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觀察生活作文9篇

來源:文萃谷 1.52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察生活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觀察生活作文9篇

觀察生活作文 篇1

春天已經真正的來了,天氣暖洋洋的,沒有一絲寒意,一些身體倍兒棒的人已經穿上了短袖,但是,隨着氣温的上升,瞌睡蟲也隨之肆虐起來。

在上午的時候。同學們還在好好聽講,到了下午就一個個昏昏欲睡,腦袋像個鉛球一樣,早就被瞌睡蟲給入侵了,老師迫不得已,使出了“河東獅吼”,但是完全不起作用,同學們的小腦袋還是一點一點的,有幾個甚至已經趴在桌子上口水亂流、鼾聲如雷,老師好不容易把他們叫醒了,沒過多久有恢復了之前的狀態,老師教訓他們,他們還振振有詞的反駁道:“太陽這麼好,這麼暖和,我們忍不住啊!”到後來老師索性不管了……

因為老師自己也被瞌睡蟲俘虜了,講課的聲音懶洋洋的,講着講着老師竟然睡着了。

手裏的課本不知不覺的掉了,這一下可把同學們給驚醒了,隨後教室裏爆發出一陣大笑,老師站在講台上那個尷尬呀…… 窗外的,各色各樣的花兒在風中搖曳着,似乎,這場春困的鬧劇也逗笑了她們呢……

觀察生活作文 篇2

在四年級,有一道數學簡便運算的題目,雖然現在對於我們來説很簡單,可是當時,這道題目是有難度的。

“在二千以內所有偶數的和與所有奇數的和之差是多少?”搞什麼東西?這種題誰會啊?老師出了題後,同學們都認為自己解不出來,所以目光呆滯,等待着老師的答案。

只有我還在思考。突然我好像想起了什麼,於是我對同桌説:“請你相信我,答案是一千,我看一眼就知道了。”同桌沒有理會我,他還在等待老師的答案。

老師終於開始講題了,這既讓大家等到了,也讓我等到了。

老師的方法就是用公式,把兩邊得數之差求出來就行了,答案是一千。

我有些失望,老師的方法不是我所想的。可我同桌卻目瞪口呆地看着我,然後指着我,對老師大喊:“老師!他、他一看就知道答案了,而且是對的!”

老師走到我面前,笑眯眯地對我説:“你的方法是什麼?”我把我的方法説了出來:第一個偶數減第一個奇數是一,第二個偶數減去第二個奇數還是一,一共有一千個偶數和一千個奇數,所以是一乘以一千等於一千。

大家都在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其實這些題需要觀察,發現,是不會太難的。

生活也是這樣,只要你善於發現,細心觀察,你就一定會有收穫。

觀察生活作文 篇3

作文教學有“三怕”:教師怕教,學生怕寫,教師怕改,如何克服這三怕呢?從教20多年來,給我最大的體會是:學生要學會觀察生活,才能寫好創新作文。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嘗試了以下途徑,並已經取得了滿意的效果,20多篇學生習作經我推薦,或在報上刊登,或在電台播出,或在競賽中獲獎。

一、關注和觀察生活: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陸游《示子遹》)。學習文章何嘗不是呢?先要在“文”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實踐,需要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素材。

我國清代小説家蒲松齡,為了積累寫作素材,專門在集市上擺設茶攤,免費提供茶水,行路之人喝着茶,聊着天,天下奇聞軼事,不經意間吐露出來,勤快的蒲松齡,絕不放過這些,他總是手記筆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他創作《聊齋志異》的素材,再經過加工整理,膾炙人口的聊齋故事誕生了。

以上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迪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你身邊的人、 事、 景物,並通過觀察和思考,選取值得記敍的材料。

二 、觀察的方法:

1 、全方位展開,細緻深入:

觀察之前要弄清觀察的對象,過去,很多同學以非凡人物、 重大事件、 奇異景物為唯一觀察對象,其實生活中固然有非凡人物 驚天動地的大事,奇異的景物,但更多的是普通的人,瑣屑的事,司空見慣的景物。這就需要我們展開全方位的觀察,不要輕易放過身邊人,身邊事,身邊景物。通過深入的觀察,挖掘出具有新意的反映時代精神或美好心靈的材料。

