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拜年春節的作文4篇

來源:文萃谷 2.27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拜年春節的作文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華】拜年春節的作文4篇

拜年春節的作文 篇1

過完年的第一天,我們就出去拜年了。

我們去了很多地方,也掙了很多壓歲錢,我要把一半的壓歲錢給爸爸媽媽,一半的壓歲錢自已用。

拜年的那一天,我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心想事成!

拜年的一天,我感覺自己非常快樂,能把自己的祝福帶給別人,也能收到別人給我的.祝福,所以我非常開心。

拜年春節的作文 篇2

每次過年的時候,整個城市都忙了起來,大家都在忙碌着。有的人趕着回家、有的人在準備年貨、有的人在大聲吆喝賣東西,可謂是最熱鬧的時候了,我眼中的春節是這樣的——我眼中的春節是個快樂的節日——人人都期盼着團聚,所以才會更加珍惜。

人們走親戚,拜朋友,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把自家豐盛的食物都拿出來,和親戚朋友一起分享。

桌子上擺出的菜,香氣撲鼻,誰也按耐不住,“狼吞虎嚥”的大吃起來,長輩也會露出欣慰笑容。整個屋子都沉浸在這種快樂的氣氛中。

我眼中的春節又是熱鬧的節日,孩子們在街上放鞭炮,大人們則拎着一大袋一大袋的年貨,年味馬上就濃了起來。

對孩子們來説,最有意思的就是放鞭炮了,我也不例外,但我覺得要有節制,污染的是我們寶貴的空氣,留下的是一大堆的垃圾,給清潔工增加很多的負擔,適可而止。圖的就是一個過年的氣氛。

我眼中的春節還是個紅色的節日,人們把最吉祥的話語寫成對聯,貼在們兩邊,祝願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紅色,包含着吉祥,存留着幸福,飽含了快樂,是個祝福的.象徵。門中的一個“福”字意味着來年是一片熱鬧的景象。

我眼中的春節更是個響亮的節日,特別是大年三十的時候,鞭炮震天響,沒有一刻停過,“劈劈啪啪——”天上的煙花別有一番色彩。聲音有的像打雷,有的則有幾番委婉。伴隨着絢麗的煙花,直入雲霄。大年夜是徹夜得響。伴隨着人們美好的祝福,開啟了新的一年——一聲聲對新年的美好祝福都包含在這鞭炮聲中,也是對過去一年的一種懷念,對來年的祝福。

我眼中的春節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美好的祝福,願在新一年裏讓祝福一一變成現實。

拜年春節的作文 篇3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飯,我們一家人早早地坐在電視前面,等着看春節晚會。

爸爸突然笑着對我説:“嘉嘉,新年到了,你快給爺爺拜年吧。”

我聽後,心裏想:我還從未給爺爺拜過年,怎麼拜啊?不知怎麼辦是好。只好轉臉看了看媽媽,媽媽笑着説:“快去吧,快去給你爺爺跪下磕個頭,説點祝福的話。”

我“哦!”了一聲站起身,扭扭捏捏走到爺爺面前,心一橫“撲騰”一聲就雙腿跪在了地上,先説了一聲:“爺爺,新年好!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命百歲!”然後雙手趴在地上,磕起頭來。

爺爺笑着對我説:“趕緊磕,你磕一個頭,我就給你二百塊壓歲錢。”我聽了更起勁了,“嘭嘭彭嘭嘭”,一下子就磕了五個頭。爺爺在口袋裏掏出幾張紅色的毛爺爺,笑哈哈地遞給我,並拉我起來。我接過來一數,三張?怎麼只有三張呢,爺爺不是説一個頭二百,那五個頭不是一千嗎?得十張才對。我大聲吼起來:“你騙我,你説一個頭二百,我磕了五個,為什麼只給三百?”爺爺笑起來説:“你要錢要上癮了,那麼你再磕兩個頭,我再給你一百塊。”我心想:不就兩個頭嘛,可一百塊錢夠我買一套早就想要的芭比娃娃啊,真划算。我就迫不及待地又磕了兩個,就這樣一百塊錢到手了。

