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誦讀|子欲養而親不待

來源:文萃谷 2.77W

誦讀經典以修身,品悟聖賢以明性。讀國學經典,可與古人對話交流,看古人如何為人處事,結合自身的生活基礎,從現代的生活特點出發,汲取有用之智慧,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為生活提質,為工作增效。下面一起來看看關於“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經典誦讀吧!

國學經典誦讀|子欲養而親不待

  蓼●莪

蓼(lù)蓼者莪(é),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lěi)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hù)?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譯文

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看那莪蒿相依偎,卻非莪蒿只是蔚。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勞累!

汲水瓶兒空了底,裝水罈子真羞恥。孤獨活着沒意思,不如早點就去死。沒有親爹何所靠?沒有親媽何所恃?出門行走心含悲,入門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媽媽呀你餵養我。你們護我疼愛我,養我長大培育我,想我不願離開我,出入家門懷抱我。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測!

南山高峻難逾越,飆風淒厲令人怯。大家沒有不幸事,獨我為何遭此劫?

南山高峻難邁過,飆風淒厲人哆嗦。大家沒有不幸事,不能終養獨是我!

  解讀賞析

《蓼莪》是有孝心的兒子哭悼已故父母的哀歌。詩中主人公以第一人稱的獨自表白的方式講述,因家庭貧困、被迫外出謀生,但是回家時父母已雙雙去世。後來他生活好轉、豐衣足食之後,卻沒有機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更談不上對父母養老送終,而遺憾終身。

《蓼莪》形象地描述父母墳頭上的蒿草已長得很高很高,祭奠祖先用的酒瓶、酒罈也已空空如也,表明已有相當長的日子,沒有後人來上墳掃墓了。面對如此荒涼的情景,主人公心中不禁產生“可憐我的父母親,生我養我真艱辛”和“父母恩浩大無邊”的.聯想。接着追憶孩童時代受到父母寵愛的細節,長大後不愁吃穿而想要報答父母的恩德時,父母已經去世。只能永抱終身的遺憾和內疚。令人讀後產生共鳴。

時至今日,子欲孝而親不在的狀況和心情,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今天,當我們住上樓房、坐上汽車、有吃有穿、擁有電視、電話和冰箱等等物質條件,有的人甚至時常外出旅遊休閒度假時,常常會想到如果父母和長輩們仍然健在、能一起共享幸福生活和天倫之樂,該多麼美好、多麼理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