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諸葛亮作文6篇

來源:文萃谷 1.07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諸葛亮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諸葛亮作文6篇

關於諸葛亮作文1

不問政局便知天下三分,不出門户遍曉天文地理。赤壁之戰中,他巧借東風,取得勝仗;草船借箭時,他未卜先知,喜獲萬箭。他神機妙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一位鳳毛麟角的人物。他就是諸葛亮。

在20xx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一個完全不屬於這個時代的諸葛亮,還會和從前一般威風凜凜,引領時代潮流嗎?

一天,我在街上走着,看見一位中年男子,身着古時衣裝,好像是一介草民,灰蓬的衣衫,簡陋的草鞋,手中拿着一本書。我抬頭仔細地打量着他。恍然大悟,這就是諸葛亮。霎那間,他身邊擠滿了要拍照留念的遊客,他被擠在人羣中喘不過氣來,這樣熱情的人們,着實讓他吃了一驚,還好人們拍完照趕緊走了。我跑上前去問他為何在此,他答道:“吾本讀經於草廬之中,不知為何來於此地。”我瞬間明白他穿越了,但他表現出一臉的茫然,顯然他不懂這樣的詞彙。碰到諸葛亮,我走欣喜不已。現在正值春節,我也可以帶他去轉悠轉悠。

我領着他去了超市。過春節,超市進購了不少貨物,彩燈彩繩裝飾超市炫放異彩。讓諸葛亮看得眼花繚亂,嘖嘖稱奇。

他看見了火龍果,説此魚為何不於水中?我答道這是一種名叫火龍果的水果,並不是一條魚。他又問到榴蓮味散發着惡臭,是不是有些壞了;為何人們要提着一個小籃;為何人們……我被他接二連三的疑問搞得暈頭轉向,無奈只好帶他去其他地方。

我帶他去了電影院,他問我為何曹操在牆上,為何有如此多的人去看他,且牆上的故事,他竟然什麼也不知道。神吶!救救我吧,快把他帶走吧。我實在受不了了,自己悶悶地發着牢騷。

走出電影院,我今天再也不帶他去任何地方了,讓他吃頓飯打發走就完事了。我帶他去了就近的一個快餐店,給他要了一份漢堡,一包薯條和一杯可樂。一天的奔波,也讓他覺得餓了,拆開包裝紙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還讚不絕口。吃飽喝足後,我們在回家的路上散步,與他談論過去的事情。

他當時還在草廬之中,未被請出當軍師,他雖未出廬,但早已知曉有人將要有求於他,真不愧為神機妙算,一路上我們有説有笑。

到了家裏,我邀請他留宿家中,他也欣然同意。那天晚上我睡的美滋滋的。和諸葛亮吃過飯,逛過街,這是一件多麼值得炫耀的事情。第二天早晨我起牀後去找諸葛亮,但卻哪也找不到。我問媽媽,媽媽説我又在説胡話。天吶,難道這只是一場夢?

關於諸葛亮作文2

“諸葛亮”這個名字,幾乎整個中國都知道,甚至連外國人都對他略知一二。那他到底有什麼能力,讓知道他的人都對他如此欽佩呢?那也只能歸結於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能力了。

他“草船借箭”,是在和周瑜聯手時,三天內要造出十萬支箭的情況下發明的。“三天造十萬支箭”這在我看來是不可能的,因為造箭需要大量的人力來完成,而在當時的蜀、吳兩國,加起來也沒有這個實力。周瑜深知這點,所以故意用三天造十萬支箭來刁難諸葛亮。一旦諸葛亮造不出箭,他便可以在大眾面前批評諸葛亮了。結果卻出人意料,諸葛亮並沒有實實在在造箭,而是通過排兵佈陣,利用曹操多疑的特點,虛張聲勢,用二十隻船就借到了曹操十幾萬支箭。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雖然是出自於小説《三國演義》中,裏面不排除有作者的渲染,但足以説明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在這個故事中,周瑜的心胸狹窄和諸葛亮的寬宏大量形成了鮮明對比。問題出現了,諸葛亮並沒有責怪周瑜,而是自省,主動承擔責任,通過想辦法最終解決了問題,凸顯了諸葛亮強大的責任感。在大多數人心中,諸葛亮就是一個“神奇”,是一個真正的“卧龍”。

他的“前後出師表”使無數人為之心動,為這一份對君主的忠心而心動。當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也步入晚年,他一心扶持劉備的“傻兒子”劉禪。雖然他有足夠的能力和勢力可以廢除劉禪自立為王,但是他卻從來沒有動過這個念頭。諸葛亮牢牢的守住和先王劉備的這份君臣之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不放棄對劉禪的輔佐,對蜀國的堅守,可見他的這份忠誠。

陸游曾説“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有誰能像諸葛亮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唐代的詩人也感歎“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精神令古人都感動萬分,傳頌至今。同樣,現在的我們也紀念他、學習他,學習他勤奮學習廣聞博識,學習他寬廣的胸懷,學習他胸懷大志敢於為理想奉獻終生,學習他為了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精神都將永遠記在我們心中,繼續傳承下去。

