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風俗作文

來源:文萃谷 3.26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家鄉風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1

我的家鄉多姿多彩,鄉親們可親可敬。這不過年了,我來到了這個小村莊。

第一趣——姓氏節

聽到這個名字,你一定很納悶兒——姓氏節,姓氏也有名字嗎?不瞞你説,姓氏節這天,主人家主要是挑吉祥如意的時刻舉行,如國慶,春節等。顧名思義就是關於姓的節日。説到這裏還要提一下主人的姓——汪。汪的諧音是旺,看來這家的確是很旺啊!但是,為什麼要舉行姓氏節呢?我向大人詢問。原來,過姓氏節大半是為了光宗耀祖,讓大家看看,咱汪家多麼強勢!而且,這個節日興來的人還多。本來在這種節日大家是不必帶禮物的。但是大家覺得這樣“白吃”不好,所以還是給了汪家幾個小孩子一人一份禮物。宴會上,除了雞,鴨,鵝之外,還有許多好吃的菜。大家吃得很滿意,回去時人人墊着“大肚子”。

第二趣——殺年豬

在我們家鄉這一帶,有殺年豬的習俗。一入冬臘月,我家就要殺一頭大肥豬,宴請親戚好友吃上一頓。再將剩餘的肉撒上鹽醃上幾天,然後掛在火塘上面用柴火薰,故稱為“殺年豬”。

我覺得殺年豬這天真好。

第三趣——團圓宴

一到過年,我們家就忙前忙後地準備團圓宴。團圓宴就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當然要很豐盛嘍!而且大家都很開心哩!

我喜歡我的家鄉!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2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陽新縣,這裏的風俗與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樣。正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裏過年的風俗習慣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傳統節日,雖然全國人民都過着同一個節日,但是每個地方過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們這裏從臘月初就開始忙活了。

冬至開始大寒之前,人們把紅薯從地裏挖回來,然後把紅薯一個個都洗刷得乾乾淨淨,加工成又白又細的紅薯粉,再然後就用罈子或乾淨的袋子裝好準備過年用。

下雪了,人們被困在家裏不能出去幹活,就在家裏製作又香又軟的年糕。製作年糕雖然費心費力但製作過程卻充滿了無限的歡聲笑語。每次聽到別人提起年糕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鍋時的騰騰熱氣,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嚐年糕時的幸福笑容。我家每年做年糕的這項任務主要是由爺爺奶奶來完成的。首先將米粉放進大盆裏摻和適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個個小球形的劑子,然後放進模具裏將它們壓成各種形狀,有圓形的、有魚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後將各種形狀的年糕放到大蒸籠裏蒸熟。一籠籠熱氣騰騰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讓人看着就喜歡,聞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滿嘴的年味。但我們不能多吃因為奶奶説這是用來招待來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們又將五穀雜糧倒在裝有沙子的鍋中爆炒,做成各種各樣的零食。過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把家中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離過年還有幾天時間,東西就都準備妥當了。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大家都在門口貼上紅紅的對聯,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其樂融融地吃團圓飯,正式迎接新年的氣氛。這就是我們這過年的風俗。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3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國有句俗話:“年小十五大”,説明正月十五和過年一樣隆重。“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元宵也叫湯圓,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吃湯圓,有些地方還會猜燈謎以示慶祝。

元宵節這天,人們一般會自己做元宵,一是高興,二是有趣。我想“元宵”這個“元”和團圓的“圓”是諧音,大概就是把元宵搓得圓圓,一家人更能團團圓圓了。

做元宵時,要先取一小坨糯米糕在手中搓圓,然後捏一個小窩,再舀一勺餡料在小窩裏。元宵裏可以加入各種餡兒:芝麻、豆沙、果仁、鹽菜、肉餡等。裝好了餡兒,小心地封住口,雙手均勻用力把它搓圓就好了。你還別説,搓湯圓也是一項技術活!如果你不會做的話,不但搓不圓,而且還會把餡兒搓出來。好不容易包好元宵,將它放入鍋中水煮,直到一個個漂浮起來,就説明熟透了。煮熟的元宵一個個白白的、胖胖的,像雪球。

我最喜歡吃芝麻餡兒的元宵,又香又甜,口感絲滑,一下子就能吞進肚子裏去了。

除了好吃的,元宵節這天大街上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在辦喜事一樣,熱鬧而美麗。這一天還可以猜燈謎看花燈:在燈籠下貼上一張張燈謎,觀花燈,動腦筋,如果猜正確了還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禮物,真是一舉多得啊!

