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信仰作文錦集8篇

來源:文萃谷 2.19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信仰作文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推薦】信仰作文錦集8篇

信仰作文 篇1

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漸漸遠離了自然。“現在的娃子呦,連稻子和小麥都分不清,唉……”奶奶的慨歎又回想在耳邊。

我想起了奶奶,想起了那份對散發着幽幽香氣的土地的信仰。

奶奶説,那方土地就是她的寶,守着它她才會心安。我想這或許正是古老的農耕文明所特有的獨特魅力吧,她囊括了一代又一代農人對它的忠實而真摯的信仰。

記憶中的奶奶彷彿早已印入了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中:奶奶是同天際曦微的第一縷晨光一齊起身的。不,有時她甚至早於那撩開黑幕的第一縷光線。踏着被露水浸染得濕漉漉的田埂,匆匆瞥一眼家門前那顆光禿的梧桐樹,奶奶便同那微茫的田色融成了一體。晨露壓彎了奶奶原本結實的脊背,卻勾勒出了一幅最美麗的農耕圖景。等到村子裏的炊煙變成懸腕揮就的狂草——陸續紛繁起來的時候,奶奶早已掛着晶瑩的汗珠回到了家。放下農具,接過用熱水泡過的毛巾擦一擦汗,奶奶滿意地笑了:“我今天一大早便割完了兩畝田裏的草,比隔壁你姨奶奶家快多嘍!”於是,對奶奶的敬慕之意早已在我幼小的心田裏開花結果。

近幾年,老村子裏的人陸續搬去了鎮上或者更遠的城市,村子變得蕭條而冷寂,傍晚時偶爾傳來的一兩聲狗叫聲無力而蒼白,幽然中徒增了村子的荒蕪。媽媽拉起奶奶的手説:“媽,我們把你接去城市吧!您這麼大年紀也該享受幾天清閒的時光了啊。”我在一旁也一個勁兒哀求奶奶同意。而奶奶只是笑了笑,“你們城裏哪有我們老家清閒啊?城裏,我不習慣,農村才是我的根。再説了,我可捨不得把家裏的小豬崽和那頭陪了我許多年的老年送人啊!呵呵。”説着,奶奶又繫上了圍裙去廚房忙了起來。

“丫頭,奶奶家種的梨比你們城裏的好吃吧?”

“丫頭啊,聽屋外雨打在樹葉和菜葉子上的聲音多好聽!你們城裏聽不到了吧?”

“丫頭啊,就算你們開飛機來接我我也賴着不走,我就喜歡咱這個村子,我要永遠守着這塊土地……”

我躺在牀上,任回憶如潮水般奔湧。那份簡約而淳樸的信仰令我久久回味和感動。

“現在的娃子呦……唉……”

信仰作文 篇2

細想一下,整理了自己的情感,現在的,過往的,以及未來的。

曾經和西園同桌半年,那時已經把關係處的非常融洽了。他雖然不羈,但內心潔淨善良,讓人不知不覺地“愛上他善良不羈的靈魂”。

後來説要調位置了,在宿舍裏我為此哭了老半天,大家都以為我是真的喜歡他了,就連我也曾這麼認為。我整天給室友講他的故事,將我們之間發生的趣事,樂此不疲。其實,並不是那種男女之間的喜歡,只是相處久了,他整天在我跟前晃悠。就連我們的生活幾乎都是朝夕相處綁在一起的,不想起他,很難。

他的出現,猶如冬日裏的暖陽,有温暖人心戀戀不捨的感覺。可以讓人開心,可以好好相處,可以給人感動,卻不是適合託付一生的人。

宣揚,或許在高一整整一年裏,我的心思都暗許在他身上了。他是真的靦腆,不小心碰到女生一下,就會條件反射性地夢縮回去。他平時安靜隱忍,不喜多話,尤其是對和自己道不同不相為謀的人,更是惜字如金。

看宣揚,我似乎一直都在仰視,他所在的地方都是最美的風景,他常穿的襯衫都是我最愛的色調。就連喜歡他,都成了我的信仰。

信仰作文 篇3

世間有很多事物都是短暫的,幸福是短暫的,浮華是短暫的——那麼,什麼才是長久的呢?

——題記

鏡頭慢慢拉遠,整個畫面如同一幅極其華美的錦緞,精巧秀美的圖案點綴其間,像精繡的女紅。色彩有序地交錯着,無一絲凌亂,好一個繁華盛世!我開始不捨得將目光移開……

這幅以兩位僧人花費26天完成的傑作——沙畫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但這還不是真正的偉大——兩名僧人拿起刷子毫不猶豫地毀掉了這幅作品——一幅描繪大千盛世千姿百態的沙畫!

