與“現實”,更應警惕沉溺於“虛擬世界”中無法自拔,從而迷失自我。對許多青少年而言,由於心智發育還尚未成熟,非常容易受到虛擬網絡遊戲世界的誘惑,全身心地投入虛擬世界中,茶飯不思,既影響了生長髮育又荒廢了學業。久而久之,他們便已厭倦現實生活,又急於在虛擬世界中找回在現實世界缺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如此惡性循環,便再也分不清“虛擬”與“現實”,如不通過積極引導,終將被“虛擬世界”淹沒,到頭來只能是一聲歎息。

綜上所述,“虛擬”和“現實”是相互區別,但又相互聯繫的,我們不可能站在一個時點去評價兩者的好與壞,因為我們無法將兩者完全剝離開去。我們既不能片面地看到“虛擬”帶來的好處,也不能將“虛擬”和“現實”作為兩個對立面來思考問題。在我個人看來,讓“虛擬”服務於“現實”,讓我們每天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看得更遠,使我們對於時間的掌控及利用更上一個台階,那就是“虛擬”對於“現實”的實際意義。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3

每當我們邁入浩如煙海的圖書館時,眼前的“書山”不時讓我們震驚:在這貫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們怎樣閲讀,閲讀什麼?是深閲讀,還是淺閲讀,在我們眼中,這些都不重要,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閲讀,用心體會!用心閲讀,我們能體驗中華五千年的香韻,能品味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的清幽和曠達,能體驗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邁,能體驗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氣凜然,更能體驗李清照那“悽悽慘慘慼戚”的憂愁與悲憤。

閲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讀死書,有的人死讀書,有的人品其文化內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淺閲讀,有的人深閲讀,然而不管怎樣閲讀,我們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閲讀方法也許值得我們借鑑,在這個競爭激烈、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閲讀,不求甚解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步調。但是,他也沒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對閲讀,在閲讀過程中“每有會意,便欣然望食”。無論怎樣,我們要有用心去面對的信心。

用心去體驗,用心去品味,我們能體驗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絢麗的生活。許多飽學之士,英雄豪傑都受書的影響,他們有的瀟灑大方,有的氣宇軒昂,精神飽滿,在無數人的臉上,洋溢出的更多是閲讀帶給他們的自信,國學大師季羨林飽讀詩書,成了一代享譽文壇,兼容百家的大師,他用心體驗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為光耀文壇的一顆巨星。

在當今世界,有很多文壇巨匠和仁人志士,他們用閲讀看遍世界,用閲讀了解古今。閲讀也成了一種我們認識世界,瞭解社會的工具和窗口。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的閲讀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樣,但無論怎樣,要用心去體驗,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尋求書中的真理。

用心去閲讀,博覽羣書,用心去閲讀,瀟灑走世界,只要我們用心去品味,用心去體驗,那麼整個世界都將在我們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體驗閲讀,我們的人生終將輝煌!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4

上蒼賜人以三書,一曰有字之書,二曰無字之書,三曰心靈之書。此三者,同出而異名,殊途而同歸。讀書者可稱書生,而凡世間之人,或多或寡,必讀此三書,故世間之人皆為書生也。

有字之書,文章著述也。以一字概之,是為錄。往聖先賢著經典,而後人傳習之;詩仙詞聖書佳句,而後人吟詠之。有字之書,乃作文章者之見聞經歷、所思所想,付諸於文。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記》,皆屬有字之書也。李太白狂歌之《將進酒》,杜子美哀歎之《石壕吏》,亦屬有字之書也。以文章傳道義,以詩篇記良辰,此有字書之真諦也。

無字之書,生活經歷也。以一字概之,是為行。勞心柴米油鹽,遠遊名山大川,皆讀無字之書也。無字之書是為行萬里路,如古徐霞客之遊覽,如馬可波羅之遠渡。於萬化冥合之間,讀自然造物之書。鬼斧神工,最美之書乃天成。無字之書亦是平日生活,秋風卷屋,五斗折腰,利鎖名韁,虛苦勞神。於困頓失意之時,讀淚濕汗浸之書。披荊斬棘,最重之書乃人生。

心靈之書,思想精神也。以一字概之,是為己。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人以心觀宇宙,觀宇宙亦是觀心。陸九淵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靈之書包羅萬象,可絕非萬象本身也。康德、柏拉圖之思考,於此二人乃心靈之書,而其著述非心靈之書,故此書無法外借也。心靈之書乃思想本身,發於人,終於人。凡世間之人皆有心靈之書,而此中玄奧不可言傳。

文人以有字之書錄無字之書,聖人以有字之書傳心靈之書;學者以無字之書習有字之書,行者以無字之書證心靈之書;賢者以心靈之書衍有字之書,哲人以心靈之書明無字之書。此三書連環相扣,缺一不可。書生在世,讀盡經典,而讀此三書斷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輔相成。

失有字之書,則文明難以傳承發展;略無字之書,則學問皆如紙上談兵;缺心靈之書,則人生渾若傀儡木偶。幸上蒼非慳吝之輩,播此三書於人間。是故世人盡能讀此三書,行此三書,傳此三書。

故世人皆能成書生也。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5

假如每人都在路邊鼓掌,那樣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或有鼓掌,那樣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或有哪個在奔跑,或有哪個來開闢一條新道,或有哪個來為後來人樹一個航標,開創一片全然不一樣的天地?

社會像一個大舞台,站在其上表演的人有之,而站在台下鼓掌的人卻是佔了多數。大家為他人的精彩鼓掌,推薦他人的成功來領會快樂,殊不知,大家自己也可以創造,我也同樣可以,讓其他人見證我的漂亮,也唯有如此的一同創造,才能推進年代前行的節奏。

我想起來如此一羣人,他們那一代人,多誕生於晚清的日落與新世紀的清晨,古老的文明古國迎來了新生的陣痛,他們比任何一代人多一份焦慮、困惑與期望。他們通過自己手中的筆或各種有意義的方法,引領民眾,描寫將來。

他們都在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奔跑,不做路邊鼓掌的人。他們都勇挑社會的大梁,打造了我們的赫赫功名。其中有沈從文對湘西文化的詩情禮讚,有巴金對舊式禮教的深切控訴,有茅盾對社會經濟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鳳凰涅磐的吶喊他們都勇敢參與了這場戰鬥,才最後開闢了一個嶄新年代。假如每人只是鼓掌,那樣談何進步與復興?大家都要勇敢地踏上這一條荊棘路。

況且如此的參與對其他人也可以説是一種鼓勵。冰心曾説:愛在左,同情在由。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讓穿枝拂葉的行人,踏過荊棘,也不感痛苦,有淚可落,也不覺悲涼!我或許不是鼓掌的那個人,但我踏過的每一步,灑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儼然都是為我身後的人羣添了一點温暖,一點鼓勵。哪個能不承認我在如此奔跑的同時也為他人留下了掌聲?而這所有的首要條件是:我在奔跑。我勇敢地踏上了這一條光榮的荊棘路。就算一個人,就算孤單到想落淚,我都願做一個先行者。

