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書信

來源:文萃谷 1.52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説到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書信是人們用於表情達意的一種交際工具。那麼,怎麼去書寫信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書信,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書信

近代東亞教育、科學的發展,曾借用朱子學的格物致知觀念接引西方近代科學,是朱子學觀念在中國學術近代化發生積極作用的一個例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朱子學的格物論有益於近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外,還應看到朱子學的格物致知思想更近於晚近受到大家重視的大學“通識教育”理念。因為朱子的格物説的確不是朝向某些專業的科學研究,而是重在培養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習者的人文精神、道德理解、多元眼界和寬闊胸懷。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則是關於經典文本學習的課程,經典的意義在於經典是人類文明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在歷史篩選過程中經歷選擇而積累下來的精華,對經典的不斷學習與發展是文明的傳承的重要途徑,這正是朱子所始終重視的一點。由此可見,對於當代的通識教育來説,朱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外最重要的思想資源。

在朱子的四書著作中,對《大學》的研究和闡發,最具有代表性,也最集中地表達了朱子的儒學思想,《大學》固然着眼於成年讀書人的修身,但也關注社會風俗的改善。如其《大學章句序》的最後一句:“然於國家化民成俗之意、學者修己治人之方,則未必無小補雲。”在此序文中朱子明白表達出,不僅學校教育着眼於全民,所謂“當世之人無不學”;而且即使是大學,也並非只與君子精英有關,強調大學之教不僅與“學者修己治人”有關,也與“國家化民成俗”有關;不僅與“治隆於上”有關,也與“俗美於下”有關。因為就教育和學習的內容而言,儒家的學校教育與佛教不同,對士大夫來説是“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對普通民眾而言,“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所以,其教育的結果,“其學焉者,無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職分之所當為,而各俛焉以盡其力。”學習者經過學習,不會脱離人倫日用,而能夠更加理解自己的性分和職分,在其本職位置上盡其分盡其倫盡其職、盡其力盡其心盡其性。每個人都在其社會職位上盡其力,國家自然就得化民成俗之效了。“性分”指個人命定的社會地位和活動限度,“職分”是指對所處社會地位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性分的概念本出自玄學,朱子則由此闡明儒家教育具有積極的社會功能,即使人安其性分,盡其職分,移風易俗,指出化民正俗的重要性。朱子一生的國小蒙學著作也很多,是對傳統蒙學教育貢獻最大的人,他的著作如《童蒙須知》《國小》《增損呂氏鄉約》等,流行甚廣,對儒學價值的大眾化、通俗化,對培養少年兒童,養成德性,起了積極的作用。今天應當重視朱子這方面的貢獻,在福建可使朱子的這些著作與目前流行的《弟子規》一起,古為今用,在道德教育中起其應有的作用。朱子的家禮、家訓也不僅對朱子一家或朱姓人家有意義,南宋以來對社會風俗、化正人心都起了重要作用。今天我們要把朱子學的這些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踐行、培育結合起來,使中華文化、朱子文化成為涵養社會價值和個人美德的源泉與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