關於諸葛亮作文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雨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我捧起三國演義,它的開頭臨江仙便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在這本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他。

他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幫助劉備;他在後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總是能利用敵人的弱點出奇制勝;他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震八方;他知恩圖報,鞠躬盡瘁,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看到這兒,你應該知道他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家喻户曉,大名鼎鼎——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眾多的故事中,最令我驚歎的還是草船借箭了。

那是,曹操在公元208年秋天率兵30萬席捲江東,直逼東吳,孫權與劉備便聯合起來,組成了孫劉聯軍。周瑜在與劉備派遣的諸葛亮多次接觸下,自知比不過諸葛亮,轉而起來嫉妒之心,便想設計陷害諸葛亮。

周瑜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想用造箭的藉口來除掉諸葛亮這個心頭之患。本想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並在材料不齊全的情況下十天內造出十萬只箭,不料諸葛亮卻説:“曹軍隨時都有進攻的可能,如果用十天的時間來造箭,恐怕會誤我軍大事,我只需三天時間,就能為都督獻上十萬只箭!”周瑜聽了諸葛亮這出人意料的回答,心中暗喜,自認為這次殺害諸葛亮是十拿九穩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諸葛亮頭兩天竟然沒有絲毫動靜。直到底三天諸葛亮才和魯肅私自撥動快船20艘,每船30餘人,並插上許許多多的草人,前往曹營“取”

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料定曹操在大霧之中必然不敢輕出。果不奇然,曹操真的.沒有出兵,而是在岸邊向這些“不速之客”放箭,結果可想而知,諸葛亮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萬多隻箭,不僅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而且還為孫劉聯軍提供了大量的裝備,鞏固了後方的軍事力量,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草船借箭。着實讓人欽佩啊!

在生活中,我們不也可以像諸葛亮靈活多變嗎?

記得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我正在做一道“雞兔同籠”的奧數題,怎麼做也做不出來,沒辦法,我只能去請教老師了。老師看了看題目對我説“做題不能從單方面去想,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回到教室,仔細地讀題,換另外一種思維方式,終於做出來了!

再看諸葛亮,他靈活多變,足智多謀,總能找到對方的弱點,全歸功於他不拘一格,善於思考的好品質!無論是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不停地思考和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那扇開啟大門的金鑰匙!

關於諸葛亮作文4

讀完《三國演義》蓋上封面,我躺在牀上細細的回味這本驚世之作。其中的內容曲折讓我唏噓不已,人物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其中讓我尤為驚歎的角色就是那位神機妙算的軍師---諸葛亮。

我隱隱約約看見一位手持鵝毛扇,頭戴纓帽,身長八尺,一襲長衣的謙謙君子正靠在地圖上苦思冥想,扇了幾下鵝毛扇,一下子一條令人拍案叫絕的妙計就靈光一現。

我走近一看,諸葛亮也看到了我,和我攀談了起來。

我激動的對他説,卧龍先生,你真是一個奇才,你的名字和你本人一樣,身處在深山老林之中,卻知曉這天下之事,把時局分析的如此透徹,我本覺得謠言不可信,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啊!他卻淡淡的説了一句,承讓承讓,做人要低調,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學無止境,我覺得我這些都是雕蟲小技,不足掛齒。

我在心裏感歎了一下,心想這諸葛亮也太低調了,我繼續説,先生你與劉備就像是千里馬遇上了伯樂,碰上了這樣慧眼識英才的主公是不是很開心啊!聽到這句,他以為遇上了知己,也開啟了話匣子。遇到了如此禮賢下士的主公,我感到榮幸之至,劉備對我有知遇之恩,如果沒有遇見他,縱使我有滔天的才華,也沒有如此誠意被請出山,所以我對我的主公非常有信心,盡心盡力的輔佐他奪得天下。可惜了呀,還未成大業,就死於非命了。他的兒子卻是個不成器的人。競樂不思蜀,實在令我寒心。我想了想,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説,先生已經盡了全力,不必憂心。劉備三顧茅廬,使金子沒有埋沒。你不出茅廬便知天下之事,草船借箭,空城計,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運用你的智慧幫助劉備,雖未能幫助他匡扶漢室,但也幫助他建立了蜀國,此豐功偉績,非尋常人之所得。我真佩服你啊,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要是有你一半就好了。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説,你也彆氣餒,你天資聰穎,只因貪玩誤了學業。業精於勤,荒於嬉。只要你肯努力,一定可以迎頭趕上。我相信你可以的。説完對我作了個揖,拂袖而去。

起來啦!伴着媽媽叫喊聲,我揉了揉眼睛,下意識地看了看,被口水浸濕了的枕巾!才知道剛才只是一場夢。但是我會記住這個夢的,我想大聲對諸葛亮説,諸葛亮,你是我的偶像,我要向你看齊。

關於諸葛亮作文5

笑看桑田,何等的驚才絕豔。

想那諸葛孔明,一聲戎馬,天降奇才。他面對千軍萬馬。淡然而胸有成竹,仙風道骨。空城之計退司馬,錦囊其中藏玄機,火燒赤壁借東風,臨終木雕或千軍···········滿腹經綸,飄飄然有天神之概。

