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秋雨洗心塵作文

來源:文萃谷 1.64W

當年伍奢協助楚國太子建築成城父,今鷹城後山寶豐縣李莊鄉留有遺蹟可循,後伍奢被楚王所殺,其子伍子胥逃奔吳國,今日蘇州古城有胥門作證,其作為蘇州城的建設者,同樣步人後塵,成為父親落難後繼續者,這一刻,發生在兩千多年前,卻在我遊護城河時聯繫起來。

滿城秋雨洗心塵作文

鷹城與蘇州,因伍奢和伍子胥父子倆而一脈貫穿。想到悲劇重演,望着悠悠歲月的流逝水,秋雨灑下的雨花在水面綻開,而心生敬畏,自然美景,不敵歷史中的人事變動。兩座城市裏,同樣因為建城而子承父業,但命運多舛的父子,也因各自安好的路徑走向悲劇的人生。只是當年城父湮滅,卻早就了今日觀音文化蓄勢待發;而蘇州古城仍在,新城繼續,洋城暗燒。三城蘇州撲面而來文化風,滿城秋雨洗心塵,竟然成為我到蘇州第二天的感受。

上午走近拙政園後,對於國內四大園林我已經全部到過,比較來看,16年營造的拙政園是私人最大的園林,江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拙政園最突出的特點在於其木秀麗,其石靈氣,其水蜿蜒。中國傳統文化起源於木石,可以説在這裏比較精到地體現出來。名起拙政園,卻有鴛鴦戲水,不觸不驚;菡萏成列,若將若迎。蘇州好,柔香偏乳盈甌,細剝小庭幽。一步一景,情趣自生。再遊護城河,精緻城中,看兩岸綠樹葱葱,高橋石磊,夾雜着些許白牆黑瓦,灰濛濛的'天空,敍説蘇州的雨説來就來,正得可愛起來。多一分少一分,都覺不夠力度。歷史沿革,“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只應宋代蘇舜欽停經《滄浪亭》,而我是沒有到過,但望見胥門,自是禁不住熱淚盈眶,想那伍子胥父子忠心耿耿,卻落個被殺和自刎的境遇。高天流雨,我心已入一城壕的流水,奔騰不息。

秋雨灑,秋意濃,寒山寺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我弄懂了寒山和尚的心機,也瞭解到楓橋和江村橋接納了當年的張繼,使之一詩成名的際遇。南國多少樓台煙雨中,唯有蘇州寒山寺依然高塔城外,與之遙相呼應的是東吳孫權報恩寺塔,又名北寺塔。其位於蘇州市內北部偏西報恩寺中。塔高9層(76米),佔地1.3畝。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公元238-251年),相傳是孫權母親吳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稱通玄寺。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改為開元寺。該塔號稱“吳中第一古剎”。聽導遊講蘇州老城的房子一般不超過該塔的第三層。因為此,古城樓不高,路不寬,但見行人,依然秩序井然。曾觀察,蘇州本地人素質較好,但凡遊人過馬路,都能做到禮讓三分。人道我居城市裏,我疑身在萬山中。老家魯山民風淳樸,見人便説“回來了。”蘇州同感,如回家裏。

定園是蘇州60多個園林中的一個,相傳是明代劉伯温歸隱之地,儘管園子不大,但風水是極好的一個,圖形設計是如意形狀,從院子裏發現的劉伯温衣冠冢來看,其大拇指在其死後仍緊握如意,精明能算的智慧,至今仍在持續,不然我們何以後來居上,不看那江南的葉子奇,而獨來定園。安身立命,也需要我們細細品味人生。

也逛平江路,手搖船川流不息,街上的行人也川流不息,在尋尋覓覓中找到了蘇州評彈茶館,十幾首經典曲子,書味十足,蘇味甘甜,如同蘇菜,甜膩膩的感覺。金陵十三釵的原唱,自是蕩氣迴腸,百轉千回,細細品嚐。地方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秋雨瀰漫的蘇州,一花一木一石,自是般若。而寒山寺的古意盎然,評彈細語呢喃,吳語温潤,洗去了心塵,放下了繁忙,不妨做個蘇州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