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古詩作文彙總7篇

來源:文萃谷 1.78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遇見古詩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遇見古詩作文彙總7篇

遇見古詩作文 篇1

詩詞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轉悠揚,在抑揚頓挫裏低迴不盡,讓人忘憂,使人開顏;詩詞如畫,在蟲魚鳥獸中描摹自

然,在小橋流水中展現乾坤,為我們描繪出或悽美、或壯闊、或靜謐、或熱烈的絕美意境;詩詞又像一位哲人,在歷經千年後,向我們娓娓道來人生的真諦,激勵我

們走向生活,面對挑戰。

喜歡詩詞,喜歡詩詞的韻律美。誰不曾陶醉於詩詞的天籟中?誰不曾被詩詞的音韻之美撥動心絃而樂以忘憂、喜笑顏開?牙牙學語時,我們被父母教以“春眠不

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雖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卻有種異樣的感覺;上國小時,我們揹着手,昂着頭,搖晃着腦袋朗誦“牧童騎黃牛,歌聲

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個個都瞪着無知的雙眼,樂在其中;至於現在,當我在心中吟誦“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時,仍有一種異樣的感覺——這就是詩詞的音樂美所帶來的美好體驗。詩詞如歌,讓我們陶冶性情,促我們享受人生。

喜歡詩詞,喜歡陶醉於詩詞的意境。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嚮往荒居野處的古人,攜一張琴,捧一杯茶,於深山幽林之中偃仰嘯歌,在千里澄江之上快樂垂釣。與

自然同呼吸,和天地共變幻,倘佯在大自然奇妙的景物中。喜歡陶淵明式的隱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淡觀天邊雲捲雲

舒;沉醉於王維的山水田園,“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更流連於蘇軾“水風清,晚霞明”的初晴鳳凰山,“淡粧濃抹總相宜”的西

子湖畔……詩詞如畫,展現了自然萬物的奇妙瑰麗,我只願做一個畫中人,永遠陶醉在詩詞的意境中。

遇見古詩作文 篇2

遇見你,古詩,偶遇千古名人,感悟人生曲折,領悟世間道理,遇見你,古詩,領略古道美景與蒼涼。遇見你—古詩,我便遇到了整個世界

春天,大地上萬物復甦、草長鶯飛,花園裏萬紫千紅,繁花似錦。岸邊的彎着腰,柳絮在微風中飄搖,那細長的枝條上,長着嫩綠、細尖的葉子,都吸引着我,它們棵棵千姿百態、依依多情。有的站得筆直筆直的,像一位正在站崗的士兵;有的彎彎曲曲,像一羣姑娘在翩翩起舞;還有的三棵連在一起,像一個永不分離的家庭。這時,我被這番美景所陶醉,不由自主地吟了首“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詩句,這真是一幅宛若仙境的風景畫啊!

當秋姑娘走進了,大家紛紛來到西湖公園觀賞那千姿百態、婀娜多姿的菊花。那些花兒五顏六色,爭奇鬥豔,真是令人大飽眼福。你瞧那朵金牡丹,多惹人愛啊!此時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詩人孟浩然那句“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詩句。我身旁的菊花彷彿笑開了臉,隨風搖曳着,好似在感謝詩人們為它們寫下這優美的詩句。

冬姑娘穿着潔白的長裙從天而降,給人們帶來了皚皚的白雪,給大地穿上了一件銀色的盛裝,給樹木帶來了寒冷。但是,梅花卻傲然挺立在寒冬中,讓人不禁讚歎一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時我彷彿看見了詩人王冕在窗外賞梅,那花兒朵朵盛開,都像染着淡淡的墨痕。他不禁感歎道:“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只見那梅花毅然挺立在風雪中,給人一種堅定、執着、持之以恆的精神。

漸漸的天氣熱了起來,知了唱着歡快的歌曲。在茶亭公園盛開着許多美麗的荷花,人們不約而同的來到這裏感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在那翠綠的荷葉叢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姿態不凡的少女,微微含笑,嬌羞欲語。然而荷花那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走在這滿園荷花的小路上,總讓人覺得那麼愜意,那麼自在。

在我身邊的每一件事都那麼美,都會遇見最美的詩句。親愛的同學,你們呢?

