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作文600字八篇

來源:文萃谷 3.11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調歌頭作文600字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調歌頭作文600字八篇

水調歌頭作文600字 篇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明月什麼時候有呢,我抬起頭仰望天,正是一輪皓月當天。當年,大詩人蘇軾也是在這一天,舉杯邀明月,對酒當歌,才吟出了這首千古絕唱吧。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東坡先生想借助清風飛到天上去,但又怕空中樓宇太高,難以承受那裏的淒涼寒冷。地上美景無限好,東坡先生卻嚮往天庭的淒寒生活,何也,這要從東坡先生的處境談起。當時,東坡先生愛妻亡故,弟弟遠去,而自己又被貶,空懷滿腹經綸而無用武之地,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東坡先生面對明月,不僅沒有歡樂,憂愁孤獨湧上心頭,只好借酒澆愁,發出如此無奈之語。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酒喝得差不多了,東坡先生乘興在月下翩翩起舞,這時他才意識到,在天上哪比得上在人間好,雖然人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月光轉過硃紅色的朱閣,低低的掛在雕花的窗户。看到此景此情,東坡先生睡意全無,忽而大徹大悟:這樣的明月不會長久的掛在天上,總會有陰晴圓缺的時候,就如人一樣,悲歡離合倏忽多變,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然如此,人就應該順應天命,。想得開,放得下,不能總讓怨恨佔據心。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想得開了,東坡先生終於向天下人發出了由衷的祝福:人們啊,好好享受這美好的月光和美好的生活吧,不管你是否身在千里之外。都將珍惜擁有的,別留下遺憾。

謝謝東坡先生,在這月明之夜,是您讓我們後人一邊賞月,一邊有了對您詩詞的美好追憶。

水調歌頭作文600字 篇2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天空灰濛濛的,太陽正在燃燒着他最後一縷光輝,隨即消逝在遙遠的西方。漸漸的,天空也逐漸暗了下來。人們常説“月到中秋分外明”,這話是很有道理的。看,那帶着一圈金環的月兒終於趕來了,她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縷一縷的雲彩,向上升着,升着,就在這一剎那間,月亮的顏色變淺了,淺了,變白了!月亮出來了!她高傲的升起來了!月亮像個碩大的圓盤,光滑平整;又像一件珍貴的玉器,珠圓玉潤。她披着雲朵,踩着霧氣,閃爍着一絲絲的光輝。“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當我們寂寞時,月是我們忠實的夥伴。“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我們對家鄉的深深思念。“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是我們對人類起源的遙遙揣測。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月亮也開始工作了,她給大地穿上了銀色的禮服,給疲勞的人們一個寧靜的夜。她催促鳥兒回到巢穴,催促孩子上牀安眠。亮亮的月、清朗的天,清澈的情感,演奏着一曲曲天上人間合而為一的和諧樂章。我不禁感慨,滄桑的歲月年輪一圈又一圈,月亮上的嫦娥也該有一些寂寞了吧?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為什麼害怕登上月亮,難道只是害怕寒冷嗎?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灑滿大地,讓人產生無數情思遐想。假如我能夠隨風飛上月亮,我不會畏懼寒冷。我想見識一下月亮上的景物,去陪伴寂寞的嫦娥……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皓月當空,閃爍着燦爛的光輝,照耀着,使大地上泛起了一層光暈。就在這時,一層頑皮的雲霧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只露出了半邊臉兒,更顯得月亮飄飄渺渺。晚風輕拂,一縷縷的風將夜晚襯托的格外涼爽,蟋蟀和蛐蛐正在賣力的合奏着“自然交響曲”。這一切,讓人彷彿置身於夢幻之中。我彷彿看到了傳説中月亮上美輪美奐的宮殿——廣寒宮;彷彿看到了美麗的嫦娥仙子;彷彿看到了可愛的玉兔……