熱鬧了的元宵節落幕,新年就徹底過完了,迎接我們的就是新一年的新日子了。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4

我的家鄉的節日很多,不過大多數都是學校放假讓我們回家休息、寫作業,真正有風俗的節日很少很少。唔,家鄉最有風俗的應該就是春節了。

每年春節都是在寒假期間。除夕夜前幾天,大多數人會去各個商店、超市採購年貨,南方人也許是去買一些福字啦,中國結啦,北方人不同,北方人也許會買幾件新衣服,或是去理髮店打理一下頭髮,象徵着“新的一年新的氣象”。正月二十九日,也就是除夕前一天,大家會把上一年在門上貼的對子、橫幅摘下來,糊上漿糊,貼上新的對子。每一年的對聯各不同,但是都有希望這一年一帆風順的意義。對子就是古代的桃符,桃符上會有人寫着“神荼”、“鬱壘”兩位門神的名字,以驅鬼避邪,現在的春聯就是桃符演變過來的。

大年三十晚上,所有家庭都會包餃子,有些人家也會在餃子裏包幾枚硬幣,取的是“吃到的人今年會財源滾滾”之意。孩子們可以出去放煙花,親人們會一起吃餃子、看春晚。午夜十二點前十分鐘左右,我們會把冥幣、紙元寶放進一個盆裏,給祖先燒過去。到了十二點,一家人坐在一起守歲,迎接新的一年。這時,會有零星幾個人來串門,互相道一聲:“新年好。”

正月七年級到正月十五,會有很多親戚登門拜訪。孩子們給大人磕頭拜年,大人們會給孩子一些錢,這些錢叫做“壓祟錢”,也有人稱為“壓歲錢”。孩子得了錢心裏頭甜滋滋的,歡天喜地的拿給父母看。

我的家鄉春節的習俗與別的地方相差不大,不過我敢確定這裏一定比其他的地方更有年味。怎麼樣?你想不想來我們這裏過個年,體驗一下過年的趣味?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5

我們這裏的民間風俗有很多,不過我想説的是過年貼福字這個風俗。

每逢過年節,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都要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福。很多人為了更充分的體現這種嚮往和祝福,乾脆將“福”字倒過來帖,表示福倒(到)了。

當然,我們家過年也要貼福字。而且每次貼福字都少不了我,只要爺爺貼福字,我就會停下手中的事,去和他一起貼。

今年也不例外,除夕一大早,爺爺手裏拿了一堆福字,招呼我和他一起貼。我趕緊跑過去,爺爺把福字一一攤開,準備挑一張最大、最漂亮的福字貼在我們家的大門上面。看着大大小小的福字,突然,一張大大的帶着鯉魚的大福字映入我的眼簾,這應該是最大的福字了吧?我對爺爺説:“爺爺,我們把這個大福字貼在大門上吧。”爺爺笑眯眯地點了點頭。準備貼了,要知道這貼在大門上的福字走過路過的鄰居都能看到,因此一定要貼得端端正正的才好。爺爺在前面帖,讓我在後邊幫他看着,這可馬虎不得,要是貼歪了可不行!我在後面指揮着爺爺:“爺爺,向右一點……”“奧,好……”“不對不對,再向左一點點,好,停——。”就這樣,我們把最大、最漂亮的福字都貼在了我們的`大門上了。爺爺走得遠一些,又端詳了一下,對我的指揮表示很滿意。隨後,我們把其餘的福字一一貼在了門、窗、櫃的上面。整座房子裝飾得喜氣洋洋,充滿了過年的氣息。

