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研學作文五篇

來源:文萃谷 2.1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研學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研學作文五篇

研學作文 篇1

終於,研學的那天到了,我一大早就回到學校,激動地和同學們討論關於研學的事,等了好久,才等到研學的真正開始。我們在去英德的路上十分激動,等待了四小時,終於到了。到了英德,先吃完飯,整個下午的毅行開始了。

我們來到出發點,隨着教練的一聲“開始”,十公里的毅行正式開始。這次活動叫毅行的原因是在農村——山間的徒步。首先,我們抵達了第一個休息點——筆架山附近,筆架山一共有四座山峯,的確像一個巨大無比,能通天的毛筆架,從上往下看有説不出的宏偉,壯觀。在這兒休息了一會,我們又踏上了毅行的路途。

沒走一會,我們看到了高大的茶壺山和酷似金蟾的金蟾山,茶壺山雖然與茶壺相似,可是沒有提茶壺的把手,也沒有蓋在茶壺上的蓋子。還有在一旁的金蟾山,它在最左邊,可也是三座山中最高的一座,就像一個蹲在地上的,準備跳的蟾蜍,它象徵着富有。離開這些地方,我還在回憶這山的雄偉時,我們又走到了一個新的吸人眼球的地方——一個寬闊無比的山洞。每一個來到這裏的班都會照一張合照,所以我們就在洞口等待。

在等待時,我突然發現了幾隻鴨子,在右手邊那條清澈見底,淺淺的小溪中,鴨子們嘎嘎的叫着,似乎在責罵我們的突然到來打擾了他們平靜、舒適的生活,它們時不時會突然把頭扎進水裏,喝幾口水。終於進山洞了,我們一進山洞,就看見了形態各異,有掛在洞頂的,有垂下來的,還有已經落在地上的。一條又一條,一塊又一塊,垂在地上,聚在一起,成了一個個小小的“鐘乳石山洞”。不過一會,我們拍完照,就離開了。

第二天是去爬山,我們重重的舒了一口氣,站在一旁的教練見到我們舒了口氣,説到:“不要放鬆,爬山要耗費的精力比毅行還多。”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我們一點也不信,直到開始爬山,我們才相信他的話。在爬山的途中,我們才爬到一半就汗流浹背,開始大口呼氣,喝水。好不容易爬到了山頂,我們就像掉進了水坑似的,全身都是水,蹲在山頂拍照時,連蹲都蹲不穩,腿都在發抖。

研學作文 篇2

清晨,我們一家三口興高采烈地坐上大巴車,隨着寶雞日報小記者團一起進行了一次鳳縣之旅。

汽車在山間公路蜿蜒盤旋,山間的蒼松翠柏,像一幅流動的水墨畫。我們在大山的懷抱裏欣賞着沿途的美景,耳邊傳來一陣一陣清脆的水流聲,好像在歡迎我們這些小客人。

不一會兒,眼前是大片的油葵花海,美極了!之後,我們去了鳳縣的波爾多莊園,這裏有葡萄酒,有大風車,還有美麗的薰衣草。整個上午的行程中,“嶺南第一養生村”讓我印象很深。這裏真是養生的好地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105歲的張芝桂老奶奶,雖然頭髮花白,但身體硬朗,我還和奶奶握手了呢!

中午,品嚐完鳳縣特色美食之後,我們來到了路易·艾黎和喬治·何克的舊居,瞭解到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及他們對中國革命事業所作出的貢獻,我很受感動。

下午,我們參觀了鳳縣革命紀念館,聽講解員講述革命先輩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不怕艱辛,勇往直前……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認準目標,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通過這次紅色鳳縣研學之旅,我深深地感受到鳳縣的美和紅色鳳縣的魅力!

研學作文 篇3

説起王羲之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他的《蘭亭集序》舉世聞名,他的書法瀟灑飄逸!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法矣,是寫好書法的基本要領。初識是在國小的課本上,那時便聽聞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當時的他因專注於練字而忘記吃午飯,於是母親便將饅頭和蒜泥端來。王羲之邊吃飯邊看字帖,卻將墨汁當成蒜泥吃,弄得嘴裏黑乎乎的。這個故事使我笑得合不攏嘴,隨着寒假的到來,我們迎來了一場非同一般的遊學活動,我們走進了書聖王羲之的生活世界,看到一個全新的羲之。

性情偏愛鵝

抵達第一站,看到的便是這些可愛的鵝,這與王羲之可是有很大的關係。有的伸長脖子顯得亭亭玉立;有的看到大羣人來後啊!啊!大叫,聲音特備脆亮,還有的在池塘裏活潑歡快的遊着,別有一番風味,們渾身雪白,簡直就是遊動的雪精靈,老師説:這就是1600年前羲之豢養的大白鵝呢!