2 、觀察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

俗話説“一娘生九子,子子各不同”,同時,我們又想到另一句話“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無論是哪一句話,寫小夥子總是“英俊瀟灑,兩眼炯炯有神”,寫姑娘總是“大眼睛,櫻桃小口,一笑兩個小酒窩”之類,這樣寫肯定是不能夠把人物的特點和人物的個性寫出來,以致造成“千人一面,千面一孔”的刻板模式。

請看一個學生對人物的描寫:

他個子不高不矮,身體不胖不瘦,臉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寬不窄,耳朵不圓不長。

這樣的描寫讓人物臉譜化,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以為即使是一類人,也不應該是一樣的,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個性特點。

由此,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注意寫人的文章,,要注意抓人物的的外貌特徵——眼睛的變化,採用畫眼睛的方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有一位學生在《那雙小眼睛》裏寫道:“小眼睛眨巴眨巴的,默契配合着令人肉麻的恭維的嘴巴,一睜一眯,在小眼睛睜開的瞬間,我彷彿看到了兩束攫取的光直刺過來”。

3 抓特徵,描摹事物:

天地萬物,各有各的個性,只有找出個性與共性的本質區別,個體才會鮮明而突出,從而留給人物難以磨滅的印象這便是事物的特點。

七年級下學期,讀完“動物世界”單元,學生們非常喜歡以下這些動物:漂亮、馴良、乖巧的松鼠,具備“音樂天賦”的金龜子,憨態可掬、温厚活潑的大熊貓。

學完這一單元后,要訓練學生介紹熟悉的動物,描述動物的故事。我讓學生們踏進農村,回到家中,去觀察牛羊豬狗貓的親熱勁;去聽雞唱鵝鴨叫的農家樂,學生們瞭解了動物後,更加親近和關愛動物,並且有了強烈的表達慾望,於是,我便讓學生寫一篇自己所熟悉的動物。

有位同學對小白兔的外貌特徵作了如下介紹:

“小白兔全身蓋一層雪白的毛,它像別的哺乳動物一樣,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四條腿,一條尾巴”。

這種介紹仍然是停留在一般的表面現象上,嘴、鼻、眼、耳和腿是任何哺乳動物都有的,僅用“全身蓋一層雪白的毛”,不能把小白兔區別於其它動物的特徵表達清楚。我讓他回去再次觀察,然後修改這一段,該生修改好的文稿:小白兔嘴角尖腮幫不停地顫動,嘴脣裂開成三瓣,眼睛像一對紅色的玻璃球,見到陽光就微微眯起:耳朵長而直豎,有時還會微微轉動,前腿短,後腿長,跳躍式前進,肉墊腳。爪像趾內側彎曲,尾巴短小,全身披一層柔軟有光澤且雪白的長毛。

通過反覆觀察,學生終於寫出了小白兔獨具的外貌特徵,從而明白:描寫動物特點,就要具體的寫出動物的色澤、形態、特性等方面獨有的特徵。

如果不是習作者仔細觀察,就很難發現這些細節特徵。

4 情感導航

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中説:“情以物遷,辭以情發”闡述了情景交融的形象思維規律。

這就告訴我們“萬物皆有情”,我們觀察的對象往往是客觀的,而觀察的主題卻是充滿情感的有血有肉的人,我們觀察時,均會帶有情感因素,在情感導航下觀察。

帶着情感觀察,在情感導航下觀察寫出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實感。正像《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試驗稿)》要求的那樣“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平時我們要求學生關注親情,關注母愛,關注師生情,關注人間真情,寫真事,抒真情,這樣學生觀察多了,寫作中的`路子寬了,情感濃了,出現了許多真情實感的優秀習作。

怎樣使學生的情感成為可能呢?勞動。學生長期不參加體育勞動,不僅養成了懶惰的習氣,導致了體質的衰退,而且與寫作無益。學生在空閒時間參加一些家務勞動或社會公益勞動,有益身心健康,同鳴與傾訴也就在其中。

總之,要寫好創新作文,學會觀察是至關重要的。這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過程,我們教師要堅持不懈的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從實踐中學會觀察和積累,只有材料的倉庫滿了,才能為寫好創新作文鋪平道路。

觀察生活作文 篇4

清晨,陽光透過窗户,鳥兒嘰嘰喳喳的歌聲把我從睡夢中拉了出來。啊!一個星期天!沒有作業,沒有輔導班,我應該去外面走走。

走出家門,腳步不由自主地來到了廣場花園,本想好好在這花香中沉醉一下的。可是,我的腳步停了下來,竟是如此一幅景象!