這就是我們這裏過年最重要的風俗,當然,我也喜歡這個風俗。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6

“紅獅,加油,紅獅,加油!”大年三十下午,這此起彼伏的吶喊聲,在我的老家各處不定時地響起,這被我們稱作“二師搶紅”。

在中午,我們匆匆吃過午餐,連嘴邊的飯粒,菜湯還沒擦乾淨,也趔趄跟來。一路尋着我們的行蹤,步入棚子,等待着的舞獅的開始,家中大人們則在大門檐上掛起紅包,待在家中,等待着舞獅的前來。

下午二點整,舞獅衝了出來,一紅,一金,身上的花紋在炙熱的陽光下一閃一閃地泛着銀光,晃得人難以睜開眼,用手遮在額上,半眯着眼,雖慵懶,但這種喜悦的氣氛,絲毫不輸我們去春遊秋遊的勁兒。

兩隻舞獅起初不緊不慢地走着,有時一隻從另一隻身上躍過,身手迅捷,一套動作行雲流水,乾脆,利落,沒有絲毫地拖泥帶水,獅頭還左右各擺幾下,彷彿在表達自己的快樂。到宅邸之後才是重頭戲,兩隻舞獅在隆隆的鑼鼓聲中步子先是猛的一頓相視對望一眼,兩隻碩大的獅頭一甩,只見紅獅一個健步衝上去,奮力一跳,獅嘴咬住紅包了,但半路殺出一個金虎,蠻橫一撞,紅包從紅獅嘴中溜走,依舊掛在那兒,金獅後發制人,一口咬住紅包,用力一拽,紅包得手了,金獅咬着半截紅包正得意之時,紅獅一個健步猛衝,從金獅中搶走了紅包。金獅的氣勢瞬間焉了。蔫頭耷腦的轉悠了幾圈,眼睛死死地盯着紅獅口中的紅包,彷彿還是不甘心,也彷彿在為自己當時的大意而感到遺憾。紅獅與金獅精彩的表演獲得我們陣陣掌聲,隨着我們一陣陣歡呼聲,隊伍繼續向前進。

別人的春節是在包着硬幣的餃子中,而我的春節是在這精彩的雙獅搶紅包中,一聲聲吶喊,時刻在我的記憶中迴響着,慶祝着新年,慶祝着團圓。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7

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中,我覺得重陽節最具代表性和神祕感。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西漢時期長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觀景的風俗。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沿襲至今。

重陽節那日,人們習慣登高遠眺。在這秋高氣爽之際登山,總是令人心曠神怡。平原之地若無山可攀,人們便吃糕紀念。“糕”和“高”諧音,最早取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後演變為步步高昇的吉祥之意。此外,重陽賞菊賦詩亦為古代時尚,唐詩宋詞中有不少吟詠重陽的名篇,比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蜀中九日》《過故人莊》……

重陽節從歲時節日漸漸演變成民俗節日,儘管各地有不同的過節習俗,但核心文化價值始終是平安和諧,從未改變。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傳説,重陽節來源於一個道教的神仙故事:

東漢時有一個叫桓景的小夥子,為了戰勝瘟魔,拯救百姓,進山刻苦修煉。九月九那天,他讓全村百姓登高避難,拿着師傅傳給他的茱萸葉子和菊花酒戰勝了瘟魔。從此人們就有了重陽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風俗。

隨着時間的流逝,登高望遠的習俗慢慢淡去,但重陽節思念親人的習俗卻保留至今,所以今天的重陽節,更多的成了“老人節”,表達尊重老人,孝敬長輩之意。

這精彩的故事,豐富的習俗,時日的變化,可不讓端午節成了最有代表性和神祕感的節日嗎?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8

同學們,你們知道“破五”嗎?“破五”是指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態了。

舊時,七年級到初五,民間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不能動針線,不允許搞衞生,不能打碎東西等,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將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初五這天,我們全家要早早起牀,進行大掃除。每個房間,每個角落,都要仔細清掃,從每間房屋裏把垃圾掃出門外。樓道里,家家户户從屋裏掃到屋外,從樓上掃到樓下,把所有清掃出的垃圾雜物堆在一個角落裏。人們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二踢腳)插在垃圾上,把它點燃,轟一聲炸開,寓意着將所有晦氣、窮氣全部趕跑。