我不可以不承認劉繼榮女兒的話有肯定的可取性,為其他人喝彩的確要緊。但我更堅信,每一個人都要有我們的一種信仰,一種期待,一種追求。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親自參與努力奔跑的過程。

歷史拍着它強大的翅膀飛過那樣多世紀,這是一條光榮的荊棘路,我只願隨歷史的洪流一路奔跑,年代推我前進,我為年代領航。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6

剛開始認為,鄉村便是童話的樂園。它褪去了城市的浮華,洗盡了塵世的繁雜。它也許是梵高畫布上的阿爾,有明鏡般純粹的藍天,有油彩般絢爛的花海,那金黃的向日葵在陽光的哺育下長出希望的種子;它也許是陶潛詩中的田園,在霧氣迷濛中演繹着仙侶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輕灑,便是悠然遊然。

那只是詩中畫中的鄉村,當我們真實的走進鄉村,用心去感知鄉村,便會發現,我們的鄉村在經歷着苦痛。那裏也有陽光,那陽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這片土地。遠望去,土地上那個佝僂的背影,在朝夕間,在春秋中,在這片土地上耗盡心力。他在這片土地上成長,他的汗水滋養了這片土地;他在這片土地上學會堅強,他的腳步堅實了這片土地;他生於黃土又歸於黃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風暴來了,他的心如那田間搖曳的莊稼般顫動,他的淚水在他滿是溝壑的臉頰上縱橫,如那淹沒田間的水,層層漫過他的心田,浸沒他的呼息。乾旱來了,莊稼如他枯瘦的身體一般搖墜,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豐收,他混沌的眼乾涸空洞。

他們也有快樂的時候,只是這種幸福彷彿如此卑微。他們最大的幸福就是豐收,飽滿的穀粒彷彿是一粒粒珠寶,他們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們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風調雨順,他們只想也只要這樣平凡的生活。

這樣的鄉村會不會讓我們感到失望,當我們面對這樣的圖景?而其實,鄉村正因這份殘酷的美麗而更見真實。感受鄉村,別總是做一個悠閒的觀光者,在體味它的寧靜與純淨的同時,給它的苦痛多一點目光,給它的辛苦多一點理解與悲憫。

感受鄉村,感受農耕文明跳動的脈搏,感受中國最渾厚的吶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潤的血汗;感受中國農民最純樸的執著與堅忍,感受中國農民所經歷的苦痛與無奈。

當我們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們,我們是否想過是他們用血汗帶給了我們生的希望。

看我們中國的農民用最卑微的姿勢在中國的歷史上站成了永恆,也讓我們用心去感悟一下鄉村!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7

書者如燈,“是知燈者,破愚闇而明斯道。”有人説,人生須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三本大書。吾與之也——有字之書為傳承,知識在其中;無字之書為體悟,閲歷在其中;心靈之書為本然,我能讀我,方成大我!

少年之時習句讀,或觀古今之言,有字之書為師為友。以文字為媒介,書籍帶着我們走向新的世界,教會我們許多知識,前人的經驗與智慧,虛幻的歡笑與淚水,令我們沉醉、助我們成長。“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的古訓仍在耳邊。正是有字之書告訴了我們“老魚跳波瘦蛟舞”的詩意,正是有字之書讓我們體味出“天荒地老無人識”的苦澀,有字之書塑造着最初的我們,正如加繆評卡夫卡,“他書中的每一頁都強迫我去讀它”,有字之書,有益之書的每一頁也都“強迫”着我們去閲讀。

年齡稍長,閲歷增加,經歷了若干人若干事,無字之書的書頁也漸漸增加,其中內容悲喜自知。無字之書,是閲歷,是經驗的積累、情感的積澱,是人生路上經過的一個個路牌。它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前進的方向,開啟一扇扇不同的門。我們自己牽着自己,跟着無字之書的指引。

有字之書,無字之書,説到底其傳授之物均源於外,你化而用之,或上坦途,或墜深淵。心靈之書,卻是由你而發,由你守候。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你的心靈之書,只須本然,你要去讀懂。何謂讀懂?羣居不倚,獨立不懼,問心無愧,即為讀懂。孔子困於陳蔡,問弟子是否行道真的不可為,或説不可為,或説應與世推移,顏回卻説:“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不容何病?讀懂自己的心靈之書,遵循本心,遵循良心,那麼從心所向,從欲而行,致力於其中,豈不是人人都是“匠人”?也正是心靈之書,才能讓人捨生取義,因為它就是我們的“我”!

有字之書以為梯,學山為頂峯為己。無字之書以為舟,破江渡海見真力。心靈之書以為己,遵之循之莫為逆。三者缺一而不可,人生漫漫需砥礪!

三者缺一不可,然而知前兩者之重要之人,恆河沙數,故我能讀我,方成大我!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8

門是終結,每一段的路途都有我們的終點。經過那扇門,便是合上了一段路、一段情,便又是一段往事成空,那是一個或圓或缺的句點,是世界之極的天涯。

門是起源,每一段的路途都有我們的起點。打開那扇門,便是展開了一世生、一世夢,便又是一世浮生若夢。那是一道或明或暗的花火,是世界之巔的極光。

門是關卡,有些人停下了前行的腳步,有些人走上了全新的征途。門前是已知的世界,門後是未知的迷途。未知一直被人恐懼的,而已知給人以温暖的懷抱,但於此同時,已知被人喪失進取的鋭氣,未知卻是無盡的可能與期望。是該冒險闖蕩還是安於近況?每一個人都有我們的答案。有些人把門視為起點,有些人把門視為終結,行止自在人心。

門是選擇,交錯縱橫的道路上立着各式各樣的門,每扇門背後都有着不一樣的天地。是進入還是退後?是大道還是小徑?是青山綠水還是高樓大廈?門後有着不一樣的魅惑,也有着不一樣的艱難,萬千的門户代表着萬千的選擇,行左行右,是正是邪,選擇一直緊握在我們的手中,只看你攤開或是握緊,有沒勇氣推開那扇門。

門是因果,當你打開一扇門的同時,就註定着另一扇門的關合。門前是一段完結了的果,門後是一段等待開啟的因,那是一段一定要踏上的旅程,但結局可以握在我們的手中。緣起緣滅,正好似門的開合,了卻一段宿舊緣,重啟一段新願。一段路最後的終點,是由於你踏上了起點而產生的,無始便無終,而無門便無路。

門是輪迴。人間循環往復的旅程,在門的開閉間持續的重啟,持續的前行。門是終結、亦是起源,像是聖經中記載的那場洪水,終結了一段文明的同時,也隨着着新的世界的由來。萬物都是在環形的跑道上賽跑,起跑的的那條白線,同樣也是終點的那條紅綢,持續的追逐角逐,最後還是回到開始的樣子。打開一扇門,就是開啟一段新的生活,開啟一段新的輪迴。

