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卷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試題真題

來源:文萃谷 2.97W

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考試已餘6月7日上午順利結束,為幫助大家及時查看試題,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一份湖北卷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試題真題,有興趣的朋友們趕緊來練一練!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湖北卷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試題真題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湖北卷)

  一、現代文閲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氣候正義是環境主義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具體發展和體現。2000年前後,一些非政府組織承襲環境正義運動的精神。開始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進行倫理審視,氣候正義便應運而生。氣候正義關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氣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主要表現為一種社會正義或法律正義。

從空間維度來看,氣候正義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公平享有氣候容量的問題,也涉及一國內部不同區域之間公平享有氣候容量的問題,因而存在氣候變化的國際公平和國內公平問題,公平原則應以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作為首要目標,每個人都有義務將自己的“碳足跡”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比如説,鑑於全球排放空間有限,而發達國家已實現工業化,在分配排放空間時,就應首先滿足發展中國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基本發展需求,同時遇到在滿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從時間維度上來看,氣候正義涉及當代人與後代之間公平享有氣候容量的問題,因而存在代際權利義務關係問題。這一權利義務關係,從消極方面看,體現為當代人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來保護地球氣候系統,以將同等質量的氣候系統交給後代;從積極方面看,體現為當代人為自己及後代設定義務,就代際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在代際分配問題上應實現代際共享,避免“生態赤字”。因為,地球這個行星上的自然資源包括氣候資源,是人類所有成員,包括上一代、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們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權使用並受益於地球,又是受託人,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們作為地球的受託管理人,對子孫後代負有道德義務。實際上氣候變化公約或協定把長期目標設定為保護氣候系統面授人為原因引起的温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干擾,其目的正是為了保護地球氣候系統,這是符合後代利益的。至少從我們當代人已有的科學認識來看,氣候正義的本質是為了保護後代的利益,而非為其設定義務。

總之,氣候正義既有空間的維度,也有時間的維度,既涉及國際公平和國內公平,也設計代際公平和代內公平。因此,氣候正義的內涵是:所有國家、地區和個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氣候容量的權利,頁應公平地分擔穩定氣候系統的義務和成本。

(摘編自明德《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了應對氣候變化,非政府組織承襲環境正義運動的精神,提出了氣候正義。

B.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國際公平和國內公平問題,實際上就是限制排放的問題。

C.氣候正義中的義務問題,是指我們對後代負有義務,而且要為後代設定義務。

D.已有的科學認識和對利益分配的認識都會影響我們對氣候正義內涵的理解。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文章從兩個維度審視氣候正義,並較為深入地闡述了後一維度的兩個方面。

B.文章以氣候容量有限為立論前提,並由此指向了氣候方面的社會正義問題。

C.文章在論證中以大量篇幅闡述代際公平,彰顯了立足未來的氣候正義立場。

D. 對於氣候正義,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層分析,最後梳理出了它的內涵。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氣候容量無限,就不必對氣候變化進行倫理審視、討論氣候的正義問題。

B.如果氣候變化公約或協定的長期目標能落實,那麼後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證。

C.只有每個人都控制“碳足跡”從而實現了代際共享,才能避免“生態赤字”。

D.氣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複雜的問題,氣候正義只是理解該問題的一種視角。

  (二)文學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14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天囂

風,像浪一樣,梗着頭向鋼架房衝撞。鋼架房,便發瘧疾般地一陣陣戰慄、搖晃,像是隨時都要散架。

渴!難忍難捱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簡單、十分原始。慾望,分解成最簡單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氣失去了氣體的性質,像液體,厚重而凝滯。粉塵,被風化成的極細小的砂粒,從昏天黑地的曠野鑽入小屋,在人的五臟六腑間自由巡遊。它無情地和人體爭奪着僅有的一點水分。

他躺着,喉頭有梗阻感,他懷疑粉塵已經在食道結成硬塊,會不會引起別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懶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脅,似乎已退得十分遙遠。

他閉上眼,調整頭部姿勢,讓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礙,他左耳聽力比右耳強。

風聲,絲毫沒有減弱的趨勢。

他仍然充滿希望地傾聽。

基地首長一定牽掛着這支小試驗隊,但無能為力,這隔一百公里,運水車不能出動,直升機無法起飛,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暫時還只能居於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費勁去聽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許就是進入半昏迷狀態,減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體力。於是,這間屋子,便沉入無生命狀態……

忽然,處於混沌狀態的他,像被雷電擊中,渾身一震。一種聲音!他轉過頭,他相信左耳的聽覺,沒錯,濾去風聲、沙聲、鋼架呻吟聲、鐵皮震顫聲,還有一種雖然微弱,卻執着,並帶節奏的敲擊聲。 有人敲門! 他喊起來。

遭雷擊了,都遭雷擊了,一個個全從牀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撲到門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門。誰?當然不可能是運水車,運水車會撳喇叭。微弱的敲門聲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不是來救他們的天神,而是需要他們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許是最尖端的科研項目,遠比上天的導彈玄祕。如果破門而入的是一隊救援大軍,屋裏這幾個人準興奮得癱倒在地。而此刻,個個都象喝足了人蔘湯。

“桌子上有資料沒有?,當心被風捲出去!”

