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捐獻就是一種責任的擔當散文

來源:文萃谷 2.77W

靖江白血病女孩蔣靜因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臨近手術兩次反悔,面臨生命危險;不得已之下,只能讓與其幹細胞配型並不完全相符的母親移植。本報昨日和今日對此事進行了連續報道。

生命捐獻就是一種責任的擔當散文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白血病等免疫系統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它能賦予患者新生。而移植手術的準備過程中,患者需要將體內原有的病變造血系統徹底摧毀,一旦這個步驟完成,患者的生命安危可以説就完全繫於捐獻者的一念之間了,因為此刻已經沒有時間再去尋找下一個高度相配的捐獻者。因而,我把這種捐獻稱作“生命捐獻”,它是對他人生命的一種尊重和承諾。

然而,如此重要的承諾,目前還得不到法律的保障。患者只能期望捐獻者從道義上恪守誠信、履行承諾,一旦對方決意反悔,患者將無計可施。據媒體報道,我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的反悔率約為20%,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人的反對;另據統計,我國的捐獻者60%以上是18-30歲的年輕人。蔣靜的遭遇可以説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年輕人對於公益事業往往有着較高的熱情,也樂於從奉獻中獲取成就感,許多志願者在得知自己和患者配型成功後都會高興地説“感覺像中了大獎一樣”。但是,他們在登記入庫時只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好事,卻很少想到將來究竟要承擔什麼。即使在工作人員的提醒下,不少人還是會自信地認為自己已成年,能做出獨立的判斷,而沒有去徵詢家人;在真正需要捐獻時卻失去主見,被家人的阻攔意見左右。並且,入庫時沒有仔細考慮,也容易成為將來反悔時“自我開脱”的`藉口。

我無意過多地以“間接殺人”等説法去指責那些反悔的捐獻者。畢竟,他們曾善良地付出了熱情。我想説的是,對於“生命捐獻”,如果沒有擔當責任的勇氣,請寧可收起熱情,冷靜旁觀。這份承諾太重,它真真切切地關係着鮮活的生命。拿得起,未必放得下。

另外,反悔率高也和我們的捐獻動員方式有關。出於方便等因素的考慮,以往的造血幹細胞入庫活動往往選擇在高校、政府機關、軍隊等地集中進行。我在讀大學本科時組織過一次全校的幹細胞入庫活動,當時省紅十字會的相關負責人就曾對我説,她對這種集體入庫的心情其實很矛盾:一方面,相對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而言,幹細胞資料庫容量太小,確實需要更多人加入;另一方面,人們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入庫,往往缺乏深思熟慮,將來反悔的機率很大,這樣的數量增加有一定水分。她發自內心地説:“幹細胞捐獻,重質不重量。 ”

誠如此言,儘管集中地發動確實能大量節省資源,但對於拯救生命而言,付出怎樣高的代價都不為過。紅十字會等公益組織在推廣造血幹細胞捐獻時,確實應該更多地考慮有效捐贈。

“生命捐獻”,需要的不僅是熱情,更是一種責任的擔當。當我們伸出臂膀許下承諾時,請牢記這一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