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古詩作文8篇

來源:文萃谷 1.73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聽説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作文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推薦】古詩作文8篇

古詩作文 篇1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春天來了,陽光普照大地,山上的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綠綠的,好像在對我微笑。溪水解凍了,歡快地嘩啦嘩啦地流着,如淘氣的孩子在嬉戲,玩着玩着把一條條美麗的小魚引來了。這下,小溪更熱鬧了。

温暖的春風吹來了大雁,她排成人”字形從南方飛回來了。春風把柳樹吹綠了,柳枝搖擺着,在風中跳舞,大地變得更生機勃勃了!

古詩作文 篇2

是誰,將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鮮活地展示?是誰,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佛”王維躍然紙上?是誰,記載了肆意灑脱的詩仙“李白”?是誰,描述了淡泊名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

它是王昌齡堅毅勇敢,寧死不屈的承諾“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譚嗣同不畏生死,壯志在胸的怒吼“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文天祥正義凜然,絕不後退的宣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也是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崇高理想卻壯志難酬的悲歎;是李白豪飲高歌,萬分感慨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它是辛棄疾賞明月清風,鵲驚蟬鳴的“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是柳宗元觀鵝毛紛飛,無邊素白中的一抹生氣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也是杜甫登上山峯,俯瞰蒼茫大地,抬手便觸及雲天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王維漫走林間,斑駁月光下衝破靜謐的“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他是張籍言不盡、意無窮的千愁萬緒“意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是孟郊歌頌母愛偉大無私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也是杜甫顛沛流離下,對兄弟的無限思念與擔憂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它就是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悠悠天河中,運載着中華文明的巨輪——古詩詞。

古詩作文 篇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到現在,我積累了很多的優美詩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宋代詩人蘇軾筆下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吧!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詩人蘇軾心血來朝,駛着小船到杭州欣賞那美麗的西湖。

他坐在小船裏,邊喝看茶,邊欣賞着西湖周圍的景色。突然間,遠處傳來一陣“轟隆降,轟隆隆”的.響聲。頓時,湛藍的天空像有墨水打翻了一樣,烏黑了起來,還沒等那烏雲把高高聳立的山巒遮住,白色的雨點就像珍珠一樣,迫不及待地從天空蹦蹦跳跳地落了下來,這西湖就蒙上了-層薄薄的面紗。忽然,狂風捲地而來,那有力的風威把聚在天空上的烏雲給吹散了。雨停了,西湖又恢復到了平時的平靜。這時,從望湖樓向下面看,一片汪洋,湖水就像天空那樣廣闊。

詩人蘇軾見證到這忽雨忽晴的奇景,不禁感歎到:“奇啊!真是太奇啦!”於是,他高聲地吟誦起那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入天。”

你們看完,是不是對西湖的美景又充滿了許多想象?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去觀看這天氣變化多端的西湖。

古詩作文 篇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着這一句句詩,我常常被它們迷醉。

它們像一顆顆美麗的珍珠,閃閃發光,像一顆顆耀眼的星星在天空閃過,不斷地在我眼前閃過。這時,我真不忍將它們框在紙中,真想叫他們離開方格紙去玩耍,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歡樂。

真的,他們不僅僅是個符號,更是一種心靈的慰籍。每首古詩都藴含着深刻的道理,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靈,每讀一首古詩,我都把它當作一種心靈的成長,讓我回味無窮。

自從接觸到《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古詩,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離離原上草”,讓我感受到草原的廣闊,我的心也跟着飛到了遼闊的草原上,心情瞬間舒暢。“一歲一枯榮”,“枯榮”兩字把草的生命力淋淋盡致地表現出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草是這樣的生機勃勃,連最不起眼的小草都能經受住風吹雨打,再大的火都不能將他們消除,風雨過後又是一片生機。這句詩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裏,不斷激勵着我,不論碰到何種困難,都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春曉》中“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的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景色。《望廬山瀑布》中,“掛”字描繪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憫農》告訴我要珍惜糧食……這些用詞組組成的句子,這些用筆畫構成的美妙組合,這是一些多麼美妙的天地啊!

