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師考試宏觀經濟學基礎: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來源:文萃谷 2.82W

導語:政府為增進社會經濟福利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具體措施,它是政府為了達到一定的經濟目標而對經濟活動進行的有意識的干預。

審計師考試宏觀經濟學基礎: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一般包括: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一、物價穩定

物價穩定----指物價總水平的基本穩定。由於各種商品價格變化的繁雜和統計的困難,西方學者一般借用價格指數來表示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化。

價格指數是説明不同時期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動趨勢和程度的指標,是對若干種商品價格水平的綜合衡量。價格指數主要有消費物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和國民生產總值折算指數三種。

1.消費物價指數,又叫生活費用指數或零售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各個時期居民個人消費的商品和勞務零售價格變化的指標。

2.批發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各個時期的生產資料(資本品)與消費資料(消費品)批發價格變化的指標。

3.國民生產總值折算指數,是用來衡量各個時期一切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的指標。

  二、充分就業

充分就業----指一切生產要素(包含勞動)都有機會以自己願意的報酬參加生產的狀態。

但由於測量各種經濟資源的就業程度非常困難,因此西方經濟學家通常以失業情況作為衡量充分就業與否的尺度。按照凱恩斯的解釋,

失業一般分為三類:摩擦失業、自願失業和非自願失業。

1.摩擦失業----指在生產過程中由於難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如勞動力流動性不足、工種轉換的困難等所導致的失業。

2.自願失業----指工人不願意接受現行工資水平而形成的失業。

3.非自願失業----指願意接受現行工資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業。

除了上述這幾類失業,西方學者還有所謂的“結構性失業”、“週期性失業”等説法。

4.結構性失業----指經濟結構變化等原因造成的失業,特點是既有失業,又有職位空缺,失業者或沒有適當技術,或居住地點不當,因此無法填補現有的職位空缺,因而也可看作是摩擦性失業的較極端的形式。

5.週期性失業----指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時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

失業總被認為會給社會及失業者本人和家庭帶來損失。因此,降低失業率,實現充分就業,就常常成為西方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的或重要的目標。

  三、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指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經濟社會所生產的人均產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通常用一定時期內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來衡量。

在實際中,經濟增長並非人們追逐的唯一目標,由於經濟增長是與就業以及通貨膨脹相關聯的,因此,經濟增長的現實含義是指經濟達到一個適度的增長率,這種增長率既要能基本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又是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所能達到的,總之,就是達到一個適應國情的適度增長率。

  四、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指既無較大國際收支赤字,又無較大國際收支盈餘的情況,因為較大的國際收支赤字和盈餘對本國經濟的發展都沒有好處。

要實現既定的經濟政策目標,政府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政策手段,並統籌考慮各種政策手段之間的協調,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因此,政府在制定經濟目標和經濟政策時應該作整體性的宏觀戰略考慮和安排。

熱門標籤