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作文

來源:文萃谷 1.08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菩提樹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菩提樹作文

菩提樹作文1

菩提樹,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普遍栽植菩提樹,它在《梵書》中稱為“覺樹”,被虔誠的佛教徒視為聖樹,萬分敬仰。傳説,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佛)的。

菩提樹屬桑科常綠喬木。一般樹高15米,直徑2米。樹皮黃白色,樹幹凹凸不平。樹枝有氣生根,下垂如須,側枝多數向四周擴展,樹冠圓形或倒卵形,枝葉扶卵形,枝葉扶疏,濃蔭覆地。葉互生,三角狀卵形;深綠色,有光澤,不沾灰塵,被看作聖樹的象徵。葉形美觀,常用作詩畫題材。花生於葉腋,不見真面目,稱隱頭花序。隱花果,扁平圓形,冬季成熟,紫黑色。 菩提樹原產印度,因此通稱印度菩提樹,別名思維樹。相傳梁武帝天監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藥三藏從西竺引種菩提樹於廣州光孝寺壇前。從此我國廣東、雲南均有菩提樹生長。 菩提樹樹幹富有乳漿,可提取硬性橡膠;花可入藥,有發汗解熱之功.

據傳,釋迦牟尼因痛感一生各種苦惱,遂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潛心修了六年,終於在佛陀迦耶的畢缽羅樹(Pippata,亦稱覺樹、道樹)下打坐,得證菩提果而成佛,菩提樹便成為佛教聖樹。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譯,其意譯為覺、智。覺,即覺察,察知惡事,用以指豁然開悟,如人睡醒,如入開朗的徹悟境界;智,指覺悟的智能,覺悟的途徑,開悟真理等。菩提樹拉丁學名中的種名Rligiosa,即神聖宗教之意;其英名Peepul或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寬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惡,覺悟真理之意。菩提樹據史籍記載,在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由智藥二藏大師從西竺(印度)帶回廣州種植王園寺,從此中國開始有了菩提樹,如今在廣州的海幢寺有三株三百多年的古菩提樹。廈門植物園的大菩提樹據説已有很長的歷史,是植物園內最大的菩提樹。1999年被颱風吹倒,後花巨資扶救,如今已煥發勃勃生機。

菩提樹值得我們尊敬.菩提本無樹......

菩提樹作文2

這裏種着一顆白蓮,那是百年的綻放;這裏種着一顆菩提,那是千年的守候;這裏有一羣悟道的人,那是萬年的參悟。

世間“愛恨離愁苦”早已與這菩提樹下數千道人無任何瓜葛了。

將自己的心放在別人的身體中參悟做人的道理,那是恕道。饒恕別人放過自己,不要將自己的痛家加施別人的心中,泰然面對別人的過錯,孰能無過,改即無過。寬容別人釋放真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亙古不變的真理隱藏在這菩提樹下。

將自己的心冰封在那遠古的冰窟之中,那是靜道。沉心靜氣闡釋世界,不要將虛浮聒噪放在心中腦中,淡然面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誰的人生不波瀾並起,靜而處之。淡心平和感悟萬物之美,萬物皆有美,或許一時的暢通為的只是後來的`風順情閒,青草綠樹,山清水秀,白瀑直下讓這萬物之美藏在皎白的白蓮之中。

將自己的心放在萬千民眾的生活之中,那是仁道。仁愛即心懷天下,心懷萬眾民生,不要讓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生活在水聲火熱之中,不要那極樂淨土變成朽木草灰,家不成,國不就,事事難休,欲語淚先流。帝仁則眾生仁,眾生仁則安國,安國則富強,富強則傲視於天下,對天下仁則天下隨,故仁道乃治國之至道。

將自己的心放在自然之間,山水之間,宇宙之間,那是無為之道。集大成者,斬斷七情六慾,忘卻百姓動亂,隨心而安,隨處而住,隨民而生,隨萬物而安天下。無為勝有為,可以去改變什麼,有一部分會失去原先的本質,變得面目全非。“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劃定的東西極度有可能造成百姓的貪慾,戰亂也隨之爆發,山河破碎,溝壑嶙峋。