我不知門為什麼物,由於它代表太多太多。它是絕路亦是期望,是終結亦是起源。它是關卡,是選擇,是冥冥中的因果,是無限循環的輪迴。生活彈指間,啟門一瞬觀。看到的是紅塵世間,是若夢浮生。門後的世界是沒辦法想像的,唯有在開啟將來才能感受它的精彩。

有路的地方就有門,只因門本就是路。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9

百年前海寧王先生有讀書三境,而今日吾輩讀書亦有三部,一曰讀書佳文或曰腹中的“有字之書”,正如古人所語“行萬里路”而“讀萬卷書;二曰包容人情世故、偽善交互的“無字之書”,古云“啼笑具不敢,方知做人難”;三曰省悟人何以為人的“心靈之書”,追溯本原,屬“道可道,非常道”的最高境界。

讀好這三部書,人生圓滿而無憾,東坡精曉詩書,其文獨步天下,投身官場,形跡天涯,融儒道佛三家於一體,臨終“勉強想便錯了”,一語似是識盡了人生;李叔同少習考據,青年看破紅塵,一襲袈裟亦留下富有哲思的語錄。吾輩固然不可為子瞻第二,弘一第二,然而此人物的閲歷精神,可深為習究、模仿。

此三本書亦決然不同於王國維的讀書三境。有字、無字、心靈,不僅循序漸進,而且環環相扣,甚至循環往復。不消説我們從《顏氏家訓》《傳習錄》中知曉社交之禮儀、為人之謙敬,或許還領略人生之須臾與永恆之道德的之美;亦不消説從社會大浪裏體悟的本原精神,更促進對有字之書的瞭解,如西人米蘭·昆得拉所言,人照上確有字符,只不知其語法罷了。而清夜捫心,精神與理想,幻滅與虛榮裏翻閲“心靈之書”的同時,理解更深。因此這三部書不僅是讀書人的書,亦是芸芸眾生尋求生命意義的奇書。

同時,這三者密不可分。不讀有字之書,則不知禮儀,不識知論,不曉技術,是無異於市井之屠夫,山野之草民;不讀無字之書,則會清高自傲,不可一世,譬如東漢禰衡,北美羅德曼之流,頭腦發熱,不能善終;不讀心靈之書,則流於世俗,渾噩不知,吾們當中多數沉溺虛擬世間者當為共鑑。

由是觀之,讀此三部實為大義。而社會上出了問題,也可以判斷是哪一部出了問題。前日曼徹斯特的一聲爆炸,我們不能不懷疑是其人性淪喪,未識心靈之書之緣故;未來我輩踏上社會,則不免多方掣肘,難言是已閲無字之書。書與書之間的衡量、比較、共進,不乏從現實利益出發,然而此中精義仍是要吾儕以人為本,以人類共同之精神為參照,同時以史為鑑,察人可以知己,觀宇宙可知人心。

該作者之三書理論實為精妙,頗具博採眾長之特性。然吾人知之而不取之,則獨有精妙,無得裨益。因之天下之大,以三部書為始。“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均是夢”,便是此理。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0

道者,已知也定理也法典也規則也,踽踽十二年,終於前方閃光處見到出口,一門在前,跨越方能新生;道者,未知也長路也苦行也探索也,五光十色滾滾紅塵待我闖蕩,路在腳下,唯有行走方能成我大學。

古語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前塵茫茫所積所累便是已有的知識儲備,書卷中古聖先賢或雄辯或低婉的哲思乃是我心中不滅燈火,明斯明德,引導我一路行進的航標,恰如夜空星辰閃耀,讓夜行的水手心中總起歸鄉的燈塔。

孔夫子教我知其不可而為,楚霸王教我雖千萬人吾往,西塞羅教我法治,陳丹青教我正直,浩浩乎如江海凝成我來時之路的,是那些青史中留下片羽之光的思想。便是他們,一路導我走來,一路導我至這門前。

門前之路,我一路採芳攜(擷)英無畏走過,門後,乃是我所思慕大學之道,我要跨越,沒有什麼攔得住我。

古語曰,大學之道,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如果説我之前所走的路乃是通往這門,那麼此後我將求索的,將是真正的大學。大學,不只是夢想中的學府,更是社會,是人間,是門後全新的天地,是以學習、探索、創造為通行證的一次新的遠征。止於至善,不是被門阻擋的信念,而恰是走向世界時心懷的原則,從過去到未來,從象牙塔到漏檐下,無數人在這路上前行,無數人在這大學中受教。

中山棄醫從政,在門後他感知民生疾苦,三毛流浪撒哈拉,在門後生活教她愛與感動,顧亭林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門後的路未必平坦,但鮮花滿徑的通途並不能真正通往人生的大學。真正的大學之道,理當是門後曲折的天地,而這天地,我渴望有機會探索!

大學之道,大道之行,無數腳印在此交集,有的淺,有的深,但每個人都在此留下自我的印跡。我懷着已知的智慧和前人教我的道理一路走來,也渴望有機會在那大學之道上留下自己的足跡。未知的前程,是我夢想中的大學,門後的世界,是我夢想的大學之道。這大學已超越世俗所謂的學府,乃是高爾基《我的大學》中那樣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

我的已知,是一路走到門前的資本,而門後的世界,我正在渴望。那門,我夢想着跨越,且正在跨越,我此時的每個字,都將築成我的大學。大學聯考這扇門聯結着我的前十二年孤獨之旅,也應能開啟我此後人生大學之道,我渴望着上路,那兒該有我的腳印。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1

喜歡一卷詩書在手,或品讀“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的慵懶與情思,一抹淺淡的遠山黛,畫出女子的婉麗;或感受太史公筆下暗潮湧動的政權爭奪,爾虞我詐,險象環生;或帶着一顆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體味異域風情。正如古人所言,“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不錯的,在文章中確實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瀟灑坦蕩,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學界受人敬仰的,讀者都能找到與文章匹配的詞語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來這就是我們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並不是僅從一篇文章中體現,而是滲透在作家一生的寫作歷程中。初識袁中郎是在《滿井遊記》: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瀟然山水的才子,想來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學家,他自言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其實,這話不但説出了中郎的文學主張,也説出了他的人生態度。在那些讚美自然風光的遊記中,每一篇都是他對這種生活本色的探尋,一種行胸臆的格調。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內心,我們能從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會讓我們的心產生一種共鳴。

文學貴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問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觀點:“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我們總認為的在人格與文章之間的等號卻在這裏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文章會成為人心的面具,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也許我們需要用一雙聰慧的眼,一顆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發人性的途徑,而有時這條道路會被外界因素阻隔,讓我們看不真實,文章本身也淪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為中國現代詩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詩人,當革命的烈火蔓延整個中國大地時,他的詩便成為了配合革命形勢的產物,毫無立場的歌頌與批判,是成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許在郭老的骨子裏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義,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鎖時,所有藝術的美感就消失殆盡了。曾經歌頌出《女神》這樣唯美詩篇的人,湮沒在革命的浪潮中,我們只能扼腕歎息了。

但不管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有一樣是不能否認的:文顯其品動人心。因為他們能將自己的真當作湯底,用生活的閲歷作為菜料,以真情實感為輔料,烹飪出一鍋令人回味的佳餚。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2

