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作文600字(精選20篇)

來源:文萃谷 3.19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寒衣節作文600字,歡迎大家分享。

寒衣節作文600字(精選20篇)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1

“遠路東西欲問誰,寒來無處寄寒衣。去時初種庭前樹,樹以勝巢人未歸。”

這首《君不來》出自於唐代詩人方乾的筆下。意思是:走在一條很遠的路上,不知道問誰才好。寒冬已來,卻不能將祭衣寄給已過世的親人。出家時在庭院裏種下的那棵樹,都已經比鳥巢高了,人卻還沒有歸來。表達了詩人深深地哀思。

寒衣節,在農曆十月七年級。別名:“祭祖節”、“十月朝”,但大家都喜歡稱作“鬼頭節”,是我國傳統祭祀節日之一,已經相傳好久了。但我好像一次也沒有過過寒衣節,是今天胡老師告訴我們,我才知道的呢!

到了寒衣節這一天,每家每户都會去祭拜已世了的親人,以表示對他們的思念。我們還需要將準備好了的紙錢和紙衣給他們送去,當然,這裏的“送”不是真正的送過去,而是用火燒的方法,將這些紙錢紙衣寄給他們。這樣可以更好地表達,對已逝親人的問候與孝順,讓他們在這寒冷的時節也能感受到一份温暖。

祭祖,祭祖是什麼?祭祖是晚輩對已逝前輩、親人的問候,盡一份自己的孝心。作為晚輩,我們應當如此。請你們想一想,那挺拔、強壯的大樹最需要什麼?當然需要足夠的營養。而這營養又是從何而來呢?他需要根。大樹的營養從根而來,而我們的前輩和祖先,就是我們晚輩子孫的根。可以説沒有了他們,就沒有今日的我們。

我們一定要從小就孝敬自己的父母、親人,多幫助他們做一些家務。當他們辛苦的工作回到家後,為他們端一杯茶,或為他們洗衣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在今天,我還決定用自己的零花錢,請父母吃一頓大餐呢!

中國歷史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我想,肯定還有一些節日我不知道,我以後一定要多查閲資料,多問老師,掌握更多與傳統節日有關的知識。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2

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七年級用黍祭祀祖先。農曆十月七年級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農曆十月七年級,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燒寒衣是個有技術含量的活兒,凡送給死者的衣物、冥幣等物,必須焚燒得乾乾淨淨,唯有如此,這些陽世的廢紙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綾羅綢緞、金銀財寶。倘若有一個紙角沒有燒盡,那麼對不起,你將前功盡棄,你所祭奠的亡人將得不到半分好處。

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徵布帛類。用意是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户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後,還要試着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

如今十月七年級上墳燒紙、燒寒衣的習俗已逐漸淡化,許多人只是到墳前默哀或獻上一束鮮花,來懷念逝去的親人。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3

今天是農曆十月七年級,是寒衣節,又稱“祭祖節”、“十月朝”、“冥陰節”,與春季的清明節(寒食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

相傳,秦時江南松江府孟、姜兩家,種葫蘆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範杞良。後來,杞良被抓去修築北疆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尋到長城腳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築城牆裏。孟姜女悲憤交加,向長城晝夜痛哭,終於感天動地,哭倒長城。後來。人們把農曆十月七年級這天稱作“寒衣節”。到了宋代,風土記述中又有漢族民間於十月七年級燒獻和冥衣、靴、帽地記載;明代《帝京景物略。春場》對寒衣節地記載更加詳細:“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

十月七年級,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凡屬送給死者的冪錢、紙衣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4

農曆十月一日,是上墳燒紙給冥人送禮的迷信節日,因此亦稱鬼節。十月一上墳燒紙,民間還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古時無紙,至東漢蔡倫才發明造紙,人爭購買,造紙獲利甚厚。蔡倫的嫂子慧娘見有利可圖,就叫丈夫蔡莫向蔡倫學造紙。那時蔡倫正在官府造紙。臨去時,妻子囑咐蔡莫少學幾天,快回來賺錢,蔡莫學了三月就回家開紙廠。因紙質粗糙,貨堆滿屋,無人購買,兩口子望紙發愁。

慧娘倒底是個聰慧的人,向丈夫耳邊一陣咕噥,就這樣辦。半夜,蔡莫放聲大哭,鄰人夜起往視,説是因吵嘴慧娘尋了短見,天明她孃家來人,就請鄰人幫忙説是病死的。

次日,蔡莫在慧娘棺前哭得悲哀不止,孃家的來人,一看他哭得這個樣子,又一問鄰居,也不起疑心了。他哭了一陣子,抱來一捆草紙燒起來,燒着哭着,説着:“我跟弟弟學造紙不用心,造的紙沒人買,把你氣得茶飯不進得了病,這些草紙氣死的你,我現把它燒成灰,給你出出氣,解解恨吧……”他燒着哭着,燒完又抱,抱來又燒。不一會兒,只聽得棺材裏鼕鼕作響,蔡莫裝沒聽見,仍是燒着、哭着。又一會,只聽得慧娘高聲地喊叫:“把門開開,我回來了。”這下可把人們嚇呆了,只好壯着膽子把棺材打開,慧娘坐了起來,裝腔作勢地唱道:“陽世銀錢行四海,紙在陰間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她唱了一遍又一遍,定了定神説:“剛才我是鬼,現在我是人,我到了陰間,罰我去推磨,丈夫給我送來錢,小鬼見錢,爭着幫我推磨(這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來歷)。三曹地府官知道我有錢,就向我索賄,我把錢全給了他,他暗暗地開了地府的後門,讓我跑回家來”。

蔡莫假裝不明白的樣子問:“我沒有給你錢呀!”

