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中國的作文

來源:文萃谷 5.4K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寫中國的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寫中國的作文

關於寫中國的作文1

在地球的東方,有古老、文明而美麗的國度,她祖國——。

從在的懷抱中開始,就用温柔的話語向我描述着祖國的方面,我一點都不懂。待我懂事,就在腦海中把祖國想象成了和我年輕漂亮温柔的母親。與她一起永春的背景,那朵嬌嫩的花,青春充滿活力的綠織就温馨。

上學後,我才祖國母親曾經遭受了的創傷,才真正理解到五星紅旗的是沉重。,她是勇敢。五千年漫漫征程,風雨行,她了璀璨的文化,屹立在了世界東方。

祖國母親.。20xx年的那驚天動地的一震,震動了大半個。大地震讓失去了兄弟姐妹,但兒女們團結了。大家紛紛捐款捐物,是杯水車薪,是微道,但卻凝聚着兒女的愛。我總的道理——祖國母親是永遠也震不倒的!

同在08年的奧運會上,母親的孩子展示了團結奮進的一面.當那一面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那次國歌奏起的,母親的內心,是自豪,欣慰與高興。是祖國的未來,有責任好好學習,學好了科學文化知識,才有能力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比前輩走得更快,讓祖國在新世紀得,奇蹟更多,讓母親的未來更美好。

我深知還小,能力有限,但浩瀚無邊的大海是有無數滴小水珠組成,我願化成小水滴,努力奉獻力量。以的力量凝固成一抹小小的彩色為母親添姿加彩!

關於寫中國的作文2

中秋節,它是中國的團圓節,也是我國傳統節日其中的一個。每逢中秋節,男女老少都會聚在一起,出門看花燈、猜燈謎;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一塊吃月餅、賞月.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

因為今天是中秋節,所以一天的規劃很快就被我們定了下來。

吃完早飯後,爸爸和媽媽決定帶着我去買好吃的月餅,我興奮得手舞足蹈,光是想象就已經流出了口水,爸爸媽媽看着我傻傻的樣子,都笑着説我是“大饞蟲”。

剛進甜食店,一股清香味撲面而來:副食店裏有着各種各樣的月餅和點心!我靠到裝着月餅樣品的櫃子前,閉上眼,貪婪地聞着,好似這樣月餅就會被我吃到一樣,砸吧了一下嘴,立馬跟隨爸爸媽媽走進店的裏面。但裏面的景象更讓我目瞪口呆:架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月餅,精美的包裝五花八門、顏色各異,弄的我眼花繚亂,不知該挑哪一種……經過我們的精挑細選,終於把月餅挑好了,於是,我抱着幾大盒月餅,滿載而歸。

到了中午,我們一家人把桌子收拾好,準備包餃子吃。爸爸和好面,待面醒後,揉成長長的粗麪條,再切成小方塊,按成扁圓形,熟練地拿起,擀成圓圓的很薄的小餅,一個麪皮兒就完美無缺地擀了出來;而我和媽媽則是拿起爸爸擀的麪皮兒,放上肉餡兒,再包起來,做成白白胖胖的大餃子,一個個幹勁十足,麪粉飛揚,整個場面就像打仗似的。我們忙得不亦樂乎。

晚上,媽媽下上餃子。不久後,香噴噴的餃子新鮮出爐,我端着熱氣騰騰的餃子,咧開了嘴,喊着:“吃飯嘍!”一個個晶瑩剔透的餃子安詳地躺在盤子裏,我立馬顧不得形象狼虎咽起來。就這樣,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着這團圓飯。

晚飯過後,在屋外架上一張桌子,擺上兩盤月餅,坐在屋前,邊吃月餅邊賞月。這時,我突然想:嫦娥和玉兔是不是也在月亮上吃着月餅看着我們呢?

關於寫中國的作文3

週末,我們要吃中國傳統美食——餃子。可是今天爸爸出差,媽媽加班,我和弟弟只好背起包餃子這個重任。弟弟一點兒也不安分守己,一會兒把麪粉噴到我臉上,像塗了一層面膜;一會兒將鍋碗瓢盆弄得咚咚響,攪得我不得安寧;一會把水龍頭擰開,一會兒赤腳在地上走來走去……起初我還能專心志致地思考怎麼包餃子,可是後來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將廚房鬧了個底朝天。等我們玩得力倦神疲之時,才發現麪粉只剩半盆了。

