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動力作文

來源:文萃谷 2.1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新是動力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創新是動力作文

創新是動力作文1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隨着創新這一話題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新品”出現在市場上。一個沒有創新的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於歷史長河中,我們應繼往開來。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改革創新事件。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召羣臣進宮商議變法之事。一些人認為:“法古無過,循禮無邪。”要因循守舊,因此他們反對改革變法。而商鞅卻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想復,何禮之循……”他用這些話駁斥了那些反對變法的人。商鞅堅持變法改革,並提出了一系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自此,為秦國發展成為戰國時期最富強的國家,甚至於後期秦始皇統一中國打下基礎。沒有創新變革,秦國就不會變強。所以,創新是國家進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科學領域中,我們也有無數新興的產品出現。中國速度,無疑是讓世人震驚的。從高速鐵路到港珠澳大橋,再到疫情期間的火神山醫院等。這些都是中國在科技領域通過創新改革後得到的成果。科學也需要創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傳統的束縛,才能發展科學。學會創新,才能使國家發展進步。

創新,是藝術的生命。獨樹一幟,在藝術界中可以説是很常見的事情。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經獲得了世界和平獎。他在面對已經獲得的成功從不滿足,秉持着一種謙虛,向他人學習的態度。於是,他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創新改進自己的繪畫風格。他六十歲時的畫風與之前的畫風明顯不同,在他七十歲,甚至於八十歲的畫風都與之前不同。齊白石一身中曾五次改變繪畫風格。而正因為齊白石老先生在成功之後,並沒有停下追逐的腳步,繼續創新改變繪畫,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加完美成熟,也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他常告誡弟子:“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齊白石先生認為畫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意思是在學習別人的長處時,不能生搬硬套,要創造性的運用,不斷創新發展,這樣才能賦予藝術鮮活的生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如果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麼創新就是發展科學技術的重要保障。

創新是動力作文2

在許多人看來,成為科學家那是一件多麼遙不可及的事情呀!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創新小達人。每年的學校科技節活動中,我總是被展出的一幅幅科幻畫、一件件小製作、一個個金點子所深深吸引,併為這些了不起的創新而歎服。

創新是一件多麼奇妙的東西啊!大人們可以足不出户就有快遞員把心儀的物品送回家,老師們可以不用把家長們召集來就能在網上完成試卷的點評,小朋友們可以不用身臨其境就能通過VR體驗到虛擬世界的仿真效果。創新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創新從哪裏來?創新從我們的生活中來,創新從我們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中來。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是呀,魯班因為思考為什麼一根小小的野草就會劃破了他的手,最後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子;瓦特因為小時候思考看到水蒸氣頂起壺蓋的現象,最後發明了蒸氣機;牛頓因為思考為什麼樹上的蘋果會掉下來而砸了他的腦袋, 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所有的發明,所有的創新都是從愛思考開始的。

要想成為創新小達人,除了要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先養成愛思考問題的習慣,凡事要多問個為什麼。為什麼我們在做紙船載重試驗時,紙船能夠裝載那麼多的玻璃珠子而不下沉呢?為什麼我們在做雞蛋保護器的試驗中,雞蛋從高空下落而不會破碎呢?我們不只是要思考未知,還要敢於對已有的創新提出疑問,如是否能在“互聯網+”和“智慧城市”的生活中,實現WIFI信號免費覆蓋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呢,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免費上網,共享互聯網發展帶來的便利呢?