生活是有顏色的。“生無所息”是催人奮進的紅,讓人昂首闊步;“生有所息”是沁人心智的藍,使人閒適安恬。

“有鳥之於南方之埠,不飛不鳴,是何鳥也?”“是鳥雖不飛,飛將沖天,雖無鳴,鳴將駭人。”成公賈與荊莊王之間那無心的對話,道出了“生有所息”的真諦。“一鳴驚人”這一典故,用不爭的事實告訴了人們,只有“有息”,才能更好地開創未來,實現人生的價值。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話語夾雜在歷史的風中吹過耳畔。“生無所息”是一種執着的探索精神,是一種不屈不撓的堅強信念。其實,“生有所息”和“生無所息”只是人們對生活的不同看法而已。

“生無所息”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憑藉着巨大的毅力和勇氣,才有了諸如“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韓非囚秦,説難孤憤”這般膾炙人口的歷史佳句。憑着“生無所息”,有了左思閉門謝客十年始成的《三都賦》,有了太史公包羞忍辱而成的“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有了仲尼厄於陳蔡仍“執乾柴而舞”的歷史佳話,也便有了中華民族無數文人的錚錚傲骨和不滅不朽的鬥志。“生有所息”是一種適可而止的瀟灑。在南陽躬耕聊歌《梁父吟》的諸葛孔明將周身的光華玉韜珠藏,用時光等待着自己的“一鳴驚人”。於是,他成功了,有了那《隆中三策》之曠世駭俗,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漢基業。憑着它,有了生有所息的陶潛,寄情山水的王維,豁達不羈的李白,梅妻鶴子的林和靖……歷史上的文人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生有所息”的理解。對於一個國家來説,“生有所息”和“生無所息”的關係更能體現。

國逢亂世初定,便有了“與民休息”的無為而治;國逢盛世,便有了“生生不息”的繁榮景象。

中國正以東方巨龍的姿態立於世人面前,中華民族正面臨着偉大復興。在當今,國人應當有“生無所息”的態度奮鬥在自己的崗位上,國家應該有“生有所息”的政策,內建和諧社會,外創和諧世界。使中華民族快速實現騰飛。

歷史在“生無所息”和“生有所息”的選擇中,氤氲出這樣一條真諦:只有處理好兩者關係的人,才稱得上真正的大智慧,只有處理好兩者關係的國家,才能實現民族的崛起。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3

行走於人生之道,“有得必有失”這句話定在耳邊環繞,它慰藉着自己不執着於一時的失去而痛苦難忍、固步自封;也告誡着自己不為一時的得到而矇蔽雙眼、驕傲自滿。有些人滿意於永遠的得到卻忘記了人總是在得失中成長,回首故看到身後的一片虛無;有些人追逐着消極避世的態度,在行路之中煢煢獨立、我行我素,卻望不盡身前無窮的黑暗……面對得失,究是將它作為最後的終點不斷前行、還是將其定為最初的起點不斷奔跑?最好的回答應該是:珍視得失,享受過程。

近日,袁隆平爺爺的逝世引起了全民的關注。他將自己化為最後一把水稻撒向了整個中國,挽救起千千萬萬於水火之中的百姓,在他畢生追求的“全民温飽”的生活之中,他將研究出更優秀的雜交水稻作為自己這一生奮鬥的目標,同時也將人民的“吃飯自由”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在為人民奮鬥的過程之中,他得到了所有人對他的敬重、所有孩子對他的敬愛,卻也失去了他本應該享受的老年幸福、失去了最重要的健康。在一次採訪中,他説道:“成功的經驗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知識、汗水、靈感和機遇。”誠然,成功的奧祕就在於此,知識與汗水無法分割,他們相輔相成共促成長。不斷得到的成功中必然有失去的痛苦,相反,不斷失去的過程中一定有得到的喜悦。我們不應將得失簡單的作為我們一生的追求,也不應該將它立於我們的起點處,讓它成為前進路上的阻礙。

一個內心成熟的人,面對生活起伏的時候,能依舊保持淡定和從容,依然可以在堅定於山和水的自然之中,不為得到而狂喜,不為失去而痛悲。有着蘇軾“有得必有失”的寬闊胸懷,以這樣的心胸馳騁世間,方能不為外物所困擾,不為得失所遮蔽。

“是非審之於己,譭譽聽之餘人,得失安之於數”,需以這樣的心態行走於人間之道,才能不困於瑣碎的得到與失去、不囿於簡單的得失之中。得與失未必是終點,但也絕對不是起點,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都能從其中得到生活的箴言。須臾間的得失都是人生的過程,只要親歷親為,腳踏實地,一路享受,就能問心無愧。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4

童真猶如早晨的空氣,那樣的清爽,那樣的天然。

而現在童真日漸消失,在孩子們的身上永遠都少了曾今所擁有的那一片最為真摯純潔的天真。而多的是一些呆板和本不該有的成熟。

在這個經濟飛速進步的年代中,平板電腦取代了大自然。一種叫身臨其境的感覺代替了親身體驗。孩子們很少再會出門知道自然去和蝴蝶們一起捉迷藏,去和鳥兒們一起唱歌。他們只是在家對着電腦看節目,玩遊戲,聊天。在那裏他們也知道他們所謂的大自然。那個所謂的大自然帶給她們的是什麼?是過早的成熟,是對遊戲的痴迷,還是那雙隨着他們一生的近視的眼睛。

失去童真的孩提年代是無趣的,是不完整的。童年是美好的,在童年裏有大量事是大家需要去領會一下。那比在電腦前呆着愈加有趣,來的更有意義。

在當今社會中還存在着一批孩子,他們由於貧窮。在很小的時候就得承擔起家裏的重擔。更本就沒有領會到他們本該有的童年美好。他們由於家庭起因在本該享受父母的愛的時候就成了小大人,照顧起了他們的爸爸媽媽。

在前不久記得有這樣一篇報道讓我看了十分的感動和憐惜。在四川某個山區,有個小女孩由於他的母親在她出生沒多長時間就離他而去了。他母親的離去換來了他的來臨。但是老天彷彿一直喜愛和他開玩笑一樣,就在她還只有5歲的時候他爸爸就患上了疾病,全身癱瘓。可憐只剩爺爺奶奶兩個靠一些蔬菜買賣來供他讀書。懂事的他在努力讀書的同時還照顧他的爸爸。喂他吃飯,幫他擦身,跟他講話彷彿是在呼喚他的醒來。小小的她背上揹負着比同齡的孩子多出好多倍的艱辛苦楚,但是重來沒有一句抱怨。而爺爺奶奶也只是心痛卻又無能為力。那種心酸又有幾個人能理解呢!