開始包餃子了,我把小麪餅擀成薄薄的面片,就往裏塞肉餡。我包的餃子千奇百怪,光是面片就有幾百種樣子。瞧,最大有手掌那麼大,最小的卻不及大拇指;最尖的似乎能把手心扎破,最圓的彷彿能與珍珠媲美。弟弟做得更是勝我一籌:有的又細又長,像蛇一樣彎彎曲曲地躺着;有的又粗又胖,跟他的身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過沒關係,因為外觀的醜陋不會對餃子的美味有絲毫改變。況且愛因斯坦説過:如果箱子比裏面的肉好,那可真是太糟糕了。

一眨眼的功夫,令人大飽口福的餃子已經在沸水中翻滾了,我得意洋洋地説:“看來這包餃子也不難嘛。”可是我的話音剛落,餃子彷彿要跟我作對似的立刻露出了五臟六腑。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我們哥倆自作聰明,決定將破了肚皮的餃子撈到碗裏隨時“幹掉”它,沒想到異常滾燙,真是心急吃不了熱餃子呀。

瞧,這就是我和弟弟包餃子的難忘的經歷。雖然事情過去了很多年,我早已將餃子的味道忘得一乾二淨,可是那美好的體驗,不僅沒有被時間沖淡,反而更加清晰起來。

關於寫中國的作文4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采。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壽'"喜'等貼在門上,窗户上來表示慶賀。

關於寫中國的作文5

中秋節,它是中國的團圓節,也是我國傳統節日其中的一個。每逢中秋節,男女老少都會聚在一起,出門看花燈、猜燈謎;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一塊吃月餅、賞月.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

因為今天是中秋節,所以一天的規劃很快就被我們定了下來。

吃完早飯後,爸爸和媽媽決定帶着我去買好吃的月餅,我興奮得手舞足蹈,光是想象就已經流出了口水,爸爸媽媽看着我傻傻的樣子,都笑着説我是“大饞蟲”。

剛進甜食店,一股清香味撲面而來:副食店裏有着各種各樣的月餅和點心!我靠到裝着月餅樣品的櫃子前,閉上眼,貪婪地聞着,好似這樣月餅就會被我吃到一樣,砸吧了一下嘴,立馬跟隨爸爸媽媽走進店的裏面。但裏面的景象更讓我目瞪口呆:架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月餅,精美的包裝五花八門、顏色各異,弄的我眼花繚亂,不知該挑哪一種。經過我們的精挑細選,終於把月餅挑好了,於是,我抱着幾大盒月餅,滿載而歸。

到了中午,我們一家人把桌子收拾好,準備包餃子吃。爸爸和好面,待面醒後,揉成長長的粗麪條,再切成小方塊,按成扁圓形,熟練地拿起,擀成圓圓的很薄的小餅,一個麪皮兒就完美無缺地擀了出來;而我和媽媽則是拿起爸爸擀的麪皮兒,放上肉餡兒,再包起來,做成白白胖胖的大餃子,一個個幹勁十足,麪粉飛揚,整個場面就像打仗似的。我們忙得不亦樂乎。

晚上,媽媽下上餃子。不久後,香噴噴的餃子新鮮出爐,我端着熱氣騰騰的餃子,咧開了嘴,喊着:“吃飯嘍!”一個個晶瑩剔透的餃子安詳地躺在盤子裏,我立馬顧不得形象狼虎咽起來。就這樣,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着這團圓飯。

晚飯過後,在屋外架上一張桌子,擺上兩盤月餅,坐在屋前,邊吃月餅邊賞月。這時,我突然想:嫦娥和玉兔是不是也在月亮上吃着月餅看着我們呢?

關於寫中國的作文6

中國,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但環境的.保護,又有誰能在乎?如今的長江水已經不是那麼清澈;如今的母親河已不再是那麼壯觀。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希望中國不但能夠繁榮,更能夠美麗。這是我的中國夢。 動畫片《熊出沒》裏的熊大和熊二,雖然説只是熊,但它們有了保護環境的思想,保護起了本不屬於它們的森林;片中的光頭強,則就是我們人類的寫照,到處亂砍亂伐,讓原本茂密的樹林,變得了然無幾。如果我們都能像熊大和熊二那樣,做一名正義的環保主義者,那麼像光頭強那樣的人便會越來越少,就能讓中國綻放出美麗。也許未來的中國青山萬水,清泉淙淙,花瓣綻放,樹葉茂密。小鳥抖動彩翼,點綴着碧藍如洗的晴空;牛羊瘋狂的奔跑,裝飾着綠草如茵的草原;海鷗漫天翱翔,裝點着巨浪滔天的大海。森林綠了,為城市打開了一張綠色的畫卷;長江清了,為中國展現出奔騰的畫面;黃河水咆哮起來了,為世界書寫出壯麗的篇章!未來的中國一切都是那麼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綠色和美的懷抱裏。 “茉莉香瀰漫神州大地,中國夢牽引華夏少年,”讓我們一起點燃我們的中國夢,去擦亮夢想的火花,把夢想化為動力,引導我們前進!

