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諮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重要知識點

來源:文萃谷 1.64W

《宏觀經濟政策》涉及到很多知識點,那麼現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為大家整理了2017年諮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重要知識點,助大家備考複習。

2017年諮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重要知識點

  發展觀的概念

發展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發展問題上的體現。發展觀是關於發展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當代關於發展問題的觀點和看法

四個觀點:發展是指經濟增長;發展是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綜合發展。

傳統發展觀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主要是經濟增長問題,而工業化是時間經濟增長的主要途徑。發展經濟先把提出了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標準標。

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我們共同的未來》,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1992年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里約宣言》和《21世紀議程》,標誌着可持續發展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承認和接受。

  人類發展指數

聯合國確立的人類發展指數包括三個要素:壽命、知識和生活水平。人類發展指數是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狀況的綜合反映,是對國民生產總值的改進和補充。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

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人”,是指最廣大的人民羣眾。“本”是指根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最廣大的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

五個統籌兼顧

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發。“五個統籌”深刻體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切入點和現實途徑。

時代潮流

和平、發展、合作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歷史依據

(1) 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方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2)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目的,重視改善人民生活,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讓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3)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高度重視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4)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各方面改革,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各方面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5)必須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再不對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實現平穩快速增長。

(6)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係,妥善處理好城鄉、地區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等問題(兩個關係、一個問題)

(7)必須重視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避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增長,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揭示了發展的本質和內涵

(如何體現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如何體現在科學發展觀)

(1)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生產力作為首要任務,把經濟發展作為一切發展的前提,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於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的觀點。

(2)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民是歷史發展主體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

(3)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發展和協調發展,體現了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之間普遍聯繫、辯證統一的基本原理。

(4)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強調要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

(5)科學發展觀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諧社會建設和人的全面發展看成相互聯繫的整體,把人類社會的發展看成彼此相互聯繫、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過程,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對發展問題的認識。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的核心

(1)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

(2)以人為本體現&考試大&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3)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

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

就要堅持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要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羣眾的利益,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

就要堅持在全國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關心每個人的利益要求

就要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進行改革開發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

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關係

經濟社會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和條件,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

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們現階段的中心任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經濟實力

國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説到底是經濟實力問題,國際競爭,説到底也是經濟實力的競爭。

  gdp的特點

gdp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具有綜合性強和簡單易行的有點,但不能全面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和結構,不能全面反映人們實際享有的社會福利水平。

統籌城鄉發展

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統籌區域發展

通過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扶持機制,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正確認識和處理髮展中的'各種關係

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係、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係、發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關係、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特別是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和改革攻堅的過程中,要注重發揮政府在促進就業、調節分配、完善社會保障、實現社會公平、協調城鄉和區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中的作用,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2)堅持做好“三農”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3)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

(4)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當前的根本着眼點是用新的發展思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順利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整個現代化事業奠定堅實基礎。

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着力點

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着力點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新型工業化的特徵

一是同信息化等現代高科技發展緊密結合。

二是注重經濟發展同資源環境相協調。

三是堅持城鄉協調發展。

四是實現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同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結合。

新型工業化要解決的問題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緊緊抓住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條主線。着力解決產業結構層次低,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投資和消費關係失衡,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不高的問題。

  小康社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

堅持城鄉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方略,再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的要求,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指導原則

1)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廣泛聽取基層幹部和農民羣眾的意見和建議;

2)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分步實施、紮實推進;

3)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防止和糾正強求一律、盲目攀比、急於求成等問題,不搞形式主義。

建設創新型國家

建設創新型國家,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繼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考試大&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國家科研機構的骨幹和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大學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進一步形成科技創新的整體合力。

科技創新體系

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建設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建設創新型國家

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要進一步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緊緊抓住“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大力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黨政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三支人才隊伍建設。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循環經濟

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

循環經濟以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為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為重點,通過調整結構、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等措施,目的是大幅度減少資源消耗、降低廢物排放、提高生產率。

要把節約能源資源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1)堅持開發節約並重、節約優先。

(2)要堅持立足國內的基本方針,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安全供應為基礎、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為主線,加大國內能源勘探力度,加強煤炭、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積極開發水能資源,加快發展核電,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廣清潔能源。

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進行合理的功能區劃。

(2)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問題。

(3)重點要抓好水污染防治,保障城鄉飲用水源安全;

(4)加快城市大氣污染治理,提高城市空氣質量;

(5)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保障食品安全。

(6)提高環境監管執法能力,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

堅持改革開放説到底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1)堅定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2)不失時機地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改革的新突破

(3)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