遇見古詩作文 篇3

這是一個清晨,我心情特別愉快,所以決定出門放鬆放鬆。

我路過河邊,看見了一個牧童在放牛,便快步走上前,跟他聊起了天。他見到我很吃驚,興奮的跟我講:“叔叔,我有次路過學堂,聽見一個先生正在講你的詩。你能不能把我也寫進你的詩中呢?”

“行。”我爽快地答應了他,於是決定跟着他。這時,牛不走了,牧童説:“他渴了,我們去小河邊吧。”

我跟着他去了小河邊。牛兒趴在青青的草地上,大口大口的喝着河水,牧童側坐在一塊佈滿青苔的大石頭上。河水清澈見底,一條條小魚在水裏嬉戲着,五顏六色的小石子嵌在水底,把池塘裝點的像條五光十色的絲綢。

牛兒喝完水,我們也該上路了,牧童開心地唱起了他自編的歌:“我是快樂的.牧牛童。每天喂牛、牧牛呀喂……”到了樹叢裏,他還在唱歌,突然,我的耳邊又傳來一個聲音,“知了,知了,知了”。原來是一隻蟬在唱歌。牧童也聽見了,不滿意的嘟起了小嘴,對老牛和我“噓”了一聲後,悄悄的走到蟬的身後,“啪”的一聲抓住了蟬。説時遲,那時快,蟬迅速地飛出了他的手掌。他不甘心,快步去追蟬。我看了看太陽,要到中午了,我只好回家了。

雖然只有一個上午,但我已經有了思路,寫下了一首詩,《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突然閉口立。

或許,這小牧童會喜歡吧……

遇見古詩作文 篇4

我國古代有許多著名的詩人,其中就有我最喜歡的唐代詩人李白。李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歡交朋友。

我最喜歡李白的一首詩《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也是一首家喻户曉且膾炙人口的古詩了。當年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安徽涇縣遊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以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敍事:先寫要離去者李白,繼寫送行者汪倫,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我們彷彿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送行者是誰呢?次句卻不象首句那樣直敍,而用了曲筆,只説聽見歌聲。一羣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説用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説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説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繫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説:若説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為後人讚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後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於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美的傳説和供旅遊的遺蹟。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台等等。安徽最美古詩詞,和我一起來遇見!

遇見古詩作文 篇5

戀不完的,如畫江山;説不盡的,盛世中華;美不過的,悠悠詩詞。

  ——題記

是什麼,如動人的樂曲,輾轉千年仍悠揚婉轉;是什麼,如壯麗的山河,磅礴大氣攝人心魂;是什麼。從歷史的長河中緩緩走來,印在了被風霜渲染髮黃的紙頁間:又是什麼,千百年來在神州大地潺潺地流淌,生生不息——是動人的悠悠古詩詞,是如詩如畫般的語言,是錚錚作響的呼喚吶喊!

我愛你,唐詩。愛你令人如痴如醉的古淡清醇,愛你帶給人無法言説的美麗和憂愁,愛你留給世間難以忘卻的厚重與大氣。古老的音律開始變奏,你渾厚如黃鐘大呂般的音符直貫蒼穹,響徹歷史!我用心聆聽你呼喚靈魂的聲音,通過想象去觸摸你的輪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我聽到李太白的豪邁與自信。夢迴唐朝,我想與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我想與他並肩走天下,學詩問道:我更想與他在花間對酌,在月影下舞劍。太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從字裏行間中我見識了唐朝的情,唐朝的氣度!“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我看到了唐玄宗的痴情,聽到了馬嵬坡下的一聲聲悲歎。唐玄宗,你的聲音,訴説着一種滄桑,訴説着一個泱泱大國的故事!

我愛你,宋詞。我愛東坡的豪邁奔放,也愛易安的婉約深沉。東坡將功名利祿換了“竹杖芒鞋”,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唱“大江東去”,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他不被“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觸動,只願“江海寄餘生”。我愛他這份淡泊與豁達。易安揮灑愁悶,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黃花。看透了滄桑變幻的她,在雁字回時,勤修《金石錄》,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詞》。她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孤燈,蹣跚地走過,走過了一個詞的時代。我愛易安的黃花,隨風而逝,哀而不傷。它的顏色雖與世人心中的顏色不同,卻總能顯出奇異的光彩。

漫步你飄過的地方,我手心的雪花温暖融化,我夢想的枝頭綴滿星光。中華古詩詞,你的美麗,讓人心醉!

