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危機的六大原則

來源:文萃谷 2.43W

理性的應對思路,能指導企業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盲目的應對思路,將會誤導企業應對行為,加重企業危機症狀。面對全球經濟形勢,應對危機主要應遵循專業化、系統化、客觀性、主次性、階段性、法制化六大原則。下面是yjbys小編分享的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應對危機的六大原則

 一、專業化原則

管理 是一門學科,現代經濟是知識經濟、信息經濟,隨着經濟法制的不斷健全及專業化分工的逐步細化,漏斗式、經驗型管理已越來越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環境。人才需要專業化平台、經營夥伴需要專業化聯盟、顧客需要專業化服務,專業化是系統、標準、尺度、共識和效益,只有系統才能完整,只有標準才能高效,只有尺度才能評價,只有共識才能默契,只有專業才能求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實現專業化不只是一句口號、一個想法,企業要擺脱危機、追求進步,最關鍵的是要尊重科學,系統學習專業知識,大膽啟用專業人才,加強提高企業的專業化管理程度,充分發揮專業的作用和價值,並要捨得付出吸納和培養專業人才的成本。

  二、系統化原則

管理是由企業經營環節的各個管理要素構成的大系統,最優化的'管理需要讓企業每一個管理要素都能發揮最佳的管理效能,並使制約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得到抑制或實現轉換,從而才能使企業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危機是企業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的負面影響,要改變企業經營不善的被動局面,就需要按系統管理的原理和要求,優化企業資源,不斷提高各管理要素的效能,努力搭建規範、有序、和諧、高效的營運平台,以此創造1+1>2的管理效益。

  三、客觀性原則

企業生存在社會的大環境中,儘管尋求發展是在追求一份理想,但經營活動是一個十分具體、實際的過程。沒有合適人才就難以組建優秀的團隊,沒有好的產品和服務就難以獲得競爭優勢,沒有足額的利潤就無法促進企業茁壯成長------

“客觀”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現實環境,不受主觀意識所左右。企業必須樹立實事求是的經營態度,以科學管理理論為指導,深入研究市場環境,圍繞需求,根據資金、人才、產品、銷售渠道、品牌等自身資源,確立管理思路,制定管理目標,並針對目標實現的基本要素和條件來制定危機應對方案。在制定危機應對過程中,企業即要改變傳統、陳舊的經營觀念,又要權衡自身的資源配置。忽略現實就會違背客觀規律,過於現實就是守舊,這涉及的是一個管理適度的問題,需要依靠理論知識融合商業思維來辯證取捨。

  四、主次性原則

管理是一個系統,導致企業危機的根源往往較為複雜,存在責權不清、制度不規範、人事關係緊張、產品質量不穩定、成本控制不力、企業形象模糊、資金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原因。可以説,危機是企業綜合病症的集中反映。面對雜亂無章的管理狀況,遵循系統管理原理,企業需要抓住危機的關鍵癥結,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從主要病源入手,通過全盤規劃、逐項梳理,實現資源優化。同時,需要設立階段目標,通過階段進取才能扭轉危機局面。

主次性原則要求企業應具備系統管理能力,否則就不可能達到“全盤規劃、逐項梳理”的高度和深度。

  五、階段性原則

治病講究療程、管理強調階段。企業危機通常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管理涉及到企業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採取再科學的應對措施也很難立即改變企業的危機狀況,這需要歷經一個研究、規劃、調整、修正,再研究、再規劃、再調整、再修正,重複循環的整改過程。危機應對過程的長短,同企業危機程度、資源條件、應對能力等要素密切相關。危機程度淺、可利用資源多、應對能力強,危機應對過程就短,反之就長。

  六、法制化原則

現代經濟是法制經濟,尤其是在國際經濟的環境下,“法制化”是衡量一個企業管理是否科學的重要標尺。現代企業必須樹立法制意識,認真學習同企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依法決策、守法經營,避免經營行為同法律法規產生牴觸,同時要善於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