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翻譯技巧之如何避免中式英語

來源:文萃谷 1.74W

翻譯家Peter Newmark指出:“He (one who writes or speaks in a foreign language) will be ‘caught’ out every time, not by grammar, which is probably suspiciously ‘better’ than an educated natives, not by his vocabulary, which may well be wider, but by his unacceptable or improbable collocations.”

英語翻譯技巧之如何避免中式英語

(講或寫外語的人,很容易被講本族語的人識別出來,他們不是通過語法,因為其語法可能比一個受過教育的本族語人還要好;也不是通過單詞,因為其詞彙量可能很大;而是通過他所用的詞彙搭配難以或者根本不可能為講本族語的人所接受這一點而判斷出來的)。Newmark這裏所説的,也就是漢譯英譯者最應該努力克服的中式英語。曾在外專局工作多年的美國專家Joan Pinkham曾對中式英語下了一個比較全面的定義: “Chinglish, of course, is that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所謂中式英語就是那種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語又非漢語的語言文字,也可稱其為“具有漢語特色的英語”)(Pinkham 2000:1-4)。將“經濟發達國家”譯成“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ountries”,“一小撮搗亂分子” 譯成“a tiny handful of troublemakers”都是我們常見的典型的中式英語。因為“developed countries”,本來就是指“經濟發達國家”,而“a handful of” 本來就是指“一小撮”,譯文中所添加的“economically”“tiny”都是十足的畫蛇添足。在英語中,這些“多餘的詞”顯然與其所修飾的成分構成了“語義重複”,而為講英語的本族人所難以接受。

如果説,“語義重複”式的中式英語,一經點破,能夠或者容易為譯者所識別和接受的話,“語義衝突”式的中式英語,即使教師(尤其是母語為漢語的翻譯教師)指出,卻難以為漢譯英學習者所信服。比如,學生將“學習知識” 譯為“study/learn knowledge”,“犯錯”譯為“commit a mistake”,老師指出這樣譯不妥。學生對此難以理解和接受。他們會問“為什麼可以用“acquire knowledge”而不可以用“study/learn knowledge”?為什麼可以用“commit a crime”而不可以用“commit a mistake”呢?對於以上問題,只用在英語中習慣上如此這樣的`解釋是沒有什麼説服力的。最重要的是,如果在以後的翻譯中碰到類似的問題,我們怎樣才能判斷這樣的譯法是不妥的?怎樣譯才是自然、地道的英語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