花都謝了,滿地的落花使人好生惋惜。旁邊的小草們呢?也無精打采的,一切都沒了生機,秋天來了嗎?

是啊,秋天來了。一個令人心生悲傷的季節來了,我捧起幾片落花,也不禁為它們歎惋。春天,她們是那樣嬌豔奪目,夏天,也開得燦爛奪目,可這一到秋天.........

抬頭,旁邊的幾棵果樹也紛紛地落下葉子,漫天的落葉,使我的心情更加悲涼,就在上星期,第一次英語考試的成績使我震驚。以前高坐領頭寶座的我,如今,也被殘忍地拉了下來。我多像這落花落葉啊!曾經是多麼高高在上,今日,卻如此殘不忍睹。

想到這裏,內心的酸楚不禁湧上心頭。老師對我沒了以往的熱情,同學們也冷嘲熱諷。我再也沒了以往的驕傲勁了。我就像這個季節一樣,枝折花落。

我剛想離開這個悲涼之地,目光落在了其中一棵果樹的枝頭上,竟然結了一個果子。小小的,還透着些青澀。對呀!這還是個豐收的季節!

我又低頭看着滿地的落葉,它們的下一代不就是果實嘛!還有那些腐爛的落花,葬在泥土中,也是為了果實更好地生長呀!

頓時,我心頭的委屈煙消雲散。儘管我心靈的秋天已到來,但我如果放棄,就取得不了珍貴的果實。因為,這也是個豐收呀!此刻,我已明白了這個季節,還有滿滿的希望。

在我的心中,是一座花園,那裏也有希望!落花與落葉,終究要成就果實的到來!

觀察生活作文 篇5

有一次,在一個夏天的中午,我在大樹下觀察昆蟲時,天氣驕陽似火,熱的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將我的背心都濕透了。

不知怎麼的,一不留神,我發現放在地上的放大鏡下的一塊小木頭燃了起來。開始,木頭的中心有一個小光點,火就是從那裏冒出來的。

後來,我從書上了解到,“太陽光照射在放大鏡上,把所有的熱量都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聚光點。當熱量聚的過多時,就會將放大鏡下的可燃物點燃。”

如果外出野營野餐時,你想點火,可是沒有火柴或打火機。該怎麼辦?這時,你就可以用放大鏡點火了。

通過放大鏡這件事,我體會到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奧妙還真不少呢!你發現了嗎?

觀察生活作文 篇6

週末老師佈置的作文是觀察家長做家務。真是慚愧,我平時從沒仔細觀察過。這次我決定觀察媽媽炒菜。

週末媽媽都會做幾道拿手小菜,比如醋溜空心菜梗、椒鹽蝦、糖醋肉等等。其中醋溜空心菜是我最喜歡的一道菜。照例媽媽先去菜市場買了一把脆生生、黃綠相間的嫩空心菜梗,捎上一些肉,少許紅彤彤的小米辣,就回家做菜了。到家後,只見媽媽首先把空心菜梗粗的一端用刀切去一小段,再一根一根放在撒了少許鹽的清水中浸泡10到15分鐘,媽媽説這樣子可以消除農藥和小蟲子。泡在水中的空心菜就像一根根小竹排,清新得賞心悦目。浸泡的同時掰蒜,用刀背拍扁切碎,紅米辣切好。泡好後把菜梗切成兩釐米長的小段,稍稍拍下更容易入味。一切準備就緒。媽媽一邊洗鍋一邊説:炒菜前鍋要洗淨,倒幹水,等鍋稍微熱了把鍋裏剩餘的水吸乾才能放油,這樣不會有水珠濺起來。我邊點頭邊聚精會神地看她操作。鍋已熱好,只見媽媽把亮晶晶的油倒入鍋裏,接着放入蒜頭、小米辣,一會功夫鍋裏就熱鬧起來。切好的菜梗也似乎迫不及待要參加進來。白的、紅的、綠的,好美的顏色。廚房交響樂奏響啦!媽媽熟練地翻炒起來,沒過幾分鐘又放入鹽、雞精、醋、醬油少許,空心菜梗從嫩綠變成深綠了。一盤鹹淡正好,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就誕生了。

觀察媽媽炒菜,這是再平常不過的家務生活,今天卻給我上了生動一課,這是課堂上學不到的。同學們,你們是否也觀察過父母做家務呢?除了課堂知識,生活技能也是我們必須要學會的。感謝生活,它們都讓我上進,成長!