望着這株白蓮這顆菩提,靜靜地坐禪打坐,合上眼眸悟道。

看破了是天命,看不破也是天命;看破了因為心誠,看不破因為心濁。

菩提樹作文3

當你吃完午飯,在學校的操場上漫步時,你是否看見了直立在操場邊上的那一排菩提樹,綠影婆娑,讓人不由自主走近它們。

現在正是菩提樹開花結果的時期,好像把它所有生命力都展現給我們看,它那碧綠的“長髮”直垂下來,好像一個羞答答不肯露面的小姑娘,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彷彿有一個調皮的孩子打翻了裝着綠色水粉的顏料盤,把綠色全染在了樹葉上面。微風吹來,樹技隨風舞動,好像在跳一支華爾滋。

我走近一棵菩提樹仔細觀察,只見它深棕色的樹幹上伸出許多枝椏,上粗下細,奇怪的是枝椏並不向上生長而是向下垂,長滿了茂盛的綠葉,有幾支細細長長的小枝一直垂到地面,上面沒有一點綠葉,開出了白中帶黃的小花,就像一隻只小蝴蝶停在枝上,美麗極了。我把鼻子湊了上去,聞了聞,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菩提花不但美麗小巧,而且清香撲鼻”!我不禁歎道。

有的菩提樹長得較快,已經開完花結果了,那一朵朵小花兒不見了,在原來開花的地方長出了一個個豆莢似的小果子,剛長出來時圓圓的好像一個裹着綠色大衣的小嬰兒,果子越長越大,一個接着一個地長,慢慢就變成長條形的了,還有的果子屁股尖尖的,十分俏皮。

看着看着,我彷彿自己就是一棵菩提樹,穿着翠綠的衣服,在陽光中挺立着,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不光是我一棵,一排的菩提都在舞蹈。風過了,我靜靜地站在那裏,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蝴蝶從我身旁飛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菩提樹,我是在看菩提樹啊,學校操場上的菩提真美,我愛校園的菩提樹。

菩提樹作文4

從《讀者》上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在紐約的小鎮上,約翰夫婦家門口有一棵菩提樹,這是紐約少見的一種樹,大概也正因如此,樹旁邊特別支撐了一個堅固的鐵架,也許正是鐵架讓菩提樹避過了風雨的襲擊,它一直長得鬱鬱葱葱,成了園子裏的一道風景。

這年夏天,正是菩提樹枝繁葉茂的季節。不知怎的,它卻突然枯死了。每一個路過的人,都為它的凋零而倍感惋惜。這棵樹從小就被人特別照顧,由於有鐵架的支撐,從來沒有向風雨低過頭,為什麼幾十年過來了,今年卻一下子就死了呢?

約翰夫婦撫摸着菩提樹那依然細膩而光滑的樹皮,突然發現樹皮上竟被人割了一圈裂口。“是誰害死了菩提樹呢?”約翰沿着刀痕轉向另一側,發現竟然是那根綁在支架上的鐵絲。想必是菩提樹幼小時,自己為了保護它而拴上的,豈料隨着樹的成長,鐵絲漸漸地嵌入了樹皮,直到此刻發現時,卻已經遲了。

看到菩提樹生命的逝去,我不由又想起了晚報上刊載的一則消息,説武漢市有一位年僅19歲的姑娘,因“考後沒一點信心”,竟服自盡。次日結果單公佈,而她的成績卻超過高校錄取線7分。

讀完故事,我感慨萬分。對孩子的呵護,如果超過有限的尺度——也許便成了溺愛。正如那成長中的菩提樹,溺愛便是那一圈圈保護着它的鐵絲,在保護我們的同時,也正傷害着我們。俗話説,“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彩虹固然美麗,但不在風雨之後,她是無法顯示出它的美麗的。

一位哲學家説:如果一個人一生中沒有經受過任何挫折,那麼他的一生是不完整的。面對這些故事,我想説:“爸爸媽媽們,放手吧,還孩子們自由,讓我們一起與風雨同行吧,那才是超凡絕塵的真愛。”