思考了,我們才能讓自己的思維更寬廣。只有我們思考了,才會有行動的方向,只要我們思考了,就會有創新的可能。愛生活,愛創新,讓我們從愛思考開始。

創新是動力作文3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從人類學會直立行開始,從人類學會並使用工具開始,人類 的創新便拉開了帷幕。

科技創新,讓我們的生活學習更便利。

以書籍的演變史為例。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但是甲骨不易得。於是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竹簡和木牘。為了克服竹簡木牘笨重的缺點,春秋末期人們發明了輕便的帛書。這些造紙術傳播出去以後,朝鮮、日本便用帛和簡寫字,印度用白樹皮寫字,埃及用紙草的內皮壓成“紙草紙”寫字,歐洲用羊皮作紙寫字。直到東漢蔡倫發明了用破布漁網樹皮製成既輕且賤的紙,手抄紙術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發明雕版印刷書,大大提高了制書效率。如今,縮微圖書越發微小易存,整個大英國藏書,可保存在指甲蓋大小的電腦芯片上。

制度創新,讓我們的生活更進步。

據史書記載,東漢時期,我國地震活動頻繁,幾十年裏發生較大的地震都有20幾次,正是這個原因,促使張衡花很大的力量綜合了當時的先進技術,反覆研究,終於創制了人類歷史上多用途測震儀。它的誕生比現代地震儀早1700多年。地動儀的設計和施工,確實是當時第一流的。反映了我國東漢時期的科學技術和水平。建國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試看:三峽大壩電站的電流已照亮近半個中國;青藏鐵路的修建,必將大大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的宏偉藍圖也已徐徐展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機也已圓滿成功……

歷史發展已經證明,核心技術不可能從別人那裏買來,核心競爭力不可能從外部得到:要想在國際競爭中不受制於人,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創新,需要社會鼓勵創新,尊重創新,保護創新。不斷創新,事關全局,任重道遠,把創新和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在創新中追求發展,在發展中促進創新,這樣的創新才有時代價值,才有光明的前景。

我相信,我們的祖國是不斷髮展和創新的,我們的'祖國也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創新是動力作文4

西紅柿被引入歐洲的時候,因懼其有毒沒人敢吃,這聽起來讓人覺得可笑。那麼可笑之餘是否又引起我們的一連串的深思呢?

如果沒有醫生湯姆遜大膽的第一口,被譽為“愛情蘋果”的西紅柿,可能只會被擺放精品櫃中,並附有一張告示:僅供欣賞;如果沒有湯姆遜的第一口,那麼西方人的餐桌上是不是又少了一道美味佳餚?如果沒有湯姆遜的第一口,西班牙一年一度的“西紅柿節”上那一車車“帶毒”的西紅柿不就成了謀殺他人的兇器嗎?西紅柿的故事告訴我們:社會需要大膽創新的人。

是的,翻開史冊,你會發現孔子首創第一家私立學校,是教育面向平民;蔡倫用麻頭,破布,爛漁網造出來精美的紙張;王安石不畏天變,不畏人言,不畏祖宗之法掀起了11世紀中國一場偉大的變法……中華民族不是正因這些大膽創新的人而博大精深,光耀世界嗎?

中國是這樣,西方也亦是如此。

梵高,正因為他狂放不羈得用色和汪洋恣肆的激情,加上他古典繪畫的功底,才創造出了流芳百世的《向日葵》;畢加索,憑着自己敏鋭的感知,才步出傳統油畫的道路,成為不朽的印象派大師;當音樂學府的老教授面對電聲樂器大歎“世風日下”的時候,理查德·克萊德曼卻大膽地把樂器重新組合,才有瞭如此深邃的《星空》。

記得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清朝書法家翁方綱和劉墉,前者翁方綱對古人書法刻意求似,後者劉墉卻博採眾長自成一體。翁問劉:“那一筆是學古人的?”劉反問翁:“那一筆是自己的?”這在文壇的記錄中留下了詼諧而富有哲理的一筆。

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戰國時期,通過商鞅變法,成為當時最強的國家,陸續滅掉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這就是創新。鄧爺爺是我國建設新農村的總領導人,他決心在沿海地區高經濟發展。無論摸着石頭過河還是踩着高蹺走路,社會上都需要這種“敢於吃螃蟹”的人。

想象力比創造力更重要,想象源於對事物的創新。因為創新,瓦特改良蒸汽機,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因為創新,愛迪生髮明瞭電燈,把人類帶入了光明的世界;因為創新,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因為創新,中國發展起來了。

對於我們21世紀的青少年來説,我們更加需要創新,只有創新,社會才會不斷進步,人類文明才會不斷髮展!