上天是不公平的,他剝奪了部分人享受童年開心的權利。讓他們在還沒有機會享受時就硬把他們劃除在孩童名單中。

日漸地孩子們在主動和被動兩種狀況下與童真這個定義愈來愈遠。童真日漸消逝。大家不經想問童真哪兒去了?而它沒有回答只見一個孩子愈走愈遠,最後只留下一個模糊的身影!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5

我是一名用“生活”寫作的作家,雖然完稿的作品不多,但已收穫不少讀者。讀者中有關愛呵護之人,亦有批評指摘之士。身為作家,不應獨處象牙之塔,而應俯身傾聽讀者,並堅持寫“有我”之書。這兩種方式並不矛盾,均是對讀者的尊重。

作家一定要俯身傾聽讀者的呼聲。我不是看透世事的得道者,不是文學寫作規則的`制定者,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作家。年輕,因而缺少生活經驗;而身邊的讀者中不乏年長於我之人,正如韓愈所言:“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活”這部大作的走向存在無限可能,也許是成功,也許是失敗,只有善於聽取年長者的建議,才更有可能少走彎路,避開荊棘。我也不能忽視同輩乃至年輕於我,甚至批評我的讀者,他們思維靈活、另闢蹊徑,常能予我以啟發。

但我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堅持“有我”。

“有我”才不至於平淡無奇,而能別具一格。一部優秀的作品,內容不能千篇一律索然無味,更不能東拼西湊抄襲成風。威廉·福克納早年為謀生而創作了大量平淡無奇的懸疑小説,人們看完皆忘,一笑了之。直至其寫出《喧譁與騷動》這一發自於“我”的意識流代表名作,文學才華才被發現。由此可見,我的生活需要我的觀點、我的追求。只有堅定了內心追逐的方向,才不致被牽着鼻子走,從而淪為碌碌無為之人。正值青春,我的作品需要激情洋溢的勇氣,而非假裝少年老成的通達。

“有我”才能為讀者提供有厚度的作品。真正優秀的作品,帶給讀者的是永恆留存的意義與哲思。我的人生之作也應當學習之,實踐之。只有在生活中堅持自己正確的想法,不盲聽盲從,才有可能誕生一些閃光點,為他人提供借鑑。我並非聖賢,寫不出什麼傳世名篇。但是,平凡之人也可以學習聖賢的精神,或知其不可而為之,為自由民主而奮揚踔厲,如同星辰,照亮身邊幾個人的去路,送去一些精神滋潤。“帝王一代帝王,聖賢百代帝王。”有一顆嚮往寫出名著的心,才有可能寫出更好的作品。

對待生活中的讀者,正如與他們在森林中結伴而行,不必完全由他們指路,也不必掏出心臟當火把照亮森林;只需傾聽他們的意見,也堅定正確的自我認知。

是的,俯身傾聽,創“有我”之作,方可成就自己的生活大作,亦為他人的作品送去思索與亮點。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6

當鮮花掌聲如潮水般湧向英雄時,你是否注意過那些窩在角落裏,名不見經傳的鼓掌者。他們漲紅的臉龐洋溢着淳樸、熱情,拍紅的手掌流露着由衷的讚美,動情的吶喊更是點燃了心中的小宇宙

英雄,豐功偉績,好;鼓掌者,默默無聞,亦好!

曾有人問道:世界沒有了聯想會怎樣?我今試問:世界沒有了鼓掌者會怎樣?那麼,在奧運會場上,當中國健兒披上五星紅旗的那一剎那,再也沒有那雷鳴般的掌聲使整個會場動容,將中國人最自豪的表情映入奧林匹克這場壯麗的盛會,誰來為中國挺起的脊樑吶喊助威?誰來用字正腔圓的漢語彰語大國魅力?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當最美媽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雙手接住高空墜落的幼童時,當最美司機在身負重傷依然穩穩當當將車輛安全停靠在路邊時,再也沒有熱烈的掌聲為真善美喝彩,讓美德寫進歷史的長卷,使中華民族的傳統世代延續,誰來為英雄喝彩?誰來為真善美吶喊?

裹身在物慾橫流的社會,穿梭於人情冷暖的世俗,鼓掌者用他雷動的掌聲,熱情的吶喊為世人樹立一座指向標,讓人自如地行走在社會中,不再懼怕迷失方向。

沒有了鼓掌者,真善美被世俗的泥沙掩埋;沒有了鼓掌聲,民族的自豪躲藏在被風遺忘的角落

鼓掌者的功勞只有這樣嗎?不,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鼓掌者自身謙遜,熱情都是難能可貴的品質,鼓掌者就像一塊未經精雕細琢的美玉,至淳至樸至華美。

英雄用他諍諍誓言譜寫壯麗的詩篇,鼓掌者用他的吶喊喚醒人們的良知;

英雄是歷史長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鼓掌者是歷史長卷上永不褪色的墨跡!

有人為英雄鼓掌喝彩,他們是鼓掌者。我為鼓掌者喝彩,呵,鼓掌者們,請為自己喝彩!我們用最平凡的舉動創造着最不平凡的歷史!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7

浩浩的江水載着揚帆的船兒遠征,然而船兒明白來時燈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戀的港灣;碧藍的天空承載着鴿子飛翔的雙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戀,天空中掠過的思念,當一個熟悉的名詞在腦際浮現,心中總有些悸動。

曾經是如此驚詫於葉落的壯美,感懷於那極致的美麗。枝杈與土地僅有幾米的距離,然而葉兒毅然掙脱,任風翻飛,它飛旋;任車將它壓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飛旋着動容的美麗。我問落葉,落葉不語,那該是由內散發的情愫,慢慢體會。

直到那一年,陽光融融,拂過內心小小的激動,春風暖暖,卻吹過心底淡淡的苦澀,門前的柏樹窸窣作響,搖曳着內心的不捨,那一天我們舉家遷往城裏。遠去了清晨那晶瑩的露珠,遠去了薰豆茶在鄉土味中蒸騰出的清韻雅志,遠去了春雨下撐着傘漫步于田埂的愜意。鑽進門前等候的車內,望着陽光映襯出的古屋的倩影,記憶便塵封在這安詳佇立的院落,在那漸漸遠去的方向,我落淚了,止不住地落,從心底流淌出的。

遠離了家鄉,在一個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這時我彷彿能夠真切得體會到落葉掙脱枝頭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語堂的一篇隨筆曾給予了我深深的慰藉。小時候的他住在鼓浪嶼,離海很近,他常常和父親在海邊傾聽海的沉吟,他常問父親海的那邊的圖景,他嚮往着,終於他飛過了那道海,可海的這邊依然深深地縈繞在他的心底。他説:“當我乘飛機越過這道海時,覺得其實它很小,而當我在海的那頭遙望家鄉時,它是如此渺遠。”短短的一句話是如此意味深長,因為鄉愁是人間最美的語言

每個生靈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牽引着它的一根絲,流淌着人問最美麗的情感。就在祕魯和玻利維亞的交界處有一條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羣烏魯人,當日月鬥轉過多少個春秋他依然生活在浮島上,當印加文明漸去,當温室效應襲來,他依然堅持固守,他們説:“那是根生長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動的。”