菩提樹作文5

中國近代最黑暗最混亂的時代,有一些可敬可親的人物挺身而出,將自己化作一把閃電的利劍、一聲透徹的雷聲,試圖劈開那黑暗,讓更多的讓擺脱困境,重見那墮落於海底的陽光。

在新文化運動之中,有一顆在文學界上空閃耀着的星星,在歷史漫漫長路上的一朵芬芳撲鼻的鮮花,正展現出它的獨特。文學精神,那就是文學巨星——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曾著有《朝花夕拾》、《野草》、《吶喊》、白話文《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多部名著,自從在雜誌上刊登《狂人日記》以來,魯迅先生逐漸被世人所知,他的文學精神也漸漸被世人所瞭解,這與他去日本留學的覺悟是離不開的。

當時魯迅去日本仙台學習醫術,可當他看到一羣中國人在看到敵人殺害中國人的影片時,不僅不流下痛苦的眼淚,居然還拍手叫好!魯迅憤怒了,他頓時恍然大悟,國人們的身體是可以醫治好的,但國人們的心卻無法醫治!魯迅先生立即回國,棄醫從文,在那個格局動盪的時期,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讓更多的人開始去拯救那個支離破碎的國家,讓愛國之心開始共鳴,讓人性的醜陋無處可逃、內心的滿腔如雪開始迸發,讓這個國家看到了那一絲絲微小的希冀。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對魯迅先生人生的寫照,他的愛國之心被世人所讚歎、所認可,他的文學精神敲響了人們心中的警鐘。他以另一種特殊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他的憤怒,在當時的社會是難能可貴的。

一個國家的文化,代表了這個國家的內涵和真正的精髓,而文化並不只限於表面,而是要不斷地將那繁重的、華而不實的外表像抽絲般一層層抽走,才會顯露出那樸素且純潔的內心。那是創新的精神和愛國的情懷。守護住心中的那棵菩提樹,執著地去領悟文化的內涵,帶着心中的疑問,靜靜地坐在菩提樹下,靜靜地,靜靜……總有一天,你會等到只屬於你的那一顆、最堅硬的菩提子。

菩提樹作文6

善良的人,往往知曉自己的真心,明白自己的言行;善良的人,常常聽得懂動物之間的言語,他們多了一份天真。善良本身,猶如混沌人世間的一片淨土,一縷蓮花的馨香。善良是一個人的品質,它經歷了風霜雨露,漸入疏宕深遠,在人的內心深處的空谷迴響,不絕於耳。

善良往往體現在一個人的文字中。師陀筆觸細膩幽默,感情真摯,善於描摹人情世態;林清玄的文字就如一道山泉,緩緩地向我們心中滲透,自有一股感人的力量在其中。師陀和林清玄本性善良,他們對這個世界有着細膩平凡的理解,因他們的善良之心,筆下的世界也變得善良廣闊。他們的文字有種淡淡的香,看完之後會有感恩和善良的感覺。小故事的平淡雋永,正道出了人心的“如水如鏡”。

一壺茶,沏出人生百態,品出靈魂的善良。茶可醉人,亦修心。茶貴在其清,似一泓春水,將碌碌凡塵洗淨,得半日之閒。茶修築了善良的內心,使善良順着裊繞的茶煙旋轉而上,鑽入人體內。“松風竹爐,提壺相呼”,是古時文人雅士喝茶的情調與意境,茶香詩情,善良秉性,隨着忘我的靈魂,達到了最美境界。

手下留情亦是善良。當世人説了兩千多年的秦王暴政,是不是該停下來想想:如果當年他“焚書坑儒"做得決絕,又怎會留傳許多古書卷軸?他發了瘋地尋找長生不老藥,不就是想繼續霸業嗎?但在胡亥爭奪王位時,他難道沒有看出破綻就這麼被迫死了?他對儒士、兒子手下留情,雖然與他冷漠殘酷的形象不符,但誰都有那麼柔軟的一面吧。他還是善良的,看到母親受辱時,他會哭;看到宮廷鬥爭,只剩殘局時他會痛,那骨子裏的善良鑄就了一個冷血又柔情的靈魂。他給了別人寬恕,也將善良完好地封在心田。

善良的表現有很多,從小事到大事,不能泯滅的是良知。我們帶着善良走過往朝,善良一旦離開,便是訣別。此後,千山迢遞,萬里層雲,如何覓得影蹤。“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保留一顆菩提之心,攜着一絲善良之魂,度過此時的韶光歲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