“破五”這天,家家都要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都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在家鄉,人們把一切不順心的事都歸結到“小人”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左鄰右舍,家家户户都在剁餡兒,外面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人們一改前幾天過年的慵懶鬆散,開始勞動。

從七年級就關門的商鋪大都選在這天開張,放鞭炮送窮神,打開門迎財神。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已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商鋪都爭先恐後地早早開門,預示着新的一年必將財源滾滾。

初五送年齊掃塵,破除禁忌敬財神。響鞭崩去不吉事,餃子吃出好運來。開門納福晨曦照,喜鵲登枝鳴早春。“破五”送走了年,人們又用勞動去迎接新一年的生活。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9

春節是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我們在這一天內會有許多的活動,在各個地點也會有不同的習俗。

每當除夕來臨,我們家都會做一樣美食——“果子”,年邁的奶奶在桌子上和了一團面。用刀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然後放一口大鍋,放入白糖和少量的水。糖稀好似畫紙一樣,被作者塗成黃色,其間有不少的泡泡從底面往上走,像趕集似。用麪糰像包餃子一樣包入糖稀,下入鍋中油炸。等待時也不可閒着,必須把麪粉在鍋中炒熟,等“果子”炸得像金元寶鼓鼓的了再撈出,均勻的撒下炒熟的麪粉,這樣的一個個的“果子”好像月牙一樣就做好了。

有時奶奶還會用竹籤串上水果,鑲上糖稀,這樣的冰糖水果獎勵表現乖巧的、比較可愛的孩子。我迫不及待地抓起果子吃,“滋滋”表面很脆,糖水從中流出,就像鑽石一般明亮、討人喜歡,表皮上的熟麪粉更是畫龍點睛,讓它星星點點,如同夜晚的天空下的星星。

奶奶在老家這一代做果子可是出了名的好吃,每次有親戚到奶奶家做客她都會給別人拎一袋去,客人連連謝絕。奶奶總是微笑道:“你跟我客氣什麼,都是自己做的不值幾個錢,帶回去給孩子們吃吧。”客人也是盛情難卻,不住的答謝奶奶。

這就是我家鄉春節的特產,果子是過年必須吃的,已經成為了我們這裏的特徵,你也想嚐嚐它嗎?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10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中華地大物博,風俗千千萬萬,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一個千家萬户團圓的好節日。春節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們萬千炎黃子孫代代傳承的好節日。春節的高潮是從除夕夜開始的。這一日放鞭炮,吃團年飯,一家團聚,好不熱鬧。

大年三十那天一大早,大人們就忙着貼春聯上燈籠;婦女們則在家裏打掃衞生,把一年的塵埃都掃去;孩子們上躥下跳地打下手。等大家都忙完了,便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始吃年夜飯。

這個時候,辛苦工作的叔叔阿姨們回來了,努力求學的孩子們回來了,大家一路風塵趕路,就是為在今天回到家裏,一家團聚,在晚上趕着吃上一頓團圓飯。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吃喝喝,説説笑笑,歡歡喜喜,時而大笑,時而感動,整個家裏都瀰漫着幸福……

等家家户户高高興興吃完年夜飯,便到了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放鞭炮的環節。

過年的時候大家為什麼會放鞭炮呢?這還得從一個傳説説起。傳説很久以前,每年大年三十,會有一隻怪獸叫做“年”的怪獸從山上下來,到村莊裏吃牲畜,甚至連人都不放過。所以人們都躲在家裏不敢出來,許多勇敢的人去和“年”鬥爭,但都一去不復回。有一次偶然碰到一個人躲在家裏用竹子燒火,竹子突然爆裂發出巨響,嚇到了外面的“年”。人們見狀紛紛點燃竹子,爆出響聲,最終成功把“年”嚇跑了。從那以後,每到大年七年級,人們便歡聚於一堂,放鞭炮貼春聯,將之稱為過年。