那是多麼簡單卻是那樣動人的話語,帶着那樣尋找的願望,帶着按捺不住的依戀,再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手捧一杯清綠的薰豆茶,踱步於鄉問小道,感受着那氤氲的濕氣裏瀰漫着的泥土的芬芳,猶如泰伊的彌撒曲一般令人銷魂,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融化了。隨手拔起路邊的野花,我驚詫於那根系的葱蘢,是它生成了絢麗的色彩,那時我找到了一直追尋的答案。

青春的我正要揚帆起航,一卷書,一杯茶,蒸騰着脈脈鄉情,在心底一直有燈塔照着我來時的方向。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8

社會總是會慷慨地給予孩童一份特別的關愛,這關愛中又無疑雜着些許歆羨: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嫗,甚至比起我們,他們有明亮的眼,有光潔的皮膚,更有純粹的心靈。單純、柔軟、好奇並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即是如此,其珍貴亦在此。

然而這關愛、這歆羨恰恰暴露了我們的尷尬與不堪:我們的心,我們的千迴百轉計謀頻出的心,已不配被喚作“赤子之心”,亦無法成為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説的,“少男少女的心靈正在提前硬化”。童心已失,我們自然將走向沉淪。

不必費盡心力去找尋什麼例證了,整個的社會就是最好的例證:看着老者的無助,我們的視線是不約而同地彎着的;看着旁人無視信號燈穿梭於車流這中,我們的心腸是硬的。“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為何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當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寫下這句振聾發聵之語,他是否已經預料到了物質的洪流將不由分説地捲走我們珍貴的純淨的心?他是否想見了失去赤心之心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敬畏而充滿了算計、無聊的沉淪之地?

是的,我們如此珍視孩童的以及像孩童一樣的純淨的心靈,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東西該如何在社會中,在這個骯髒的大漩渦中保持獨立?不是人人都像葉芝一樣,有勇氣説出“我就要走了”的脱離世俗之語,有足夠澄澈的心去“無論在車行道還是灰暗的人行道”都能聽到遠方的海浪。葉芝是幸運的,他呵護着自己的童心,也就守護了一方淨土。可是誰會來守護我們的心,來柔化我們的心呢?請先自己行動起來,拂一拂心上的浮塵吧!

我不能免俗,不敢誇耀臼己的心仍是純淨的。所以當我面對我的妹妹,看着她像所有孩童一樣,直率地向世界發問並表達臼己的喜怒哀樂;看着她依舊敬良着這個世界,我無疑是慚愧的。我們不需要更多沒有感情的行屍走肉了,不需要更多試圖去征服一切的狂妄之人了。如果無法更改世界的運行軌跡,就請守護身邊的童心吧!它們的單純與柔軟,不設防備卻擁有最好的感化力量,彷彿星星點燈,終會照亮黑暗。

童心之貴,貴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長會失去許多,卻不應失去最本身最純淨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斯所説的:“我們不是要一下子拯救整個世界,但我們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觸手可及的部分。”我願這赤子之心,可長存你我周圍,更長存於你我心間。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9

8月3日,作家馬伯庸在微博上發表了自己對於2020年大學聯考浙江滿分作文的評論:

那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吧,我仔細看了,很有意思,很難用“滿分好作文”或者“爛作文”來簡單地評價。

裏面最奪人眼球的部分,是使用了一大堆生僻詞,諸如“嚆矢”(先聲)、“孜孜矻矻”(後倆字念哭)、“洵”(確實),引用了一堆生僻典故,以及看似高端的學術口——祓魅與賦魅,實踐場域的分野、理想期望範式之類。

讓人覺得驚訝的是,這些生僻詞、生僻典故和生僻表達都用對了地方,並不是背誦了一堆術語胡亂堆砌上去。這説明考生本人的知識面和閲讀量,確實遠超同儕,這是很值得佩服的一點。網評説“不説人話”是準確的,但説“不知所云”就過了。問題在於,沒這個必要。

作文裏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信息一點不會損失。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深度和論證過程,也完全用不着跩這些大詞兒,四個字來總結就是:辭不配位。

如果這麼説還不夠形象的話,我舉個例子:曦和凌於顛囟兮,瓊蕊睹朕而粲齒”,看着也挺高端對吧?其實就是“太陽當頭照,花兒對我笑”。

這篇作文的文風,其實很像最近十年來學術界頗為流行的那種不説人話的行文方式,充斥着怪異、造作的翻譯腔與不分場合的術語濫用。我懷疑作者是不是讀了一大堆類似的論文,完全沉迷在這種不可名狀的”高級感”中。

如果是一篇學術論文,估計是要被導師打回來的。如果是一篇普通作文,不免有堆砌炫技之嫌。也不該得到高分。但這是在大學聯考現場,一個極端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下,所有的一切,都要圍繞着“分數”展開。具體到大學聯考作文,考生必須施展渾身解數,在極短的時間內給閲卷老師提供一個興奮點,這個興奮點要鮮明、清晰、高級並且與眾不同。所以寫大學聯考作文,策略和平常寫文章不一樣。

也許這篇作文的風格是故意為之,就像當年的《赤兔之死》,成色如何且不論,至少奪人眼球是做到了。第一位閲卷老師給的分數不高,複閲時的兩位都打了滿分,説明戰術運用得當。真正的問題,出在閲卷老師身上。

這事在宋朝曾經發生過一次。當時國子監裏有個太學生,叫劉幾,文風晦澀古怪、詞藻偏僻,人稱詭祕之主(劃掉)。《宋稗類抄》説他“好為怪險之語,學者翕然效之,遂成風俗”。提倡古文運動的歐陽修格外看不慣這小子,他對文章的要求是質樸流暢,不以辭害義,最討厭這種輕薄子。他擔任主考官時,批到一張卷子,上面有“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幾個字,立刻識別出這是劉幾的手筆,直接拿硃筆把整張卷子從頭到尾抹了一條,號稱紅勒帛,還掛出來,上懸“大紕繆”三字。

劉幾是大才子,但歐陽修擔心的是,一旦給他高分,會引起無數人效仿博名,潮流大壞。劉幾很知趣,沉澱了幾年以後再去考,順利過關。歐陽修的擔心是有道理的。《赤兔之死》之後,我記得大學聯考古文層出不窮,大家都意識到可以靠出奇去博一博,但質量實在良莠不齊。這次滿分之後,我賭接下來幾年一定有人會去背誦學術大詞和艱深典故,在大學聯考作文裏鋪排而出。

你不能苛責一個高中生。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擇,為什麼不去使用這種合法技巧去爭取分數。這位作者有閲讀量,有知識面,也有表達能力,戰術上選擇也沒問題。未來必有前途。只是在戰略上,千萬不要覺得這麼寫是一條好的出路。至於閲卷標準,就這樣吧。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20