“門別開得太大!”

“找根棍子撐住!”

每個人都找到了合適的位置,擺好了下死力的姿勢。

他朝後看看。 “開啦! ”撤掉頂門柱,他慢慢移動門閂。

門吱吱叫着,痛苦地撤離自己的崗位。當門終於脱離了眼,那門,便呼地彈開來,緊接着,從門外滾進灰撲撲一團什麼東西和打得臉生疼的砂礫石塊,屋裏剎時一片混亂,像回到神話中的史前狀態。

“快,關門!”他喊,卻喊不出聲,但不用喊,誰都調動了每個細胞的力量。

門終於關上了,一夥人,都順門板滑到地上,癱成一堆稀泥。

誰也不作聲,誰也不想動,直到桌上亮起一盞暗淡的馬燈,大家才記起滾進來的那團灰撲撲的東西。

是個人,馬燈就是這人點亮的,穿着戰袍,説着誰也聽不懂的蒙語,他知道別人聽不懂,所以不多説,便動手解皮口袋。

西瓜!從皮口袋裏滾出來,竟是大西瓜!綠生生,油津津,像是剛從藤上摘下,有一隻還帶着一片葉兒呢!

戈壁灘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還不稀罕,稀罕的是現在,當一口水都成了奢飾品的時候,誰還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開西瓜,紅紅的枝葉,順着刀把滴滴答答淌,饞人極了!

應該是平生吃過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誰也説不出味來,誰都不知道,那幾塊西瓜是怎麼落進肚子裏去的。

至於送西瓜人是怎麼衝破風沙,奇蹟般的來到這裏,最終也沒弄清,因為誰也聽不懂蒙語,只好讓它成為一個美好的祕,永久地留在記憶裏。(有刪改)

4.下列對小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説開頭不僅形象地描寫了風沙的狂暴,也細緻地表現了人物的直覺印象與切身感受,烘托並渲染了“”天氣“恐怖氣氛。”

B.被困隊員身陷絕境卻調動起所有能量開門救助敲門人,送瓜人在被困隊員生死關頭奇蹟般的出現,這都説明生命奇蹟無法解釋。

C.小説善於運用細節表現人物,開門前試驗隊員一句“桌子上有資料沒有?當心被風捲進去”,就體現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責任意識。

D.試驗隊被困隊員與素不相識的送瓜人之間的故事,不僅令人感動,還揭示出一個樸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

5.小説以“渴”為中心謀篇佈局,這有什麼好處?請簡要説明。(5分)

6.小説已一個沒有謎底的“沒好的謎”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點整,中央電視台記錄頻道正式開播,信號覆蓋全球,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的專業紀錄片頻道,也是第一個從開播之始就面向全球採用雙語播出的頻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擁有人文精神的中國形象。央視紀錄頻道在內容編排上進行了詳細的規劃,主要呈現四大主體內容,六大主題時段的播出特點,以期達到規模化的播出效應。央視紀錄頻道同時採用國際紀錄片頻道的進行方式,淡化欄目概念,強化大時段編排,以主題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摘編自楊玉潔等《真實聚焦:2010~2011中國紀錄片頻道運營與紀錄片產業發展記錄》)

材料二:

注:羣眾構成反映的是收拾人羣的構成,回答了“誰在看頻道”的問題,集中度是目標羣眾收視率與總體羣眾收視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標羣眾相對於總體羣眾的收拾集中程度,能夠回答“誰更喜歡收看這個頻道”的問題;集中度的比值大於100%,表示該類目標羣眾的收拾傾向高於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製播運營模式方面,央視紀錄頻道實行的是頻道化運營模式。央視是紀錄片的主要製作基地。製作出的精品節目數量眾多。當然,頻道化運營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勢。劣勢在於頻道可以調動的資源非常有限,其融資渠道、產品設計、人財物資源調度都會受到種種限制。央視紀錄頻道目前正積極推進製播分離模式,節目製作以社會招標、聯合制作、購買作為主要方式,並輔以自制精品,為建立較為健全的製作管理模式做好準備

(摘編自張同道等《2011年國家紀錄片頻道發展報告(下)》)

材料四:

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家地理頻道是一個全球性的付費有線電視網,目前,國家地理頻道已經以34種語言轉播至全球166個國家和地區逾2億9千萬用户,作為一個純紀錄片頻道能夠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質量,高觀賞性的節目內容之外,與其頻道自身的製播運用模式是分不開的,其製播運營模式如下:有線電視系統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線電視系統運營商投資建立的,有線電視系統直接面向訂户收取費用,有線電視系統運營商是指擁有並運營有線電視系統的企業實體,有線電視節目提供商為有線電視系統運營商提供節目,具體到國家地理頻道而言,美國國家地理電視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擔提供片源的任務,國家地理頻道承擔的是節目製作等任務,即讓來自國家地理電視公司等渠道的單個的片磁變成有機結合的整體,適於在電視上播放;康卡斯特電信公司作為有線電視系統運營商,則承擔把電視信號傳送到千家萬户的電視機上的技術性播出任務。 (摘編自楚慧萍《多元延伸,有機互動——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運營模式初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