春節是最熱鬧的也是最令人開心的節日。年,雖然説是一個傳説,卻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無限的温暖,無限的期盼,無限的夢想……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11

有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呢?有誰不説自己的家鄉美呢?要問我的家鄉在哪裏,當然是美麗的寶清,它是一個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是全中國的優質大糧倉,它在過春節的時候很熱鬧,有許多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我愛寶清春節的熱鬧,如果你不信的話,那你就往下看。

除夕真熱鬧,家家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覺。

在家宴上,寶清的特產菜餚必不可少的就是殺豬菜,首先,將醃製好的酸菜清洗乾淨,切成絲,儘量切得越細越好,細得像頭髮絲一樣,口感非常好!接着,再往鍋中加入適量的水;這時再拿出大塊的五花肉洗乾淨,切成片放進鍋中一塊兒燉上,等肉和酸菜燉好之後再放入血腸,這樣的殺豬菜就做好了,每當我們看到這道菜餚,就覺得有過年的味道。

過春節時還得有一個代表作,那就是鐵鍋燉魚。把捕撈上來的魚切成大塊兒,起鍋燒油,放進鍋裏,鍋旁貼上玉米餅子,鐵鍋燉魚就做好了,特別美味,做好之後盛在盤子上放到桌子的中間,寓意就是年年有餘。

白天的時候,我們可以到外面觀看大秧歌,還有滑雪,打冰嘎,放爬犁,許多好玩的東西。我們寶清過春節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晚上,家家户户打開電視,準備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等到12點鐘的時候,家裏的老人,小孩兒都準備好吃年夜飯,桌子上的菜餚非常豐富,關鍵是必須得吃餃子,放鞭炮,放煙花,整個天空放射出五彩繽紛的顏色,美極了!

總之,我們寶清的春節就是這樣過的,歡迎你們來到我們美麗的寶清過春節吧!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12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陽新縣,這裏的風俗與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樣。正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此刻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裏過年的風俗習慣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傳統節日,雖然全國人民都過着同一個節日,但是每個地方過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們這裏從臘月初就開始忙活了。

冬至開始大寒之前,人們把紅薯從地裏挖回來,然後把紅薯一個個都洗刷得乾乾淨淨,加工成又白又細的紅薯粉,再然後就用罈子或乾淨的袋子裝好打算過年用。

下雪了,人們被困在家裏不能出去幹活,就在家裏製作又香又軟的年糕。製作年糕雖然費心費力但製作過程卻充滿了無限的歡聲笑語。每次聽到別人提起年糕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鍋時的騰騰熱氣,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嚐年糕時的幸福笑臉。我家每年做年糕的這項任務主要是由爺爺奶奶來完成的。首先將米粉放進大盆裏摻和適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個個小球形的劑子,然後放進模具裏將它們壓成各種形狀,有圓形的有魚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後將各種形狀的年糕放到大蒸籠裏蒸熟。一籠籠熱氣騰騰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讓人看着就喜愛,聞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滿嘴的年味。但我們不能多吃因為奶奶説這是用來款待來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們又將五穀雜糧倒在裝有沙子的鍋中爆炒,做成各種各樣的零食。過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把家中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離過年還有幾天時間,東西就都打算妥當了。

這一天最終到來了,大家都在門口貼上紅紅的對聯,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其樂融融地吃團圓飯,正式迎接新年的氣氛。這就是我們這過年的風俗。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13

爆竹聲下,揚起的是最開心的笑臉。今天是正日七年級,正所謂“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敞廬”。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臘月初八那天,媽媽給我們煮好了臘八粥。我和妹妹別提有多開心了,時不時跑到灶台前掀開鍋看看,可媽媽總説:“別掀,別掀。等會泄氣就不好喝了。”煮臘八粥呢!首先要準備材料,材料有:紅棗、桂圓、栗子、紅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臘八粥要非常有耐心,這樣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歡吃甜的可以放些糖進去。經過一大上午的精心熬製,往裏加了一大勺糖,攪拌好後,迫不及待地塞進口,可我內心的貪望早已忘卻粥很燙,剛準備入口,媽媽就説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個急性子,跟你爸簡直一模一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這次細細品嚐,心裏讚歎到:這臘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軟糯、甜甜的紅棗、可口的桂圓,與整體結合的恰到好處,真是太美味了!就這樣,臘八就開心的度過了。