水調歌頭作文600字 篇3

月圓了,人醉了。

眼前一片朦朧的昏黃。月光是何時出現?他銜觴問青天。長長的美須在風中飄起。都説人間一年,天上一天,可知這天宮中過得正是那一年。

他,玉樹臨風,美聃翩翩,博識多才,原在天宮任職,只因與人意見不合,被貶到人間。他的心早已飄上青天,與天上各種神仙其樂融融,只是恐怕那美玉建成的宮殿。他怯懦了?他懼怕了?不,好男兒是無畏的,他不得不説他還流連於天上的繁華,他不得不説他感慨這世事炎涼。伸手去摸,只有自己孤單的影子。風吹來,燭燈的影子在東窗上搖搖曳曳,只有一陣寒意。他何曾不想飛往青天。他怕天上冷,冷得他經受不住。

月下,着身白衣的他在淒冷的月光中起舞,側影隨身旋轉。他停下了腳步,晃晃蕩蕩舉起酒杯,早已淚水漣漣,佈滿了他不惑之年的滿臉滄桑,他沒有哭,他笑了,是那麼豪邁,那麼炎涼。“天上那比人間熱鬧呢?”

月兒轉過紅色的華麗樓閣,低垂在雕花窗户上,打在沒有睡意的他的臉上,將他俊美而白皙的臉頰照亮了。他思緒萬千,美好的月亮也不過是浮雲望眼。子由,他在念子由,七年未見,他怎樣?他是否是高官祿爵還是如同自己一樣?他驀地心生恨意,月兒為什麼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他恨月亮,想着因為月亮恨他。月色一點點散去,他浪漫了一年的企盼,在寂靜中沉沉的睡去。

人間有人間的悲歡離合,月亮有月亮的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兩全其美。只願子由,你我都能長久,雖隔千里,也能讓風將我的思念帶到,我們共賞明月。

我無法領略他白衣起舞,抱臂求安的淒涼,更無法理解他的酒杯中的感傷。

風捲殘花,傷了我眼前的月色,但願你能將這殘花傷了子瞻窗前的月兒,不讓他為此流淚,為此心傷。

水調歌頭作文600字 篇4

中秋佳節,在明月的温柔照耀下,與家人共賞月,共嘗月餅,乃一趣事也。而同時,也有一些仕途失意的人在明月的照耀之下,不免吟誦起《水調歌頭》以理遣情,希望從共賞明月中互相慰藉。

全文改寫:

我從被月亮照得有些泛白的桌子上,輕輕拿起酒杯,對着青天一飲而盡。喉嚨裏盡是苦澀,不禁乾咳了幾聲,半眯着眼睛,道:“中秋佳節,本應是美好的節日,不應該是家中團圓的好日子嗎? 可為何我卻孤獨流落在這兒?”説罷,從桌子上拿起酒壺灌起了酒來,喃喃細語道:“我好想乘着風,回到天上去,去看一看那就美玉做成的仙宮,可又怕那聳立的寒冷。”我好像又想到什麼,站起身來,對月起舞,清風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比得上人間?我轉身進樓閣。

月亮從硃紅色的樓閣的一面,轉到另一面,低低的撒在我身上,我躺在牀上,望着那月亮,眸裏盡是想念着弟弟,又不禁埋怨起月亮來:“明月不應該有什麼怨恨,可又為何總在別人親人分別之時才滿月?″想着想着,心中的怨恨不由得濃了幾分,可又轉念一想:“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亮也有陰晴圓缺。這種事自古以來難以周全。但願離人能平安健康,運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想着想着,我又不免入了夢鄉。夢鄉中,我看見弟弟,笑着朝我走來,明月依然滿月,我忍不住笑了起來,團圓了,真好。我向弟弟走去,擁抱在一起。互談着自己所見所聞,趣事,相交甚歡。

全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於戰勝了消極“遁事”的念頭,表達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全詞基調是樂觀積極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現實和理想,出世與入世的某種思想矛盾。