如醍醐灌頂——浮華終成空!但請別忽略了這幅畫的中心——佛祖。

即使大千世界蕩然無存,佛祖依舊端坐心中;

即使滾滾紅塵終成塵土,信仰依然長存心中!

是的,浮華讓人留戀,但是,正如《鵲橋仙》中寫到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朝暮相處固然美好,但是終究不能永遠,唯有內心真正的愛與忠貞,才能抵得住空間和時間,才能鑄就真正的長久!

恍惚中想起大觀園中那個超凡脱俗,聰慧美麗的女子——妙玉,她懂得這世上的浮華終會褪去,於是她説,這世間最好的詩呵,莫過於那句“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是啊,終須一個土饅頭,她懂得,所以她超脱,於是她享有這世間永恆的財富——精神上的自由和內心深處的寧靜。

其實,那個長着最醜陋面貌,卻有着最美麗靈魂的敲鐘人不是也一樣麼?外表的美麗或醜陋都是短暫的,而內心的良知卻是永恆而長久的,他內心有着善良的種子,一旦生根發芽,美德就勢不可擋地衝破了黑暗,迎着光明生長去……

每個人心中都有信仰,它就是指導你行為的明燈,指引你路途的標誌,這世間表面的浮華會矇蔽你的雙眼,但請別忘記心中的信仰,浮華易逝,唯有信仰長在,握着信仰,沿着腳下的路走下去吧!

浮華易逝,信仰長存!

信仰作文 篇4

漆黑的夜裏,涼風絲絲縷縷地從窗户的縫隙中透入人的心脾,涼風刺骨,吹不盡那絲悲涼,剩下的只有憂傷,誰來檢閲我的憂傷?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漸漸開始喜歡黑色了。那種抑鬱的顏色時常會把人拉入幻境,是憂傷的幻境。有時自己真的沉浸在幻境中,卻沒有絲毫感覺。幻境與現實本就是相生相輔的事物,亦沒有區別,又怎能分辨出來?有時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幻境中還是在現實中。即使分辨出來了又能怎樣呢?改變?哦不,在預知夢中發生的事照樣會在 現實中重新再發生一遍。改變是不切實際的,耶穌亦不會允許。

濃郁的黑色是貪婪的,所有的色彩被吸食,直到整個世界都充滿着濃郁的黑,黑成為主調,才到達到目的。但它是純正的,沒有雜質的顏色。手上戴着的那條黑繩寄託了所有我的宗教信仰,如果人可以分成七個靈魂的話,我一定分一個駐在裏面,願主與誰同在呢?但如果可以把靈魂分為X份,生命將無限延長,七個壽命又經歷怎樣的世事輪迴呢?把靈魂放在最神聖的地方,靈魂就會變得神聖了嗎?過分追求也許會把夢想化成一團空氣,散漫在天空中。

習慣掩飾憂傷的我總是戴着微笑的面具,別人看的都只是我快樂的一面,可又有誰知道面具下是一張充滿憂傷的臉呢?上揚的嘴角僅僅是我掩飾那受傷的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經歷風雨的面具為何還不破碎?也許在該碎的時候會碎的。讓憂傷再次寫滿了臉,讓悲涼再次充滿了心靈,讓抑鬱的黑色再次塗滿我的世界。我的世界到處是黑色,沒有盡頭······

黑夜裏,陪伴我的只有那一抹黑色,憂傷遍及全身,黑暗是屬於自己的,只有在黑夜裏,你才是主宰。

信仰作文 篇5

人活着總是有原因的,而真正有活力、有色彩、有意義的生命,他們活着是為了信仰,為了信仰而活着,這才是一個人活的真諦。信仰是一種原則,是一種人生信念,是一種對自己既定的生活目標。

信仰是一種姿態,一種仰望的姿態,因為信仰,人活着才能不斷地向上、向上,就算周圍的環境再黑暗,再寒冷,因為有信仰我們也總是驕傲、執著地翹首仰望,堅信青冥之後必有陽光。

信仰是一種成熟,擁有信仰的人必定是成熟的,他不再敏感多疑,而是世事無常的從容淡定,不再對別人察言觀色而做事,而是堅守自己信念邁出人生更堅實的一步,不再整天申訴求告,而是堅守自己的信仰,堅信"車到山前必有路"。有信仰的人之所以成熟,在於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換句話説,有信仰的人有主見,這種人是自己的主人。