觀察生活作文 篇7

中學生寫作文,一個主要毛病是空空洞洞。寫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擻”;寫樹,不是“枝葉茂盛”,就是“參天聳立”;寫花,不是“奼紫嫣紅”,就是“絢麗奪目”,總之,沒有具體、細緻地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介紹,反映不出個性,再現不出特徵。

實踐反覆表明,光是“抄詞語”、“背範文”,是不能從根本上治好學生作文中的“乾癟症”的。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離開對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蟲魚的細緻觀察,離開對生活素材的自覺捕捉和用心積累,那麼,作文內容就很難豐富起來,充實起來,也就很難克服空洞膚淺的毛病。不會觀察,就不會作文。要真實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認真地觀察生活;要細緻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細緻地觀察生活。

怎樣培養和鍛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呢?

結合閲讀教學,喚起學生重視觀察生活。只有懂得觀察同作文的聯繫,認識了觀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觀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隨時隨地捕捉到“貌不驚人”卻又“異彩閃耀”的生活素材。不少範文,所寫者小,所見者大。若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索,就可以喚起學生對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視。在生活中,有一些發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獨立雞羣的白鶴,讓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和美來。如不留心觀察和分析,就會稍縱即逝、一閃而過。魯迅先生筆下的《一件小事》,就是一個例子。必須通過對“一件小事”的深入分析,講清“小事”不“小”的道理。要使學生懂得,只要重視觀察,善於觀察,只要精心選擇,深入開掘,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小事也可以表現出具有現實意義的不小的主題來。《一面》《背影》等都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的極好教材。

結合實例分析,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當學生逐漸注意觀察生活時,教師要聯繫實際,具體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教給學生觀察和分析的方法。這些方法是:一、由表及裏,深入思索。一次,有個學生清晨上學,經過學校傳達室,聽到老傳達員打電話到供電所,大聲地問路燈為什麼還不關掉,隨即又聽見老傳達員火爆爆地對着話筒叫:“什麼?什麼?忘記了?長着腦袋幹什麼的?説得輕巧,忘記了。這是浪費,是不負責任!”這個學生聽了,到班上又告訴其他的同學。語文教師聽到了,覺得很有意義,就啟發同學們議論:傳達員為什麼要“多管閒事”管到供電所去?又為什麼要“發了火”?是不是態度不好?他為什麼把誤時關燈説成是“浪費”“不負責任”,甚至責備對方“長着腦袋幹什麼”?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課後,有些同學還特地走訪了老傳達員,瞭解到他平時所做的許多平凡而有意義的小事,他們便以此為題材,寫了一篇稿子。寫的內容充實,文筆感人。二、由點到面,目力集中。觀察,宜“細”不易“粗”。走馬觀花,只能“見大不見小”,寫出來也免不了“一般化”。只有把視線集中在某一“點”上,落實在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具體事物上面,才能發現特徵,辨別異同。比如看“拔河”比賽,只有一個人一個人的觀察,只有把每一個人的動作、姿勢、表情、神態都看得分明,“記拔河比賽”的作文才有可能寫的細緻逼真。許多同學寫有關“運動會”的命題作文,往往寫成“消息報道”、“概況介紹”,主要是由於沒有細緻觀察的緣故。三、由分到合,先分後合。集中目力於某一個人或某一件具體事物,這“目力”又怎樣具體運用?還是不能“囫圇”地看,而是要“化整為零”,從各個側面去看。有的同學在銀杏樹下看了半天,但寫出來的“銀杏新姿”卻既無“新”姿,又無“新”意,多半是些“高大”、“茂盛”之類現成詞語,凡是大樹均可適用。原因是沒有從樹的幹、枝、葉、皮、果等方面作細緻的觀察。經教師具體指點後,情況就不一樣了。由於看得細緻,描寫也就細膩得多,生動得多。再如看“菊展”。只有仔細地看,從名稱、形態、色彩等方面仔細觀察,才能發現特點,找出特徵。如果只是瀏覽一遍,泛泛地掃一眼,那麼除了看見“五色斑斕”之外,是不會留下什麼具體印象的。四、由此及彼,展開聯想。觀察與思維、聯想等是密切不可分的。只有在觀察的同時,展開由此及彼的聯想,才能豐富材料,充實內容,突出特徵。否則,不是浮泛,就是乾癟。學生的觀察文之所以往往瘦而癟,淺而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想不開、拓不開。比如寫人,要能夠通過察顏觀色、聽話聽音等來聯想到人物的內心活動,並能夠通過語言描寫、神態描寫、行動描寫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五、隨手採擷,及時記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也要培養學生勤於動筆,隨時記錄觀察、思索所得的習慣。對周圍的事物多看、多想,並且把觀察所得隨時記錄下來,養成習慣,看了寫,寫了看,久而久之,觀察能力也就會逐漸提高。