慧娘指着燒的紙堆説:“那就是錢啊,陽間是銅錢,陰間是紙錢。”

於是蔡莫又抱了兩捆草紙,一邊燒一邊禱告,“三曹官,我再給你送些錢,請優待我的父母,叫他們少受苦,以後只要你沒錢花,我就給你們送。”

親鄰一聽,燒紙有這些好處,便都掏錢向蔡莫家買紙,不到兩天,堆積滿屋的草紙就賣完了。

慧娘還陽的那天正是農曆的十月一日,因此,後人每年的十月一日都上墳燒紙。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5

每每夢中出現的是爺爺那張慈祥的笑臉,是故鄉簡陋的小屋,還有鄉間的小徑,無數次的迴旋於夢境中,是那麼的真實,那麼的留念,彷彿自己回到了孩童時代,找回到了温馨的感覺。

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是啊,現在的我活的好孤獨,現在所生存的環境,人與人之間找不到應有的温暖,現在的城市又太過喧鬧繁雜,讓人感覺到浮燥不安,聽着窗外車來車往的聲音,更讓人懷念故鄉田間小徑的鳥鳴花香,還有那一份寧靜與安適,突然感覺自己真的厭俗了,到是羨慕起詩人陶淵明來,“不是花中更愛菊,此花開盡便無花。”山澗開滿山的黃菊與白菊,散發着淡淡的清香,奔跑與其間,與蝶花間起舞,爺爺説菊花可以安神,採來曬乾做枕,如果真有那樣的一種意境,我想流連其中的一定勝似神仙。

我夢那樣的一種意境,一種讓我此生嚮往的生活意地,爺爺,如果您還在,我一定會陪您回去,定居於鄉間,樂於農曆耕農做,休暇陪你譜詩書寫做畫,不再被煩惱和世俗語所絆,過我們想要的舒心快樂的生活,我一定會讓兒子知道,人活着不是追求名利金錢才是幸福,平凡安適寧靜才是心之歸宿。

既使是現在我也會努力向着夢境深處出發,我想我會找到屬於我的安適生活和幸福,最重要的是心要幸福。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6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2003年6月23日04時,我親愛的爺爺走完了他坎坷而又絢麗的一生。

爺爺的離世,帶給我們深深的懷念,撫摸桌上的茶杯還留着他的餘温,他慈祥的面容還在眼前,他那熟悉的聲音就在耳邊……可,誰能相信,他就真的走了,悄無聲息,孑然一身。直到現在我還是不能相信,我的爺爺——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人已經永遠地離我而去!拋下深愛他的兒女,拋下所有牽掛他的人,任我們怎樣不捨,怎樣呼喚,他就這樣,頭也不回地走了,甚至沒有多看我們一眼……

爺爺的一生,是辛勞的一生,爺爺不善言辭,不會用華麗的語言裝飾自己,只會把對我們的愛體現在一點一滴的行動上,體現在生活中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裏。爺爺是個平凡的人,一輩子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當過位高權重的大官,沒有創下金玉滿堂的財富;可在我們心中,爺爺是一個出色的人,好同志,、好丈夫,好爺爺,他是所有人心中公認的好人,一個寬厚、仁愛,慈祥的好人。

我總以為時間還很長,機會還很多,爺爺還很年輕……總想等過兩年,等自己有點成績,再好好回報他……可現在我才發現,原來生命這樣脆弱,離死亡這樣近!從小到大,我們享受了人間最深沉最偉大的父愛,可在我們還沒來的及回報他老人家的時候他就走了,留給我們的是無窮無盡的悔恨與遺憾!

爺爺,我們最最敬愛的爺爺,爺爺,我們心心相印的爺爺,您走得太急,您走得太匆忙,我們還有很多話沒來得及對您説,我們還有很多心聲沒有來得及對您傾訴,您還沒有享受子女的孝道和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您就走了,匆匆地走了,留下我們痛苦,留下我們傷悲…

親愛的爺爺!在與病魔鬥爭的日子裏您很堅強!我們知道您現在已經累了,需要休息,那您就好好安息吧!我們相信逝去的是您衰竭的軀體,而昇華的卻是您永恆的靈魂!親愛的爺爺,您可聽到兒女們的呼喚?女兒祝福您,在通往天國的路上,一路走好!請您託夢給我,請您再次走入我的夢中,讓我再看看您,再和您説説話,再聽聽您的聲音。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7

農曆十月七年級是寒衣節,和清明節一樣同屬民間祭祀祖先的日子,人們習慣叫“十月一”。

這是家鄉的風俗,每年這個時候,都會給逝去的人送寒衣。送寒衣,其實就是用紙剪做,用棉花籽填充的紙棉衣、紙棉褲和紙單衣等。天黑時分,在各自的家門口,將做好的棉衣棉褲燒了,送給在另一個世界的先人們。火光中,嘴裏唸叨着給先人們要説的話,有祈福的,有説心事的……所以十月一日送寒衣,是特別認真細緻的事,它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崇敬,屬於一種精神上的寄託。