轉眼到了正月七年級了,我定的鬧鐘早以亮出了它美麗的歌喉,我早早起牀,醒來後,發現枕頭下的什麼東西露出一個紅紅的小角,掀開一看,原來是爸爸媽媽為我準備的紅包,我打開一看,是三百元。我懷着高興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樓,吃過早飯,爸爸就點起了長長的鞭炮,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家家户户吃着美味的大湯圓。吃過晚飯後,我們一家坐在陽台閒聊觀月,別提有多高興呢?

過了元宵節,年也就結束了,孩子們揹着書包好好去上學,大人們,開始去工作。人們又恢復了年前般的驚碌。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14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一個十分有趣的節日。

傳説是為紀念屈原而辦的節日:屈原是楚國的高官,他發現這個國家命數不久了,便對楚王君:“可以停止戰爭。”楚王不聽,執意而為。屈原悲憤被貶,滿腔愛國之情無處可表,寫下《離騷》,就跳河自盡了。戰敗後人們想在河裏找回屈原的屍體,但一無所獲,為了紀念屈原,便有了這一日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而那粽子原本不是給人吃的,而是給魚兒吃的。人們在粽子上戳出小洞給魚兒吃,防止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正因為如此也就有了划龍舟投粽子的風俗。

那年去長壽時,正好趕上端午節,長壽有一池湖,叫長壽湖,上面正在上演一年一度的端午龍舟賽。我和爸爸媽媽便去那裏看了賽龍舟。

只聽裁判一個哨聲,兩隊便開始了激烈的比拼。龍頭前的鼓手有節奏地打着,後面的隊員喊着一二一、一二一,手也有節奏地擺動着。每個人都滿腔熱血,勝利只有幾步之遙。這一切在我們看來十分簡單,但是對於他們來説一定十分艱難,每個人都咬緊牙關、大汗淋漓的。

其實以前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龍舟會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下來,成為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呢?現在我親眼見到便明白了:賽龍舟時人們的滿腔熱血,正如當年屈原為國家吶喊的滿腔熱血。

端午節是一個有趣又有意義的節日。

關於家鄉風俗作文15

爆竹聲下,揚起的是最開心的笑臉。今天是正日七年級,正所謂“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敞廬”。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臘月初八那天,媽媽給我們煮好了臘八粥。我和妹妹別提有多開心了,時不時跑到灶台前掀開鍋看看,可媽媽總説:“別掀,別掀。等會泄氣就不好喝了。”煮臘八粥呢!首先要打算材料,材料有:紅棗桂圓栗子紅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臘八粥要非常有耐心,這樣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愛吃甜的可以放些糖進去。經過一大上午的精心熬製,往裏加了一大勺糖,攪拌好後,迫不及待地塞進口,可我內心的貪望早已忘卻粥很燙,剛打算入口,媽媽就説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個急性子,跟你爸簡直一模一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這次細細品嚐,心裏讚歎到:這臘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軟糯甜甜的紅棗可口的桂圓,與整體結合的恰到好處,真是太美味了!就這樣,臘八就開心的度過了。

轉眼到了正月七年級了,我定的鬧鐘早以亮出了它美麗的歌喉,我早早起牀,醒來後,發明枕頭下的什麼東西露出一個紅紅的小角,掀開一看,原來是爸爸媽媽為我打算的紅包,我打開一看,是三百元。我懷着快樂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樓,吃過早飯,爸爸就點起了長長的鞭炮,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家家户户吃着美味的大湯圓。吃過晚飯後,我們一家坐在陽台閒聊觀月,別提有多快樂呢?

過了元宵節,年也就結束了,孩子們揹着書包好好去上學,大人們,開始去工作。人們又恢復了年前般的驚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