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學聯考地方加分項目減少為35個

來源:文萃谷 1.94W

從教育部獲悉,2016年將有26個省份使用全國卷,2014年僅有15個省份。此外,全國性大學聯考加分項目今年已按要求全部調減到位,地方性加分項目從2014年的95個減少到2018年的35個,減幅63%。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大學聯考加分的政策吧!

2018年大學聯考地方加分項目減少為35個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王輝介紹,全國性大學聯考加分項目2015年已按要求全部調減到位。從今年1月1日起取消“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蹟者”、“奧賽獲獎者”、“科技競賽獲獎者”、“重大體育比賽獲獎者”和“二級運動員統測合格者”6項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2015年各省的全國性加分項目由此前的11項減至5項以內。同時,地方性加分項目從2014年的95個減少到2018年的35個,減幅63%,今年就已取消20項。

教育部4日發佈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報告》顯示,2014年在校生規模達到3559萬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數量為2824所,居世界第二;高校毛入學率達到37.5%,提前完成了《教育規劃綱要》預定36%的階段目標。

安徽、福建等8省份已申請2016年起使用全國卷,全國卷使用省份將從2014年的15個增加到2016年的26個。

  大學聯考加分“瘦身”仍需努力

從教育部獲悉,2016年將有26個省份使用全國卷,2014年僅有15個省份。此外,全國性大學聯考(精品課)加分項目今年已按要求全部調減到位,地方性加分項目從2014年的95個減少到2018年的35個,減幅63%。(3月25日中國教育在線)

從95個減少到35個,“瘦身”的力度委實不小。而實際上,最多時各地實際執行的.加分項目多達200餘種。千奇百怪的加分,無疑會製造諸多的不公平,甚至還存在弄虛作假和暗箱操作的漏洞。部分家長和教育者在利益驅動下,或打政策擦邊球、鑽制度漏洞,或不惜弄虛作假、違法亂紀,為謀求加分無所不用其極。浙江某中學參加航海模型加分測試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的家長“有背景”;北京市曾經把無法監控制作過程的車模比賽作為加分項目……類似例子舉不勝舉。

當初大學聯考加分的設計初衷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但在實踐當中已越來越背離本意,成為不公平和麻煩的製造者,對其進行“瘦身”不僅必要,而且迫切。據悉,從今年1月1日起被取消的加分項目,包括“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蹟者”等等。這些項目或缺乏客觀公平的評判標準和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或脱離社會現實,並無太大的實際意義,被取消理所應當。而有些加分項目能夠得以保留,可能出於兩種考量,一是對於一項推行多年的教育政策,改革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推行,很難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二是某些項目尚具備一定的現實作用,有其存在的社會基礎。但從長遠來看,不斷減少直至取消大學聯考加分乃是大勢所趨。非如此難以消除“特權”、實現真正的大學聯考公平,非如此無法徹底根除大學聯考領域存在的某些灰色利益鏈。

大學聯考加分“瘦身”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在完全取消加分之前,強化對現有加分項目的監管乃是重中之重。一是手握加分審核權的“相關部門”要勇於放手,例如民政部門、教育部門以及僑務、台聯、體育等部門,都要顧全大局,不要對某些權力和利益戀戀不捨,要將加分項目放到陽光下接受充分的監督;二是對加分“產業鏈”中有利可圖的那些鏈條進行規範,例如某些培訓機構、比賽的組織者,不能讓他們“官商gou結”,成為加分的掮客;三是對某些特殊人羣提高警惕,比如某些有權有錢的家庭或教育等行業的從業者,他們常能憑藉強勢地位為自己的子女謀取更多的加分機會和“超國民待遇”。加分照顧的考生要面向全社會公示,嚴厲打擊弄虛作假、徇私x弊行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