然而,一個人活着是為了信仰,並不代表做事偏激,並不代表孤注一擲,賭咒發誓,這樣的行為不叫做信仰,而叫做幼稚、任性,根本連基本的理智也談不上。真正的信仰,對它的堅守應當從觀點上升到人格。這就好比站在山巔上眺望,幼稚的人為了看到無際的盡頭,願冒生命危險攀上嶙峋的陡崖,即使山巔只是一道狹窄的石縫,幼稚者也要踮腳上攀,只為見曙光的一瞬,滿足心裏時的滿足,後一秒鐘就算墜入萬丈也無所畏惜。沒有信仰的人會盡量找一塊平坦的草地,雖説看不遠,但卻很平穩,很安全,在他們看來,這就叫"心理踏實"。而真正有信仰的人,他們會選擇一個看得很遠卻不陡峭的高度,他們堅信,既已看到足以壯觀的天際朝陽,未來的憧憬與信仰,給了自己繼續攀登的可能。

從某種程度上説,那些沒有自己信仰的人就可謂奴才了,至少他們內心是一個有"奴性"的人,魯迅先生説奴性表現有三方面,一是不知道自己已做了奴才,二是就算知道自己是奴才還很喜歡,而再次使是那種善於偽裝,見風使舵的心理。而我對最後這一點感受是頗為深刻的,欺上瞞下,口蜜腹劍,趨炎附勢,這些奴性的典型無一不證明我們生活在一個奴性的社會裏,奴性的人總是在社會中扮演着小丑的角色,總想要"刀切豆腐兩面光",為討領導歡心,逢年過節總是好禮相送,滿口央求領導在來年裏多給關照,為擁有一張寬泛的人際關係網,總是滿臉堆笑,即使冒犯自己的底線也是逼迫自己翹起嘴角;為了預防友情破裂,總是縫縫補補,粘粘合合,用餘秋雨的話來説,這種人稱之為"俗"。

然而,為什麼會有奴性呢?怎樣才能拋掉奴性呢?

奴性,換句話説,可以換成常説的社會潛規則。人有奴性,實際上就是説人在社會裏必須按潛規則辦事。這種所謂潛規則,顧名思義,就是雖説沒有明文規定,但一個步入社會的人都必須懂得,並心知肚明的"規矩"。飯局應酬,官場情義,乃至處世中的"老好人",這些潛規則都已成了公開的祕密,遵循了這些規則,社會再小,競爭再激烈,也會有你的一方容身之所。然而總有些"革命者",他們要麼不按規則出牌,堅持自己所謂的正直,大公,到後來便成了眾人口中的"亂人"、"白眼狼",要麼就乾脆將這一祕密捅破"泄露天機",然而這往往有被公眾所唾棄,聲討這種人油滑、奸詐。久而久之,"逆亂者"有少不更事變得成熟穩重,社會終於給他騰出了一席之地,讓他得以容身,挑明規則的人將規則深諳在心中,你不説我不説,大家都明白。他們混入了人流,成為其中一粒攢動的不顯眼的沙粒。

到最後,人們竟都不承認曾有這樣的事發生,都不承認自己身上會有奴性。然而紅包照給,好禮照送,飯局上好聽的"兄弟情義"照樣浸泡在酒杯之中,只是奴性也顯得不奴性了,因為沒有人做這場遊戲的主人。

在這樣的車輪前行中,我們能做的也就是再留有自己的一絲信仰,這種信仰不必是高聲吶喊,不必是鄙棄世俗,而可以當作做人的底線,底線之上,因循着歷史車輪的痕跡;底線之下,就應當是對自己人格的堅守,守住的是心靈的一絲希望,靈魂的一方淨土。這樣的奴性也才顯得是信仰了。

"我是一個迷路的孩子,我不知道神在哪裏,但我知道神在某個地方等我。"

信仰作文 篇6

“我向命運拒絕在黑暗之中被湮滅,將荒蕪都溶解親手終結深淵的界限……”一首振奮人心的歌曲,你是否也像我一樣懷揣夢想。

以信仰之名澆灌夢想,未來就在前方,等我去闖。或許埋沒了太多過去,或許夾雜了太多天真,但我有力量,不想安於現狀,不想活得和別人一樣,我有自己的夢想。

在同齡人看來,追求夢想太膚淺;在多數人看來,夢想早已沒有定義。聽,我急促的呼吸,那是因為我看到了光芒與希望。活的飽食終日碌碌無為固然安穩,但是沒有意義。就算被枷鎖剝奪幻想的權利,我也會努力。我想有一天把自己交給舞台,交給夢想。

我拼盡全力卻只為換取一個不確定的奇蹟,飄忽不定的時候我也曾迷茫,也曾彷徨,一度失去方向。想過放棄,想過去做別人的複製品。骨子裏奔騰的熱血不許我這樣選擇。我和別人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比他們多了一份堅定,多了一份追尋。或許這個過程會很累,也會有很多人的嘲諷和不解,但我不怕。

我喜歡舞台,喜歡唱我喜歡的歌給更多的人聽,但我也明白自己不是那麼的優秀,所以我在努力,成功在前方,而我在路上。夢想是什麼?我想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定義。有些人看來,它只是一個名詞。但在我看來,它是一切的根源,是努力的理由,奮鬥開始的地方。