創新是動力作文5

馬爾滕曾經説過:水不流動,必至污濁。同樣,一切事業,假使使當事者不常留意改進,改良,努力着創新,最終是準會落伍,失敗的。所以説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

歷史就像一輛時空之車,它從古駛到今,並將繼續向前方行進,創新便是它前進的車輪。因為創新,歷史才不斷地發展。回首望去,在農業的發展史上有這樣一段足跡,皇帝炎帝發明農耕器具,到後朝代中使用水車,到如今的噴灌技術和農業土地多利用,這是一個又一個的創新,這個創新,使中國這個農業大國可以養育着世界上1/5的人口,再想想,政治上無論是北孝文帝通過改革創新使國家興旺,還是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再想想,數學上無論笛卡兒創立了解析幾何學,還是祖沖之將“π”算到小數點後9位;再想想,科技上無論是我們國人為驕傲的四大發明,還是虎克發明了顯微鏡;再想想教育上無論是孔子的因材施教,還是當前的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這些,不管在哪一行,無不都充分體現着創新的力量,揭示着,創新推動者整個社會的發展。

有的朋友説:‘那都是偉人所做的大事,跟我沒有關心呀。’那你就錯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都離不開創新。當有的同學發現擦黑板時有灰塵,於是發明了一個新種新的黑板擦。當有的同學發現考試時鉛筆容易壞,於是發明了自動鉛筆。這些例子無不都證明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離不開創新。

不僅個人需要創新能力,而且整個國家也需要創新意識。因為只有創進才可以發展,只有發展,才可以屹立世界民族之巔。

我們不妨回頭看看,當年清政府的閉關鎖國,缺乏創新使中國被其它國家蹂躪,使國家落後,也正是共產黨的改革開放的創新意識,讓中國重新回到世界民主的發展大潮中去。細細數來,方正集團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已經成為世界領先技術,神舟七號的發射成功,龍蕊1號CPU的研製成功,還有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等等,這些創新的技術使中國快速發展,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定會位於世界民族之首,而這個成功便是源於我們不斷的創新。

創新就是這樣與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讓我們去學會創新,為了自己的前進,為了國家的前進,為了世界的前進!

創新是動力作文6

創新精神是世界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有了創新精神,就有了前進的希望。剛剛離我們遠去的傑出科學家、中國“兩彈一星”工程奠基人錢學森爺爺在臨終前最後一次談話中強調指出,我國科技人才的教育需以培養創新精神為第一要務。

創新精神不僅是科技人才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每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那麼,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呢?

首先,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要充滿好奇心。牛頓少年時期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為什麼掛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運轉着,它們為什麼不相撞呢?這些疑問激發着他的探索慾望。後來,經過專心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能提出問題,説明在思考問題。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問題,那才是最大的問題。好奇心是包含着強烈的求知慾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誰想在茫茫學海獲取成功,就必須有強烈的好奇心。正像愛因斯坦説的那樣:“我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

其次,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追求創新的慾望。“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詩聖杜甫在詩歌創作中不一味擬古,而是孜孜以求語出驚人的絕句,才成就了杜甫沉鬱頓挫的絕妙好辭。如果沒有強烈的追求創新慾望,那麼無論怎樣謙虛和好學,最終都是模仿或抄襲,只能在前人劃定的圈子裏周旋。要創新,我們就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勇敢面對困難,以非凡的魄力開闢出前人未曾走過的路。

最後,要努力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修養,堅持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創新並非漫無邊際的胡思亂想,沒有科學文化知識做後盾,創意難以結成碩果。創新精神也只有符合社會道德取向,才能被人們認可、接受。

少年強,則國強。巍巍耀華園,82載春秋始終走在“繼承——發展——創新”之路上,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無數繼往開來、勇於創新的人才。“耀華杯“科技節已經拉開帷幕,它為我們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供了舞台。就讓我們放飛智慧,施展才華,積極參與,從一個個小發明、小製作中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最後預祝同學們在科技節中取得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