遇見古詩作文 篇6

自然進化,是按美的規律,人成百靈之長;上帝造人,是按美的原則,人便體曲流暢;耶穌塑人,給予美的內涵,人便心地向善。 繆斯更青睞詩人,便給他們一雙雙慧眼和用之不竭的靈感。詩人們沒敢辜負神靈的厚愛,將那醇如瓊漿的自然美,景觀美,心靈美,社會美灌注在人,事,物象之中,凝聚在審美的詩格之間。只要你漫步詩林便領略到那千姿百態,風情萬種的古詩意象之美。

晚照昏鴉,空山落葉,柳堤斷橋,悲情繫於其中。 飛泉含響,菊花冷豔,黃鸝鳴翠,美情寄於其裏。 高山斷霧,讒巖摩天,大江東去,驚濤拍岸……何其壯美!以其雄渾,曠闊而激盪人心。 綠村環村,紅杏出牆,春草幽生,漁舟蓮動……何其雋秀!以其端麗,纖婉而怡人之情。 古詩意象之美,可謂美不勝收;意象之多,可謂不勝枚舉。那林林種種,琳琅滿目,五彩繽紛的古詩意象組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當你展開詩卷,涉足詩林,你猶如步入一片美的山野,一所美的園林,一列美的畫廊,一條美的街巷……觸及那紛呈的美學現象,便能觸摸詩人的內心,探索往昔的生活,翱翔在想象和幻想的浩渺世界。

這由自然界和人類心靈構築的世界,愉悦人心,陶情怡性,令人興喜萬分。 二、藝海拾貝 1。明月古今有,常照詩詞間 ——談古詩中明月意象 明月因其有皎潔、圓滿、曠遠、神祕等特性。貼近人們的心靈,詩人們便以含情脈脈的審美眼光觀照蟬娟,從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發現了温情的詩意。固此中國古代詠月的詩篇可謂是積累盈箱,汗牛充。

最早寫月的要數《詩經?陣風?月出》 月出皎兮,使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人思念他的親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因為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普照一切,籠蓋一切,可謂是“隔千里兮共明月”。這便容易使人產生一種曠遠或是迷離,悵惘的感受。這種感受正與人們的相思之情相吻合的,因此詩人們常借月抒情,並能翻古為新,悠悠托出綿綿情思,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人由望月而懷遠,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長夜漫漫,怨情頓生,怨誰呢?怨燭光而滅之,披衣出門那姣好圓滿的明月又是如此地撩人心緒,更讓人難以入睡。相思贈物吧,只有滿月光,它飽含我滿腔心意可又無以傳送,只好借夢歡聚。全詩圍月而寫,情由月生、由月而深,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情深意厚。 借月寄相思,李白就有佳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杜甫的《月夜》中寫道:今夜鹿 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更是望月思家的千古傳誦的名作。

遇見古詩作文 篇7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捲簾西風,人比花瘦。——題記

雨後的梨花,或濃或淡一色的淺素淡白,口中默唸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卻全然沒有李清照的那種灑脱和悠然。微風吹過,一團團一簇簇的梨花隨着雨滴飄落在水塘中,但見那“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的景象。

在第一次感受到李清照的美時,就十分的喜歡上了這種婉約的才女。第一次讀到的便是李清照的《鷓鴣天》,在不停地朗讀之後,深深地記住了這個詞中的景。每每在夢中夢到的便是那陽光照射着的鏤刻着花紋的窗子,和李清照描繪的那棵怨恨昨夜寒霜的梧桐樹。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每當讀到這句詞,便開始想去體會團茶的那份苦澀和李清照心中的悲涼。回想《點絳脣》中的那份初戀的美好“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而李清照又是怎樣在哪悲涼中寫出這樣青春陽光的語句來的呢?

留一點詩意給自己,像李清照那樣嚮往着用酒和詩意,來擺脱憂愁的生活一樣。喜歡着李清照的心境,卻又有一絲憂愁,為什麼他不能走出那份悲傷,去面對明日的陽光,體會生活中的美好?她曾在黃昏之時東籬把酒;她曾在醉意中誤入藕花深處;它曾在酒醒之後詢問海棠依舊。但做了那麼多,她也依然沒有忘記心中的悲傷,尚未經歷過這種夫死流離,國破家亡的我,又有什麼資格去為李清照歎息傷感。

願她留一絲陽光給自己,忙時井然、閒時自然、順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怡然。願自己能真正讀懂他的悲傷,願自己遇見黃昏之後,東籬把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