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管理的四大盲區

來源:文萃谷 1.4W

如果一個企業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戰略,那麼這個組織就沒有靈魂,戰略管理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對戰略形成的認識就如同盲人摸象,因為從未有人能夠具備完整地審視大象的眼光。

戰略管理的四大盲區

在戰略制勝的時代,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國企業將與“狼”共舞,越來越多的有識企業家開始認識到,必須加快步伐,跟上潮流,儘快完成企業由過程管理向戰略管理的轉變。於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剛剛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學習游泳的中國企業界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企業戰略管理實踐,甚至一些有遠見的大企業還紛紛成立企業戰略管理研究機構,配備相應的研究力量,增加了這方面的投入,以使自己在與經驗豐富、實力雄厚的外資企業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然而,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戰略管理給中國企業帶來了什麼?中國企業真的也進入戰略管理時代了嗎?

自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著名管理學家錢德勒提出了“環境——戰略——組織理論”的“結構追隨戰略”論點開始,美國的企業界明確地引進了戰略概念,20世紀80年代初以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為代表的競爭戰略取得主流地位後,企業戰略管理實踐進入一個高潮,20世紀90年代後期興起“核心能力”、“戰略聯盟”和“戰略生態系統”等的研究,形成了眾多的學派。這些繁雜的學術流派,使得人們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也使得企業家們產生了許多的困惑。剛過去的這個十年,對企業戰略管理來説,像是一場夢:企業界被那些層出不窮的競爭理論所蠱惑,而這些理論本身又或有缺陷,或過於簡單——即是人們常説的知識空穴。結果,大多數企業都幾乎完全拋棄了戰略管理。從西方引進的企業戰略管理,到了中國企業家手裏似乎有些變味,中國的企業普遍存在着“濫用戰略”、“沒有戰略”、“無效戰略”和“拋棄戰略”的問題,如果不能用戰略的眼光來看待中國企業戰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深層、系統地思考,那麼這些問題將阻礙中國企業在資本積累初步完成後,所需要的戰略經營。概覽中國企業戰略管理的現狀,有理由這樣説,在加速繁榮的同時也在造就着加速死亡與衰敗。

  濫用戰略——造成概念混亂

戰略和能力的匹配,獲得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濫用戰略等於沒有戰略。

戰略是什麼?當今企業界用得最多最濫的詞就是戰略,言必稱“戰略”也悄悄地成為某些企業家的“習慣”,由此也使得戰略一詞的概念呈泛化的傾向。無論是大中型國有企業,還是中小民營企業,都熱衷於將自己的企業列入戰略管理的行列之中,戰略也被看做管理活動的至高水平。戰略一詞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但它到底指的是什麼呢?企業為什麼要進行戰略管理?這至今仍然是理論界、學術界和企業界在深入探討的問題。

勿庸諱言,戰略是一種以思想為靈魂的綱領性體系,在內容上涵蓋了管理、人力資源、技術、品質、文化、CI、品牌、營銷以及資源、設備、規模、發展速度等具體內容。同時這些因素之間也彼此作用。從戰略的作用看,它規定甚至決定着企業的生存狀態,又根據變化的市場狀態在細節上調整具體的行動。國際上有“要幹就是前三名”等戰略思想造就的韋爾奇,國內有以斜坡球理論、OEC、SST、市場鏈等為框架性內容的海爾戰略管理理論,一些知名企業成功實施戰略管理的案例不斷湧現。凡此種種,説明着戰略的作用。正是這樣的導向性因素使企業乃至於任何組織體系的命運發生着變化。

在競爭的環境下,企業通過對各項力量、核心競爭力或關鍵資源的具體化分拆使用,希望用來解釋成功,必將形成誤導。企業希冀技術領先這個單一要素的戰略能獲得成功,其結局往往是短暫的勝利。或者企業在每個活動層面都制定所謂的戰略,其結果是企業目標和方向模糊不清,全都是市場的口號,根本經不起競爭的考驗。沒有戰略或多個戰略的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跟着別人走”,或防禦性地安排經營活動,由此導致企業內部各個職能不一致,組織不協調,經營活動相互隔絕,無法彼此適應,從而喪失互補性。戰略必須是唯一的、整合的、整體的。

任何一個有點頭腦的企業家都知道戰略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都知道一些戰略管理的制訂流程,但按流程做後卻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發展作用。之所以這樣,究其原因,在收集信息、內外部分析等過程中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現象,不能發現實質性問題,最後導致企業的發展只能隨大流,不能培養出核心的競爭力及核心經營要素。要走出這個“圈”,就必須正確審視戰略,開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把戰略管理落到實處。

  沒有戰略——何談戰略管理

如果一個企業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戰略,那麼這個組織就沒有靈魂,戰略管理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企業有一個戰略目標或者這一類的東西,但是沒有明確的戰略規劃,這算不算有戰略?有一個明確的戰略規劃,但是沒有實施的組織與管理措施,這算不算有戰略?如果以上這兩種情況都不能算作有戰略,那麼中國真正有戰略的企業就真的少得可憐。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戰略這一概念本身事實上已被擠到後排,而站在前排的是互聯網熱中湧現的競爭新觀念。這些企業的領導者們由於種種原因在戰略上總是思維非常混亂,不知如何思考戰略。結果,一個沒有戰略的企業什麼都想嘗試,什麼可能更賺錢就做什麼。

中國人聰明,所以不少中國人做事寧願相信聰明也不相信科學,企業沒有戰略,照樣可以“摸着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可是現在企業外部環境變化太快,這必然導致企業可以預測和控制的時間區間大大縮短,企業首腦人物或這個團隊只靠聰明已很難把握企業發展趨勢,就如同水越來越深,已經無法摸到石頭了。

經常可以聽到一些企業家發出這樣的感歎:“我最應該考慮的是企業戰略方面的問題,可是我沒有時間。”仔細查看一下他們的工作日誌,整天不是忙着參加大大小小的會議,就是會見各級政府要員或接受媒體的採訪,再不就是天南海北到處飛,表面上看似乎真的是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考慮企業的戰略問題,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戰略無用論”的思想主導着這些企業的領導者。

企業僅僅以運營為中心的做法是危險的:如果你所努力的事業,是和你的競爭對手一模一樣的,那麼,你就不可能做得很成功。尤其是在今天,信息流和資金流以驚人的速度運轉時,這種企業就更前途難測了。當你把競爭點立足在運營方面時,事實上你只能把寶押在對手的無能上!

企業戰略是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一種整體謀劃,決定着企業的發展方向,涉及企業與環境的關係、企業使命的確定、企業目標的建立、基本發展方針和競爭戰略的制定等。在環境日益複雜多變的今天,面對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嚴峻挑戰,對於任何一個企業而言,不管是否要做出書面的戰略規劃,企業戰略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並且還需要進行充分地論證和在企業內部取得統一認識。正如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為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提供諮詢報告而寫成的《企業必須面向未來》一書中所強調指出的:“對於沒有戰略的企業來説,就尤如在險惡的氣候中飛行的飛機,始終在氣流中顛簸,在暴風雨中穿行,最後很有可能就迷失方向。即使飛機有幸不墜落,也有耗盡燃料之險。如果對於將來沒有一個長期的明確的方向,對本企業的未來形式沒有一個指導方針,不管企業的規模有多大,地位多穩固,都將在這場革命性的大變革中失去其生存條件。”

這是一個不談戰略就顯不出品位的時代,這是一個不談戰略就顯不出企業實力的時代,毫無疑問這還是一個戰略決勝的時代。那些根本還來不及談論戰略的企業和企業家,遭受失敗的機會總是隨時隨地都有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