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伴我成長作文

來源:文萃谷 1.58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伴我成長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伴我成長作文
道德伴我成長作文1

道德,就是每個人人格的表現。日轉星移,隨着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交流,出國留學等早已不是新鮮事了。在國外,如果,一箇中國人違反了道德常理,那麼,不單單他自己,連祖國都不得不被外國人扣上‘不道德’的字眼。所以,道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缺的,它會使我們得到大家的讚許,大家的佩服!

記得一星期前,我和國小同學去柴橋,終於擠上了汽車,接下來,我們就在人羣的擁擠,腿部的痠麻中度過。好不容易,我們爭取到了2個座位,輕歎了一口氣,便拿出mp4聽起了音樂,耳機使我們‘零距離’接觸音樂,等到全身都放鬆時,抬頭一看,天哪,眼前,一個個‘高大身軀’立在我們眼前。“沒關係,繼續聽吧。”我安慰了一下她,接着,又低頭聽起來了。

大約5分鐘過去了。她輕輕拍了一下我,説:“嘿,人越來越多了,我們,這樣沒關係嗎?”她紅着臉對我説。“嗯,當然沒關係。”突然之間,我發現,我好後悔説出這句話——兩位老奶奶正對着我們微笑。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呃……我覺得我們到底讓不讓啊?”也許,我的音量太小,她沒聽見。

過了一會,我的羞愧再次消失。等到她又拍了我一下,我環視了一下四周,説:“為什麼只有我們讓座?別的人呢?他們都消失了嗎?憑什麼啊?”我被眼前一大堆人們的無動於衷而感到氣憤,而她,似乎也被我嚇了一跳,她,沒説什麼話,只是,對我無奈地笑了笑。不知道為什麼,我坐如針氈,臉也越來越發紅髮燙了,也許是受到良心上的譴責吧,也許,是道德要求我這麼做。終於,我站起來,和她一起對老奶奶們説:“奶奶,你們坐吧。”老奶奶笑着對我們説:“謝謝你們了,我們兩個人今天遇到好人了……”我們兩個聽着怪不好意思的。

不知道為什麼,做完一件幫助別人的事後,心裏總有一種莫名的舒坦,這也許是心靈上的解放吧,心靈上的壓抑都被釋放出來了。

我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並不難,但是,一直做個有道德的人,那就難説了。道德,就是一個人善良程度的另一種測驗方式。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這一項測試中,都取得優異的成績

道德伴我成長作文2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説到文明美德,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説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説,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説“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道德伴我成長作文3

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裏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無數純潔的心靈。從學會説話起,常看到媽媽的道德行為;從上學讀書起,常聽到老師的道德話語。道德無時不刻不在我心中。

道德有時是一種謙讓,它像春天的花兒一樣,讓人心情舒暢。

十月五日,風和日麗,我和媽媽乘坐着一輛紅色的公交車去吉安學古箏。車上已座無虛席,這時,正好一個小男孩站起來説:“阿姨,我人小這裏還能擠一個人。”媽媽怕我累着,讓我坐,我心安理得地坐上了上去。窗外的美景急馳而過,時間在流逝,不知不覺,到了下一站,只見一位農村婦女抱着一個兩三個月大的嬰兒,匆匆忙忙上了車,這時汽車一轉彎,來了一個急剎車,婦女猛向前一傾,差點栽倒在地,頓時嬰兒哇哇大哭,可能是嬰兒被嚇了吧!目睹這一切,我想起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於是我毫不猶豫地向那位婦女招了招手説:“阿姨,您抱小孩太累了,小孩也會被嚇着的,還是您來這裏坐吧!”這時車上頓時鴉雀無聲,人們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説:“真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小女孩。”此時,我的心情比喝了蜜糖還要舒暢。

道德有時是一種感恩,它像開心幾一樣,為人消除疲勞。

媽媽的愛,是一陣清涼的風,是温暖的陽光。媽媽平時工作非常辛苦,還要操持家務,我是不是應該為媽媽做點什麼呢?有一天媽媽下班回到家,癱坐在沙發上,一看那樣子,就知道媽媽很累,我快速走到媽媽身邊説:“媽媽你上班那麼累,讓我幫你捶捶背吧!”媽媽眼裏含着淚水,臉上卻掛滿了笑容。“好”媽媽説。媽媽躺在沙發上,兩手平放,我捲起袖子,握起拳頭,兩手左右開弓,拳頭像雨點落在媽媽背上。媽媽高興地説:“舒服,舒服!“我聽了心裏樂開了花,我的拳頭不輕不重。過了一會兒,我已經累得氣喘吁吁的。我好像就是媽媽的“捶背機”,一會兒捶這兒,一會兒捶那兒。媽媽笑眯眯地説:“有了這個捶背機真好,隨時為我消除疲勞。“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位良師。我在這位良師的陪伴下,快樂健康地成長。

道德伴我成長作文4

我沒有林青霞的面孔,也沒有鞏俐的才能。有的是在家長眼裏的乖孩子,有的是在老師眼裏的好學生,有的是在同學心中的好夥伴。

小時候,媽媽常在耳邊説要做個乖孩子,似懂非懂的我單純的以為“乖”就是不和媽媽頂嘴,要聽媽媽的話而已。就這樣,乖乖的吃飯,乖乖的睡覺;乖乖的陪着媽媽去田裏,坐在田埂上看着媽媽的背怎樣在烈日下彎曲。

上國小了。“學習雷鋒好榜樣”唱到一半的我,總愛忘詞忘旋律,然後又重唱“學習雷鋒好榜樣……”老師告訴我們,要向雷鋒學,要孝順父母,要樂於助人,要堅強勇敢。回家後,我會給媽媽倒茶了,會幫媽媽洗碗了。媽媽的嘴角揚起了一抹欣慰又幸福的笑。只是,我不懂。

在學校裏,總會熱心的借橡皮給同學,某個同學哭了,總會第一個跑去安慰他。儘管那時的我手不大肩也小。我會在任何一個地方向遇見的老師問好。會聽老師的安排認真的完成作業。每年,我家的牆上總會有那麼一小塊地方,被“三好學生”的獎狀佔據。

中學時,“熱愛祖國,遵紀守法”不再是説説而已。慢慢學着看新聞,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志願者的活動,參加“遵紀守法”知識搶答競賽。那時也理解了“環保”。就報名參加了學校的“衞生會”組織。不再讓眼前的塑料袋隨風飄揚,不再從自己手裏扔下一粒瓜子殼。不再對採摘花朵枝條的同學視而不見。原來,充實就是這麼簡單。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原來我做過的一切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文明道德,我也有一個好聽的別稱——五好小公民

做家庭的小幫手,父母辛辛苦苦的將我養大,耗費了他們的大半輩子,仔細看時,雪白的頭髮已在我們的幸福中萌芽。應該多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小夥伴。這個社會需要合作,需要競爭。我們只有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才能在這個社會中立足。

隨手撿起掉在地上的垃圾;扶起盲人過馬路,扶起倒了的警示牌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都是我們能做的,為什麼不讓自己的生活多些快樂呢?

讓文明道德伴我們成長吧!有了它,我們便不會再庸俗,平凡的人也可以高尚。

當時間的年輪轉了一圈又一圈後,我們再回首來時的路,翻開成長的日曆。雖然泛黃,但足跡仍然清晰。

那時因為文明道德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