啊!古詩是那樣美麗,那樣的精彩!它就像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

古詩作文 篇5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爺爺和爸爸經常在我面前説的話。幼時的我雖然跟着他們搖頭晃腦背了許多詩詞,但仍半信半疑。

去年冬天的一個早上,我一覺醒來,推開窗户,哇!下雪了,到處是銀裝素裹,我望着紛紛揚揚的大雪,不禁脱口而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正好被鄰居家的阿姨聽見了,大為讚賞,不僅親自到我家表揚了我,而且在小區裏逢人就誇我太有才了。媽媽很高興,給我買了盼望已久的溜冰鞋作為獎勵,我心裏竊喜不已,真比考試得了100分還高興,好像對“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似懂非懂了,同時也更加賣力地背誦古詩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就遇到一個磨練水平的機會。那是學校開展的一個綜合性實踐課:古詩詞大會。主持人出上句,選手對下句,誰先答對,算誰贏!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老師突然念道。“朝如青絲暮成雪。”老師話音未落,我就脱口而出。場上頓時掌聲雷動,同學們都向我豎起了大拇指,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使我的鬥志更加昂揚!“千呼萬喚始出來”主持人放了大招,不再從課內閲讀中選題了。“猶抱琵琶半遮面”,我不緊不慢地回答道。

老師讚許地對我點了點頭,然後來了個出其不意。“江山如此多嬌”,這不是毛主席的詩句嗎?我不假思索地大聲回答:“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好”!下面的同學紛紛鼓掌,不時發出嘖嘖讚歎。

經過十幾輪的激烈角逐,我終於以90分的成績奪得了“詩詞大王”的稱號。班主任王老師欣喜萬分,我們班上一羣男同學更是高興地把我抬起來,和我分享勝利的喜悦。

望着蔚藍的天空,我深深感歎:詩詞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雖然我這次取得了一點兒成就,但對優美的古詩詞探索卻剛剛開始,他將伴隨我健康快樂地成長……

古詩作文 篇6

那絢麗如彩虹般的,那夢幻如魔術般的,那峻峭如高峯般的,是古詩,是我們身邊的古詩,懷着一顆平靜的心去細細體味,就會沉醉其中,沉醉於那美妙的古詩中。

(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國土遭元軍蹂躪,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軍的攻逼下岌岌可危,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虜,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軍,猶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託。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中,亡國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説起,但面對這種鉅變,詩人想到的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的遺憾自己沒能在軍事上獲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如今路過了伶仃洋,觸景生情,詩人忠貞報國,卻眼看大好河山淪入敵手,痛苦和悲憤是難以名狀的。最終,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己命運作出了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以死明志,以死報國。

(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北風勁吹,雪花飛舞,忽然間宛如春風一夜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鬥豔盛開,一向迎風招展的紅旗卻硬硬的垂落着,不能翻動,旗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天氣如此寒冷,一切都顯示這是一個冰天雪地的世界。詩人和朋友分別時從轅門一直送到輪台東門,真是依依不捨,“去時雪滿天山路,”只見白茫茫一片,路也看不見,這一路可怎麼走啊!

(三)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暮春時節,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時候,可是詩人賦予落花以生命和感情,花兒雖凋零但沒有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它還要回到養育過它的泥土中去,化作春天的土壤,來養護來年新開的花朵,儘自己的微薄之力,詩人以落花自比,辭官還鄉就好像是花朵凋零,但即使犧牲自己,也要為下一代的成長出力。

古詩,是絢麗的,是夢幻的,是深厚的,令人沉醉其中,無盡的沉醉……

古詩作文 篇7

爺爺野面書架上有良多古詩詞的書。這教期學校組織古詩詞瀏覽運動後,天天爺爺皆學我讀腹古詩。始讀古詩的時候總覺得有些順當,讀得多了緩緩感到讀伏去琅琅上心,很有韻味,不僅給我帶來了美感,更讓我穿梭時空,領悟到歷史的滄桑。

