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剛出新政策,從幼升小到大學聯考全面改革

來源:文萃谷 1.46W

最近,國家教育部先後出台了有關大學聯考的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加分項目瘦身與自主招生三個重磅文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也帶來很多猜測。

教育部剛出新政策,從幼升小到大學聯考全面改革

對於此,從幼升小到大學聯考的家長都應全面貫穿理解,不能僅就某一個年級或學段割裂式地看待,錯誤地局部認識可能會在不適應中導致孩子升學、考試被搞得“傷痕累累”!對此文件我們的分析是至少有8個激變要早應對。

大學聯考加分項目歷史上最大幅度縮減,分數更重要了。

 教育部文件規定:

  1、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重大國際體育比賽集體或個人項目前6名、全國性體育比賽個人項目前6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的考生,均不再具備大學聯考加分資格;

  2、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考生,不再具備大學聯考加分資格;

  3、取消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一、二等獎,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獎項的考生,不再具備大學聯考加分資格;

  4、取消省級優秀學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的考生,不再具備大學聯考加分資格;

  5、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被認定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蹟的考生,不再具備大學聯考加分資格。

  以上加分佔歷年大學聯考加分項目的54.55%。

2、得語文者得大學聯考,語文在12年的基礎教育中、在會考和大學聯考中第一重要。

大學聯考改革後,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大學聯考總分,就大學聯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大學聯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説得語文者得大學聯考一點都不過分!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國小不抓,中大學聯考就會後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未來語文的地位就像原來小升中中奧數的決定性作用一樣,而比奧數更能一錘定音。得語文者得大學聯考,得閲讀者得語文。閲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國小入學前後第一重要的習慣,並將一直持續下去!

  3、幼升小、小升中、會考擇區、擇校重要,擇班同樣更重要了。

教改前擇區、擇校最主要的是獲得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教改後擇班的重要性會被進一步強化。

教改後國小、國中弱校、強校間的差異被生源升學的最大化均等性所弱化,趨同性變得越來越明顯。

大學聯考考試製度變為“3+3”、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自主招生四者的結合。

其中最重要的3+3和學業水平考試這兩項,反映在教學中必然的唯一選擇是:不久北京及全國的中學校都將展開“分層教學”和“走班制”教學,這就會出現 “同班不同學”的現象,因此,未來一個學生進了任何中學除了獲得這所學校的名頭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處關鍵在班級的選擇上,而班級的選擇雖然是自由的但卻是完全按照分數進行的,不同分數的班講課的難度、進度、師資、教材、考題、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所以,教改後你進了什麼學校相比較教改前已經不那麼重要了,而能夠進什麼班將起更關鍵和最直接的作用。家長們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環所籠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教育生態環境已經完全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要徹底轉變了!

  4、培養孩子各方面興趣要常態化,放棄功利化導向,越早越好。

雖然以後的大學聯考取消了文藝、科技、體育等特長生的所有加分,這些興趣愛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實這是重大誤解!

家長們必須要了解到最多兩年以後,大學聯考錄取將不再區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連考試大綱也要取消,大學的錄取將完全按照專業進行,學什麼樣的專業與孩子的興趣、愛好直接相關,人學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幹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就充滿樂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就要從國小開始進行常態化發現和培養。

原來很多家長帶孩子學文藝、科技、體育特長主要是為了小升中升學,功利性很強,現在功利性因為小升中升學模式和直升校的緣故已經被極大弱化了,但與孩子的前途、未來的關係卻被強化了,所以學特長的出發點、目的都會不一樣了,後者變得更重要了,越早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所在,家長就會越輕鬆、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後的出路也越平順。

  5、教改後,高中校都會“大亂”,學校的實力是關鍵。

所謂的“大亂”,是指各個高中校要在幾乎所有的方面做出與改革配套的調整,是全面的改變而不是局部的。

比如:分班、分層、一年多考課程的設置、安排、師資調配、課時設置、教室利用、課程研發、學業課程與大學聯考課程的配置、綜合素質評價制定、實施等等。

都會與以往完全不同,對每所中學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這其中學校的綜合實力是最關鍵的,對學校的要求遠勝過對每個學生的要求。