每年的今天,天黑的時候,父親都要帶我們在家門口給已故的先人們送寒衣。奶奶在世時,每年的寒衣都由奶奶親手動剪裁製,每到中午放學回家,我總幫奶奶拓印紙錢。由於,需要裁製給先人的寒衣非常多,有爺爺的爺爺,爺爺的奶奶的;也有父親的爺爺,父親的奶奶和我的爺爺、姑奶等人的寒衣。奶奶還要為已故的我的大姑母做寒衣,由於大姑母走得太早、太冤,奶奶一直牽掛於心。每年奶奶在給大姑母剪寒衣的時候,一邊剪着,一邊哭呤着,好象和那邊的姑母在述説、在長談。我不敢去打擾奶奶對姑母的悲傷和思念,靜靜地拓印紙錢。

説起大姑母,我儘量地在我的記憶中去尋找,就是想不起其音容笑貌來。記得在我非常小非常小的時候,大概也就是3、4歲吧。那年夏天的一個午後,太陽老紅老紅的,母親、奶奶和鄰居幾人在家門口拉家常。突然,來了一位手持草帽、身着粗布襯衫的不速之客,他向奶奶和母親嘟嘟囔囔了幾句,然後,母親就急急忙忙地走了。我驚疑地看着他們,片刻之間,父親隨母親回來和那人一同進了家門,從他們的神色中,我預感到有什麼事情發生了。

不一會兒,父親離家跟隨那人匆匆忙忙的走了,奶奶、母親在大門口跌死拌活的嚎啕大哭,我不知道與我們家有關係的親人當中究竟發生什麼事情……

後來,在給大姑母做完百日祭奠的那天,我只隱隱約約的記得是和母親、奶奶、二姑、三姑、四姑走在回家的田間小路上……

每年奶奶裁剪寒衣的時候,我常會對奶奶説:給我大姑多剪點嗎?此刻,總會勾起奶奶對大姑的傷心淚。

每年奶奶裁剪寒衣的時候,村裏只有一個輪流轉的冥錢紙板,東家竄西家,好多天都借不到。所以,每年的寒衣節奶奶提前幾天準備這些事。後來,我學篆刻了,給奶奶刻了塊冥錢紙板,在也不用奶奶東家跑西家借了。

每年的今晚,在父親領着我們送寒衣的時候,奶奶總會讓父親把寒衣端到她面前,一樣一樣的指認給父親,三番五次地叮嚀不要拉亂。我真佩服奶奶的記性,那麼多寒衣盡然能一一説明,反正,在我的記憶中,我一次都沒記住。

自從奶奶去世後,每年的寒衣就由母親來動剪了。今年也不例外,前兩天回了趟老家,看見母親正剪着各色各樣的寒衣,母親問我:“十月一送寒衣你回來不?”我説:“一定回來!”

今值寒衣節,在晚上來臨即將為奶奶等送上寒衣的時候,謹以拙文祈禱奶奶和大姑母等冬安!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8

每年農曆十月七年級,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為送寒衣節。亦稱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禦寒的衣物,並連帶着給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燒寒衣,寄託着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着生者對逝者的悲憫。同時,這一天也標誌着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這個節日自古有之。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七年級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佈新的作息制度。

《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説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七年級又俗稱授衣節。故前代授衣多在夏曆九月,日期不確定。

《唐大詔令集》卷77。唐玄宗天寶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誠敬之心,薦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禮,蓋緣情而感時。自流火屆期,商風改律,載深追遠,感物增懷,且詩著授衣,令存休浣,在於臣子,猶及恩私,恭事園陵,未標典式。自今以後,每至九月一日,薦衣於寢陵,貽範千載,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無典實,傳之淺俗,遂乃移風,況乎以孝道,人因親設教,感遊衣於漢紀,成獻報於禮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這一詔令直接影響到民間拜墓送衣的習俗。由於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這一習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習俗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授衣、祭祀和開爐。呂希哲《歲時雜記》載:“十月朔,京師將校禁衞以上,並賜錦袍。皆服之以謝。邊防大帥、都漕、正任侯,皆賜錦袍。舊河北、陝西、河東轉運使副無此賜。祖宗朝,有人自陳,乃賜衣襖。諸軍將校皆賜錦袍。”(←授衣)(祭祀→)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東京汴梁九月“下旬即賣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燒戲故也”,至“十月一日”,則“士庶皆出城饗墳,禁中車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車馬,亦如寒食節”《夢粱錄》記南宋臨安也是“士庶以十月節出郊掃鬆,祭祀墳塋。內庭車馬,差宗室南班往攢宮行朝陵禮”。《河南程式遺書》雲:“拜墳則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宋人祀先用“綿球楮衣”,後世稱之為“寒衣”,宋人尚無此稱。

明代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有當時寒衣節的詳細記載:“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

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節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9

父親已離開我二十餘載,那年我19歲。之後的幾年里老是做同樣的夢,夢到父親只是出了遠門,似乎是回廣東老家去了。回去了好長一陣子,回來後一如既往的清瘦戴着那厚厚的眼鏡,還是坐在書桌前編字典。於是我放心了,爸爸沒有駕鶴西去。是夢總歸要醒的,醒來之後的明白讓我淚濕衣襟。

父親是廣東人,別看教書育人這麼多年,但還是説的不是普通話,帶有濃濃的鄉音,我戲稱“廣普”。母親當時在北京上大學是父親的學生,母親是山東人,性格外向、開朗。有時母親因為哥哥調皮、闖禍大發雷霆,父親在一旁不説話。母親矛頭一轉指向父親“老何,你也不管管孩子!”父親慢條斯理的説“又不是原則上的問題”母親頓時無話。所以現在母親還跟我有時嘮叨“跟你爸一輩子沒吵過架,吵不起來,就像一拳打到棉花上”。

