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之蒙學介紹

來源:文萃谷 2.34W

中國傳統蒙學教材主要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幼學瓊林》等等。目前,學術界所稱的蒙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上講,泛指古代啟蒙教育,包括其教育體制、教學方法、教材等內容;狹義上講,專指啟蒙教材,即童蒙讀本。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蒙學經典介紹的知識,歡迎閲讀

國學常識之蒙學介紹

  蒙學經典介紹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

  《三字經》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户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

基於歷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百家姓》

《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百家姓》讀來順口,易學好記。

《百家姓》並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數量排序,“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代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另有作為兒童讀物的同名圖書。

  《千字文》

《千字文》,即由一千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南朝梁武帝時期(502 —549 年),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奉皇命從王羲之書法中選取1000個字,編纂成文,是為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千字文》。

文中1000字本來不得有所重複,但周興嗣在編纂文章時,卻重複了一個“潔”字(潔、絜為同義異體字)。因此,此篇《千字文》實際只運用了999字。繼周興嗣版千字文之後,還相繼出現了《續千字文》、《敍古千字文》、《新千字文》等不同版本的千字文。

  《小兒語》

《小兒語》,明代的呂得勝所撰。呂得勝,是河南寧陵人,字近溪,生活在嘉靖時。他很關心兒童的'教育工作,主張兒童有知識時,就要進行正確教育。當時民間流傳一些兒歌,如“盤卻盤”、“東屋點燈西屋亮”之類,他認為這些兒歌對兒童固然無害,但對品德修養以及後來的發展也沒有什麼好處。於是他編寫新的兒歌,用來代替舊的兒歌,是以成此書。

  《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

以《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

  《朱子家訓》

《朱子家訓》是“經典誦讀口袋書”的一種,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2字,精闢地闡明瞭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當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對女性的某種偏見、迷信報應、自得守舊等是那個時代的歷史侷限,我們是不能苛求於前人的。

  《明賢集》

《名賢集》是我國古代對兒童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的蒙學教材之一,具體作者不詳,從內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後儒家學者撰輯。它彙集孔、孟以來歷代名人賢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間流傳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治學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諺語,有些還滲透了佛、道兩教的因果報應等思想加以選擇提煉而成,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啟人心智之句。

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讓人凡事應從長計議;“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勸人言語之間要相互尊重;而“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則道盡了封建時代的世態炎涼。

  《千家詩》

《千家詩》是由宋代謝枋得《重定千家詩》(皆七言律詩)和明代王相所選《五言千家詩》合併而成。它是我國舊時帶有啟蒙性質的詩歌選本。

因為它所選的詩歌大多是唐宋時期的名家名篇,易學好懂,題材多樣:山水田園、贈友送別、思鄉懷人、弔古傷今、詠物題畫、侍宴應制,較為廣泛地反映了唐宋時代的社會現實,所以在民間流傳非常廣泛,影響也非常深遠。

  《聲律啟蒙》

《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編寫,並得以廣泛流傳。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蒙求》

《蒙求》是唐朝李翰編著的以介紹掌故和各科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兒童識字課本。全書都用四言韻文,每四個字是一個主謂結構的短句,上下兩句成為對偶,各講一個掌故,總計2484字。

全書所講的,大部分是歷史人物故事,也包括一些傳説人物故事,其中有表現某種可取言行的,有帶有激勵勸勉意味的,有文學上膾炙人口的軼聞,如“王商止訛”、“西門投巫”、“孫敬閉户”、“屈原澤畔”、“綠珠墜樓”,其中很多成為後來《三字經》、《龍文鞭影》、《幼學》取材的來源。如“女媧補天”、“長房縮地”、“杜康造酒”、“蔡倫造紙”等。

從思想內容上看,自然難免有一些宣揚封建思想意識的東西,但跟其他許多蒙書比較,李氏《蒙求》還是屬於取材較好、境界較廣的一種。

  《文龍鞭影》

《龍文鞭影》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兒童啟蒙讀物,最初由明人蕭良有編撰,後來楊臣諍進行了增補修訂。何為“龍文”?原來龍文是古代一種千里馬的名稱,它只要看見鞭子的影子就會奔跑馳騁。作者的寓意是,看了這本《龍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為“千里馬”。

《龍文鞭影》主要是介紹中國歷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傳説,四字一句,兩句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它問世後,影響極大,成為最受歡迎的童蒙讀物之一。

  《幼學瓊林》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作者程允升,《幼學瓊林》初為明人登吉編著,本名《幼學須知》,又稱《成語考》、《故事尋源》,清人鄒聖脈作了增補,改名為《幼學瓊林》,也叫《幼學故事瓊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