關於寫中國的作文7  給儀式一點空間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仍在眼前:長輩們恭謹地灑下紙錢,淋上黃酒,將甘蔗整齊碼在墳頭,孩子們在燭光前虔誠地敍述思念

“繁瑣”的儀式,我們一步也不肯落下,那牽引出來絲絲縷縷情意與悠悠中華文化,令人動容。快節奏的生活,我們該慢下來守護儀式,守護一種習慣,守護背後深情與文化,守護一種認真生活的態度。

“爆竹聲聲一歲除”,年七年級,各家各户總要點上紅火的鞭炮,並且進行祭祖儀式,這種儀式隨着歷史長河流傳至今,成為一種習慣,不易改變。儀式成為習慣後不易改變,也不必大費周章去改變。復旦大學教授嚴復鋒説:“習慣的意義在於維持生活的安穩感。”儀式流傳千年,已經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若強行改變,會給人多大的不適感?人生活不安穩,社會又如何安定?所以,應該給儀式一點空間,維持生活的常態,而不輕易改變。

不改變儀式,亦在於對它背後的人情與中華文化的珍視;這些情,這些文化,縱世事百變,依舊動人。廣東婚禮儀式中有一環節是新娘梳頭。“一梳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兒孫滿地”,母親在待嫁女兒身旁一下下梳着,這古樸的儀式中,藴含了多少美好祝願與不捨。這正是儀式的意義所在,無論是清明祭祖還是春節儀式,都源於人與人之間温熱的情感:親情,友情,愛情除此以外,還是一份對中華文化的守護。在婚禮上,按儀式,新娘都要給老爺、婆婆遞上“媳婦茶”,這是中華孝道的體現。而在希臘,婚禮儀式上他們會跳圓圈舞,這與希臘的熱情一脈相承。中華文明藴藏在種種儀式中,也正是這些儀式,讓中華文明區別於其他文明。

而儀式,也是現代人表達感情,給每一天製造不同的驚喜感覺的手段,是一種樂活的生活態度。和鄭重寫下一行字相似,收藏家在接收心儀收藏品前總要進行淨身儀式,這淨身裏,道盡了多少歡喜與愛惜。沒錯,生活節奏是很快,但我們不能一味的快,應該偶爾慢慢下來,在小小儀式之間,覓到絲絲縷縷的快樂,從一種愉悦的狀態出發,重新上路,怎知不會更快?給儀式留一點空間吧。儀式既成習慣不易改變,不如留下,收穫心安;儀式背後的深情也不會因落伍淪落到拋棄地步;儀式帶來的樂活態度也足以讓我們在快節奏中收穫喜悦。如此,為何要改?

願你我在儀式之間,收穫幸福與温情。

  儀式之道,承古萌新

春風換符,爆竹歲除;龍舟破江,端午煮粽;鳳冠霞帔,女兒新嫁。或以儀式繁瑣而欲廢,或以傳統而欲留,我以為:儀式當在傳承中發展,批判繼承,承古萌新。

《尚書大禹謨》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允執厥中。”儀式有其深厚的文化根基,不容輕易改變。五千載悠悠,華夏古木枝繁葉茂,養育炎黃兒女,中華民族。儀式的一舉一動,俱藴藏着代代相傳的博大精深,是民族文化的直接體現,豈容隨意修改,恣意背叛?山東曲阜孔廟,每逢學季,仍有千萬學子步入柏蔭杏林,祭祀孔廟,獻上一支毛筆,一束鮮花。那虔誠的躬身,豈非對千年來儒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承?若廢此佳禮,重學尚義的風氣何來依託?尊師求道的禮教何以萌芽?便如子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儀式作為“禮”文化的載體,意藴厚重,文化悠悠,儀式之傳統豈容輕易改動?!但同時,儀式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馬克思在辯證法的歷史領域指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儀式在保有傳統的同時,必須摒除思想桎梏,制度餘孽。便如清明祭祖時女兒不入祠堂的男尊女卑,東莞女德班磕頭拜師的陳規陋習,山西老太太除夕將嫁女趕出家門的迷信腐朽,都讓人扼腕,發人深省。文化的樹若欲凌雲參天,驅蟲除害,與時同生,勢在必行。便如天水伏羲祭祖,現代科技與傳統舞樂相得益彰,慕名遊客頻頻“點贊”,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傳承中發展,是社會對儀式的必然要求。

