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選購的八大誤區

來源:文萃谷 1.75W

很多人在購買cpu的時候,因為缺乏認知,總是會犯不少錯誤,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關於cpu選購的八大誤區,歡迎大家閲讀!

cpu選購的八大誤區
  cpu選購八大誤區

  誤區一:過度迷信某品牌

經過多年的競爭,在PC市場的CPU品牌只剩下Intel和AMD兩家了。以公司規模來説,Intel比AMD大得多,我們也常常在各種位置看到Intel的創意廣告,所以即使不瞭解電腦的朋友,大多都知道Intel以及它旗下的酷睿系列處理器,導致他們非Intel產品不選。

AMD名氣雖然小一些,但能與Intel競爭這麼多年,產品上必然其過人之處,同價位CPU性價比更高,就是AMD主打的策略,也給很多用户留下了深刻印象。長期下來,也難免會一些有資歷的用户認為AMD大多數CPU性價比就是比Intel的高,最常見的例子:XXX元以上買Intel,XXX元以下買AMD。

編輯觀點:定價相近Intel/AMD CPU必然有各自的優點,購買時應認準自己的應用需求(比如玩遊戲),查詢相關資料,看看哪個更適合自己。不要迷信某個品牌,迷信品牌買到的產品不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

  誤區二:相同系列的台式機/筆記本CPU性能相近?

隨着筆記本的普及,Intel和AMD兩大CPU廠商都非常重視筆記本市場,為了簡化CPU品牌,讓消費者容易記憶,於是筆記本和台式機所採用的CPU採用了相同的品牌。比如説Intel Core i3、AMD A8 APU,只是在型號後面加一個M以區分,導致很多初級用户以為台式機和筆記本所採用的CPU是一樣的,性能也相近的。

編輯觀點:即使系列相同(比如説都是Core i5),但筆記本和台式機的CPU實際性能並不相同、也不相近,筆記本的Core i7,綜合性能也只是比台式機的Core i3稍強而已。筆記本的優勢就是移動方便,而台式機強調性能與體驗,如果很少移動,應購買台式機。

  誤區三:玩遊戲只看顯卡,不看CPU?

遊戲玩家都知道,要在最高特效下暢玩主流的3D遊戲,一款高性能顯卡是必須的。儘管遊戲都提供特效設置,但高特效和中低特效往往會變成“兩個遊戲”,而要獲得最好的遊戲體驗,唯一途徑就是採用高性能顯卡。所以一直以來玩遊戲顯卡都很重要,不過由於以訛傳訛、加上一些廠商的誇張宣傳,使得很多玩家認為,所有遊戲,顯卡都是最重要的,CPU不重要。

編輯觀點:玩遊戲顯卡仍是很重要,這點是肯定的,但不代表CPU不重要。例如《星際爭霸2》,Core i3 530 + GTX460的'組合還不如Core i5 760 + GTS250的組合,要知道就顯卡3D性能而言,GTX460性能是GTS250的1.5倍以上。所以要玩爽遊戲,CPU和顯卡合理搭配才是王道。

  誤區四:買CPU只看核心數就行?

在2004年,由於提高頻率遇到了瓶頸,於是Intel/AMD只能另闢途徑來提升CPU性能,雙核、多核CPU便應運而生。在當今多核CPU時代,核心數也就成為判斷CPU性能高低的重要標準了。當然,自然有一些初級消費者會認為購買CPU只看核心數就行,反正越多越好。

編輯觀點:核心數是判斷CPU性能的重要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CPU微架構、頻率、緩存大小、技術以及軟件的優化度等等均會影響性能,所以出現四核比六核強並不奇怪。只有在相同品牌以及CPU參數相近的情況下,比較核心數才有意義。普通用户選購CPU,還是要看自己的具體應用,查找相關資料選購合適的產品。

  誤區五:買CPU只看頻率?

曾幾何時,頻率可以看成是決定CPU性能的最重要指標,雖然CPU進入到多核心時代,影響CPU性能的參數變得多樣,頻率的重要性不如以前。但很多用户依然只關注CPU核心數和頻率兩個參數。

編輯觀點:與CPU核心數一樣,頻率同樣不是衡量CPU性能的唯一標準。核心數多、主頻高不見得就更強,因為上面提到CPU微架構、緩存大小、技術以及軟件的優化度等等均會影響CPU性能。所以普通用户還是要看自己的具體應用,查找相關資料選購合適的產品。

  誤區六:TDP熱設計功耗等於實際功耗?

TDP的是“Thermal Design Power”的簡稱,即“熱設計功耗”,它指的是CPU達到負荷最大的時候釋放出的熱量,單位是瓦特,它主要是給散熱器廠商的參考標準。高性能CPU同時也帶來了高發熱量,比如Core i7 980X,其TDP達到了130W,而主流級的Core i3 2100只有65W,對散熱器的要求顯然不同。由於廠商只宣傳TDP,造成很多人以為TDP就是實際功耗或最大功耗。

編輯觀點:CPU的TDP並不是CPU的實際功耗,CPU的實際功耗是通過國中學的物理知識來計算的:功率(P,單位W)=電流(I,單位A)x 電壓(U,單位V)。不要把TDP看成CPU的實際功耗,CPU的實際功耗必然小於TDP,只有這樣才是安全設計。

  誤區七:商家包超頻、包開核的一定穩定?

如何免費提升CPU性能?最常見的方法是“超頻”,AMD方面除了超頻的還有“開核”,這都是DIY用户耳熟能詳、免費提升CPU性能的詞彙。當然,由於CPU個體差異,無論超頻還是開核,都要看運氣,於是很多廠商打出包開核、包超頻的字樣來吸引用户,價格也比普通的貴幾十元。

編輯觀點:商家包超頻、包開核的CPU,雖然都是商家經過測試,但都只是簡單的跑一下烤機軟件。資深的DIY玩家都知道,通過烤機軟件不代表超頻、開核穩定,還需要各種日常應用驗證;而過不了烤機軟件,就一定不穩定。所以商家只是過了第一步而已,並不能保證100%穩定,用户購買時需要和商家協商好。

  誤區八:CPU內置的顯卡沒用?

CPU內置GPU已經成為CPU的發展趨勢,無論從Intel的二代Core i系列還是AMD的APU上,都能看到這樣的趨勢。早在一年前還有很多人抗拒CPU內置GPU,直到現在還有不少用户有這樣的觀點,認為這樣做增加了成本,消費者要買單;性能也很弱,仍需要購買獨立顯卡。

編輯觀點:CPU集成GPU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其實CPU集成GPU是降低了用户的購機成本,畢竟對於不玩大型3D遊戲的用户而言(實際上這部分用户非常龐大),無需購買獨立顯卡,CPU內置的顯卡即可滿足要求。玩遊戲的話,購買一張獨立顯卡即可。價格方面,CPU並沒有因集成GPU而貴多少。筆者相信今後GPU成為免費附送的部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