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使命與擔當作文

來源:文萃谷 1.15W

不久前,全國首屆協同創新制度與文化建設研討會在江蘇師範大學舉行,來自全國56所高校的百餘名學者圍繞高校如何推動建立以協同創新為核心的制度體系等議題進行研討。“協同創新的本質就是要突破不同學科與高校間的壁壘,釋放人才、資本、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以促進高校教育資源與科技、經濟、文化緊密結合。”在江蘇師範大學校長華桂宏看來,新時期的大學應有家國情懷,要有主動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的使命與擔當。

大學的使命與擔當作文

江蘇師大的使命是什麼?江蘇師大能為國家和社會貢獻什麼?帶着這些思考,華桂宏到江蘇師大任職的第二天,就來到學校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見到了曾策劃並全程參與首屆世界語言大會的團隊。在總面積一萬多平方米的實驗樓裏,擺放着先進的高科技設備,受試者在大屏幕前閲讀和書寫語句,精密的實驗儀器分毫不差地記錄下腦電波的輕微波動。

眼前所見讓華桂宏心頭一震,這正是他要尋找的。“在我國文化傳承及文化軟實力、文化強國建設中,語言能力建設是重中之重。”華桂宏説,承載文化傳承創新功能,是大學自身的使命,更是與社會發展契合的時代要求。在這方面,大學應該發揮示範引領及服務作用。

“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的落腳點就是服務國家與社會。”華桂宏告訴記者,為攻克閲讀障礙難題,科研團隊承擔起“神經語言學研究及學科建設研究”課題。經4年攻關,提出“即使閲讀障礙患者母語不同,但發病機制一致”這個論斷,被刊登在世界神經科學頂級刊物《腦》上。今年,團隊將“一帶一路中的國家語言能力提升”作為研究核心,為國家發展戰略做好智力支持。

作為淮海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江蘇師大還有着特殊的歷史使命:服務於淮海地區經濟的振興發展。華桂宏説,針對淮海地區經濟滯後發展的現狀,學校成立淮海發展研究院,積極承擔區域發展、產業佈局、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規劃和政策課題研究,如今已成為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蘇省決策諮詢研究基地的承建單位,是蘇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囊”。

“大學要實幹,要辦學為‘民’。”聊起學校一脈相承的.辦學理念,華桂宏言語中滿是自豪,他向記者舉了個例子:徐州市睢寧縣是全市的“困難户”,縣城裏的農民收入微薄。5年前,江蘇師大將“蛹蟲草”科研項目的成果帶進了縣城,以蠶蛹做成的冬蟲夏草畝產可達20餘斤,給縣城人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學,這個培育高等人才的重要基地,就應心繫國家富強,肩負歷史之責,勇擔社會重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