讓學生談體會,運用典型引路。有的學生觀察生活比較細緻,聯想比較豐富,思路比較開闊,取材於日常生活的作文寫得比較生動、深刻。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平時觀察生活、分析生活的體會和經驗,讓他們現身説法,同學們聽了,不僅覺得親切,受到的啟發也會很大。一次,語文教師以《記一個熟悉的人》為題佈置作文。有個學生寫他的鄰居華工程師,通過對華工程師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等具體描寫,生動地反映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歡暢心情和只爭朝夕的獻身精神,寫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通過個別交談,教師瞭解到這個學生平時注意觀察生活,並隨時把一些典型細節(人物的動作、神態、肖像特徵等)記在本子上。因此,他寫這類作文,就感到有話可説。他談的體會很實在,對同學們啟發很大。他説:“寫人記事,首先要熟悉那些人,要理解那些事。而要熟悉和理解,平時就要多看看,多聽聽,多想想。觀察多了,素材積累多了,就能不斷加深對人對事的理解,理解了,寫起來就不困難了。”在特殊情況下,也不妨讓那些不注意觀察的同學談談“寫不出”的苦楚,從“另一面”給大家以啟發。

化難為易,有步驟地進行序列訓練。生活像大海,一下子要他們寫人物眾多、場面宏大的文章,恐怕絕大多數學生難以勝任。因此,語文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排難解憂”。要指導學生就近觀察,因地制宜,不要動不動就“走出去”。要由小到大,由點到面,逐步地提高。要通過做小型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草一木”、“一鳥一石”的片斷練習,訓練學生具體觀察和細緻描寫的基本技能。俗話説,功到自然成。基本功練紮實了,不愁寫不好人物眾多、場面宏大的文章來。片斷練習也要講究序列。比如寫班主任,可以先寫班主任的外貌,再寫班主任的語言和班主任的動作,然後寫班主任的心理活動,在此基礎上,佈置學生寫“我們的班主任”,估計不會出現“抓耳撓腮”、“無從下筆”的情況。又比如寫我們的學校,可以先寫“學校的畫廊”“我們的操場”、“豐富多彩的閲覽室”“奧妙無窮的實驗室”等小練習,然後再做《我們的學校》。先片斷,後全篇,有利於調動學生觀察和寫作的積極性,也有利於提高作文的質量。序列訓練,不僅貫穿於總體訓練之中,而且貫穿於局部訓練之中。比如觀察人的外貌,寫人物的肖像,一般總是先打量人物的身材,先描寫人物的總體形象,再細看(細寫)人物的臉型。人物的臉型,又往往是從臉的上部看到臉的下部,從主要特徵看到次要特徵。觀察注意有“序”,寫起文章來也就不會亂得不像樣子。

加強課外閲讀,多方面引路開導。引導學生廣泛閲讀,多看多想,既可以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活躍他們的思想,充實他們的知識,又有利於提高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語文教師應當做有心人,經常向學生介紹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文章,以便於他們模仿、學習和借鑑。學生寫“節日遊園”、“國慶記事”、“歡度元旦”等作文,常犯一般化、老一套的毛病,反映不出每年“遊園”、“國慶”、“元旦”的新特點。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年年如此”的現象,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報刊上面的有關文章,介紹如何抓住“往年沒有、今年獨有”的新氣象展開細緻描寫的方法,啟發學生多看、細看,發現特點,把握特點。再比如,學生描寫會場,往往寫得一平二冷,平鋪直敍,渲染不出會場的熱烈氣氛,教師要指導學生閲讀報導會議情況的通訊、特寫等,從中學習怎樣觀察會場,怎樣運用記敍、描寫、議論等方法,具體寫出會場佈置、會場氣氛、主要內容、聽眾反響等,把這類作文寫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