只可惜天妒英才。

孔明留給後人的,比起敬贊,更多的是遺憾、劉備病故,其子劉禪繼位。幼帝無知懵懂,漢之重任降於孔明之肩。年過半百而鞠躬盡瘁,孔明自然任重道遠。吞盡千般苦楚,孔明吃力地扶持着這個劉備打下來的江山,扶持着搖搖欲墜的蜀漢。終於是不得不離開幼帝,孔明揮軍南下,只剩下一首著名的《出師表》。此後,孔明在與司馬懿一役積勞成疾,駕鶴西去·······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孔明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他一生只追隨過劉備,可謂死而後已,致力於助劉備奪得天下。劉備敬賢,孔明因此得其青睞。而劉備一去世,劉禪,不過是留給後人一個“樂不思蜀”的笑話。孔明臨死前想的都是如何保住漢朝主力軍隊回朝,其忠誠可見一斑。英雄無用武之地,我恨劉禪的無知愚昧。自孔明之後,蜀漢漸漸衰敗,終於滅亡。

悲哀,一代軍師就此隕落的悲哀。

戰場上,再不見那運籌帷幄的身影;朝堂上,再不見那淡然智慧的白衣;草廬中,再不見那側卧品茶的綸巾········

悽悽慘慘慼戚。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孔明出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我着實驚訝於孔明的智慧,妙計頻出使人防不勝防。即便是以《三國演義》縱觀天下的角度來看,哪怕是三足鼎立,孔明依舊是世之巔峯人物,列於金字塔塔尖。可以説,蜀漢的江山,三分之一歸劉備,三分之一歸眾臣,三分之一歸孔明。

諸葛孔明,天之所驕,亦為天之所妒。

劉禪究竟是何想法?孔明已是暮年,強弩之末,如何在硬扛下大風大浪?可換一角度,劉禪空白純潔的思維應該只知道玩耍。與你我一般的年紀,本應玩樂悠悠,無牽無掛,卻意外地政務纏身,難以放飛自由。困惑不解混沌不願中,驀然冒出來個能替自己擺平一切的諸葛孔明,自然是將所有政權都交到其手中。只是苦了孔明。

孔明悲,孔明悲!

關於諸葛亮作文6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是個大家能耳熟能詳的三囯時期的人物。在人們心中,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説,諸葛亮是個智慧與謀略的代表。

在《三國志》中,有這麼幾個字“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由此可看出,諸葛亮在那個年代,長得算得上是數一數二了,並且八尺,就相當於現如今的一米九了,從長相身材來看,似乎預示了諸葛亮一生的不凡。

諸葛亮自比“管樂”,“管樂,”即管仲、樂毅。管仲治囯有方,是個傑出的政治家;樂毅用兵極妙,是個優秀的軍事家。但管仲卻不善用兵,樂毅不善治國。而諸葛亮認為自己二者兼得,文武雙全,因此自比為“管樂”。

《出師表》中,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二十七歲前,一直隱居在南陽。其實我覺得他並非“不求聞達於諸侯”,而是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其實按理來説,曹操那時正值盛氣,並且曹操十分愛惜人才,可諸葛亮卻沒有去找曹操,而是選擇了正寄人籬下的劉備,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曹操並不是諸葛的“意中人”。曹操身邊人才齊濟,因此去了曹操陣地,也是不會得到重用的。相反,劉備身邊沒有謀略之才,只有像張飛、關羽、趙雲這樣的武將。並且“三顧茅廬”的事件也讓諸葛亮受到了極大的感動與激勵,因此“遂許先帝以驅馳”。

提起諸葛亮的謀略,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家喻户曉的“空城計”了吧。當時司馬懿率軍進攻蜀國,直逼酉城,諸葛亮無兵迎敵,卻故作鎮定,大開城門,坐於城樓,焚香撫琴。此時的諸葛亮披鶴氅,戴論巾,手瑤羽扇,氣宇不凡。小心謹慎的司馬懿擔心有埋伏,毫不敢輕舉妄動,並迅速撤兵。等司馬懿反應過來,再引兵回去,此時趙雲的兵馬已到,最終司馬懿戰敗。千古流傳的佳段,不過是小説中編造的罷了。據説,真正的 “空城計”是曹操對戰呂布時所使用的。還有“借東風”、“錦囊妙計”等一些流傳千古的故事,都加以誇大。因此,魯迅先生曾説過:“《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對劉備忠心耿耿。在北伐曹魏時,小心謹慎,用了四年的時間來做準備,在那個階段,諸葛亮無論從地理位置、人力資源等方面都於曹魏差別很大,但幾次功打卻都能使對方所懼怕。因此即使沒勝,卻也算不上輸。無奈一直為此事操勞的諸葛亮的身體實在是受不住了,在第三次進攻期間,永遠的沉睡了……

諸葛亮雖沒小説中刻畫的那樣神機妙算,但通過“三顧茅廬”一事,諸葛亮也一定是個少有的人才。如今因欣賞他的才智而深入瞭解並得知此事,也確實是有些接受不了的。我們需要尊重歷史史實,但我願讓諸葛亮在我心中,永遠保持着一個“神人”的形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