拿北京市為例。教改後,特別是會考名額分配出台實施後,北京市幾乎所有普通高中校的生源水平都會同一性地普遍下降,對北京的孩子來講力拼會考進入各級各類重點高中校對大學聯考追求更優質大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得多,各個學科富有實力師資的保證是各校制勝的最關鍵因素。

對普通高中校而言,更優的師資是保障“差生”能超越自身能力有更好、更高起點的決定性因素。

  6、大學聯考不再分文理科了,各區縣學校的真實差距家長做到清清楚楚地瞭解。

大學聯考改革後最重要的學科是語文、英語、數學,語文會更凸顯,因此大學聯考改革的走向更偏“文”。

以北京為例:從近3年的大學聯考成績看,朝陽區文科一本率25%左右、海淀區文科一本率29%~34%,東城區文科一本率平均為41%~45%、西城區文科一本率為48%~51%,其他區縣與這四個城區的差距都較大、很大。相對來講,教改後相對來講對這四個區更為有利,可以按照比例依次排序。

另外,對一些中學也會帶來不小影響。其中,海淀區最受益的是101中學、對西城區來講最受益的是北師大二附中、東城區是二中、朝陽區是朝陽外國語學校等。八中、八一學校歷來大學聯考,同校文理差異在重點校中最大,2014年八一中學理科一本線超過96%,文科一本線只有89%,這在北京市重點校中是罕見的;八中2014年大學聯考,文科全校平均分僅為608分,還不及知名度遠遜於它的`161中學的621分、13中620分、廣渠門中學612分、15中610 分。

  7、綜合素質評價進入大學聯考是好事,但別太在意,不會起決定性作用。

對大學聯考的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本來早就該有,人的發展畢竟不能僅僅看考試分數。教育部文件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做了以下規定: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5項。

  1、思想品德

重點是學生參與黨團活動、有關社團活動、公益勞動、志願服務等的次數、持續時間;

  2、學業水平

重點是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選修課程內容和學習成績、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成果等,特別是具有優勢的學科學習情況;

  3、身心健康

重點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主要結果,體育運動特長項目,參加體育運動的效果,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表現等;

  4、藝術素養

重點是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書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興趣特長,參加藝術活動的成果等;

  5、社會實踐

重點是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次數、持續時間,形成的作品、調查報告等。

這五項中除了學業水平外,其他絕大部分內容都帶有主觀性和可人為操作性,很難有客觀標準,目前更缺乏誠信的監督機制和懲戒體系。因此,文件也規定綜合素質僅供大學錄取時參考,毫無疑問的必然結果是:大學錄取首先看大學聯考分數,當分數相同時,綜合素質評價內容才會起附屬作用。

對此,有一部分專家、學者認為,從2015年以後的大學聯考將從“挑分兒”向“選人”過渡。這是很片面的,屬於盲目樂觀,準確的説法應該是:在挑分兒為先的前提下,向選人靠近,但不可能取代。綜合素質評價進入大學聯考錄取參考因素後,各個中學必將建立人人有份兒的、龐大的、複雜的評價機制,目前沒有任何相關標準,也會大量增加各個中學的工作負擔,怎樣防止“千人一面”是一個關鍵點之一,要不然增加了負擔卻全都流於了形式。還有一點很重要,大學聯考結束後,各大學錄取時間很短暫,要求大學錄取工作人員耐心閲讀每個考生“不知真假”的綜合素質評價內容,是極其龐大而痛苦的工作,這樣錄取的參考性會大打折扣,分數幾乎的唯一性不可避免。

 6、大學聯考改革男孩更苦,女孩更樂。

男孩受自身生理特點的影響,頑皮,比女孩更難約束自己,好習慣的培養比女孩更困難。語文變為第一學科後,女孩的自我約束和紀律性,使她們更容易也更願意接受家長、老師的建議去按部就班地提高語文水平。而男孩大多數一般還會依然故我。現在考上知名大學的女孩本來就比男孩多了,大學聯考改革後女孩更是如魚得水了。

因此,男孩的家長們就得更操心點了,早點培養他們的好習慣,特別是閲讀習慣。總之,怎麼説也不能讓男孩子在這關鍵的一輪中再輸掉一局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