六十年代,知識分子一、支援貧下中農,二、接受再教育。所以下放到了青陽。媽媽一人帶着年幼的孩子在農村,而爸爸因工作到處去考古。後又調至貴池數年。一九七九年父親進入合肥高校漢語大辭典編寫組。先把我一人帶上,媽媽和兩個哥哥八一年才調來。我記憶的一個片段——那個夏天的夜晚,我與父親坐在屋外的石凳上,爸爸輕搖着蒲扇,我趴在爸爸的膝蓋上。聽他説在哪一年在哪個地方發現了哪個朝代的遺址。根據遺留的蛛絲馬跡判斷是什麼年代的,是出自帝王將相之家還是一介平民之冢。給我講青銅器、玉器、瓷器。最讓我驚奇的是父親説一開棺看到完整的遺骸瞬間風化。當時的我在深邃的夜晚心中一絲好奇、一絲忐忑。轉而父親慢慢的詠出了——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父親是非常嚴謹的,講究出入、典故。於是從這首詩的平仄到韻腳,再到詩眼在何處。詩作者的身份、背景。從七九年到八一年父親基本上每晚以聊天的方式大量的教我古詩詞。我也沐浴在古詩詞的意境之中!

父親平日裏言語不多,用外人的話——木訥、內向、迂腐、老夫子。父親在貴池的時候,北京文管局下函,父親認為不適合,多高的待遇也不去。安徽博物館邀請也放棄,就要編詞典!為什麼不去?主要父親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在他的腦海裏除了搞研究,搞人際關係是萬萬不能的,所以一輩子就是個老學究!一輩子不聞窗外事。就這樣一位如此淡薄的父親早早地離我遠去。讓我沒想到的是送別的那天,來的人很多、很多!不是以往與人走動不多嗎?不是隻專心書裏乾坤嗎?一位我不熟悉的伯伯説你父親是我們尊敬的人。一句話説的我釋然!是呀,一次在青島的新華書店,看到《漢語大辭典》,裏面有您的名字,我不由自主的顫抖,涕泗縱橫!您的那《為國家作出傑出貢獻》的證書我會永遠保留的,父親!

父親,您走了,留下的是滿屋泛黃的古書籍、那研的磨還散發着淡淡的磨香、那厚厚的放大鏡靜靜的放在書桌之上!滿目的憂傷呀!耳旁彷彿聽到父親柔柔的聲音: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今天是農曆10月七年級,為送寒衣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稱之送寒衣。以慰父親在天之靈!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10

人只有活在精神的層面上,才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完整的人。我們無法與過去進行殘忍的分割!

但是,今年的寒衣節讓我有了太深的悲傷:如果另一個世界的季節和我們一樣緊緊相連,我的親人們就要受凍捱餓了!有多少在另一個世界的人們沒有收到禦寒的衣物呢?那麼,我們還有必要為我們的後人們無私地做些什麼嗎?如果懷念已經被喧囂的浮世情懷完全替代,我們就不必去抱怨父母的“怠慢”,因為,我們怠慢他們的時間會更長更長!

幾天前下了一場大雪,在農曆十月七年級的清晨我上墳為逝去的親人祭典的時候,一眼望去,一切都籠罩在白茫茫的霧靄中,初升的太陽就像一盞紅色的燈籠默默地掛在東南方的天際,和厚厚的雪一樣隱隱地透出逼人的寒意——今年的寒衣節趕不上季節的變換了!

在我們這兒,一年之中有三個重要的祭典先人的節日: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這些節日基本上與天氣的冷暖相關聯,使我們這些活着的人在季節變換的時候不至於忘記了我們已經逝去的親人們,不至於忘記曾經給予我們最無私關愛的親人們,不至於忘記了我們的故鄉,我們深深的根。每年的這些節日,我都要上墳去祭典他們,我想讓這些在現代人看起來有些“愚昧”和“作秀”的儀式能給予我什麼啟示,能在我逐漸遲鈍和略顯麻木的神經上不斷注入新的思考:我們為什麼活着?人生真的有另一個世界嗎?那一個世界也和我們的世界一樣有季節的輪迴嗎?那些季節和我們的季節真的相對應嗎?那些逝去的`親人們在那個世界還是親人嗎?我覺得我得不到哪怕一點真實的印證,除了偶爾在夢中會見到逝去的親人,但是大多時候都在醒來以後模糊掉了。許多時候我又嘲笑自己的天真:這些問題不是有人已經回答過了嗎?不是無法去驗證嗎?有誰能夠行走於生和死之間呢?常常感懷那首日本歌曲《北國之春》:“城裏不知季節變換,不知季節已變換,媽媽猶在寄來包裹,送來寒衣御嚴冬……”但是,在這個早來的冬天,我們及時為逝去的親人們送去寒衣了嗎?

我來了,但是有些太遲了!