“哎,這古板,無趣的生活啊!沒有任何情調和温度,真無趣。”小男孩湯姆,坐在家中的懸浮沙發上抱怨道。坐在躺椅上的姐姐瑪麗用遙控器隨意移動着躺椅,反駁道:“不啊,現在多好啊:飄在空中的棉花牀,在空中瞬移的列車,鋼絲上的自行車等等。多有趣啊,要是沒有這些,真不知道怎麼活,每天……”湯姆早就聽慣了這些話,抱着一個軟綿綿的靠墊,蜷在沙發上,望着窗外。他想着,以前的人們也有這些嗎?如果沒有他們是怎麼生活的?跟我沒有哪些區別?一連串的問題不平凡的從湯姆的腦中一一浮現。

第二天早上,湯姆照常從懸浮的棉花牀上醒來,用操控器到了洗手間。洗漱完畢後,做飯機器人小奇從廚房中走了出來,一家人也像往常一樣,點菜,確定,等待。不到十分鐘,早飯端了上來。

湯姆和瑪麗開始了一天的學習,而父母則開始了一天的辦公。父母坐上自動駕駛的磁懸浮汽車來到上班的地方;湯姆和瑪麗坐着飛行校車來到了學校。學校中,二到三個人為一個班集體,他們按照自己等級進行分班。湯姆,一個聰明不用在正處的學生只能自己一個班。而瑪麗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應成績過於優秀,也只能自己一人一班。

晚飯時,一家人都疲憊的回到家中,所有人都癱倒在沙發上,看着電視聊着天,等待着小奇製作晚飯。因沙發上的人過多,湯姆只好自己走到衞生間。路過書架時,一本已經發黃,掉了也的紙質書掉到了地上。

湯姆被嚇了一跳,他猛然後退了一步。但充滿好奇心和獨立性的他撿起書本,沒有叫他的家人,拿着書進到了自己的房間。他翻看着,又一次的湧出了許多問題:這是什麼啊?怎麼會長這樣?是什麼古董嗎?時代應該很久遠了吧?他越想就越激動,覺得自己撿到了什麼寶。他帶上投屏眼鏡,開始搜索起來。他發現,書中許多的的時間及故事都是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前的事情。他怔住了,他心想,我現在學的歷史好多都沒有這麼久遠,這也太神奇了!

他越看興趣就越大,看着,樂着,猜着,不亦樂乎。書中的內容,不正是湯姆想要的生活嗎?他看着羨慕不已,卻心想,這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在現在的情況看來,不可能再回到那時候了。他拿出一本空白的電子書,將這本老的發久的書的每一頁貼上去,這樣就能複製上了。

他看着,看着,漸漸的,慢慢的,進入了夢鄉……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21

閲讀常被奉為一個民族的靈魂。有位作家説,人要讀三大本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這話説得確實精僻(闢),當仍想為其添上一種層次:以"有字之書"為人之底,以"無字之書"為人之骨,以"心靈之書"為人之魂。

"有字之書"指世間客觀存在的一切文字內容,也是人們狹義上閲讀之物。杜拉斯曾説過"每一本書都是漫漫長夜"。夜晚用一本書來填滿閒暇的時光,一方面夯實了知識基礎,另一方面開拓了人的視野。培根也常強調"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但若僅僅停留在閲讀"有字之書",便易陷入苦讀成疾的泥潭。

"專讀書也是有弊病的",魯迅鼓勵人們使所學的知識活起來,這便是所謂的"無字之書"。

"無字之書"深深根植於生活這片包羅萬象的土地上,經歷百態人生也是另一種閲讀。向生活尋求知識,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為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搭好身骨。這本大書中沒有直接易得的文字總結,它更需要人活化地看待,留心生活中的細節,從中擷取成長所需的營養,做到經世致用。

讀着這兩本書,能擁有"談笑有鴻儒"的展望,但真正貫穿人一生的更關鍵的是"心靈之書"。

"心靈之書"似乎更為玄妙,大家如齊白石也只能説成"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心間"。我將這種微妙理解為一種自我意識,如果一個人永遠是外在事物的反映,缺乏自我的內在焦點,那他仍是無用的。特別在物慾快速膨脹的當下,潛心讀書的人都已消失殆盡,更不用提回歸本心,發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深層自我反思!擁有向內探尋的自我意識,才能回答人何以為人的終極難題。而且每個人的心靈都脈動着不同人格的血液,借鑑他人確為一條捷徑,但讀懂自己內心更為重要。常讀"心靈之書",為自己注入獨立之靈魂。

從另一方面來認知,"有字"與"無字"之書都是為了讀透"心靈之書"服務。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是對讀通心靈才為終極目標的明證。他們是兩條殊途同歸的方式,"心靈之書"散落在世界的每一隅裏。

閲讀向着領悟"心靈之書"出發!為保有人鮮明生機的願望,時刻銘記以讀心為魂。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22

夜幕昏沉,燈光漸漸暗下去,朦朧的光撲面而來,一眨眼我的周圍佈滿了車水馬龍,陳舊的建築兩立,一個孩子在喊着“賣報賣報啦”,我猛然一驚,這可是風雲吧變換的民國?

我走進一家酒樓,茶樓酒肆,熙熙攘攘,我穿過酒廊,只見一個身着藍衣眉眼不俗的女子拿着一份報紙走過,我覺得她很面熟,便小心上前,問她:“小姐,請問發聲什麼事?”

只見她雙目炯炯地打量了我一秒,微笑道:“女權運動正轟轟烈烈,姑娘可有什麼看法?”

我感覺她身上有一股女俠之風,心生敬意:“我很贊同,希望盡我綿薄之力。還有,我孤身一人,願小姐……”

她温柔一笑:“以後你可以叫我張瑾。來吧!”她伸出了手,“跟我來”

我握緊她的手,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

瑾給我安排了一個女子學校的宿舍房間,我為學校做一些編輯之類的工作以謀生。瑾是女權運動的一員,已婚,丈夫王氏,並已有一個兒子。

她常常和他的好友英、豪一起飲酒賦詩,對月撫琴,談論時事,人稱她們“瀟湘三女傑”。我經常靜靜坐在她們旁邊,覺得心中敬意更加蓬勃,可惜我才蔬學淺,只能在背後支持她們。

有一日我問瑾:“現在外面這麼動盪,你參加革命,不怕嗎?”瑾一笑:“這是我的夢想。女學不興,種族不強,女權不振,國勢必弱。若沒了夢想,我又何談歡愉?”我拉住她的手:“我支持你”。

瑾匆匆抓起包裹,目光堅定:“我要走了”我心生擔憂:“日本那麼遠,你自費東渡留學,不會過得很艱苦嗎?”她的聲音純淨清澈:“如此的燃情歲月,不傾盡一切圓夢,救國救民,更待何時?”