十六歲,那個傻姑娘,還不明白未來人心的薄涼與險惡,一心只在規劃自己的未來,一心只有自己的夢想,她愛舞台,她愛歌,但她承受了周圍太多人鄙夷的目光,承受了太多這個年齡段裏不該有的東西。她從不後悔,只一心為夢想前行。成功不驕傲,失敗不氣餒。她就這樣以信仰之名揹負着夢想默默前行,她走得很慢,但是她從不後退。

你們是否也想那個傻姑娘一樣,以信仰之名詮釋自己的心語。如果你也和她一樣,就也學着她一樣,不輕言放棄。夢想追尋的道路上,不會只是艱辛的磁場。你應該以信仰之名張開翅膀,尋找光芒。加油!

信仰作文 篇7

信仰是生命的火種,一次次傳承,永不消滅;信仰是夢想的種子,它給了你起航的基礎,只需你去細心呵護;信仰是航行時用的能源,是它給予你遠航的動力。

沒有人能夠確定“信仰”一詞的定義,但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信仰”,雖然看不見、感覺不到,但它會永恆埋藏於你的內心深處。

信仰也許是夢想,我永遠都不能忘記剛剛入學時,老師問我們各自的夢想是什麼那節課。同學們有説想當宇航員的,有説想當科學家、畫家、經理……更有甚者説,長大後想成為一名總統……然而,已經到了6年級了,老師再來問我們的夢想時,大家的答案卻和入學時大相徑庭:有想當老師的,有想當工人的,這些都不算什麼,有些同學竟想不出自己的夢想!

是的,有些同學已經被家庭和學校的兩點一線的生活所麻痺了,竟忘記了自己的夢想!不是夢想拋棄了你,而是你選擇拋棄了夢想。

然而,人,最不該丟失的就是信仰。

信仰就是生命中最大的動力。愚公移山靠的是什麼?倘若他一開始就認為自己不可能挖走山,那他最後可能成功嗎?

苦行僧,徒步行走幾百裏,並且每走幾步就磕一次頭,為的是什麼?僅僅是為踐行自己的信仰。

信仰也是你人生道路上的一根枴杖,雖然走到最後,還是憑藉你自己的力量,但信仰依然是你最重要的支撐。

給自己一個信仰吧!找回自己最初的感覺。

信仰作文 篇8

去年暑假,爸爸媽媽帶着我們一家去西藏自駕遊。一路上,巍峨的雪山,廣袤的草原,澄澈的湖泊,湛藍的天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震撼我靈魂的,卻是藏族人民對藏傳佛教的信仰。

記得那天,從林芝開往拉薩的路上,我看到一位朝聖者正在虔誠的叩拜,只聽她口中唸唸有詞,雙手合十,高舉過頭向前走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隨後將雙手移至胸前合十。突然從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伸,掌心朝下趴在地上。每次都是膝蓋先着地,然後全身匍匐,額頭輕叩地面。儘管不時駛過的汽車掀起的塵土在他身旁飛揚,他的臉上寫滿了疲憊,但他的眼中卻充滿了堅定,不斷重複着相同的動作。我好奇地問媽媽:“她在幹什麼?”媽媽告訴我:“他在磕等身長頭,這是信仰藏傳佛教的信徒們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我追問道:“那他這樣拜着要去哪裏?”媽媽敬佩地回答:“他要去心中的聖地——拉薩。”我不禁對他肅然起敬。

到了拉薩,這種莊重的拜佛儀式就更加隨處可見了。記得在八廓街的那個晚上,我們看見了一位大約四五十歲的藏族男子,繞着大昭寺不停地五體投地,身旁圍滿了人,我們擠進了人羣,在大家的驚呼聲中發現他竟然只有一條腿。在人們詫異的目光注視下,他沉重地磕着頭,又艱難地爬起來。那時我對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繼續向前,一對年輕的藏民夫婦也正虔誠地叩頭,女子的手中有一條繩子,牽着一個兩三歲大的孩子。那個孩子學着父母的樣一,懵懵懂懂地邁開腿,跟在父母身後跪拜。這是一種怎樣的信仰啊!

聽導遊説,雙手合十,象徵領受了佛的旨意和教誨,舉過頭頂,移至面前、胸前表示心、口、意與佛合和為一。只有叩拜時,心發所願,口訴祈求,這樣才能實現心中的願望。藏族人民從小就接受這樣的信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將大昭寺門前的粗石板,都磨得閃閃發光,平滑無比。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用簡單的叩頭積累功德,祈禱平安與健康,與其説是藏民的信仰,不如説更像一種融入了日常生活的單純而執着的信念。在雪域高原上,默默地、淡定地傳承着,從今世,直到來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