在這個紛擾的世界裏,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的故鄉呢?有多少人還會懷念已經逝去的親人呢?有誰還會在這樣的寒冷中為逝去的親人們做些什麼呢?也許,我們太過於平凡,我們逝去的親人們活着的時候也和我們一樣默默無聞,可能有人會想:做這些又有什麼意義呢?是的,現實中沒有意義的事情很多很多,可是為什麼他們還會樂此不疲呢?雖然親人們逝去了,但是他對我們的愛沒有消失,他對我們的期待沒有消失,他的精神沒有消失。如果説為逝去的親人的祭典真的是一種無謂的儀式,那麼,你為還健在的父母做了些什麼嗎?哪怕也只是簡單的思念!由此我想到白居易的《慈烏夜啼》:“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11

寒衣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這一天人們祭奠死去的親人並送去過冬用的紙剪成的衣服和褲子鞋、襪等。

今年是我奶奶的的第四個寒衣節。早上十點半,我、哥哥、媽媽、爸爸、姑姑、姑父一起去灞陵祭奠奶奶,很快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墓碑前,媽媽和姑姑先把墓碑清掃乾淨之後,爸爸把買的塑料花掛在奶奶的墓碑上,顯得格外漂亮。

祭奠儀式開始了,我和哥哥獻上了鮮花,媽媽和姑姑獻上了水果和蛋糕,這時姑夫和爸爸點燃一炷清香插進香爐裏,大家都顯的格外莊嚴。

三鞠躬之後,爸爸和姑姑唸叨地説:“媽媽,我們過的很好,放心吧!我們給您送去了衣服和錢,請您享用吧!”

祭奠活動很快就過去了,寒衣節讓我明白了要孝順爸爸媽媽,對他們要有感恩的心情!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12

今年的寒衣節正好是二十四節令的小雪。但事實上這天沒下小雪而下了小雨,而且連綿了兩三天。雨不大、不煩、不寒。一切都是那麼愜意,不由你想來到野外,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呂型偉從教七十年散記感受不同的生活,這會兒的田野安詳、靜謐,一片片,一行行棗樹行子間有一些新綠不由自主地打動了你,那是西北地區的越冬植物———油菜,在雨水的澆灌後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掐了些油菜葉,這可是我們感受過的無上美味:用水一焯,一調。

愜意之餘不由懷念離開我們已經兩年的父親,讓人心酸的是,他為了我們兄弟姐妹,為了我們這個家就沒怎麼享過福,吃、穿能湊合就湊合,他臨走還有那麼多意願沒有實現,我們還有那麼多的心沒盡,留下了那麼多那麼多的遺憾。這也許就是人生吧!每每想起這些,不由人就得加倍的努力,加倍的珍惜,加倍的善待一切。爸爸,希望在那邊的你能感受到我們生活着的快樂,為我們的快樂而快樂!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13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的外婆每逢寒衣節,都會用白紙裁剪成一件件的“寒衣”,然後用玉米麪做成窩窩頭,我們都喜歡稱呼這種窩窩頭叫“燈盞兒”。然後,我們跟着小腳的外婆,外婆顫巍巍地走着,她的胳膊上挎着的籃子裏裝着給先人送的寒衣和窩窩頭……

冬日的鄉村傍晚,夕陽把淡淡的餘暉灑在顯清河上。暮色四合,黛黑色的山巒在朦朧中漸漸沉澱下來,空氣中夾雜着農曆十月特有的清寒。鄉村裏沒有路燈,偶爾能聽見幾聲雞鳴狗吠驢叫。家家户户的炊煙裊裊裏有家的温暖和飯菜的香味。

小時候我一直都不懂,只是攥着外婆的衣角傻傻地跟在她身後。看着她一直走一直走,然後走到一個人少她自己也滿意的地方;看着她把一件件寒衣仔仔細細地燒成紙灰,然後在旁邊整整齊齊地擺上幾個“燈盞兒”,再用棍子畫一個圈把紙灰和燈盞兒一起圈起來,説那樣就不會有孤魂野鬼來搶她給自己先人送的寒衣。外婆嘴裏還不停地説着話,就像那些親人真的去了另一個世界,到寒衣節的這天會來取衣服,在另一個世界裏舒舒服服地過冬一樣。

我跟着外婆送了十多年寒衣,看着她挎着籃子從頭髮花白走到步履蹣跚,看着她的音容笑貌最終成了牆上的黑白照片。整個世界突然變暗,視線模糊了,內心的感覺空洞的可怕,覺得心裏發慌眼眶乾澀,腦袋昏昏沉沉腳下像踩着棉花,有一種掉入黑洞般的感覺。覺得生命真是殘缺得令人恐懼,最終的圓滿從來都是永久的離開,而時光永遠不會倒流!他們再也不在了,永遠也見不到了!

從此以後,寒衣節的黃昏,就像我在佛前點燃的一柱香。它的裊裊裏纏繞着我思念時的惆悵;又像一隻無形的手,將我的感傷從心底瘋狂地抽出延伸,直到光束無法觸摸的地方。這痛,隱藏在黑色的世界。直到巨大的藍色蒼穹沉沉地籠罩下來,直到家鄉的嵐風帶着濃重的涼意刺穿我單薄的身體,直到我的哀思再無棲息的地方!

以前老覺得燒紙錢這種事兒很沒有意義,直到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開了才知道這是一種表達想念的方式。十一墳頭一柱香,陰陽兩隔斷人腸,滿腔哀思憑誰寄,化紙成灰送天堂。那些在時光飛逝裏的物是人非,那些在想念中逝去的親人朋友,也許在離去的這一刻他們才是最安寧的,永無牽掛!在天堂沒有痛楚沒有惶恐沒有眼淚……

寒衣節降至,子夜夢迴中,我無數次看到了我的爺爺奶奶,我的外公外婆,我的那些逝去的家人朋友,那些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看到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裏臉上泛起的微笑;看到他們臉上因為沒有病痛而蕩起的安寧;看到他們的身體因為沒有痛楚而變得挺拔。那些曾經存在於我們生命裏的人,用愛感悟着塵世的我們!因為不在我們身邊,我們就以為愛會不見。那些我們思念卻不能再見的親人,雖然陰陽兩隔,但是我們更願意相信,他們依然存在於另一個世界,他們依然能夠以某一種形式和我們相聚!

