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清明的雨作文四篇

來源:文萃谷 3.05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的雨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清明的雨作文四篇

清明的雨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從這樣的景象中能夠知道,雨才是清明的主調。淅瀝瀝的小雨所襯托的景色,是最具生機,最有春天的氣息的。

傍晚,一片烏雲飄來,雖然沒有落日的餘暉,但是,小雨還是奏響了。淅瀝淅瀝的小雨,一絲一絲,像牛毛,像花針,不是黏在一起的,而是一個一個的個體,每一個都是那麼纖細,都是那麼優美,滋潤萬物。剛剛伸出的柳樹嫩芽,在小雨輕柔的觸碰下,變得更加青翠,那枝子也更加伸長。這時的雨滴不像夏天聚集在荷葉上的那些一樣,而是更小,更輕,落在植物的新葉上,輕輕的,一下子就滴落在地上,摔成更小的塵埃,最終融入泥土。屋頂被小雨敲響,不知道它聚集了多少的夥伴才發出這樣的聲音,預示春的到來。

一會兒,雨大了一些。撐傘走在街上,到處都是濕濕的,到處都被小雨滋潤了。夏天的大雨砸在地上,沒有傘的人們都被澆濕,這樣使人討厭。但是,小雨卻不被人討厭,人們可以盡情地在雨中嬉戲而不會弄濕衣服、頭髮。它一直滋潤人們,輕輕喚醒人們,使萬物全部復甦。

沒有閃電,沒有雷聲,不用害怕,這才是清明左右小雨的特性。它總是輕輕的,輕輕喚醒大家沉睡的細胞。

小雨下到夜晚,亦不會繼續。因為,我知道,大自然睡醒了……

清明的雨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一到,自然而然引起杜牧的詩句,不知不覺中便能領略其中的奧妙。開頭首聯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簡單的概括了清明節時的氣象。可見,雨在清明節的時候是必不可少的。

清明節的雨是與眾不同的,是清明節特有的。天空泛起了魚肚白,是那樣的蒼白,有點淒涼,正如岑參的“愁雲慘淡萬里凝”的景象。天空中漫着細如粉末的小水滴,是那樣輕盈,那樣小巧,如同一個個細小的精靈從天而降。與普通的雨不同的是,雨撫在臉上不是冷颼颼的,而是如春風一樣那麼輕柔,就是在外淋上一陣,也不曾覺得冰涼,只覺得全身清爽極了。雨珠是那麼細,簡直感覺不到。雨珠落在細葉上,濕漉漉的反射着白光,顯出一種格外朦朧的美,流淌在心頭……

出來踏青的人不知有多少,走在曠野的小路上,一把把各色的雨傘撐起來,為這滿是朦朧的雨的世界增添了幾分顏色。眺望遠方,景色依稀,“人在畫中走,畫在傘邊滑”,一顆顆雨珠滴落在草地上,而後化作一陣薄霧,飄向遠方。

遠觀清明時節的雨的好地方,莫過於嘉興的南湖湖畔的湖心島——煙雨樓了。登上煙雨樓,倚在窗櫺邊遠望,白茫茫的一片,一滴一滴的雨清晰可數,東風一吹隨風飄蕩,因為它們太輕了,風帶着水珠隨處飛舞。春天到了,柳樹的抽出了新枝,是那麼綠,那麼嫩。風帶着雨飛來,美極了,漸漸有了“煙雨”二字。

清明的雨裹着初夏,踩着芬芳的春風温柔地向我們走來,就如巧奪天工的畫筆,勾勒出曠野神奇的意境。雨中的曠野如同一幅剛剛完成的水粉畫,散發着耐人尋味的詩情畫意。

清明的雨是如此的頑皮。一會兒跳到屋頂上騰起朵朵銀花;一會兒蹦到路邊的積水裏,濺起一個又一個的小水泡;一會兒又落到了樹葉上,化成了一顆顆晶瑩透明的珍珠。

清明的雨是如此柔和的,如同一隻春天的手拂過小草,滋潤萬物,又是如此的悄無聲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待到來年清明日,可還會有今日這樣沐浴的煙雨嗎?我深深地期待着。

清明的雨作文 篇3

雨,淅淅瀝瀝地下着。

劃過臉龐,順着光滑的曲線,一流而下。滴到嘴裏,呵,這是什麼味道呢!?説甜吧,又帶點苦,説酸吧,又好像。甜呢,當然甜!不遠,依山畔水,朦朧中,幾株垂柳,幾隻黃鸝,依依多情,分外妖嬈。難道,這清明一景,不夠甜麼?苦,是,夠苦。去世的親人,似乎,還沒離開我們……他的一舉一動,他的一詞一句,他親切的笑容,都令人難以忘懷,驀然回首,一種苦澀湧上心頭。酸酸的滋味蓋過了苦澀,是啊,親人都是有病纏身,也許,到天堂那美麗的地方,可以減輕痛苦,在那兒快樂地生活,永遠不會跟病魔戰鬥……酸酸的滋味使我留下了淚水,雨水與淚水交錯着滑下……

玩耍花瓣。花瓣貪婪地嘗着甘甜的美味,慵懶地仰着腦袋,讓更多的雨水揉入到他的懷抱,可是,小雨水沒那麼乖巧,偏偏不讓它嚐到,總是在花心上滾啊滾,躲進濃密的花蕊,汲取甜美的營養,才調皮地探出腦袋,溜到了花瓣上,“嘿嘿”地笑着。花瓣也聰明啦,直接張開小嘴迎接雨露,嗯……甜甜的,香香的!花瓣滿意地舔舔嘴巴,帶着雨露的香味,留着太陽的.燦爛,睡着了……

纏綿美景,雨濛濛,思緒綿綿……走到墓碑旁,輕輕地掃着,不發出一點聲響,生怕驚醒了什麼。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雨景浮現眼前,清明雨聲歡躍耳邊,清明雨味環繞鼻尖。

要問清明最美是什麼。

不容置疑——雨。

清明的雨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清明節的由來與風俗告訴吧!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關於清明節還有一個傳説呢: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説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