水調歌頭作文600字 篇5

熙寧九年的中秋,我歡暢痛飲到天亮,大醉,寫了這篇《水調歌頭》用以懷念我的弟弟子由。

這個冷清的中秋,無人與我團聚,心裏煩悶的很。抬頭望望星空中那輪高懸的圓月,抑制不住的思念開始在心頭氾濫。

我端來了一壺酒,拿上一個酒杯,在庭院裏獨自暢飲。喝了不少,開始有了少許醉意,我舉起酒杯,望向那發亮的圓月,向它發問,你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圓月它沒説話,我便也自討沒趣,又灌下一杯酒。我記得李白的一句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他似乎和我一樣,月圓人沒圓。但我真想知道,月中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了。我多麼想乘着輕飄飄的風回到天上去,我是天上的人,總該回去的。但我又怕那用精雕細琢的美玉宮殿,高高在上,會分外的寒冷。我真的飄了上去,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月光隨着我的倩影,倒影星空,多美好的時刻。但始終都是我一個人,還是熱鬧的人間好。

月光轉過硃紅色的樓閣,又低低地斜照進那雕花的窗户,照着毫無睡意的我。為什麼在我內心如此起伏不平的時候,月光卻那麼的平靜。我很氣憤,一定是月亮它對人有着仇恨,在我和親人分離的時候它便變成圓的來激怒我,我缺它圓,多麼可恨的月亮。

我內心平靜了一會兒,想通了。人間總是會有悲傷,會有歡樂,會有離別,也會有團聚。月亮也不總是圓的,它有晴的時候,有陰的時候,有圓的時候,也會有缺的時候。這些事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沒有人可以求得一生一世的完完全全,世界上不會有十全十美的好事。雖然不能事事如意,但只要祝你我歲歲平安,健康長壽,不能相聚但心心相連,明月永遠為我們作證團聚的時刻。

水調歌頭作文600字 篇6

縈繞千年的景緻,獨領風騷的年華。婉轉、悠揚、飄蕩,只留下那絲毫的温存記憶。

風花雪月中,柳暗花明時。滿懷愛與恨的惆悵,有利於那青青的石板上,踏過歲月,撫平記憶,只把那充滿神祕的茶馬古道藏於夢中。情感交織着昇華,無奈磨滅着消失。盪漾着的只有似水的年華。清澈透明的空氣中,感受不到絲毫雜質。絲絲縷縷都如此乾淨明亮。不經意間,就從指尖滑過,不曾等你去享受。美妙的心境伴着些許憂傷,遊離在心上。可謂“能狀難寫之境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雨後天曉,露煙悽迷,芳草如茵,嫩色相照,潺潺流水,流不盡往日的哀愁;滴滴甘泉,道不出今昔的燦爛。翠葉藏鶯,珠簾隔燕。行走在竹林中,探訪青青的竹筍,揭開自然那神祕的面紗。尋找幽幽的青草,叩開萬物那多情的心靈,輕輕搖着船槳飄搖在湖面上,泛起層層水花,微微散開。清爽的.風兒陪伴左右,陣陣悠揚的笛聲穿過竹林,飄向遠方。攀上古橋,看着水中嬉戲的魚兒發呆。波瀾中刻出的,彷彿是歲月的道道傷痕。

遼闊的空曠的山谷中,有那新鮮的綠色,顯現出無窮的生機。環繞的羣山絲毫擋不住它的美麗。如果説江南水鄉充滿的是柔情,是嫵媚,那麼這裏則多了一份自然的狂野。山谷中響起的是生命的迴音,時時敲打着我的心扉。山崖上生長的是不羈的靈魂,刻刻改變着我的信念。山澗裏流動的是熾熱的血液,次次點燃着我的熱血。婉轉的曲調被風傳到山谷的每個角落,這是來自心底的歌聲。

鄉間小道中,重温那情意綿綿的年代,愛與希望同在,淚與失敗共別,信念永駐人間。裊裊炊煙捎去的是對遊子的思念,朵朵花開綻放的是成功的笑臉。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户。月夜,悄悄地來了,皎潔的月光輕輕的灑向地面,此時無須多語言,只可“一樽還擄江月”。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水調歌頭,雅緻難酬,明月幾時有?

