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該如何給作文評價

來源:文萃谷 1.79W

淺談該如何給作文評價

作文評價是寫作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指導、鼓勵學生主體寫作的重要步驟。學生將一篇寫好的作文交給了教師,就如同交出一顆心,總是焦慮不安而又滿懷希望地期待教師評價。而評價與點評(評語)是緊密聯繫的,點評是評價的定論性核心方式之一,是激勵寫作、促進寫作、評價寫作的權威度、可信度的保障語言,因此,教師如何給學生作文評價或點評,如何解讀作者的心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

作文點評一般應具有下列基本特點:一是激勵性。教師重在發現學生寫作過程中的閃光點,使學生在讚賞中激發寫作興趣,“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這是教師給茅盾國小時的作文評語。其時“小子”十二三歲,無論他如何天資聰穎,教師的評語還是有點言過其實。但是誰又敢否認,不是教師那激奮人心的評語,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少年茅盾成為後來的一代文豪呢?二是商榷性,所謂商榷性,就是指給學生習作指出缺點時。要求教師用啟發的方式和商量探討的口吻。這是一種民主的作風,也是對學生民主意識的培養和薰陶。而且使用商榷性的語氣,學生容易接受。三是針對性,評語應該根據寫作訓練的目標,有所側重,不宜面面俱到。如教師給少年茅盾《文不愛錢武不惜死論》一文的評語,就是主要針對文字功夫來講的;“慷慨而談。旁若無人,氣勢雄偉,筆鋒鋭利。正有王郎拔劍斫地之慨。”

在新課程背景下,許多教師嘗試主體性作文教學,並構建起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評價體系。他們認為,學生作品真正的“第一讀者”與“第一評者”均應該是學生自己。儘管學生作品裏有教師的汗水和智慧,但是,作文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真正的心性流淌。把作文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讓他們自評、互評,讓他們成為寫作的主人,這才是喚起學生寫作熱情的關鍵。這種認識和實踐無疑是符合新課標精神的。“授人以魚,可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供一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作文評價的方法,使學生在自評或他評中,經過不斷的`個性化反思,逐漸形成自己的判斷,培養作文評價能力,正是我們作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問題在於,在目前的評價方式和話語體系中,大都只是對作文內容和形式作出判斷性評價,出現在學生作文點評中的都是一些冷冰冰的字眼:“語句通順,層次分明,但語言欠生動,中心欠突出……”這樣空洞的,程式化的評語屢見不鮮。有些教師精心設計出學生作文“自我評價表”,也都是按照大學聯考評分標準加以細化,設計若干條條框框,讓學生自我測評。這些方法和評語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評判和界定作用,但其模式化和機械性的特點,很難體現教師豐富的思想和鮮明的個性,學生在自評或他評中自然是照葫蘆畫瓢,評語中難以展現才情與自我,寫作的激情也難以進發。

遵循共性,提倡個性,應是作文教學評價改革的方向。無論是教師給學生點評作文,還是教師指導學生自評或他評,都應體現評價者對於寫作的理解,對於作者的理解,對於教育的理解,都應以心靈解讀心靈,唯其如此,才能與作者發生共鳴、產生碰撞,才能在表達自己思想的同時提升作者的思想。作文評價的激勵、修正、調控、提升的功能和價值方能充分體現。倘若一味套用大學聯考評價標準,採用一種評價模式,板着面孔説教,每篇都是陳詞濫調,那樣的作文評價是很難顯示其價值和生命力的,學生的寫作慾望也難以激發。

近年來,深圳市教研員程少堂,主張大膽突破傳統的作文評價模式和評價話語體系,他的作文點評將自己獨特的感受,發現與小作者對話交流。這樣的點評坦蕩幽默,點石成金,令人耳目一新,為新課程作文教學和作文評價走向多元化、個性化提供了啟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