寒衣節的香火繚繞裏,我們希望他們能在另外一個世界裏豐衣足食,也願他們保佑我們在這個世界裏平安無恙,一如他們在有生之年裏,對我們的愛和牽掛。一年一年的寒衣為我們送去一年一年的牽掛;那些一次又一次的想念裏藏着一分一秒的記憶。紙短情長,言不盡意。

而活着的我們,也要用温暖為所愛的人抵擋這世界的雨雪風霜。祈願這個冬天不再寒冷,日子依然温暖如昔。即使遠隔千里,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關切從不會怠慢……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14

十月七年級,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漢族民間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七年級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七年級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七年級祭新墳的習俗。

十月七年級,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七年級,又稱為“燒衣節”。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因先秦的迎冬禮儀脱胎而成

據《禮記·月令》記,農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返回,要獎賞為國捐軀者,並撫卹他們的妻子兒女。已經死去的人怎麼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當是題中應有之義,上行下效,遂相沿成習。不過這種觀點只能停留在推論上,因為有關漢族民間於十月七年級"燒獻""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記載,直到宋代才出現於文人的風土記述中,如果説寒衣節是先秦時就形成的,那就很難對這麼長一段時間內的記錄空白作出合理解釋。所以,也有人推斷寒衣節俗的形成不會早於宋代。

朱元璋“授衣”傳説

農曆十月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月份,此時正是稻穀收穫進倉之際,“是月也,天子始裘”(《禮記·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來臨。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七年級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穫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羣臣嘗新。南京民諺説:“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寒衣節”由此而來。人們還在加衣避寒的同時,也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15

我們這裏有一個習俗,就是在冬至的時候,要給已經逝去的人燒寒衣。其實,冬至就是説冬天到了,天氣也寒冷了,在天國的那些人也會冷,所以我們就燒寒衣給他們穿。通過燒的方式,把這個信息傳遞上去,讓他們也能穿上棉襖,以至於不挨凍。

今天,晚上,奶奶就準備燒寒衣給我爺爺。我爺爺是今年剛去世的。按照習俗,頭三年一定要在冬至的時候燒寒衣的,至於過了這三年,以後可以隔幾年燒一下。我想,是因為前面沒有衣服。燒了三年的話,就有三套衣服了,所以第四年可燒可不燒了,反正已經有衣服可以穿了。這不,晚飯過後,大爸爸和我爸爸在空地上搭了個架子,是用鐵做的。然後,把衣服放在上面,下面用木板開始燒,不一會兒,火苗就往上竄,上面的衣服也就着起來了,周圍都熱乎乎的,還發出“嗤嗤嗤”的聲音。我們在旁邊看着。而爸爸和大爸爸則加着柴火,一邊還用火鉗鉗下面的柴,讓這些柴堆積起來,以便火勢更猛一點。又過了好久,火苗慢慢地熄滅了。衣服也燒成了一堆灰燼了,灰不溜秋的。等這些灰燼冷卻後,大爸爸又把它裝進了一隻袋子裏並且把它放好。

就這樣,寒衣燒好了。等過些日子,他們還要拿到炆頭去放着,同時再祭拜一下。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16

十月一到了,天也冷了,人都穿上了棉衣,到了這個季節,當人們享受温暖,也想到了故去的親人,躺在冰冷的地下,是那麼的孤冷,是那麼的寂寞,所以活着的人想祭奠一下,買些紙,買點冥幣,糊些象徵性的衣服,去墳瑩祭奠一下,表示着人對故去人的思念,了卻心中的願望。

到了十月一,天也陰乎乎的,冷清清的,落葉一飄,給人一種寒顫和滲颯的感覺,這一天的陰氣太重,讓人毛骨悚然,心很不好受。人説故人在和人溝通心情,好象在説天冷了,也沒有錢花,也許生死兩重天,故人在這個日子,也特想活着的人。宇宙之大,地球之闊,什麼事情都有,什麼事情都可能出現,這個世界是活人的,也是故人的。

不要看現在的世界繁華,什麼都有,其實這一切都是故人建設的,發展的,付出了心血的,你説我們在空虛時候祭祀一下他們不行嗎?我們是他們的繼承者,是他們的後來人,我們的知識是他們教的,做人的本事也是跟他們學的,我們得到的多付出的少,我們所積累的財富,我們所得到的一切,只有後人去繼承,後人去享受,社會是這樣,也是這樣的持續發展。

活着的人,過個生日,進酒店,進酒館,大擺宴席,大請親朋好友,憑自己的人生地位,炫耀自己的人生,彰揚自己的能耐,説白了不就是吃了一頓飯,人就是這樣,且某種事情,想宣傳一下自己的成就感。什麼意義都沒有。

和朋友相聚,弄幾盤菜,泡壺茶,來瓶酒,敍敍過去,談談所見所聞,説説未來的設想,通過這種場面,加深感情,拉近友誼,建立關係,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這也是人生的一種表現形式,想想人生,不就是吃飯穿衣嗎?什麼政治、經濟、文化、美術,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活的更好些,活的更舒服些,更有品位些,通過這一切的活動,提高人生在世上的層次。

我們研究上下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史,探索上億年前的生物根源,為的是什麼呢?為的就是尋找生命的根源,生命的源泉,瞭解生命的發展,人生的演變,生活的進步,生命的進化。

