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智慧:“有道則見 無道則隱”的做人道理

來源:文萃谷 2.95W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孔子自魯遠道而來見老子,有兩個目的:一是到老子這裏來印證學問;二是想聽聽老子的學問,以俾廣益。

國學智慧:“有道則見 無道則隱”的做人道理

對孔子的學問,老子不留情的否定了,孔子也有所失望,老子接着説道:如果天下太平,官場乾淨,君子就出來坐坐公車做做官。如果時運不濟,官場貪腐,那就做野外的蓬草,在鄉下隨風而行安步當車吧。當時孔子三十四歲,志向遠大,才能卓越,有一股子“天下興亡捨我其誰”的勁頭。老子這樣的話,一定讓他驚詫莫名,如遭棒喝。

其實事實就是這樣,如果一個人真有才能,而且志向遠大,但是總是氣勢洶洶逼人咄咄的話,最需要有人給他當頭一棒。老子屬於善意的提醒,告訴孔子世界並非想象的那麼脆弱,是不能硬碰硬的。

聰明的'人知道進,也要學會退,更要懂得膽怯,既要直行也要迂迴,知道堅定,也要靈活。《論語》中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子曰:“……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這些既是孔子説的,也是老子説的,

老子教導孔子,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不動聲色地點出兩個字:藏和愚。愚就是藏,把智慧藏起來,把才華藏起來,把志向藏起來,把理想藏起來。藏不是沒有,不是放棄,是一種含蓄而堅定的保持,卻並不咄咄逼人。《老子》中“愚”字共出現三處,全是褒義詞。為什麼?因為老子的“愚”,不是智慧的缺乏,而是智慧的“收藏”。

人身上有傲氣就要學會戒除,不要讓自己的慾望大過於志向,年輕人如果僅僅是有意氣風發,鬥志昂揚,胸懷博大,理想崇高,意志堅定,充滿自信等這些優點是不夠的。因為只要缺少適度的彈性,適度的退守,適度的淡泊,也不會成為大才。此時的孔子,學問有了,志向有了,眼界胸襟都有了。但是,還缺乏一種東西:彈性的性格。老子告訴孔子的,實際上就是一句話:性格即智慧。

希望這樣的道理也能夠激勵現在的年輕人,不要好高騖遠,更不要自以為是,要有謙虛的心裏,不要只盯着自己的優點而忘乎所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