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核心信息

來源:文萃谷 1.7W

目前大學聯考填報志願,考生和家長需要蒐集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四大核心信息:

2014年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核心信息

  一:考生所在省(市、區)的招生政策和大學聯考人數變化情況等

瞭解本省(市、區)的招生政策,是同學們志願填報的根本。各省市的招生錄取批次、招生錄取投檔原則均由各省市考試院或招生辦自行設定,並非全國統一。因此,同學們務必詳細掌握本省的政策。多數的媒體現在都在説本省今年的政策中有哪些創新之處,比如在某一批次或者部分批次實行了平行志願,媒體常常誤讀為本省實行了平行志願。據筆者統計,目前雖然多數省份已經在部分批次實行平行志願,但並非所有省市都是實行完全的平行志願,考生應針對自己的重點批次的政策採取不同的措施。以重慶為例,從2011年開始,重慶在本科一批和高職專科第二階段實行完全平行志願原則投檔,而其他批次僅在第二志願實行平行志願,嚴格意義上來説,實行得還是順序志願。而2011年很多媒體都報道重慶實行了平行志願,並配有考生應該按照平行志願中,選擇學校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技巧填報。當年的重慶考生在填報這兩個完全平行志願批次志願時,按照這種辦法填報自然可以,但對於更多數得順序志願批次的考生,就仍然要重視第一志願的填報,最好保證第一志願的命中率。一旦第一志願錄取不了,非第一志願將很難保證。如果其他批次也一味按照平行志願的原則來進行填報,失敗的機率就會很大。考生還應瞭解本省考生的'整體變化情況,比如考生數是否變化較大,每一批次的招生計劃總數是否有變化,大學聯考成績的分佈情況是否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等,這些都與當年各高校在當地的錄取分數相關,都是影響因素。這些信息考生最好通過省招生辦、考試院網站直接獲得一手資料,以免轉載有誤造成的判斷有誤。

二: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往年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

注意一定要通過官方渠道多查幾次,進行反覆對比。此數據對以後的數據分析非常重要,一旦出錯將導致全盤皆輸。

  三:掌握高校的往年的招生信息和當年的招生政策

掌握高校的招生信息包括以下幾點:1. 高校近3-5年的錄取分數線和實際錄取人數。2.當年招生計劃數。3.高校當年的錄取專業原則,一般有專業清、有、無專業級差等三種辦法。三種辦法不同,填報策略不同。4. 招生章程。各學校的專業錄取原則一般會在高校的招生章程中規定,注意招生章程不同於招生簡章,一般會於每年4月在各高校招生網站上公佈。招生章程往往還包括高等學校全稱、校址、層次、辦學類型、特殊要求等。5.高校的學科特點以及優勢專業等相關信息。6.高校是否985、211高校等輔助信息。

  四:瞭解志願填報中利用高校往年錄取信息預測當年錄取分數的幾種辦法

全國大學聯考統一命題時,因為每年試題難易程度統一由國家教育部掌握,招生人數和考生人數也相對穩定,所以那時候很多考生、家長包括中學的老師以及大學的招辦老師都使用絕對分值進行志願填報的指導。從2002年開始,部分省市開始自主命題,試題的難易程度掌握不一,再使用絕對分值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於是利用往年錄取分數的各種辦法先後出現,最常見的主要有樣本法、分差法和排名法。叫法可能略有不同,道理都基本一致,當然也存在雙分差法、定位法、標準分法等等,在此不一一贅述。究其本源,都是要利用考生在全省的相對位置,結合招生計劃數,大學聯考對高校的認可程度等等來預測考生能否考入該校。

1樣本法:簡單來説,是將所在中學或區縣或省市來做樣本,用往年情況來判斷今年情況的一種辦法,比如前幾年跟我在中學學習差不多的同學都考到哪些學校的哪些專業,用這個數據來判斷自己能考入哪些學校。

2分差法:利用高校的錄取最低分或平均分等與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之間的差值來預測自己能否考入該校。

3排名法:將高校往年錄取分數對應的考生排名,結合考生人數的總體變化,計算出對應在當年的排名來判斷自己能否考入該校。

考生和家長應該明確,既然是用往年錄取分數預測判斷當年的分數,存在偏差是必然的,而完全準確則是偶然的。其次,要明確幾種方法各有利弊,都有一定的前提和假設。再次,將幾種辦法結合使用,分析不同辦法得出的不同結論的道理,再選擇最適合的結果,往往效果可能比較好。最後,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是一個系統工程,影響高校錄取結果的因素比較多,而且是互相影響的,有的是正向影響,有的是反向影響,一定要系統地多瞭解相關知識,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對於志願填報,以下七種決策思路,可以為考生們參考參考。

1 錄取優先

把保證被錄取作為第一目標,其他因素放在其次。

2 就業優先

把將來畢業後求職是否有門路放在第一位,其他因素作為次要考慮。

3 專業志向優先

把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志向特長作為主導目標,重點選擇所喜愛的專業,至於這次能否被錄取、將來是否好就業並不做過多要求。

4 學校優先

把選擇名牌院校放在首位,而對專業的冷熱不做特別考慮。

5 費用優先

如果家庭經濟較困難,難以承受較高的收費標準,則把選擇收費較低或獎學金較高、助學條件較好的院校和專業放在首位。

6 地域優先

把選擇京、津、滬及沿海城市的高校作為首選目標,其他因素則放置其後。

7 多項兼顧

將學校專業志向、升學與就業以及地域等因素兼顧考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