因此,儀式的前程似錦,需在傳承中創新,革故鼎新,承古萌新。這便要求批判精神的培養,創新意識的樹立。

一方面,我們要培養批判精神。丁艾克曾説:”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黑暗習以為常。”文化的痼疾不可規避,決然鋭利的雙眼啟迪希望的華光。對於儀式的糟粕,敢於突破,敢於拒絕;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樹立創新意識。王爾德有云:”在我們身陷泥濘時,有人在仰望星空。”立足傳統的源遠流長,汲取營養,眺望遠方,尋找花開燦爛,新意盎然。對待儀式的態度,折射着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對待歷史的肯定或否定,更彰顯着對自身發展的積極與消極。唯有將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融合,回顧過去,心懷高遠,儀式方可意味不變,悠悠長長。雨果曾説:“讓心中住着一條巨龍,既是一種苦刑,也是一種愉悦。”中華的巨龍亦將由承古萌新的儀式中重獲新生,乘青雲凌霄至九重,攬千里江山收眼底,華夏憑此,文化更強!

儀式啊,我已為你找到了振興的大道!

批判繼承,創新發展,與時俱進,承古萌新。儀式將孕育文明璀璨新生,千丈華夏榮光。雄雞展翅,引向輝煌!

  去粗取精,還儀式以真意

猶記清明祭祖時,合掌一刻心中的尊敬與虔誠,既是對先人的瞻仰,更是對肩頭之任的勇敢擔當;猶記畢業典禮上,校長的致詞裏滿懷希冀,老師的目光裏飽含欣慰,心頭激盪着感恩與憧憬——此刻,畢生難忘。

任光陰荏苒,時代變遷,紛繁的儀式幾經精簡,而終不可被簡單取締——只因儀式背後,那對於個體生命,對於文化流傳的非凡意義,值得一代又一代人的珍重與傳承。

儀式不只是形式,儀式還為其獨特的形式注入了富有價值的思考——其中包含了整個民族甚至人類對個體生命的深切關懷。中國古代便有;紅白喜事“,結婚生子便是“紅喜事”,而老人仙逝則是“白喜事”。中國人自古便以喜慶熱鬧的儀式恭賀一對璧人喜結連理,又將對新生命的熱忱與祝福融入“滿月酒”的傳統儀式中。而對於乘鶴西去的老者,用莊嚴肅穆,哀而不傷的儀式表達對逝者誠摯的緬懷與追憶——凡此種種,無不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生死觀,無不體現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對生命價值的追問,以及對生命本身至誠至真的關懷與熱愛。任光陰荏苒,婚禮儀式由繁就簡,而葬禮儀式簡介虔誠,在繼承與發展中,儀式背後那點滴入微的生命關懷,那淵遠而來的對生命價值的不懈求索,卻是儀式真意所在,值得代代以心相傳。

立足於民族文化發展的廣闊視野,傳統儀式所藴含的民族風情,文化心理以及人文精神,更是價值連城的寶藏。苗族的“邊邊場”,便是青年男女聯誼,互表心意的民俗儀式,其獨特的民族風情和節日文化內涵,裝點了繽紛的華夏文明。而進來國家領導一行參拜曲阜孔廟,這簡潔的儀式中卻飽含着對先賢的敬畏與敬仰,由此溯源,便可領略崇聖尚禮,尊師重道的民族品格以傳統儀式為窗口,我們得以一睹流光溢彩的中華文明,得以從中汲取民族氣節與風骨,反本開新,在多元文化衝擊下堅定文化自信,在紛繁宂雜的價值取向中,明確個人成長,乃至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

順時代之流,儀式可去粗取精,刪繁就簡,如此方可為之賦予真正蓬勃的生命力——倘若因循守舊,一成不變,便難以於轉化蜕變中實現真正的傳承發展。但若迷失於急促而浮躁的現代生活,拋棄儀式,進而拋棄對生命虔誠的叩問,進而拋棄對傳統文化的追溯景仰,社會便痛失千年積澱的文化根基,而時代亦會在愈演愈烈的盲目急躁中,喪失靈魂。