我眼淚盈眶:“保重,我等着你的歸期。”她擁抱了我,便轉身離去。我拉起藍簾,看着她漸行漸遠。這個女子,總是堅強勇敢得讓人心疼而敬佩。

我是從瑾的朋友麟哪裏得知瑾回國的消息的。瑾一回國就加入了光復會,國內革命形勢轟轟烈烈地發展。瑾為了不牽連家庭與丈夫離婚,與家人斷絕關係。

如此的巾幗之威、一腔孤勇,在這亂世梟雄的變幻裏,她當真是一個傳奇人物。

我只能在她累時,讓她在我新開的茶店裏小憩一會兒,聽她講他國外的經歷。縱時光宂長,人生不易,我卻覺得她的人生是不悔的。當然,我是之後才這樣認為的。

我最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麟起義失敗被捕,麟的弟弟偉的供詞牽連了瑾。周圍的人都在勸瑾離開逃難,她堅定不移:“革命要留學才會成功。我意已決。”

我滿眼淚水,憶起初見時她的樣子,她訴説時事時的俠氣,她被捕時的大義凜然。

在那個刑場,我拼命撥開人羣,撕心裂肺地哭喊:“瑾,不要!你不能死……”

她彷彿沒聽見,只是淡然一笑,向劊子手要了筆紙,寫下一些東西。緊接着手起刀落,我的心惶惶然墜了下去。

在後來,我得知了瑾最後寫的是什麼。——秋風秋雨愁煞人,愁盡千古,壯志未酬,佳人已逝。我憶起她臨走前,我問她:“瑾,你後不後悔?她眉眼盈盈,一如往常的端莊:“怎麼會?”

我恍然醒來,窗外浙江山依舊,可風雲人物不再。原來與瑾相處的時光,只是夢一場。

對於瑾,後人有詩深深緬懷:你用利劍舞出迷惘/你用鮮血寫下惆悵/秋的詞句/淒涼悲壯/捨棄紅塵/終生芸芸/懷着敬意/目送你/一路風塵……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23

道者,已知也定理也法典也規則也,踽踽十二年,終於前方閃光處見到出口,一門在前,跨越方能新生;道者,未知也長路也苦行也探索也,五光十色滾滾紅塵待我闖蕩,路在腳下,唯有行走方能成我大學。

古語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前塵茫茫所積所累便是已有的知識儲備,書卷中古聖先賢或雄辯或低婉的哲思乃是我心中不滅燈火,明斯明德,引導我一路行進的航標,恰如夜空星辰閃耀,讓夜行的水手心中總起歸鄉的燈塔。

孔夫子教我知其不可而為,楚霸王教我雖千萬人吾往,西塞羅教我法治,陳丹青教我正直,浩浩乎如江海凝成我來時之路的,是那些青史中留下片羽之光的思想。便是他們,一路導我走來,一路導我至這門前。

門前之路,我一路採芳攜(擷)英無畏走過,門後,乃是我所思慕大學之道,我要跨越,沒有什麼攔得住我。

古語曰,大學之道,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如果説我之前所走的路乃是通往這門,那麼此後我將求索的,將是真正的大學。大學,不只是夢想中的學府,更是社會,是人間,是門後全新的天地,是以學習、探索、創造為通行證的一次新的遠征。止於至善,不是被門阻擋的信念,而恰是走向世界時心懷的原則,從過去到未來,從象牙塔到漏檐下,無數人在這路上前行,無數人在這大學中受教。

中山棄醫從政,在門後他感知民生疾苦,三毛流浪撒哈拉,在門後生活教她愛與感動,顧亭林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門後的路未必平坦,但鮮花滿徑的通途並不能真正通往人生的大學。真正的大學之道,理當是門後曲折的天地,而這天地,我渴望有機會探索!

大學之道,大道之行,無數腳印在此交集,有的淺,有的深,但每個人都在此留下自我的印跡。我懷着已知的智慧和前人教我的道理一路走來,也渴望有機會在那大學之道上留下自己的足跡。未知的前程,是我夢想中的大學,門後的世界,是我夢想的大學之道。這大學已超越世俗所謂的學府,乃是高爾基《我的大學》中那樣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

我的已知,是一路走到門前的資本,而門後的世界,我正在渴望。那門,我夢想着跨越,且正在跨越,我此時的每個字,都將築成我的大學。大學聯考這扇門聯結着我的前十二年孤獨之旅,也應能開啟我此後人生大學之道,我渴望着上路,那兒該有我的腳印。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24

是“言為心聲,文如其人”,還是“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我想,任何一個人都無法給出絕對的答案:一致、不一致或居中。這正如人們對羅蘭?巴爾特關於讀者的誕生是否必須以作者的死亡為代價,即“作品一旦完成,作者就死了”的爭辯。但是,人的心裏都是有一杆秤的,總有關於自己心底最真實的想法,而我也來説説對於“文章”與“人品”是否一致的淺陋見識。

無論是古時,還是在現代,縱然有這樣一些,在寒窗苦讀了十幾年之後學會了用文章這個載體進行標榜包裝的人,他們虛矜矯飾、時髦跟風。不説那詩風廣闊、滿篇仁義道德的楊廣——隋唐兩代代表性的詩人之一——實則橫徵暴斂、殘民以逞;也不説如今物慾橫流中昧着良心寫下一篇篇偽裝的文章,有其暗藏着的用途的人。

我只説,這讓我想起了孔夫子關於“文質”的關係:“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更讓我想到了孔老夫子“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的“仁”與“禮”的關係。因此,我不排除世上有小人——表裏不一,也不排除文章與人品,實則相悖。

然而,我始終相信,瑕不掩瑜,文如其人。

從一個做了近20年學生的角色轉換到了如今從教數年的青年教師,我深深感受到我們所學的文章是如此充滿着強大正能量,你能想到的所有景仰的字眼都可以用在對它們的評價上。我可以熟練背誦出如詩一樣的“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在特定時期朱自清骨子裏的傳統文化積澱和對自由境界的嚮往的逼真寫照;我還能閉着眼睛在秋雨天感受“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悽清意境,看見一個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丈夫離世而孤獨、寂寞、抑鬱的易安居士。我更能深刻感受“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的文字背後,深藏着那忍受宮刑只為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記》的太史公……

如此的文字與情感表達,我讀不出他們的虛情假意、矯揉造作,我只看到他們的真情流露。

因此我不想再回顧那讓人看着充滿希望與快樂、如此珍惜與感恩生命卻出自一個盲聾人之手的海倫凱勒的《假如三天光明》,那樣的文字閲讀,讓我感到希冀的同時,有些心痛;我也不想再回首在雙腿殘疾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甚至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史鐵生,如何能夠寫下這給予他和我們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

我只想説,聽一聽屈平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讀一讀杜拾遺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品一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為國為民為讀書人而憂心忡忡的硬漢子。再查一查他們的立身行事,不難發現,他們寫下如此擲地有聲的文字,以詩明志,能不是他們的真情實感麼?

這些都是真性情的詩人、詞人、作家,或者統稱文人,都是坐言立行者,人品高,文品亦高,理應受到我們的千載敬重。對他們來説,“文如其人”是名副其實的。

當然,一位文人,在不同時代、不同心境下的立身行事和立言行文,總是會有出入的,他們的人品與文品,不免會隨之有變化。這就如魯迅先生説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

我想我們不必要糾結是“文如其人”還是“人文相悖”,只需吟誦一下“腦癱詩人”餘秀華的那句“稗草,也有提心吊膽的春天”吧,它會讓我們成為一位文如其人者,這就夠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