激發熱愛生活的熱情,提高觀察生活的自覺性。觀察是一種積極的智力活動,沒有自覺性和主動性是難以奏效的,更是難以持久不懈的。從根本 上説,要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就必須着眼於激發他們愛生活的熱情,培養他們關心生活、積極向上的品質。柳青説“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觀察的態度問題。一個對人冷淡無情和對社會事業漠不關心的人,無論他怎樣善於觀察人,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作家。這就是説在生活中或工作中要有熱情——熱情地喜歡人、幫助人、批評人或反對人……我深深地體會到這種熱情與我描寫人的時候所用詞句的分量都有關係。當你缺少這種熱情的時候,你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也許觀察不到多少東西,觀察到的也許並不深刻,並非本質,在寫作時也不免嗟歎創作的困難。”這些話講得極為精闢。觀察當然需要講究方法,而更重要的是需要熱情。同處一個教學班、一個學校學生,他們寫反映班級、學校生活的作文,有的感到有許多東西要寫,而有的卻感到沒有什麼好寫,這裏的關鍵是對集體、對生活的熱愛程度、關心程度。對集體、對生活麻木不仁、冷若冰霜,那他就談不上細心觀察,談不上“心情激動”,即使“閃光的思想”、“閃光的人物”如花似錦,五彩繽紛,也會習以為常,熟視無睹。我們要十分重視結合聽説讀寫和課內外的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感情,使學生人人都做一個有心人。

茅盾在《創作的準備》一書中寫道:“無論到哪裏,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幫助學生練就一副機敏的“鷹眼”,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能力,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務必把這項任務完成好。

觀察生活作文 篇8

一天,我在濮上園裏,在小鳥兒“唧唧喳喳”的啼囀聲中,觀察了兩隻螳螂有趣的生活。

我目光追隨着這對螳螂“夫妻”冤家,見證了它們有喜有悲的生活。

草叢,突然在我眼裏擴大了,我似乎變成了一個小人。一隻螳螂,一隻被賜予兩把“綠鐮刀”的螳螂,正沿着螞蟻的土路慢慢爬行着。我想,它一定是將軍吧!你看它昂首挺胸,氣宇軒昂,三角形的頭看着天,往下瞧都不瞧一眼,跌倒了都有螞蟻幫它站起來。

突然,從草叢中跑出來一位“女刺客”!它也是螳螂,只不過是雌的。你看它餓綠了眼,沒準既想篡位,又想嚐嚐螳螂肉的味道呢。“將軍”一見“刺客”,大驚失色,一邊往回跑一邊叫衞士“衞——士,衞——士,快——來,救——駕!”呵呵,誰曾想“身經百戰”的“將軍”聲音里居然出現了哭腔。蛐蛐衞士們連忙把“將軍”圍在中間,但是“刺客”不怕這些吃草的傢伙,“吹鬍子瞪眼睛”張牙舞爪地衝將過來。小小蛐蛐們見了它那兇相,一個個都“哭爹喊娘”着一蹦一蹦地“抱頭蛐竄”。“將軍”一看衞士們都“樹倒猴孫散”了,知道“刺客”馬上就要追上自己了,就轉過身來準備做最後的反擊。可惜“刺客”狩獵技術嫻熟,直接把“綠光閃閃”的刀刃探向“將軍”的薄弱處——腹部,十分兇狠地攪動着。過了一會兒,“將軍”就停止了呼吸。真是勝者王侯敗者寇啊。

觀察生活作文 篇9

旅行是美麗的天堂,旅行是無邊無際的歡笑,旅行是快樂的人生,旅行是狂野的奔波,旅行是多才多藝的老師。

我覺得旅行讓生活更美好,每天生活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想去哪,就去哪,旅行可以讓人嚐遍天下美食,還可以讓人心情舒暢,輕靈許多,旅行還可以呼吸不一樣的清鮮空氣,讓人建建康康、活蹦亂跳,生活多美好啊!旅行可以讓病人呼吸清鮮空氣,讓他們早日康復,旅行可以讓人變得輕靈,旅行可以讓眼睛明亮,讓眼前明亮,讓生活明亮。旅行有一種無可抵擋的魅力,它讓人情不自禁。旅行是勾人的妖怪,也是大自然最美的風光和風景。

我愛旅行,也愛大自然,我愛旅行的風光,我愛旅行的美景,我更愛旅行的清鮮空氣。比如説:九寨溝、西藏等等,都是旅行的勝好地方,可惜九寨溝地震了,非常遺憾。

所以旅行讓我的生活更美好,旅行讓我增長了許多見識,我愛旅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