去粗取精,還儀式以真意。我們需深刻的智慧,實現其批判性的繼承和發展;我們需要果敢的魄力,為其正本清源,留住文明之根,守住華夏之魂。

  讓儀式與時代攜手同行

清明祭祖,儀式愈是去宂留精,伴上踏青歡愉,行人倍感輕鬆。古老儀式從時光深處走來,緊跟時代腳步。

因此,儀式須與時俱進,去繁除瑣。

首先,儀式與時同行,是為了更好適應時代,以達到規範社會的目的。當今社會,日新月異,高新技術主導着發展軌跡,科學思想奏響時代主旋律。許多繁瑣儀式已與時代要求脱節,難達規範目的。好比舊時大操大辦喜宴婚慶的奢華浪費已不適當代環保勤儉風尚一般,如此儀式,亟須改變。歷史上,不乏改革儀式以響應時代呼喚的先行者。民主之風成主流,孫中山先生果斷變革三跪九叩的儀式,以作揖取而代之,天下之士高呼明智。儀式不能落伍,否則,便淪為陳規陳説,成為社會的桎梏。

但也許有人會説,生活節奏如此之快,不如廢除儀式,一了百了。錯了!讓儀式與時俱進,不是漠視它,一個社會失去儀式,便易造成紊亂。伯爾曼曾説:“沒有儀式的信仰將蜕化為狂信。”同樣,儀式作為社會千百年發展而形成的維繫各方平衡的紐帶,一旦失去,社會便會混亂,平衡便被打破。好比離鄉遊子不知如何祭奠那方土地,沒有具體的儀式,再多的思念也蒼白失色,情感便難以平衡。更深一步説,漠視儀式的作用,會導致一種文化的落寞。拜占庭帝國革除根本的信仰儀式後,帝國文化日益衰落。終在敵軍鐵蹄下日暮西山。因此,重視儀式,讓它與時俱進,是社會穩定,文化發展的重要保證。

但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許多儀式與時代脱節的現象。我不禁深思其中原因。

其中之一,便是人們規範化意識不強。缺乏規範化意識,人們不會關注儀式的規範作用,即使一種儀式不再順應這個時代,他們也漠不關心。石述思曾在《説中國》一書中提出:“當今中國,便是缺乏對儀式的關注”規範化意識缺位,讓我們視儀式形同虛設,唱國歌時緘口不唱,婚禮神聖禮堂大聲喧譁。如此,更何談變革儀式?

因此,讓儀式響應時代,響應這個注重效率的社會,需要我們對儀式去繁瑣,精簡儀式。除夕團年,大可不必大擺筵席,豪擲千金,更簡約也不失樂趣。正如弗裏西斯.梅斯曾言:“我們可以只是坐下了聊天。”不可否定,有些儀式過分注重步驟、教條,讓人疲憊生厭。我們大可解除其中不必要的繁重,迴歸儀式最本真的精神內核,讓儀式更深得民心,讓儀式更好的傳承。

讓儀式與時俱進,去繁除瑣,無須勞形亂神,形骸既適,諦聽儀式與時代的輕吟!

關於寫中國的作文8

自1978年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經濟、思想、人文甚至政治等各方面的變化,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見的。 經濟環境、教育環境、價值觀念、人口分佈都發生了極大的轉型。

自實行經濟上的對外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國民生產總值(GDP)在不到xx年中,增長了25倍以上,總體的經濟規模已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位(僅在美、日之後)。但同時,貧富兩級分化現象嚴重。

今日的中國,雖然大學教育更加普及,每年錄取和畢業的大學生都大幅增加,但實際上,教育卻面臨着空前的“商業化”和“產業化”的危機。人一切生活的中心,都開始圍繞着金錢和物質轉。傳統的社會道德、倫理價值,已不再被人看重,甚至受到嘲笑和唾棄。由此帶來了社會治安和家庭婚姻等方面的巨大問題和危機。

現在中國也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人口大遷移,有所謂的“三大漂”現象∶一是大量農村人口向北京、天津等地移動,二是向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移動,三是向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移動。

在中國經歷各個方面的變化中,國家對以前的宗教政策也進行改變。為國內的家庭教會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因此家庭教會也經歷着很大的變化和發展。有海外雜誌媒體總結報道,中國的家庭教會正經歷着7個方面的變化,在模式上也有着自己的不同特點。