望夢沉酣,露煙悽迷,把酒問青天!

水調歌頭作文600字 篇7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可真正是流傳千古了,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蘇軾端起酒杯遙問蒼天豪邁與雅興,便令我心馳神往。腦海中,思緒瞬間迴歸千百年前,依舊是這一抹月光之下,豪放的蘇軾喝得酩酊大醉,端起手中的酒杯,眼神迷離,似乎思緒正遨遊在千百年前,用手中的酒敬着天上的明月,那輪亙古以來就存在的明月,不由得思考起來,這輪照耀過屈原,照耀過李白,照耀過杜甫的明月,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

月從古至今都是人們寄託各種情感的載體,蘇軾看到月,便想到了月亮之上那些傳説之中的瓊樓玉宇,也不知道那美輪美奐的仙宮,是什麼時間了。其實,蘇軾或許在這裏也表達了自己對於重回官場、重回世間權力巔峯的渴望吧。不然又怎麼會有後面一句的“我欲乘風歸去”呢?之所以是“歸去”,而非“登上”、“造訪”,便是因為以前便是那裏的人吧。但那美玉砌成的樓宇啊,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因此才有了“高處不勝寒”的説法。蘇軾已對那黑暗的朝廷失望了,才發出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感歎。雖孤單蕭條,但卻率性詩意。這與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何其酷肖。

這明亮的月,這寂靜的夜,總是令人不由自主的思考着,蘇軾也不例外,他開始思考人生,一個嚐盡人生百態的人,將人生描述為四個字:悲、歡、離、合。但無論是悲,是歡,是離,是合,生命健康都是最重要的,所以蘇軾於全文的末尾,送上了對親人朋友的祝福,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這也就是王勃所寫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了吧。

讀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讀出了作者的率性放達,讀出了作者對人生未來的迷茫,讀出了作者對親人朋友的思念。

水調歌頭作文600字 篇8

蒼茫的海面上,波濤翻滾着,海浪與海浪之間蹦濺出無數白色的飛沫,如同顆顆散亂的珍珠,濺落在甲板上。船兒晃悠悠地航行着。

他站在船頭,仰望天空,又是一年中秋節,又是一個月圓之夜。皎潔的月光靜靜的傾瀉在他的身上,而他的內心卻充滿了矛盾與困惑。一次又一次的貶謫,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想到了美麗的仙宮,使他想到了逃避,使他想到了拋開一切的歸隱。但是他知道仙宮中的悽清,他了解高處的寒冷與孤寂。他不是陶淵明,也不是吳均,更不是陶弘景,他沒有像他們一樣避世歸隱,因為他清楚既然身處現實,就必須勇於面對現實,逃避是自私的。因為他是蘇軾,他在月光下揮劍起舞,排遣心中的苦惱。他對功名利祿的淡泊的和隨緣自適的豁達讓我深受感動。

夜更深了,他回到船內,斟上一杯酒,一飲而盡。“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七年了,何時才能與弟弟再見?他再次斟上一杯酒,迎着月光,看杯中倒影獨自憔悴。他站起身,扶着暗紅的雕花欄杆,看月光流進窗中,感歎人生多少離合。東坡畢竟是東坡,漸漸的,心中已不再滿懷惆悵,因為他已探求到了人生的哲理,他明白了順其自然的真諦,於是在這個不眠之夜,他以寫下了這首《水調歌頭》,道出了對天下所有痛苦人的堅定祝福。他再一次讓我看到了他自我排遣的樂觀,他那不被命運坎坷壓倒的堅忍令我感動。

後人為這首詞配上了音樂,悠揚.空曠的曲調,最適在月圓之夜輕輕吟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積極樂觀的詞句,讓團聚者更覺幸福,倍加珍惜;使離別者頗感安慰,深受鼓舞。《水調歌頭》,現實中的解脱讓我感動;《水調歌頭》,困境中的進取讓我感動;《水調歌頭》,離別時的祝願讓我感動。

讓我感動的蘇軾,讓我感動的《水調歌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