生命的存在是有感情的,活着的人當大官的提攜當小官的,當小官的擁護當大官的,為了提拔某些想當官,為了某種需要,把你推下去,我去當官的,曾經團結的打不開,分不散,環境變了,思想變化了,社會發展了,四分五裂,怎麼也把他們扭不到一塊,這就是生命的活力,思想的進步變化和發展。

人活着。就得做很多的事,説很多活,思考很多的問題,研究很多事物,要不幹什麼,簡單就能推動了人的意義,怎麼能稱人是高級動物呢?人就是不滿現實的一個動物,一個大河圍成渠,有了時代精神,一條小溪,改成大河,賦予了開拓的氣魄,建設一個小區,發展了幾年,跟不上形勢了,拆了重建,拆的時候人罵,成了人讚美,確為後人制了萬代家業,發展過程中打打鬧鬧,罵罵道道。怨天怨地,人都沒死光,唯自己利害,事情弄好了,卻説自己早預料到,開始就搖旗吶喊,鼓足幹勁,促使着這個事情的大發展。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為自己活,為別人,想圖名,奮鬥一生,化作雲煙散了,圖利,掙了一輩子沒有帶走,想活的輕鬆勞累了一輩子,想轟轟烈烈的大幹一場,一生遇不到機會,閒了一世。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而是蒼天叫你怎樣你就得怎樣,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有些人活的稍有點臉面,就忘記了天地,得意的覺得自己的人生是自己創的,償信天不信地,不敬老鬼神,不敬鬼神,忽然一天貧困潦倒,大談命運。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17

世上到底有鬼無鬼,説不上來,世上有神無神,説不上來,但人們都相信,説沒有人都信,説有誰見過,誰也沒有見。番正現實就是沒有,當有對待,是有卻當無去對待。人就是這大難臨頭,求佛保佑,得意的日子,只相信自己。人還真説不清,人到是個什麼東西,有人一生沒有誠心,有人一生固守誠信,有人一生不怕騙,有人一生騙的害怕了。

不過世界上你沒有見過的東西多了,沒有見過,不能説沒有,有些別人見了,你沒有見,有些你見了,別人沒有見,有些人一生沒有出過村,什麼奇事都見過,有人走南創北,什麼都未見過,就是沒有見過人們所談的奇聞怪事,所以這人呀,你走的地方多,不一定有水平,別人沒有行萬里路,不一定人家沒有讀五車書,人呀,環境不一樣,家庭不一樣,所見和所認識的事物就不一樣。

你説人不相信鬼神,這兩個字怎麼來的,咋樣引神出來,怎樣想象出來,怎樣創造出來的,你不見聖者,一個不懂大學問的人,很普通的一個生命體,你為什麼要對人生提出了那麼疑問,你提出的諸多疑問,並非你的高明,整個説明了你的無知,難道幾千年來古人文化讓你一個小人物就否定了嗎?

不過更多的人還是聰明,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沒有見過的東西太多了,不能説沒有,不知道,沒有見過,足以説明自己知識短缺,目光短淺,在不能説明什麼,沒有其它的更多理由。

人活着,就要把生活中的事情都認真些,不應該大而話之,我們大人愛兒女,是那麼真切,那麼進心,想問總想問的那樣周到,總怕遺漏一個細小的環節,把兒女養不好,養不大,養不聰明,這是一種真感情,我們父母離我先去,想一想,他們曾經為我們操了很多心,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們的活着,就是為了我們成長,一生的心血,一生的希望,都寄託在我的身上,我們是應該報答,但父母的奉獻是報答不完的,最主要的是這顆心,他們去了,人怎能不傷心呢?多少個歲月,生活在一塊吃在一起,説了多少話,做好多少事,真情是深深的紮在內心深處的。

他們去了,永遠無法相見和他們交流了,但我們活着的人和故去的人交流,唯一能表達思念的,就是節日裏,為親人燒幾張紙,燒幾柱香,我們的孝心,我們的思念。人呀,要相信有,萬萬不可相信無,為故人燒幾張紙,燒幾柱香就是生活中陰陽之間的一種人生交往,提高我們人生年年的記憶力,不要忘記他們,另一個世界他們可能生活的更好,常常保佑我們,這不是很好嗎?很有情很有意,很有濃厚的人間生活的品味嗎。

十月一日到了,寒冷起來,多少兒女的棉衣,父母早給準備好,這是父母的心,幾千年來,人們為了孝敬父母,寄託兒女的親情,我們的古人可能知道在這個日子裏,另一個世界也需要温暖,所以年年的這個時候,到處都是祭奠的氣氛,顯得人情濃如血,親情天長地久,天地人間處處是真情。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18

榮華夢,塞上吹羌笛,戰非罪,烽火燒幾季,今夜關山雪滿,北風急,千里迢迢兮心相繫。

他毅然決然的參了軍,她不知他心裏也不好受,他也捨不得她,但是,為了給她一個幸福的家,一個美好的生活,拼了命也值。但他不知,這種用命換來的生活她不想要。

他興許是有軍人的天賦吧,不過三年光陰,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晉升到了將軍。一將功成萬骨枯,那一夜,邊關的號角聲聲,那一夜戰死的英雄歸魂,大漠孤煙,狂草,滿城蕭條,霜降。月色清冽,刀光劍影,他用生命守護的城池終是破了。他曾金戈鐵馬,征戰天下,也曾清壺濁酒,看亂世繁華,最捨不得的是家鄉的妻子,他在成親的第二天就參軍了,記得當時初見,她眉眼彎彎,笑的很是恬淡,不知現在她是否青絲依舊,如當時一般美麗。

