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專業如何選

來源:文萃谷 2.62W

2016年高校招生有哪些新變化?錄取規則又是哪些?如何選擇並順利進入心儀大學?考生如何選擇專業?各大高校的優勢學科究竟是什麼?這些都是當下家長、考生最關注、最迫不及待想要弄清楚的問題。下面由各大高校招辦主任為同學們分析一二,希望對高三黨們有所幫助!

大學專業如何選

  清華大學招辦主任劉震

  不清楚太細化的專業意向?高校大類招生成趨勢

每年志願填報中的“選擇什麼專業”無疑是令許多考生和家長“輾轉反側難入睡,伴燈望月夜難眠”的頭疼事。興趣優先還是就業優先?選擇熱門專業到底好不好?不幸被調劑到冷門專業是不是會影響一生?

根據往年對在校大學生的專業情況調查,差不多65%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滿意。加上又沒有有效的途徑換專業,最後只能拿着不喜歡專業的畢業證尋找工作,變成多數人口中的“現在哪有多少畢業生專業和所找工作對口的”。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越來越多的高校都開始實行大類招生。所謂大類招生是指學生在填報志願時不用填寫具體的專業,只需要填寫所報院系類別即可。進入學校後,同院系的同學在低年級進行通識/基礎教育,全面詳細瞭解所學領域和方向,判斷自己是否對此領域感興趣、是否適合自己,等到了高年級再根據個人興趣、條件選擇具體專業。

  上海交通大學招辦主任鄭益慧

比如上海交通大學在很多省市推出了以工科試驗班類為代碼的工科創新人才培養大平台、生命與環境交叉人才培養平台,學生可以交叉互選,有多次選擇專業的機會,用來培養複合型人才。

  頂尖大學拼的是國際數據 國際化辦學成吸引學生重要“武器”

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越來越多的學生希望藉助大學這塊跳板跳到更廣闊的舞台。目前高校進行對外交流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長短期國際合作項目交流、寒暑假交流項目、國際交換生、跨校講座等。一所高校對外交流機會多少、辦學是否國際化也越來越成為學生選擇高校的重要指標。

  華中科技大學招生辦主任陳瑞學

面對當前學生的“國際化”需求,各個高校也紛紛拿出漂亮的數據吸引考生。華中科技大學招辦主任陳瑞學在訪談中指出,“建設一流大學,國際化必然是一個繞不開的過程,我們每年有超過12%的學生採取出國留學的升學途徑”。南京大學教務處處長邵進老師也表示“未來五年每一位南大學子都將有至少一次國際交流機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招辦主任瞿穎也講到,“我們和20多個國家近100所高校有合作項目,學生國際交流機會非常多,學校也會進行獎學金資助和學費的減免。”

眾多高校越來越認識到學生對國際化教育的需求,紛紛呈出華麗的“國際化大舞台”。

專業極差?分數優先?都是神馬?

錄取規則大揭祕:既考智商也考情商

提到大學聯考錄取規則,估計到目前為止,很多高三的家長和考生都還處於混沌狀態。什麼是平行志願、專業極差、分數優先?沒點智商情商還真搞不明白。

考生選定學校後,最重要的就是讀懂該校的錄取規則,目前最常見的專業錄取規則有三種:分數優先、志願優先、專業極差。在高招訪談中,招辦主任對這些使人頭腦發暈的術語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另外,要強調的是,不同大學的錄取規則也不盡相同。以四川大學為例,該校去年的分數級差是第一、二個專業之間3分,其餘專業之間1分。比如某個學生600分,第一專業志願未達到錄取條件,系統就會將該考生的有效分數變成597分進行第二專業志願的排隊,以此類推。如果考生所填報的六專業都達不到錄取條件,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就等待調劑,若不服從專業調劑就做退檔處理。

相比之下,北京建築大學錄取規則相對簡單和人性化,採取分數優先,按照分數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沒有專業極差,避免學生糾結六個專業怎麼排;如果調劑則會根據六個專業的順序分析考生喜歡專業,調劑到相近專業,非常體貼。