導遊告訴我們王羲之自小喜歡養鵝,他與道士以鵝換帖,整體觀察鵝的體態、鵝的行動,常常觀察鵝的行走姿態,把學習書法與觀察鵝的習性結合起來,書法水平日趨成熟。旁邊刻着大大的鵝池的鵝便是王羲之寫的,這鵝字中的起筆飽滿正像鵝冠,我正像伸長脖子引吭高歌的大白鵝,寫得非常傳神,這時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王羲之時,常坐在這池旁石頭上看看書,累了就去觀賞池中的鵝羣,如此堅持,如此毅力,鵝的變化,鵝的優雅全在腦海中,所以才有書聖一卷《蘭亭集序》,這麼多的之沒一個相同。

愛好父親

吸引我的另一個地方便是太字碑,要説這個太字,能跟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扯上關係,王獻之七八歲就開始學書法,師承父親。王獻之用盡三缸水,字有了很大長進,有些驕傲了,於是寫了字請父親評點,王羲之看在眼裏,明白在心裏。他沒有批評,不明真相的夫人點評:吾兒學盡三缸水,只有一點像羲之,聰明的王獻之內心受到很大的觸動,學無止境啊!三缸水寫完根本沒有練出父親的一點水平呢!至此以後,王獻之埋頭苦練,寫盡十八缸水後終於成功,這才與其父共稱二王。看着這太字一點,我真心佩服羲之的含蓄、慈愛,一個善於教導的好父親令我產生深深的敬意。於是我往前面的書枱走去,在缸中沾了點水,提起毛筆一橫一撇一捺一點。

書聖也平凡

歸途上我們聽老師講故事,一聽到關於王羲之的故事,我立馬豎起耳朵認真聽了起來,王羲之入木三分、坦腹東牀、竹扇題字真是趣味橫生,滿車廂同學都聚精會神地,最後老師話鋒一轉,這個羲之身上瑕瑜互見,你們知道他有啥缺點?缺點?我們傻了眼,從來沒人説書聖王羲之還有缺點!老師説:這叫以書掩其人,書法的光芒如太陽,讓我們不注意它身上的黑子了。其實就這麼個聰慧勤奮,天資不凡的王羲之,卻還和王藍田恩怨不清以致羲之最後只能稱病會稽,悠遊終老。我們聽得瞠目結舌!如此風流儒雅、坦蕩雅量的'羲之,竟然小雞肚腸,因為瞧不起性急的藍田,而在人家喪母之時故意捉弄對方。我們越聽越投入,越聽越來勁!老師説:這就是為人處世之道,因為他自己的小雞肚腸所以王羲之最後只能稱病辭官。這也是偉人留給我們的教訓!

這次紹興之行,王羲之走下了神壇,走出了課本中的概念,走進王羲之的故事,他的音容,變得更加豐滿更加有血有肉。

研學作文 篇4

曲阜,孔子的故鄉,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沒想到有一天我能親自到這裏參觀,瞭解儒家文化。

在車上,我激動萬分,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孔府、孔廟、孔林的美麗建築。

經過漫長的等待,我終於來到了這個文化底藴濃厚的孔子故里。我們首先參觀的是孔廟。孔廟以前是孔子居住的地方。孔廟前有很多門,而大多數門都是皇上提名寫字的,孔廟第一道門是萬仞宮牆,其中萬仞是形容孔老夫子的見多識廣的。孔廟的空氣中到處瀰漫的文化氣息讓我深受薰陶。

緊接着我們要參觀孔府。孔府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處理府務和居住的地方。孔府的第一道門始建於明代中葉。門前有一對雌雄石獅,前後有上馬石、下馬石。大門上方是掛着藍底金字的豎匾。孔氏家族能到現在繁榮昌盛,我深感到:孔夫子的文化確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孔的最後一站是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漫遊孔林之中,彷彿置身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研學第二天,我們體驗了“拜師禮”和“韋編三絕”課程。禮,是中華民族的禮儀。拜師禮是對老師的尊敬和教導的感謝。

聽説孔老夫子晚年很喜歡讀《周易》。古時候的書都是用繩子把竹片穿起來。古時的書通常有用絲線編連的“絲編”,有用麻繩編連的“麻編”,最結實的是用熟牛皮編連的“韋編”。孔子每天都在讀用熟牛皮編連的《周易》,熟牛皮都斷了三次,可見老夫子學習多用功,所以後人用“韋編三絕”來形容人學習的勤奮。我也要學習這種精神,刻苦學習,認真讀書。

通過這次研學,我終於知道了孔老夫子的好學和他的偉大精神。今後我應該多向老夫子學習。

研學作文 篇5

國慶假期,媽媽給我報了一個兩天一夜的研學採風軍事體驗活動,一起報名的還有班上的胡煜陽和左梓楠。

出發前一天晚上,我滿心期待這將要到來且從未有過的體驗,興奮得睡不着。第二天一大早,媽媽幫我整理好隨身物品,送我來到集合點。所有人到齊後,大巴車出發,我們依依不捨地向爸爸媽媽揮手告別,踏上行程。

一路上大家歡聲笑語,很快就到達目的地。我和左梓楠很幸運分在了一個房間,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套迷彩服,穿上迷彩服的我們就就像一個個縮小版的軍人那麼神氣。

下午,所有學員分隊,開始軍事體驗。我和胡煜陽分在五環隊,我們五環隊的口號是:“低調低調,中國駕到,不要掌聲,只要尖叫。”教官首先教我們站軍姿,不一會兒我就汗流浹背,就站不住了。但我想到昨天國慶閲兵儀式上軍人叔叔們昂首挺胸,整齊劃一的雄偉壯觀場面,也是在無數次暴曬無數次訓練才擁有的。我吃這麼有點苦根本不算什麼,於是我克服疲勞,努力把軍姿站標準,並堅持到最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