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課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2.33W

國小作文課的教學反思

作文課教學反思

作文教學“高耗低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我想主要是:教師對作文能力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全,重方法指導輕生活積累;學生寫作受模式化的東西影響過多,缺乏真情實感;書本或教師規定的一些寫作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脱節等。

針對這些問題,依據大綱要求,結合中年級學生特點,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注重觀察與積累的緊密結合。寫作離不開現實生活,學生作文更要靠平時積累。沒有較多的“知識、思想、語言”積累,就不會有傾吐內容,作文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也無從談起。為使學生養成觀察習慣,積墊知識素材,我實行兩條腿走路:課堂上運用“學後再導、先放後扶”的教學方法,夯實基礎知識,注意各種能力的培養;課下,借鑑龍口實邪大量閲讀、雙軌運行”的先進經驗,舉辦“談天説地十分鐘”、“堅持閲讀,寫讀書筆記”、“自辦手抄報”、“日記精馴等活動,並通過多種形式定期進行評比,注重指導觀察與積累,觀察生活求細求新,積累知識重量重精。

二、重視實踐活動與寫作指導的有機結合。學生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經歷着許多看似渺小卻有意義的事情,通過教師指導,也使他們掌握了一些寫作技巧,具有了一定的傾吐技能。可既然如此,為什麼多數學生還對寫作感到心有餘悸?我想主要是學生的實踐活動隨意性強、沒有目的性、動筆前教師的空洞指導又不能與學生的思維共振合拍所致,即:活動之前,教師沒有進行周密的.安排,活動之時,活動之後,教師又沒有進行具體指導,直到寫作時才煞費苦心,因此收效甚微。我平時尤其注意學生實踐與寫作指導的緊密結合,我們班級每開展一次活動,活動前後,我都進行周密的佈署、指導,並有目的的讓學生寫一篇文章。在指導學生做《我愛故鄉的楊梅》課後練筆“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時,我首先出示模仿課文寫的下水文《蘋果》,並從家中拿來了蘋果邊指導文章的寫作順序邊講解觀察內容,使學生從感性上了解觀察順序,知道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觀察、描寫後,再讓學生邊觀察從家中帶來的水果,邊指名試述,在品嚐、自述後進行同桌互述,最後寫作。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自然內容具體、層次條理。

三、鼓勵學生寫真事,抒真情。真實是文章的生命。因此,我們指導學生寫作的基石應是寫真事,抒真情。現在,由於學生見多識廣,對寫作目的認識不夠,被動應付,寫文章往往東拼西湊、東挪西借,這樣的文章自然無真情實感,使人讀後如隔岸觀火。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特別強調要求學生寫真事,抒真情,只要是真事,哪怕再短,描

述條理、明白都可以。

四、充分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狹義的語文教材——語文課本,是語文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是教師進行教學、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進行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的憑藉。語文課本中的多數內容是學生閲讀、寫作的典範。瑜不掩瑕,以語文課本上某些一層不變的寫作內容要求生性好動的孩子寫瞬息萬變的社會、事物,也未免有刻舟求劍、守株待兔之嫌。因此,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教材的典範作用,也要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運用。作文教學中,我對教材中某些與學生現實脱節的內容,往往會毫不吝惜地捨棄,依據實際,有機地加入一些學生耳聞目睹的人、事、物,作為寫作素材,持之以恆使學生養成了注意觀察、勤動筆的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