他或是要死了吧,眼前出現了她的幻影,三千青絲,笑容婉約,她説他想他了,希望他快點回來,他們好好過日子,不要榮華富貴了,就平平淡淡的相濡以沫,轉身回眸間就能從對方的眼中望見自己的倒影,平安是福。他閉上了眼睛,後悔嗎?他不知道,也許他下輩子還會參軍,也許只會平平淡淡的跟她在一起,他種田,她織布,平安是福。

血染黃沙,魂歸止兮,不知她是否還做着隔世經年的夢,待他歸來。

月光斜,今夕似何夕,雪花飛,問歸未有期,永夜更漏迢遞,無淚戚,青絲成雪兮釵委地。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19

每年農曆十月七年級,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為送寒衣節。

亦稱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禦寒的衣物,並連帶着給孤魂野鬼送温暖。

十月一,燒寒衣,寄託着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着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同時,這一天也標誌着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節緣何燒寒衣《洛陽市志》第十七卷載:農曆十月一俗稱‘鬼節’又稱寒衣節。

一年四季,往復循環,農曆十月,秋去冬來。十月七年級,冷空氣來襲,人們在裹上厚棉襖的同時,想起死去的親人也該添加衣裳了,於是買來五色紙糊製成寒衣,焚燒後送往陰曹地府,供那裏的鬼魂禦寒,名曰十月一,燒寒衣——在洛陽,此話得強調一個兒話音,叫十月一兒,燒寒衣兒。

給死人送衣服這個習俗,據説是由孟姜女首開先河。

相傳,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為了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面向全國招聘務工人員(工資是不夠餬口的,生路是基本沒有的),修築萬里長城。所有青年男子,只要有胳膊有腿兒,一律免試上崗。實在不願上崗者,可選擇自殺或被殺罷工。

孟姜女的老公範杞梁年輕力壯,不幸也被抽中壯丁。當時,兩人才成婚不久,正是如膠似漆的好光景,聞此噩耗,如雷轟頂。

奈何王命難違,夫妻倆只得抱頭痛哭一場,依依分別。

範杞梁被徵調走後,孟姜女的公婆思兒心切,積鬱成疾,雙雙亡故。撇下孟姜女一人,孤苦伶仃,舉目無親,於是決定去找丈夫。她不知道範杞梁具體在何處,只知道他在北方修長城,便抱上為他縫製的一套棉衣,一路向北走。

這樣連走了幾個月,乾糧吃完了,盤纏也花完了,孟姜女沿街乞討,終於在農曆十月七年級來到了長城腳下。可是眼前除了新修的長城,就是荒草中堆積的累累白骨,哪有半個人影此情此景,令孟姜女心灰意冷。

她明白,自己的丈夫已經死了,於是癱坐在地,對着長城大哭起來。那哭聲感天動地,竟把長城震塌了一大段。塌下來的城牆中,赫然有成堆的白骨。孟姜女認定,丈夫的屍首肯定就在這些白骨之中,便把給丈夫做的那套棉衣襬在地上,想焚燒了祭奠亡夫。正待點火,忽又想起地下那麼多的冤魂,若要把丈夫的棉衣搶走就麻煩了。於是,她抓了一把灰土,在棉衣周圍撒了個圓圈,以警告那些孤魂野鬼:這是俺老公的領地,你們且莫來搶。

圈好領地,孟姜女點着棉衣,邊哭邊禱告。

老公呀,你死得好慘!天冷了,你把這身兒衣裳換上吧!她的淚已經流乾了,眼裏流出的是血。

這血滴在別的白骨上一滑而過,落到離她最近、最完整的一具白骨上,卻像是不願意走了,徑直滲入骨中。孟姜女心想,這肯定是俺夫君的遺骨,於是就將它與灰燼一起掩埋,之後撫墳痛哭,暈厥在地,終與其夫死在了一起。

寒衣節作文600字 篇20

十月七年級送寒衣農曆十月七年級,為送寒衣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

民間傳説,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築萬里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誰知丈夫卻屈死在工地,還被埋在城牆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絕,指天哀號呼喊,感動了上天,哭倒了長城,找到了丈夫的屍體,用帶來的棉衣重新裝殮安葬。由此而產生了“送寒衣節”。

春夏秋冬往復循環,農曆十月為孟冬。十月七年級是進入寒冬季節的第一天。由生者的禦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晉南地區送寒衣時,講究在五色紙裏夾裹一些棉花,説是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晉北地區送寒衣時,要將五色紙分別做成衣、帽、鞋、被種種式樣。甚至還要製作一套紙房舍,瓦柱分明,門窗俱備。這些紙製工藝品除體積縮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還要精緻漂亮。

凡屬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焚燒,只有燒得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七年級燒寒衣,要特別認真細緻。這種行動雖然看來好笑,卻也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崇敬,屬於一種精神上的寄託。

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徵布帛類。用意是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户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

焚燒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墳前進行,講究在太陽出山前上墳。有的地方習慣在門前焚燒祭物。雁北許多地方及晉中的平遙等縣,傍晚婦女要在門外放聲大哭。臨縣舊日傳有一詩:“粘紙成衣費剪裁,凌晨燒去化灰埃。禦寒泉台果否用但聞悲聲順耳來!”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對其傳説效應提出了質疑。

兒女們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滿之年的十月七年級換穿常服。

先人的遷墳合葬等儀式,民間也總是習慣在農曆十月七年級進行。

民間在十月七年級,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後,還要試着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

十月七年級這一天,我省部分地區婦女忌出行。大部分地區民間要改善生活,山區興吃蕎麪、莜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