從農村到城市,這是最顯着的、令人眼目一新的變化。許多城市家庭教會正以年輕化、高學歷,以及充滿活力的聚會方式,呈現出勃勃生機,並快速發展。從沿海到內陸,傳統上沿海的家庭教會較發達,這和早期西方宣教士的活動區域有關。而今在中國許多內陸地區,甚至少數民族當中,福音的傳播以及教會的建立,也都有了極大的發展。

從基層到多層,如今福音不再是文化程度不高、身處社會基層的平民的信仰,而成為了許多大學系統研究的課題,也是大學生、教授、白領階層等熱衷瞭解的信仰。以知識分子為主的城市教會,紛紛在各城市建立,並且增長迅速。而許多“海歸”基督徒的融入,也對城市家庭教會的轉型和發展,產生了不小的作用。

從單一到多元,過去中國教會在宗派方面,基本上是單一的(無宗派);在神學思想方面,基本上是保守的(以基要派為主導)。這樣的情形,正在發生變化。隨着海外各種宗派、各種神學思想和觀念的湧入,中國家庭教會也發生了改變,從單一走向多元。從接受到付出,當中國的經濟,特別是沿海地區的經濟,有所發展時,中國教會的信徒,在金錢奉獻以及資源付出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其中尤以温州教會為顯着。四川的賑災,更成為中國家庭教會參與社會關懷及付出愛心的集中表現。

從國內到海外,許多地區的家庭教會正跨越國境,向着周邊的國家差派宣教士,開展福音宣教。雖然人數尚在少數,但“福音進中國,福音出中國”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信徒的異象和使命。其中,來自温州及福建地區的基督徒,因移民海外或在海外做生意,而更有條件且熱誠地投入到建造當地華人教會及宣教上。

從封閉到合作,過去因為歷史和政治環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國家庭教會之間,多半互不來往。而今這種情形也在改變當中。特別是城市中的新興教會,面對地區性甚至全國性的聯禱會,以及營會和宣教事工,開始出現了教會之間的合作,甚至聯合進行。跨系統的神學培訓、工人訓練等,也有出現越發多見。

家庭教會在向城市進軍及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非常典型的發展模式。“串聯”、“並聯”現象明顯。所謂“串聯”,指的是一位或數位專職的傳道同工,帶領十幾個聚會點,形成垂直型的牧養管理機制;所謂“並聯”,指的是不同教會之間的“水平連接”,或是一間教會分植出多間教會後,平時各自獨立運作,但時常有傳道同工間的聯席會議,及事工方面的合作。

教牧人員大多有良好的文化素養,以及神學方面的裝備。許多信徒畢業於高等院校,放棄了很不錯的事業和個人前途,委身神的呼召,帶着強烈的使命感,並藉由許多地下神學院或網路神學院等,接受了較系統的神學裝備。有些人甚至是在海外接受神學裝備後回國服事,教會人員的屬靈視野及神學素養,和過去相比,有極大提高。

關於寫中國的作文9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了成立!光陰如水,今年,我們偉大的祖國已迎來了她的xx歲生日。在這xx年間,我們的祖國在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聽爸爸説,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國的經濟嚴重落後,因為很多東西中國不會造,中國人也沒有見過,因此人們習慣在一些從西洋傳過來的東西的前面加一個“洋”字,例如出行用的自行車,人們叫它“洋馬”,點火用的火柴,人們叫它“洋火”,釘東西用的釘子,人們叫它“洋釘”。即使在三十年前,也就是爸爸媽媽小的時候,我們中國人的生活依舊不是十分富裕。那時候,人們一年至多能添置上兩三件新衣服,因此小孩子們都期盼着過年,因為過年就可以穿新衣了,這點真是令我難以想象,因為我現在的衣服連衣櫥都會放不下了。小孩子期盼過年不僅因為可以穿新衣,還因為可以吃到好吃的東西,那時食品的供應比較貧乏,媽媽説我們現在每天比以前過年吃得都好,而我還經常挑肥選瘦,真不應該。爸爸媽媽小的時候,家裏的住房面積都不大,而且幾乎沒有什麼裝修,現在我們家相住的是三室兩廳,我還有了自己獨立的房間。以前爸爸媽媽出行基本靠自行車或公交車,現在我們卻已有了自己家的汽車,爺爺奶奶説這是以前他們所根本不敢想象的。

xx年間的種種變化讓我感慨多多,爸爸告訴我,我們現在生活在美好的黃金時代,因此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這種幸福,通過我們的努力和奮鬥,祖國還會越來越富強,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