同時關於很多家長和考生關心的調劑問題,招辦主任也為大家帶來了答案。

哈爾濱工程大學招辦主任張陽紅表示,“關於是否服從調劑,從錄取率專業角度我建議大家不要填否,因為一旦不服從調劑,專業滿了就退檔,你會和很多學校失之交臂,反之服從入了就不能退你,進校後再轉專業”。

在此,小編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長報考前一定要提前詳細查看目標大學的招生章程,以免因為不瞭解錄取規則而發生掉檔落榜等悲劇。

  北上廣高校不佔絕對優勢地域差異不應成為考生主要考慮的問題

往年,許多考生都會提出這樣一個疑慮,是否北上廣或一些沿海地區教育文化資源更加豐富,對就業幫助更大?但是據招辦主任介紹,隨着科技發展,時代變化,地域差異已不再成為考生主要關注的問題。

  江西財經大學的副校長蔣經法

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蔣經法表示,“信息網絡化使得高校的學習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現在學生在全國各地求學與在北上廣求學的形勢也發生了變化”。

同時,從中國教育在線高招調查報告的統計數據來看,只有28.1%的考生傾向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29.2%的考生傾向於天津、南京、武漢、西安、成都、瀋陽等教育發達地區;30.6%的考生會傾向杭州、長沙、哈爾濱等省會城市;9.2%的考生則傾向廈門、青島、大連、深圳等沿海發達城市;另有2.9%的考生會考慮其他地區。可見,在學校選擇方面北上廣地區已不佔絕對優勢。

華中科技大學招辦主任陳瑞學對此是這樣看的,“武漢是僅次於北京上海的高等教育重鎮之一,有80多所高校,120萬在校大學生,是世界上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它的科技、教育、人文氛圍不是用錢可以買得到的”。

很多招辦主任都提醒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還是要更加專注學校的綜合實力,不必太糾結於地區差異。

  首選院校or專業?招辦主任有話説

  學校 “軟實力”成王牌

對於當下最熱的討論“報考大學究竟是專業優先還是學校優先?”,招辦主任最有發言權。

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蔣經法説,“每年大學聯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我們會要求考生首先本着選擇自己喜歡專業或者未來發展志向的原則填報,這一點非常重要”。

  南京大學學生工作處副處長索文斌

南京大學學生工作處副處長索文斌則提出不同的觀點,“分數的背後實際上是選學校選專業的價值判斷,大學的選擇最終還是個人的個性、成長狀況與大學文化的匹配度的選擇”,他主張學生進行選擇時多考慮“大學文化“。

索文斌老師所説的“大學文化”其實就是指學校的“軟實力”。高校的辦學實力存在兩種,一種是硬實力,一種是軟實力。硬實力是指看得見、摸得着的物質存在,是有形的載體;軟實力指的是辦學精神、治學理念、校風學風等,是無形的延伸。包括政治力、文化力、交往力等軟要素。底藴、情懷、精神越來越成為熱詞,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培養沉穩、大氣、創新、進取、有情懷的下一代接班人越發重要。

  應對人才需求變化多所高校新增專業

2016年教育部網站公佈了《教育部關於公佈2015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備案或審批結果的通知》。其中,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85所大學新增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兒科學、回醫學、教育康復學等112個審批本科專業;有22所大學對藏藥學、護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等15種專業做出了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的調整;77所大學撤消了社會工作、工商管理、雕塑、舞蹈表演等118個專業。

各高校的招辦主任紛紛表示,由於教育與產業、行業乃至經濟社會一直保持着直接的緊密聯繫,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並作出適時適當的調整是高校高效培養人才的必經之路,也是能反映一所高校為社會、國家輸送人才的眼界和能力。

比如當前許多有價值的歷史遺蹟正面臨着被破壞、被遺忘甚至消失的現狀,為了保護、宣傳、傳承傳統文化,首都師範大學新增“文化遺產”專業,這也是經教育部特批,目前全國唯一特設的專業。該專業文理兼招,人數在30人左右。另外,由於近幾年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北京聯合大學成立了機器人學院,今年首次招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