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計算機三級《網絡技術》基礎知識:網絡的基本概念(下)

來源:文萃谷 1.56W

 11、描述數據通信的基本技術參數有兩個:

2015年計算機三級《網絡技術》基礎知識:網絡的基本概念(下)

數據傳輸率與誤碼率。

(1)數據傳輸速率:在數值上等於每秒鐘傳輸構成數據代碼的二進制比特數,單位為比特/秒(bit/second),記作bps.對於二進制數據,數據傳輸速率為:S1/T(bps),其中,T為發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時間.

(2)奈奎斯特准則:信號在無噪聲的信道中傳輸時,對於二進制信號的最大數據傳輸率Rmax與通信信道帶寬B(B=f,單位是Hz)的關係可以寫為: Rmax=2*f(bps)

(3)香農定理:香農定理則描述了有限帶寬;有隨機熱噪聲信道的最大傳輸速率與信道帶寬;信號噪聲功率比之間的關係.在有隨機熱噪聲的信道上傳輸數據信號時,數據傳輸率Rmax與信道帶寬B,信噪比S/N關係為: Rmax=B*LOG⒉(1+S/N)其中:B為信道帶寬,S為信號功率,n為噪聲功率。

(4)誤碼率是二進制碼元在數據傳輸系統中被傳錯的概率,它在數值上近似等於:Pe=Ne/N(傳錯的除以總的)

a、誤碼率應該是衡量數據傳輸系統正常工作狀態下傳輸可靠性的參數.

b、對於一個實際的數據傳輸系統,不能籠統地説誤碼率越低越好,要根據實際傳輸要求提出誤碼率要求;在數據傳輸速率確定後,誤碼率越低,傳輸系統設備越複雜,造價越高.

c、對於實際數據傳輸系統,如果傳輸的不是二進制碼元,要摺合成二進制碼元來計算.

d、差錯的出現具有隨機性,在實際測量一個數據傳輸系統時,只有被測量的傳輸二進制碼元數越大,才會越接近於真正的誤碼率值.

 12、網絡協議

(1)概念:為網絡數據傳遞交換而指定的規則,約定與標準被稱為網絡協議。

(2)協議分為三部分:(1)語法,即用户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和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動作與做出的響應;

(3)時序,即對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説明.

 13、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1)概念:將計算機網絡層次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定義為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體現出的兩個內涵請補充)

(2)計算機網絡中採用層次結構,可以有以下好處:各層之間相互獨立、靈活性好、各層都可以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各層實現技術的改變不影響其他各層、易於實現和維護、有利於促進標準化。

14、ISO/OSI(國際標準化組織 /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1)功能:構建網絡和設計網絡時提供統一的標準

(2)概述:採用分層的體系結構將整個龐大而複雜的問題劃分為若干個容易處理的小問題,採用了三級抽象,既體系結構,服務定義,協議規格説明。實現了開放系統環境中的互連性,互操作性與應用的可移植性。

(3)ISO將整個通信功能劃分為七個層次,劃分層次的原則是:網中各結點都有相同的層次、不同結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結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接口通信、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並向其上層提供服務、不同結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補充服務、接口、協議的概念).

(4)OSI七層:

1 物理層:主要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的傳遞比特流。(NIC、HUB)

2 數據鏈路層:分為MAC和LLC,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採用差錯控制,流量控制方法。(NIC、SWITCH)

3 網絡層:實現路由選擇、擁塞控制和網絡互連功能,使用TCP和UDP協議(ROUTER)

4 傳輸層: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務,透明的傳送報文,使用TCP協議。

5 會話層:組織兩個會話進程之間的通信,並管理數據的交換使用NETBIOS和WINSOCK協議。

6 表示層:處理在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

7 應用層: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最高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户的需要。

  15、TCP/IP參考模型

(1)TCP/IP協議的特點:a、開放的協議標準,可以免費使用,並且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件與操作系統

b、獨立於特定的網絡硬件,可以運行在局域網、廣域網,更適用於互聯網。

c、統一的網絡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

d、標準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户服務。

(2)TCP/IP參考模型可以分為:應用層,傳輸層,互連層,主機-網絡層。(各層功能見教材P33)

(3)應用層協議分為:

a、依賴於面向連接的TCP協議:主要有: 文件傳送協議FTP、電子郵件協議SMTP以及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等

b、依賴於面向連接的UDP協議:主要有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NMP;簡單文件傳輸協議TFTP.

c、既依賴於TCP協議,也可以依賴於UDP協議:域名服務DNS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