一地抬學回家的路上,我忽然吟誦起:“秦時亮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盧鄉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爺爺聽了即答我曉得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知説,王昌齡”,我大聲歸問。“知路這首詩的的意念嗎?”爺爺的問題難倒我了,我支支吾吾地答覆不上來。爺爺告知我這是一首邊塞詩,是説邊境連年的戰事,給百姓帶來了無絕的苦楚和災害。王昌齡想如果李廣將軍還在的話,這他必定不會讓敵我的部隊過陰山的。爺爺剛講完,我坐馬又想起了另一首詩,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疆場臣莫啼,古來征戰多少人回?”老師在課堂上教功咱們這首詩,也是道邊塞的生涯,士卒們剛端訖漂亮的羽觴喝着美酒,這時一場新的戰役開端了,將士們立即翻身上馬投進戰鬥,誰知講這次上戰場又能有幾集體活着回來呢?爺爺聽了連連拍板。

爾卧在爺爺的電動車上感到就像騎在一匹戰立刻向前飛馳,面前好像是一片硝煙洋溢的戰場,號角聲聲,戰旗飄飄······我想,假如我有一台機器貓的時間機器,將我迎往一千多年前的漢晨,應一名象李廣一樣的大將軍,破馬橫刀飛身宰敵,捍衞國度跟老庶民當多惡啊!

“生該息己傑逝世亦替鬼雄······”

古詩作文 篇8

閒來品茗,常有書卷相伴,喝茶讀古詩,那是一種別樣的享受。茶泡古詩,從古人的詩句中品味着茶香,便有了更多對茶韻的感悟和理解。

喝茶喝到境界的,莫達於唐人盧仝,盧仝自號玉川子,愛茶成癖,詩風浪漫,後人尊他茶中亞聖,他的“七碗茶詩”之吟,膾炙人口:“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詩中神逸的筆墨,描寫出了飲茶的好處,古人對茶透徹的見解,也讓今人對茶尤愛之。

握一卷古詩書,片片新茶立於水中,伸展旋轉。杯淨盞新,書香撲面,茶香繚繞。宋朝蘇軾《汲江煎茶》中寫道:“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詩句煎茶,新茶活水化月,隨緣自適,悠然自得。獨自煎茶品嚐,茶湯明亮清澈,精華浮於碗麪。碧雲般的熱氣裊裊而上,吹也吹不散。

每讀古詩,賞着杯中清茶,便對茶有了更深的瞭解。宋人范仲淹有《鬥茶歌》詩,鬥茶又稱茗戰,即評比茶葉品質的優劣。這首《鬥茶歌》説的是文人雅士以及朝廷命官,在閒適的茗飲中採取的一種高雅的品茗方式,主要是鬥水品、茶品和煮茶技藝的高低。詩中寫道:“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詩中説鬥茶,必須要了解茶性、水質,以及煎後效果。“鬥茶”,具有很強的勝負的色彩,其實就是一種茶葉的評比形式和社會化活動。可見當時茶已深人民間,茶的活動也很豐富,飲茶品茶已經很普遍了。

談到茶,我們不得不想到茶聖陸羽,《茶經》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茶葉採製和飲用經驗,全面論述了有關茶葉起源、生產、飲用等各方面的問題,開中國茶道的先河。茶經有詩云:“若薇蕨始抽,凌露採焉。”這是寫早春茶芽詩句,語言清淡準確,傳神生動,像這樣的詩句茶經到處都是,很多描寫茶的文字就是茶詩,茶經語言色調柔和,化靜為動,動靜相映,把茶寫活了。

一杯好茶的確能滌淨塵慮,撫平煩躁。在古詩裏品茶,詩韻伴茶香,使茶有了更多的文化氣息和生活底藴。從那千年的古韻裏,我依然能夠讀出濃濃的茶香,這香味縈繞在身邊,撲鼻而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