我高興地唱着歌,舉着錢在屋子裏跑來跑去。可這錢在我手裏還沒曖熱,媽媽一伸手我的四百塊就沒了,錢跑到媽媽手裏了。你們知道為什麼呢?因為媽媽要把壓歲錢沒收了。

晚上我跟媽媽説:“媽媽,你能不能把我新年的.壓歲錢和平時的零花錢全存到一個存摺裏啊,等到開學繳學費和買書。”媽媽説:“嘉嘉真懂事,有錢也不亂花,知道大人賺錢不容易了。好,媽媽答應你,只要你把鋼琴彈好,把成績搞上去,我就給你買一套最漂亮的芭比娃娃。”

我高興地答應了,哈哈,明年過年我還要給爺爺拜年,多多磕磕頭。我就能買好多好多芭比娃娃了。哈哈哈。

拜年春節的作文 篇4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即承放飛帖之用。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時代發展、科技進步,拜年的“包裝”日漸更新換代,但是,中國人過年的傳統、拜年的習俗和在這傳統與習俗中藴含的對親友的祝福、對新年的期望,並未隨着公元紀年數字的增加而減少、淡化。

在道賀中豐富春節習俗

“拜年”是通俗的講法,此外尚有“見節”、“賀正”、“賀歲”等雅稱。“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人們外出相遇時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古時,倘若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説:“宋元祐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拜年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七年級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後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七年級拜本家、八年級拜岳家、九年級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説,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

宋歲朝圖:這幅宋人繪的歲朝圖,重在顯示正月七年級的拜年活動。主人送往迎來,家中設酒待客,兒童在園內燃放鞭炮煙花,大門上貼着門神,構成了濃厚的節日氣氛。

在禮規中實現人文教化

儀式所強調的是對同一血親的認同,而拜年正是從此開始。給家人拜年,對於重構家族或家庭成員內部的人際關係十分重要;給親朋好友、同事領導等拜年,顯然是在重新梳理親朋好友間的人際關係,增強親密程度;還有些地區在正月初八之後要耍社火,人們都會扭着秧歌,踩着鼓點,到附近的村寨拜年,而這些活動的真正意圖,就是重建一個更為廣泛的社會關係。

民國春節拜年祭祖。正月七年級清早,穿戴一新的晚輩要給家中的長輩(如父母、祖父母等)叩首拜年,以盡孝禮;長輩則端坐受禮,對未成年的晚輩還要給一些“壓歲錢”。

舊時,拜年是老北京人過春節很重要的一項活動。除自家慶賀外,親戚、朋友、同事、鄰里等從這一天起要互相拜年。

過去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係,大體可分四類:一是走親戚。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忱。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到了年禧,見面彼此一抱拳説:“恭喜發財”、“一順百順”。

首都博物館研究員、民俗專家沈萍認為,年的文化屬性,除了辭舊迎新外,就是通過各種儀式重構人際關係。晚輩給長輩拜年還包含着“感恩”意識的培養。長輩對晚輩的愛通常是自然而然地傳遞,而晚輩缺乏回報長輩的人性自覺。拜年不但是提升親情密切度的民間禮規,也是民間社會精神操練、人文教化、道德修養的自治活動。

在現代社會實現文化歸屬

辭舊迎新始終是過年也是拜年的主題、核心。拜年説的話、送的禮,甚至吃的東西,無不體現出對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此時人們心中充滿對未來的希望,對過往的人際關係中產生的摩擦、不悦等,多會採取一種寬容、化解的態度。從這個意義上説,拜年的現實意義集中地體現在調適人際關係方面。可以説,中國人憑藉着新年中的各種拜年儀式,建立了友誼,增強了互信,完成了和諧社會的建設。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祈慶富認為,中國文化推崇含蓄,有些平日不便表達或不好意思表達的情感,均可借拜年之機抒發一下。人們抱一抱拳、拱一拱手、道一句“給您拜年”,一切都很簡單,事實上卻是一種儀式。在這種簡單的儀式中,平日裏的誤會、不滿化作祝福、讚美,舒緩過往的矛盾,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過年時人們更看重的是“情”。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蕭放認為,人是羣居的社會動物,尋求文化的歸屬與心靈的安頓。奉祀家族祖先,親人聚會歡樂,人們的精神在親情的浸潤交融之中得以昇華。今天是網絡化時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